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五步工作法” 构建城市社区服务“新模式”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委组织部

2018年11月05日08:1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为推动城市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创新,进一步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整体水平,薛阁街道站前社区党组织探索实施了“五步工作法”,即“党员问事、群众说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取得较好效果。随后谯城区在全区39个城市社区中学习推广薛阁街道站前社区党组织“五步工作法”。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为主要内容,围绕解决基层、党员、群众和企业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小处着手,从实处抓起,以小见大,提升社区服务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

一、背景与起因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入较快发展的中后期,经济深刻转型、社会深刻变革、利益诉求多元,城市发展治理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变化,需要我们发挥城市基层党组织作用,提升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特别是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是重中之重。

近年来,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市各领域党组织结构、人员结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由此衍生出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对城市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是政府公共服务不均衡。随着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新经济组织融入城市社区、农村居民搬迁进入城市社区,形成了一定区域内农村、社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交错“杂居”的状态。与此同时,有限的政府公共资源难以实现服务全覆盖,传统社区服务不能准确发力,一定程度存在“缺位”和“短腿”。

二是管理运行体制不健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区党员构成和组织类型日趋多样,与驻区单位联系日趋紧密。由于社区与辖区单位党的组织互不隶属、行政上互不关联、管理上条块分割,缺乏有效的工作抓手和制约机制,导致社区党组织服务职能难以得到发挥。

三是社区服务资源不充足。随着各类社会人大量涌入社区,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会管理功能和服务职能逐步转向社区,而社区服务资源短缺、服务能力相对不足,“小马拉大车”“想管却管不了”的问题日益突出。

四是党员融合参与不到位。社区干部参与中心工作,“人少事多”现象明显;许多居住在社区的机关事业单位党员认为自己是“单位人”,只接受单位的管理,而没有意识到自己同时还是“社会人”,还是所居社区的一员,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的意识不强;同时,一些社区流动党员不愿暴露党员身份,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甚至游离于组织之外。

“五步工作法”是亳州市谯城区薛阁街道站前社区首创的社区党建工作法,通过建立“党员问事、群众说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机制,拉近了党员、群众和社区党组织之间的距离。普通党员“喜上岗”,基层党员主体地位更加稳固,党员作用发挥更加有效;社区干部“热情洋溢”,民主议事制度更加健全,干部干事热情明显提高;居民群众“其乐融融”,社区服务更加贴合实际,服务渠道更加畅通。

谯城区在全区39个城市社区中学习推广“五步工作法”。在全区构建“大数据+服务”新格局,推动城市社区服务从“传统服务模式”到“新型服务模式”转变。实践证明,“五步工作法”体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忠诚担当、职责使命和价值追求,是一套顺应新时代城市社区需求、符合基层工作实际、代表社区居民利益,可操作、可推广、普适性高的工作方法,具有典型示范价值。

二、做法与经过

第一,党员问事,掌握社区实时动态。社区党员要经常性走访群众,了解家常事、烦心事、急难事、困惑事,掌握民情民意。社区依托党建网格,组建党建网格员队伍,并建立走访联系制度,每名网格员每月走访网格内居民2次以上,入户开展问事活动,发放《网格员联系服务卡》,填写走访记录,收集社情民意。通过广泛的“问事”走访,真正将社区居民的“声音收集起来”。

第二,群众说事,畅通居民反应渠道。群众可以随时随地找党组织沟通,对于突发事件,特殊事随说随办。一是在社区活动场所设立说事窗口,实行社区“两委”干部“错时”上班制度,在正常工作时间外,每天安排1-2名干部值班;二是建立民情微信群,畅通网上“说事平台”。让群众有说事的地方,有说事的对象。

