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当好为民服务“大管家”——记安徽省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姥桥镇党委书记郑李龙

2018年11月13日14:06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当好为民服务“大管家”

郑李龙是安徽省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姥桥镇党委书记。工作28年来,他始终扎根在基层一线,坚守为民初心。

近日,记者在姥桥镇见到郑李龙,他刚从拆迁户赵宗和家走访回来。姥桥镇紧邻长江,种植蔬菜是当地的传统产业之一。因为郑蒲港新区建设,206省道以东的种植区域要移向道路以西,赵宗和家的地也要西移。赵宗和心里开始犯了嘀咕:东边是成熟地块,离家也近,西边地大,但是能不能把蔬菜种得好呢?为此,他找到郑李龙说出了自己的顾虑。有同样想法的不止老赵一家,郑李龙把这些都记在心上,仔细查找解决办法,在道路以东寻找到一片地,把有需求的农户先安排下来。

“群众担心西边的地块不好种,那我们就先号召大户示范种植,‘金菜棚’蔬菜基地快挂牌了,等西边地块效益提升了,群众自然会跟过来。如果群众的需求在我们干部这里得不到回应,那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郑李龙说。

2012年11月,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复设立马鞍山郑蒲港新区现代产业园区。自新区成立以后,郑李龙就再也没了节假日的概念。针对群众的担心,他在拆迁一线成立项目临时党支部,实行挂牌服务。他坚持宣传教育、组织领导、责任奖惩、政策落实、工作纪律“五到位”,确保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力争实现政府、项目单位、征迁群众“三满意”。目前,姥桥镇累计征地2.5万多亩、拆迁近40万平方米,流转土地近万亩,土地复垦2850亩,拆除违法建设5860平方米,没有发生一起非法征迁行为和因征迁引发的伤害、上访事件,做到了和谐、依法、廉洁征迁,实现了新区“平面变立体”的工作目标。

郑李龙在马鞍山市率先探索建立村民“大管家”服务平台,以网格为基本单元、以党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党员为骨干力量、以党小组长牵头,通过24小时热线电话、微信公众号、网格党员走访收集等多个渠道汇集群众诉求、政务服务信息,将诉求分类管理,派送各个基层网格员或协调相关部门联动处置,高效精准服务群众。村民“大管家”服务平台建立以来,受理转办各类诉求的办结率达到98.8%。

他创新扶贫思路,按照“订单销售+定金受益”的模式,引进国有同创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入股50万元成立了新思源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同时吸引133户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贷款入股,共同发展石斛种植产业,每年可以为每户贫困户增加5000元固定收益。他大力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增强造血能力。郑李龙组织召开村民组会议,将村内近600亩的低洼地和水塘流转给本村村民,从事小龙虾、螃蟹等养殖,流转费用全部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及公益事业,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0万元。

为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他还大力组织实施“新区新家园十项计划”和美好乡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如今更多村民住进了新楼房、乘上了公交车、吃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天然气。姥长村党总支书记夏发平说,郑李龙像“大管家”,为我们这个“大家庭”服务,多年的“老大难村”也变成了如今的“幸福村”。

在郑李龙的带领下,2016年姥桥镇出色完成了年度扶贫任务,491户贫困户达到脱贫标准,共计1021人完成脱贫目标任务,官塘村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2016年夏天,姥桥镇经历了一场罕见的特大洪水,郑李龙15个昼夜坚守在堤坝上,坚持日夜巡堤、查埂、抢险,排除险情共200多起。

问到郑李龙基层工作28年最大的心得体会,他爽朗地说:“你把群众当亲人,他自会把你当家人对待!”(记者 文 晶)

(责编:王珂园、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