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辽宁盘锦市:改革破题 全域推动 让城市基层党建活力倍增

中共盘锦市委组织部

2018年11月02日16:1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与起因

盘锦作为一个缘油而建、因油而兴的新兴石化城市,总人口144万,党组织3515个,党员72258名。近年来,随着城乡油地二元结构被打破、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不同身份的人员进入城市街道社区,越来越多的新型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成为街道社区的新成员。街道社区如何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如何实现基层党组织的全覆盖并展现强大的组织能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同时,长期以来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与形势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不符合实际需要的现状并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街道社区党组织疲于应付上级下达的各类指标任务,根本无暇顾及基层居民群众的各项服务需求;街道尤其是社区干部队伍年龄老化,综合素质不高,工资低、没保障,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等等,街道社区原有定位职能、权利资源与日益繁重的社会治理和服务任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诸多问题倒逼,难题如何破解?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主动适应城市社会群体结构和社会组织架构的变化,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指示精神,按照全国、全省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会议的部署,盘锦市委坚持问题导向、目标指向、改革趋向,坚持把加强城市基层党建与创新城市社会治理深入融合,与推进城市建设发展深入融合,与服务群众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深入融合,强化顶层设计,结合机构改革,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全域覆盖、全面推动,让改革真正成为创新城市基层党建的“点火器”,有效激活了城市基层组织力,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小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城市党建新路。

二、做法与成效

一是聚焦改革核心所在:以体制化创新破解机制难题

调整优化机构设置,城市基层党组织的统筹功能得以加强。结合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改革,在街道推行“大部制”改革。整合街道17个部门的职能为5个办公室的职能,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党的建设、统筹社区发展、组织公共服务、实施综合管理等关键职能。“大部制”改革在方向上,从过去的“向上对口”转变为“向下对应”,握指成拳,让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成为城市基层党组织的职能核心。同时在社区设置“两委两中心”,即党总支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党建中心、网格管理服务中心,实现党组织领导下党建服务网格化,便民服务网格化。

层层设立党建中心,城市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体系得以强化。抓住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的契机,市委专门成立盘锦市党建中心,负责全市基层党建工作业务指导和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管理。所辖各区也对应成立区委党建中心,并将原来各街道党建中心人员纳入其中,集中管理,分派到各街道使用。加上社区层面已全面铺开的党建中心,四级“党建中心”上下步调一致,面向全市所有党组织和党员服务,推动各领域党组织信息、设施、服务等资源融合,为全市基层党建工作围绕宗旨服务群众搭建了新平台。

创新组织联结模式,城市基层党组织的整体效应得以彰显。在全市街道社区全面推行“大工委”“大党委”模式,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吸纳辖区内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党组织;社区“大党委”下设网格、物业、业委会、小个专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种类型党支部。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等方式,形成最大范围的议事平台,让区域内关系互不隶属、领域多元多样的各类党组织不再做基层党建工作的“旁观者”。今年以来,有500余家社会组织参与到街道社区工作中来,又有近50家园区、商务楼宇、商圈市场建立起党组织,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全面形成。

(二)聚焦改革根本所在:以职业化建设破解队伍难题

设立社工编制,让社区工作者有身份、工作更有底气。从基层最渴求的需要出发,着力解决长期以来社区工作者身份缺失的问题,创新性地在全市基层社区设置社工编制,纳入全日制管理范畴。全市225个社区共设置1850个社工编制,根据社区规模不同,核定每个社区6至10名编制,通过依规转入、组织选派、公开招聘三种途径,凡是符合条件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副主任、网格管理员、辅警均被纳入社工编制管理,由此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基层工作者的归属感,工作积极性显著提高。

推行薪酬制度,让社区工作者有待遇、工作更加舒心。按照地区发展水平,参照事业单位标准,与岗位等级和实绩考核相衔接,构建了社区工作者16级岗位薪酬序列体系。薪酬待遇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组成,其中基本工资占80%、绩效工资占20%,全部落实五险一金。依据这个薪酬标准,改革后,一名在职20年的社区党组织书记月工资从原来的2000元提升到现在的3700元,社区正职年平均收入累计可达4.29万元,比改革前提高1.04万元,提升32%。社区工作者工作的劲头较以往有了质的提升。

严格考核管理,让社区工作者有动力、工作更好作为。市区两级相继出台了《社区党建工作考核办法》《社区社工编制人员实绩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对社区工作者实行绩效考核,让“上评下”“下评上”和“成员互评”的360度考核评价结果与个人岗位调整、奖励惩戒等挂钩,并着手建立从社工编制人员中定向招聘事业单位人员机制,真正形成竞争机制,传导压力、激发动力。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0余名年轻的社区工作者,因工作实绩突出被提拔到社区党组织书记或副书记的岗位上,成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新带头人。