第三,集中议事,健全社区议事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由社区党支部、党小组长及党代表集中研究处理。以社区党组织为主导,汇总梳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据此确立“议题”,于每月10日召开由社区“两委”干部、党员代表和居民代表参加的“议事会”进行决议,并通过公开栏公示审议意见、落实责任和完成时限等,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第四,及时办事,建立限时办结制度。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的现场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向群众说明情况作出承诺。制定问题清单,实行限时办结和全程督办制度。一般性事务,社区党组织安排专人在一个工作日内办结;需要集体研究、一时不能办结的事项,“议事会”牵头成立督事组,每周一次督促检查,跟踪问效。对没有按时完成或者及时回复的,实行“红牌警告”,督促工作人员做好群众工作,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第五,定期评事。在集中学习日,党支部向代表通报“问事”“说事”“议事”“办事”情况并对办理结果进行评议和测评,一直到群众满意。坚持“一季一小评、半年一大评、全年一总评”,每季度对事项办理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打分,评定结果与社区党员、干部评先评优挂钩。对群众满意率未达80%的工作或个人,责成限期整改;结合党员评星定级工作,对工作开展先进、群众满意度高的党员,优先推荐为“五星级党员”参评对象,极大激发了党员遇事问事、基层党组织见事管事的工作热情。

三、成效与反响

为推动城市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创新,进一步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整体水平,谯城区在全区39个城市社区中学习推广“五步工作法”。“五步工作法”来自社区一线、扎根基层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践性,受社区居民认可、党员拥护,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具有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提升组织力。“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构建包括组织“社区党组织会议”“社区党建联席会议”“社区居民协商议事会议”等在内的社区大党建格局,打破条块分离的传统格局,逐步实现党的组织覆盖由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延伸、由单位向区域延伸、由党的基层组织向其他组织延伸,把社区党员凝聚到党组织周围,纳入到党组织服务和管理的体系之中。通过创新组织体制,实现社区党建组织格局从固化封闭到兼容开放的转变。

领抓社区治理。“五步工作法”强化了社区党员在社区事务中的主体地位。党员大会审议等环节和程序的强化,从制度上尊重和落实了党员的主体地位,使广大党员能够直接参与到社区重要事务的讨论决策中去;提高了社区干部的民主意识。

加强作风建设。通过全员承诺做事和动态考核评事,社区干部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工作作风逐步改进,依法行政的理念不断提高,逐步由“为民做主”向“为民服务”转变;居民民主权利得到了有力保障,社区社会更加和谐。居民有问题,可以在会议上讨论;有疑惑,可以在公开承诺栏解惑;有矛盾,可以在干群恳谈会上协商解决;有漏洞,可以在听证会上弥补。让居民广泛参与到居务的决策和执行中去,拆除了“隔心墙”,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

四、经验与启示

“五步工作法”自全区开展以来,已取得良好效果,能够充分发挥党员力量,把工作开展到社区每位居民中,把真诚服务送到百姓身边,把党的温暖带到群众心坎上,以严谨细致务实的作风,推动社区服务工作的全面转变,工作谋划在群众之前、落实在群众心间。

“五步工作法”启示我们:

一是只有党员凝聚有力、担当有为,才能真正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党组织作用发挥是否有效,关键靠党员,主体是群众。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党组织才能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社区工作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只要社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有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影响力,再棘手的难题也能破解,再大的矛盾也能解决,再难的事情也能办好。

二是只有走进群众、贴近民心,才能真正发挥社区精准服务职能。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的“神经末梢”,是党和群众接触的最前沿阵地,只有清楚地了解民生,才能真正的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实践证明,社区只有始终保持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把群众遇到的家常事、烦心事、急难事、困惑事及时的收集掌握,才能在制定政策服务群众时“有求必应”,社区群众才会“一呼百应”,听党话、跟党走。

三是只有真诚共建、完善反映渠道,才能建设“社区+居民”共建新模式。社区人员结构多样,各领域交错“杂居”。社区党组织既要善于“盘活”现有资源——社区党员干部,又要善于“激活”资源——社区居民。实践证明,只有建立完善的反馈“说事”渠道,用平等对待的真诚,才能吸引社区居民群众参与,愿意“说事”、有渠道“说事”。

五、探讨

服务,是社区建设永恒的主题,是搭建社区与居民桥梁的基础。城市社区基层治理,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作为服务方的城市社区,摆脱“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局面,实现区域共建,需要不断创新新时代的社区服务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一是社区服务“精细化”。精细化服务就是,提供居民真正迫切需要的服务。如:社区亲子教育问题、环保问题、安全问题、社区托老托幼、青少年安全和成长问题等。建立“问事”“说事”目的就是在于解决社区群众身边发生的大事、小事,精准服务。

二是打造社区“数据海”。破解信息资源不对称、社区与居民沟通交流不充分的难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享受高效服务、个性化服务的需求。

(责编:宋晨、乔业琼)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