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河南开封顺河回族区:实施“四个三”工程 以基层党建引领群众性社团组织建设

中共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委组织部

2018年11月06日15:4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与起因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诉求的日益丰富,“暴走团”、合唱队、拳操队、广场舞队等各类社区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是,热闹的背后,却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社团活动缺乏党组织的有效引领,自发组成的多,组织性不高,部分社团甚至出现了“垒山头”的现象;二是社团组织过于散乱,数量虽多,但是功能定位不清、人员多寡不均、日常管理不畅等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社团活动缺乏必要的基础保障,缺阵地、缺资金、缺指导,抢场所、闹矛盾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何让这些社团健康、持续地发展,为社区建设和基层治理形成合力,是新时期城市基层党建的一项重要课题。拥有30多万人口的顺河回族区,自2017年4月起,大力探索党建引领下的群众性社团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引领社团、党员活跃社团,社团凝聚群众、社团服务群众”,大力实施“三抓好、三培育、三服务、三保障”的“四个三”工程,以党建带群建,引“众星”而“拱月”,以“公转”带“自转”。

二、主要做法

(一)将社团纳入党建“大盘子”。为突出政治功能,全面提升组织力,顺河回族区委于2016年出台《加强群众性社团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把社团纳入党建的“大盘子”中,以“四个三”工程为抓手,进一步落实基层党组织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区委将该项工作同时列为全区基层党建、深化改革、基层治理的重点攻坚课题,列入基层党建“三级联述联评联考”的重要内容,采取“月督、季评、年考”的办法强化工作落实。区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督查考评组,每月对推进情况进行督导,针对问题提出建议,确保各项工作精准施策、落实到位;每季度采取抽样测评、走访面谈、查阅资料、实地了解等方式进行考核评价;每年年底结合党建述职考评成绩和季度考评成绩确定年度综合成绩,并将之纳入相关责任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个人的年度考核。

(二)以“三抓好”完善组织体系。哪里有党员,哪里就要有党的组织;哪里有群众,哪里就要有党的群众工作。针对社团规模不等、活动方式多样、活动时间不同、活动地点随意、人员来自不同区域、管理相对松散的特点,顺河回族区采取“抓好统筹联动、抓好规范管理、抓好组织覆盖”的方式,探索形成“两级领导、三层管理、区域覆盖”的组织体系。一是抓好统筹联动。发挥区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按照“属地管理为主、行业管理为辅”的原则,明确各乡、街道、集聚区、区委“两新”组织党(工)委的主体责任,相关区委部委、区直单位、人民团体的职能责任,社区党组织的具体责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抓总、部门尽职、街(乡)居落实、多方参与”的大统筹、大联动工作格局。二是抓好规范管理。由区委“两新”组织党工委牵头,组织、民政等部门协同,乡(街道、集聚区)和社区具体负责,对全区原有的社团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做到“五清”,即:党组织建设情况清、功能定位清、人员构成清、活动场所清、群众需求清。在此基础上,根据功能、需求、群体等要素,对社团进行优化整合,每个社区设立社团总团、下设若干分团。建立区、乡(街道、集聚区)和社区三级注册备案制度,对名称、活动内容、成员、党员、召集人、制度等情况,从上至下层层把关、严格审查,凡是信息不全、不实的不予注册备案,对没有进行注册备案的社团一律取缔。三是抓好组织覆盖。按照“一方隶属、双重管理”方式,确认社团中的党员身份,纳入到组织管理。将有社团活动需求但暂未加入社团的党员合理划分到各个社团。根据社团党员人数和规模大小,采取“单独建、联合建”等方式建立党组织,暂不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建立党小组,同时由乡(街道、集聚区)和社区向社团党组织选派或指定一名党建指导员。针对人员流动量大的开放式广场公园,由全区社会组织联合党总支采取广场建、团队建、区域建等方式,对流动性大的“草根”社团覆盖到位。社团党组织书记通过选举产生,暂不具备条件的,由党建指导员担任。

(三)以“三培育”优化队伍建设。加强队伍建设,是不断夯实社团组织党建的重要基础。顺河回族区采取“把党员培养成社团骨干,把社会骨干发展成党员,把先进集体和个人培养为模范”的方式,在社团中打造出一支“身份看得见、标杆树得起”的骨干力量。一是把党员培养成社团骨干。结合“两学一做”,积极开展党员“亮身份、做承诺、当先锋”活动,鼓励引导社团党员在社团活动中成为活动组织员、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争当做好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争当社团的四梁八柱。注重从退休老教师、老模范、老干部、老军人中和离任社区干部等党员中,发掘培育社团骨干。二是把社团骨干发展成党员。将社团骨干教育培训纳入全区党员干部培训计划,将区级的重点培训和乡(街道、集聚区)的全面培训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和社团业务培训结合起来,将理论教学与实地学习结合起来,每季度定期举办社团骨干培训班,先后到上海、浙江等地学习先进经验。注重从社团骨干中的中青年知识分子、公益热心人、致富能人等群体中,择优筛选对象,鼓励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区委每年拿出全区发展党员指标总数的5%,专项用于在社团中壮大党员队伍。三是把先进集体和个人培养为模范。在社团党组织中开展“双强六好”活动,结合“七一”评选表彰社团中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社团带头人。积极推荐社团中的先进分子参与各级道德模范、好人的评选表彰。开展全区“社团建设20强”活动和社团星级评定制度,对“20强”和“五星级”社团表彰并给予物质奖励,同时,通过网站、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