(三)聚焦改革保障所在:以专项化投入破解运行难题

以要素保障为依托,促城市基层党建效能升级。坚持钱往基层投、力向基层使、政策向城市基层倾斜。出台运转经费保障意见和保障资金管理办法,核定每个社区每年20万元工作经费,专项列明党建工作经费、服务群众经费。赋予基层组织管理主导权和服务新职权,综合执法、治安维稳等关乎基层治理需求的职能机构,派驻街道,为街所用。在为基层减负的同时,实行基层“点菜”式放权模式,把街道社区能够用得上、接得住、管得好的权力陆续下放,59项服务群众办理事项在基层得到受理,基层党组织功能全面做实。

以阵地建设为依托,促城市基层党建服务升级。按照“新建一批、改扩建一批、置换一批”的思路,全市累计投入8000多万资金,对社区党组织阵地实施提档升级。目前,全市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全面升级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组织活动场所平均面积达到508.4平方米,集聚党员活动室、入党宣誓室、组织生活室、全民阅读室、书画室、日间照料室等多种功能,基层党建阵地政治属性凸显,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综合承载力全面增强,成为“红色力量”新高地。

以智慧党建为依托,促城市基层党建标准升级。在全省率先打造“智慧党建”平台,辐射到全市各区、街、社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指导由过去的“面对面”变成了如今的“键对键”,服务各类党员群体不再有“限时限地限人”的束缚。社区党务工作者“一网在手”,可学他山之石,可看身边典型,可规范工作内容,可创新工作载体,广大基层党务工作者借助畅通便捷的网络信息渠道,拓宽了工作视野,提高了工作效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四)聚焦改革要义所在:以区域化共建破解治理难题

明确责任,形成一贯到底的动力主轴。坚持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市委把城市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从根本上夯实城市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基础;按照“区域统筹、集约共享”原则,各区委坚持在制度体系完善、保障措施落实上下功夫,不断激发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活跃在城市基层党建最前沿的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坚持做好引导,切实组织驻区单位、社区居民围绕社会治理、服务群众等方面任务进行研究、解决和落实。尤其是社区党组织履行党建兜底管理职责,在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一线实现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工作措施的同步落地。

推动融合,形成多方联动的共建主体。“社区吹号、党员报到”,全市广泛开展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推行辖区各领域各单位党员“齐报到”,促使驻区单位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在思想上、感情上逐步融合起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书记定期对接辖区内各领域各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做好社会责任和党建责任的“双引导”;辖区内各领域各单位主动提供资源,把资金人才、场所设施、信息技术拿出来,和街道社区一道形成“城市基层党建共同体”,携手打造共商区域发展、共抓基层党建、共育先进文化、共同服务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和谐氛围。

践行宗旨,打造群防群治的治理格局。按照生活居住区、生产作业区、道路交通区划出基本单元网格3475个,将民生、维稳、安全等工作全部沉到网格中。以此对应把基层党组织建在网格上,构建起“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宇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网格组织架构,让各领域各单位以及党员群众都在网格中与社区网格员相衔接,共同参与群防群治、城市管理等基层治理活动。需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近一年来,这种基层治理新模式已为群众解决问题56万件,彻底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三、经验与启示

一是以改革推动城市基层党建,首要是盘锦市委强化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

盘锦市委高度重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从试点探索到全面推开,再到完善提升,先后经历了两年的时间。在这两年时间里,市委对抓实基层、打牢基础有深刻的认识和坚定的决心,坚持把城市党建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和整体建设来抓,几任市委主要领导接力抓,强化顶层设计,坚持一张好的蓝图绘到底,以解决难点重点问题为突破口,调动各级党组织积极性,真正形成市区街社四级联动。

二是以改革推动城市基层党建,根本要坚持党建引领和体制创新

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的推行,使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更加坚实,党组织成为联接各领域党组织的坚强轴心,党组织服务触角延伸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就拓宽到哪里。互联互动的组织体系和机制纽带的建立和完善,推动党员教育管理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解决了党组织覆盖难、党员共同管理难的问题,强化了组织功能,增强了治理合力。

三是以改革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关键要强化用人导向和管理创新

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改革后,比较完备的管理激励机制是激活全市基层工作者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热情的直接原因。待遇问题的解决,吸引了一大批大学生回到社区工作,全面改善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全市社工编制人员100%达到全日制专科以上学历,其中全日制本科764人,硕士研究生11人,年龄均在24—35岁之间。这不仅为基层注入了活力,更为城市发展储备了新生力量。

四是以改革推动城市基层党建,重点要资源整合和服务优化

通过党组织资源的再分配、再组合、再优化,打破条块管理、单位行业之间的壁垒,实现资源有效整合,推动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社会组织之间相互提供服务,并纵向、横向得以延伸服务群众触角,为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社区网格化管理内容的进一步丰富,推动了服务精准化精细化,让基层党组织立足从群众身边“关键小事”做起,完善基层治理。 

(责编:黄瑾、乔业琼)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