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07日08:34 来源:光明日报
“15年前到你们村的情景我都记得,我一直惦记着乡亲们。”时隔大半年,当何张辉重新捧起习近平总书记写给梁弄镇横坎头村的这封信件时,内心依旧激动不已。
在素有“浙东延安”之称的宁波余姚梁弄镇,何张辉从镇党委委员到镇党委书记,不知不觉已走过10年。10年来,他发挥“领头雁”作用,在工作上埋头苦干,韧性十足,始终不忘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提出的建设“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样板镇”的殷殷嘱托。
2017年,梁弄镇农村经济总收入55.98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5万元……这组亮眼的经济数据说明了一切。
“老区换新颜,转变发展观念是关键”
从宁波向北驱车一个半小时,当眼前出现连绵起伏的四明山脉时,梁弄就不远了。隐蔽的地理位置,让70多年前的梁弄成为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和南方七大游击战争根据地之一。这里长眠着700多位烈士,更是全国闻名的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心脏”。
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革命老区面临着产业发展薄弱、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困境,梁弄如何突破自身瓶颈,焕发新的生机?
“老区换新颜,转变发展观念是关键。”对于家乡发展,何张辉心中有着清晰的蓝图,就是要立足梁弄的山水优势,让青山绿水成为创新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将其打造成“红色旅游名镇、历史文化名镇、会展教育重镇、特色农业强镇、智慧宜居小镇”。
“振兴乡村,提升‘颜值’刻不容缓,干部们必须拿出拼劲。”定下目标后,何张辉加快了工作节奏。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先后实施余梁公路改建、四明山山门建设和正蒙街旅游休闲仿古街区建设等一批重大工程;在环境保护上,大力实施森林生态修复工程,深入开展“五水共治”,让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在文化建设上,对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进行保护性修缮,开设梁弄“红色电台”,大力开展“五彩梁弄”文明示范线建设,使红色旅游得到快速发展。
浓厚的文化氛围、优美的生活环境,成为梁弄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一张张“金名片”,不仅形成了由百余家农家乐、特色民宿等组成的绿色产业,还吸引了健峰培训城、浙江省委党校四明山分校、四明湖国际会议中心等一大批高起点、高规格的项目先后落户。不久前,总投资32亿元的“山水绿活”四明山时光小镇旅游度假区开始施工建设,总投资300亿元的央视发现之旅余姚云创基地也签约落地,成为梁弄有史以来引进的最大项目。
“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为百姓的安居乐业贡献力量”
每天清晨六七点,何张辉不是出现在工地现场监督,就是走在入户访问的路上。“哪里矛盾多、任务重,哪里就有何书记的身影。”在梁弄镇干部群众的印象里,何张辉是一位眼里有群众、做事有担当、遇困有韧性的优秀基层工作者。
进入梁弄的必经之路上,坐落着风景秀丽的四明湖。这是梁弄的“门面”,也是居民的饮水之源。然而早些年间,有不少灯具厂等工业企业绕湖而建,对四明湖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制约着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保证饮水的绝对安全,梁弄下决心对湖畔环境进行整治。
“大部分企业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建在湖边了,有家企业甚至达到每年5000万元产值的体量,这在我们镇是比较大的,而且企业对这块地方有感情,没有人愿意立刻搬迁,这是很大的阻碍。”何张辉回忆说,“后来我们就一家一家地做工作,跟大家说明环保的重要性,并拿出合理的补偿方案。”就这样,靠着一股韧劲,半年的时间,何张辉用诚意打动了厂家,共有9家企业顺利关停,迁出了四明湖。
“党建抓好了,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在何张辉看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容小觑。如今,梁弄通过规范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开展丰富多样的党建活动,处处体现出党的优良传统,把党组织的形象亮给所有群众,使党组织的各项工作得到了百姓的理解、信任和拥护。
一步一个脚印,梁弄走出了“红色资源”引领“绿色发展”的特色转型之路。整年忙碌奔波,何张辉却牺牲了许多闲暇时光,全身心奉献给了工作。这位梁弄的“领路人”并没有为此感到困扰,反而自豪不已:“我是梁弄人,更是一名人民干部,能够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为百姓的安居乐业贡献力量,我无怨无悔。”
(记者 曾毅 通讯员 干杉杉)
相关专题 |
· 新时代担当作为典型风采 · 党的建设数据库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