(四)以“三服务”促作用发挥。党的建设历来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顺河回族区牢牢把握社团建设和社团活动的主动权,坚持“服务中心工作、服务群众需求、服务小区治理”,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化党建引领于无形、融群众工作于细微。一是服务中心工作。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社团活动就开展到哪里。“两改一建”、项目征收、“五城联创”、污染防治、平安建设……面对繁巨复杂的中心工作,顺河回族区探索把社团拉到各项中心工作主战场,把社团活动开展到中心工作最前沿,充分发挥社团紧密联系群众的作用,借助社团力量把群众组织好、宣传好、凝聚好、服务好,让群众在社团的带领下主动支持、配合中心工作,为中心工作的推进凝聚强大正能量。二是服务群众需求。群众热难点需求在哪里,社团活动就开展到哪里。社区居民对专业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顺河回族区注重结合群众需求,组织社团充分利用各类节日,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法律援助、扶贫帮困、文化娱乐、环境保洁、治安巡逻等多种志愿服务活动,同时,社团带领群众成立各种服务小分队,让居民走出楼栋,争做志愿者。三是服务小区治理。社会治理的短板在哪里,社团活动就开展到哪里。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小区是社区的基本单元;小区安则社区安,社区安则社会安。无物业管理小区是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的诞生地和集中地,面对占小区总数90%的无物业管理小区,顺河回族区通过社团挨家挨户发动群众,成立业主委员会,或聘请物业公司,或实行居民自治,探索建立社区、社团、党员、群众、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六方共治”的小区治理格局,规范小区管理服务。

(五)以“三保障”巩固常态长效。坚实的保障机制是社团组织党建健康长效发展的重要条件。顺河回族区按照“保障活动阵地,保障资金投入,保障长效运行”的思路,统筹各方资源力量,真金白银大力投入,健全机制科学运转,让社团活动有场地、有资金、有指导。一是保障活动阵地。投入资金千余万元,建成2000㎡的“众意园”社团活动中心,设有红色教育厅、党建书屋、天空农场、心理辅导室、舞蹈室、茶艺室等功能站室20余个,免费为全区社团活动给予场所、设备、专业教师等方面支持,提供多种服务。乡(街道、集聚区)和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和驻区共建单位的文体活动场所,也免费向社团开放。在公园、广场、空地等公共场所,为社团活动划定固定场所、约定活动时间。二是保障资金投入。完善区、乡(街道、集聚区)、社区三级资金保障机制。区财政每年为全区“两新”组织党建提供10万元的工作经费,为全区性社团活动建立50万元的专项资金。各乡(街道、集聚区)为社团活动每年提供5万元的经费,社区将社团活动纳入社区党建和服务群众经费的保障范围。同时,积极吸纳各类社会资金,支持社团建设和社团活动。三是保障长效运行。建立健全区、街道(乡、集聚区)、社区三级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将社团党建列入重要议题。建立由河南大学、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民政局、各党(工)委和部分社区、社团共同参与的群众性社团研究推进会,定期分析、研究、解决全区社团建设和社团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由河南大学、区委“两新”组织党工委、区民政局、区教文体局和9个乡(街道、集聚区)组成“众意园”党建联席会,统筹管理“众意园”日常运行,具体指导全区社团的各项工作。

三、实践成效

一是基层党组织的群众组织力得到增强。顺河回族区将原先745个群众性社团组织“化零为整”,整合为管理较为规范的358个,在其中建立社团党支部19个、党小组235个,4万多名群众加入社团。1年多来,在社团中发展党员3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2名,评选表彰各类先进集体37个、先进个人58名。党组织成为社团的主心骨,党员成为群众的“向日葵”,用党组织的“公转”带动群众组织的“自转”,将群众凝聚组织发动起来,群众如“众星拱月”般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二是城市基层大党建的新格局得到提升。聘请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街道(乡)、社区的兼职委员,街道(乡)“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实现全覆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现“一家亲”。打通区域资源,共同服务群众,建成2000㎡的“众意园”社团活动中心,成为社团孵化引领平台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红色阵地。自去年10月1日开园以来,“众意园”开展各类社团活动1700多场,接待全区党员干部群众14万多人次。来“众意园”参加社团活动,已经成为许多群众的生活习惯。

三是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各社团党组织立足居民需求,组织党员领办并开展为老、托幼、助残、扶弱、医疗保健、就业指导、法律援助等服务,涌现出“大树论坛”、“雷锋驿站”等一批特色服务品牌。党员担中坚、社团当主力、居民齐参与,党员骨干成为社团活动重要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带领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唤醒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成为新时代幸福家园建设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全区社团开展各类服务和活动8700余场次,参与党员群众多达65万人次,解决矛盾纠纷4864件次,带动46个无物业小区实现规范化治理,促进各项中心工作的开展。

四、经验启示

一是为“草根组织”注入红色基因。把群众性社团组织纳入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大盘子”,社团由街道(乡、集聚区)、社区兜底管理,规范发展多种群众团体,同时在其中建立党支部、党小组,实现党建引领下的群众团体“建”“管”有机结合,提高党的组织和工作的覆盖面。

二是为基层治理凝聚强大力量。化党建引领于无形、融群众工作于细微,以社团为纽带,将群众直接凝聚在党旗下,把社团活动嵌入群众需求结构和社区公共事务治理,提升党在基层社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从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出发,将团队的自治管理融入到社区公共区域管理,延伸到自治管理,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更加亲民、具体、务实。在过程中实现了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和党员形象的树立,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三是为执政兴邦夯实群众基础。培养党的群众领袖,打通社团组织建设中的内循环,实现社团发展的良性互动,提升党在社区的群众基础。注重挖掘和培育团队中的骨干,让社团成为党的“左膀右臂”,让群众在开拓新时代、共筑中国梦中发挥主体作用,为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奠定强大基石。

(责编:黄瑾、乔业琼)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