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邓建胜
2018年11月15日08: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日拉山上的积雪已没过腰身了,山下密林中的小道却比雨季好走了许多。赶在冬季大雪封山之前,西藏隆子县玉麦乡党支部书记达娃(见上图,记者邓建胜摄)要带领乡里的干部,再沿东北方向的边境线走一次。这段边境线隐没在原始密林中,达娃一行8人徒步巡边,走了六天五夜才回到乡里。
“走这一趟70多公里,大部分路段是深谷密林,险象环生。”面前这个身材魁梧、皮肤黝黑的藏族汉子说,“我们有责任看好守好这里的一草一木。”
既是乡干部,也是牧民最贴心的兽医
1980年出生于拉萨市区的达娃,2007年从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学校毕业后,在隆子县的边境一线乡村摸爬滚打了10多年。“我2011年从三林乡调到玉麦乡当乡长,此前对玉麦乡的情况也有所了解,但当我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艰苦。”
6月中旬,与玉麦纬度相当的长沙、南昌等地已是酷热难耐,但2011年6月13日,送达娃上任的越野车行驶到日拉山顶时,这里的砂石路还埋在齐腰深的大雪中。达娃只能弃车步行,背着行囊、拄着棍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向玉麦。“就算大雪不封山,这里的群众去趟县城也要花两三天时间,很不方便。”达娃说。
区域面积达数千平方公里的玉麦乡,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建制乡,至2017年底,全乡才有9户人家32位居民。因为被几座海拔超5000米的大山所阻隔,自1960年设乡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桑杰曲巴老人带着两个女儿——卓嘎、央宗生活在这里,被称为“三人乡”。
达娃的到来,结束了玉麦乡50多年来没有公务员的历史。一件事让老乡卓嘎记忆犹新。一天晚上,卓嘎家的一头临产牦牛发着高烧,躺在地上奄奄一息。达娃学过兽医,跑到山坡上采来草药,煎煮妥当,麻利地灌进牦牛嘴巴。第二天,牦牛顺利地产下了小牛犊,母牦牛也很快恢复了健康。此后,卓嘎、央宗姐妹从心底里接受了这个小伙子当乡长。
徒步巡边风餐露宿,走得趾甲都翻裂了
玉麦乡守护的边境线很长,绝大部分区域都是林密谷深的无人区。放牧守边、定期巡边是老英雄桑杰曲巴留下的好传统。把牧民组织起来,守护好祖国的一草一木,是玉麦乡党支部工作的头等大事。
从2012年夏天开始,达娃有计划地带领乡村干部和牧民巡边。“这些年来,我们要求每一位到玉麦工作的干部,一年至少要随牧民放牧巡边走一次。”达娃说,每次巡边,七八十公里的路程要走六七天时间,风餐露宿,每人都背负至少三十公斤的供给。有的同志几天走下来,趾甲都走翻裂了。
2016年3月,达娃由乡长转岗成为玉麦乡党支部书记。那时,玉麦全乡已有9户人家,平均每户有1名共产党员。达娃将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作为乡党支部工作的首要任务,成立了玉麦村党支部,夯实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堡垒阵地。
“玉麦乡人口很少,守边护边的责任重大。”说起自己在玉麦乡的工作经历,达娃说,“玉麦乡老老少少都很勤劳,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举动经常感染我教育我,能够在这里带领大家一起守护神圣国土、建设幸福家园,是我的荣幸。”
让更多贫困户早日脱贫,过上富足生活
凭借多年徒步进出玉麦的经验,在2015年的公路建设中,达娃向施工方建议改线5公里,绕开雪崩易发多发路段,有效规避了风险;在边境小康村建设中,他争取到资金178万元,实施了安居工程、兴边富边等建设项目,升级了乡政府所在地的主干道,新建改造放牧点4个,解决了群众出行难、居住难、放牧难等问题。
玉麦乡真正广为人知,始于去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回信。在党中央关怀下,在湖南等援藏省份帮扶下,不到一年时间,玉麦乡发生了巨大变化。玉麦作为西藏加快推进边境小康村建设的样本;每户牧民都住进了统一规划建设的装配式楼房……
玉麦乡的发展也开始吸引原来搬离边境一线的牧民回迁。“新搬来的群众,很多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乡党支部有信心让这些玉麦新居民明年全部脱贫,大家一起过上富足生活。”达娃说。
《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15日 10 版)
相关专题 |
· 新时代担当作为典型风采 · 党的建设数据库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