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魏登殿:千锤万凿出深山

2018年11月16日10:08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原标题:魏登殿:千锤万凿出深山

湖北十堰市湖北口回族乡坎子山村,三面环陕,一面归鄂,平均海拔1500米,山高石头多,出门靠爬坡。

守着大山、恨着大山、爱着大山,坎子山村党支部书记魏登殿的所有记忆,都是和坎子山的“路”联系在一起的。当书记40多年,他大半时间花在了修“路”上。

跟大山斗争了这么些年,64岁的魏登殿却依旧爱笑。握一下大手,粗糙,有点扎人。村里人说,那手上是老茧摞着新茧。

魏登殿的手上开始长茧,是在很多年前。

站在坎子山村最高处牛头岭往下望,这个全市海拔最高的村,山下千沟万壑、石林遍山。村民说,过去出山,小道仅一尺宽,像一段羊肠,挂在悬崖上。有一天,村民马康荣夜间出行摔下山崖丢了性命,家人哭断肝肠。

1975年,21岁的魏登殿复员回村当了党支部书记。目睹了这一幕,修路出山成了他的“执念”。

但现实却让人犯愁,村民吃不饱饭,集体也是没有一分钱。寻思了多天,他带着火烧馍,下大山,坐轮船,去县里、市里、外地找领导和战友“讨钱”。一趟不给就去两趟、三趟,软磨硬泡,最后破天荒地争取到了7万元资金。

悬崖上修路,难于上青天。满山都是石窝窝,锄头挖下叮当响;虎口震得直发麻,难见土质松一分。

啥活艰苦,魏登殿干啥。他担任总指挥,怕群众危险,自己去当爆破手,冲在前面。他今天搞竞赛,明天搞评比,挑得村民心气高涨。一年寒暑不断,大家肩挑、背驮、手刨,硬是凿出了5公里山路。

如今,驱车在一边是悬崖的山路上,进出村的每个人都会感念魏登殿,说,要继续等靠下去,好日子还不知要等到哪天呢!

村里不仅无路,还无水、无电。

提起水,村民有诉不完的苦:坎子山是喀斯特地貌,像个漏斗,存不住水。村民挖个蓄水坑,人饮、畜饮全用它,还泡麻。一遇到干旱,“麻池”干涸,不得不爬山过岭去挑水。

吃水贵如油,家家为水愁。村民邹克明卧病在床,妻子挑水回家时不慎跌倒,桶摔碎了,水洒没了,气得用麻绳上吊。村民将她救醒后,她哭着说:“幸亏没有死,要是死了,办丧事要多少水啊!”

这悲怆的哭喊,叫魏登殿心急如焚。他开始带着大家建水窖。政府投、村民帮,凑齐了工程钱。不巧,施工半途,遇到大停电,碎石机不能运转,魏登殿就带着大家用家里的石磨碾粗砂。没黑没白,碾了上千方粗砂拌水泥,建起了上百个水窖。魏登殿手上又冒出血泡结了茧。

那些年,有人笑他痴,有人说他傻。不光是手上结了茧,心里还要承受些酸痛。

1992年,为通电,魏登殿跑到邻近的陕西省镇安县恳请“借电”。山高坡陡,架电成功后,开销11万元。有村民说:魏登殿抽烟厉害,是不是钱让烟烧了?

魏登殿从此彻底戒掉了烟。他向乡政府提出申请来查账。查来查去,还了魏登殿清白:不存在任何问题。查账工作组组长握着魏登殿的手很激动:“坎子山村有希望!”

魏登殿喜欢找活干。路通了,水通了,电通了,致富路还没有,他又将目光转向了只有“空家当”的大山:发展高山特色产品,美化山村搞旅游。

村民们这次有点犹豫,说,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咱山里人能吃苦,就是不敢冒险。底子薄啊,也不能冒险。

魏登殿理解村民。前些年,他到外地取经后,回村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技术。村民来了一拨又一拨,没一个人愿意“吃螃蟹”,他只好独自尝试。直到看到当年他种的玉米单产从50公斤提高到350公斤后,村民才开始种植。

于是,魏登殿大会小会讲前景,发动党员带头种植高山蔬菜,养殖马头山羊、秦巴黄牛。他争取支持,给所有农户买上财产保险,死一只羊赔700元,死一头牛赔3000元,降低养殖风险。

魏登殿又开始筑路。为了能让旅游大巴开进来,2015年,他将昔日的羊肠小道,修成35公里出山大道,到乡里从3个小时变成了20分钟。

坎子山上的“路”不断延伸。2012年,魏登殿当选十八大代表,进京时行囊里装了两件礼物:乡亲的笑脸照片和坎子山村的菜,给媒体看看。2017年,他当选十九大代表,又带着牛羊肉等进了京。媒体的报道,让坎子山村露足了脸。

目前,村里成立了高山无公害蔬菜合作社和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坎子山”牌农特产品商标。坎子山的牛肉、羊肉、玉米、土豆、核桃卖到全国各地。到去年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提升到6500元。

漫长的修路生涯,魏登殿经常累得头昏眼花、腰酸背痛。不忍魏登殿一把年纪还在玩命跟山斗,在武汉打工的儿子要把他接过去,魏登殿思考再三,还是拒绝了。

问他,为什么这样执着,坚持守着大山?

火红的柿子,淡白的山羊,深绿的松树,湛蓝的天……站在初冬犹如一块调色板的坎子山上,魏登殿深情地说:“我的心在坎子山,魂也在坎子山。”(记者 孙忠法)

(责编:谢倩、黄瑾)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