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安徽省合肥市新站高新区:党建统筹优化融通 校地共建党建高地

中共合肥市新站高新区工作委员会

2018年11月01日16:2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原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位于合肥市城区东北部,1992年与合肥新火车站同步开工建设,1995年被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辖区面积204.73平方公里,现辖五个街道级大社区,常住人口约40万。近年来,新站高新区党工委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大力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内在的规律和特点,攻重点、克难点、塑亮点,实现了开发区基层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并蒂开花、相映成辉的良好局面。

一、背景与起因

新站高新区是安徽省著名的高教基地,目前拥有19家院校10余万在校生,“十三五”期间将实现入驻院校20所、在校学生20万的“双20”目标。如何贯彻好“全域党建”理念,发挥高教资源集聚优势,推动区域化党建提质升级始终是新站高新区思考关注的问题。联盟成立之前,高教基地区域内党建工作主要存在着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缺乏共建共享平台。院校之间虽互相比邻,却几乎没有交集,院校与社区之间没有沟通的平台和载体,成为“党建孤岛”。同时,院校没有树立起大党建的理念,参与社区活动主动性不够。另一方面是缺乏党建活动特色。院校的党建始终围绕着学院发展来开展,未能更好的结合地方需求,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社区则因为资源有限,服务居民的形式也较为为单一,党建活动无特色,出现党员参与度不高、群众满意度不高的“双不高”现象。

为认真落实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精神,进一步整合党建工作资源,努力构建互联互补互动的区域化党建格局,新站高新区于2017年正式组建高教基地党建联盟,联盟由辖区的17所院校和所在区域的15个社区组成,联盟秉持“创新、活力、融通、共享”的理念,组织引导党组织打破行政隶属壁垒,拆除相互封闭藩篱,破除各自为政障碍,把一个个“党建孤岛”串联成“党建高地”,使城市基层党建由社区党组织的“独角戏”,变成了校社合作共建的“大合唱”。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制度化引领,“四项机制”促联盟组织强起来。按照校地平等协商为基础,从健全组织领导体制入手,建立完善议事协商组织,保障联盟长期高效运转。一是定期议事制度。制定了《合肥新站高新区高教基地党建联盟章程》,阐明联盟的组织机构、工作职能、运行方式和激励措施,让联盟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建立《理事会议事制度》,设立常务理事机构,理事会分别设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各1名,理事会实行成员单位轮值制,每届一年,职务由成员单位相关领导担任,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安排部署任务,推进重点任务。二是轮值负责制度。建立《轮值成员单位活动日制度》,活动轮值原则上每年轮换一次,由理事会轮值单位按照自愿原则产生;活动则要求每月开展一次,由轮值单位负责牵头组织。三是定员联络制度。为确保工作责任落到人头,建立《成员单位联络员制度》,各个联盟单位选派一名党性强、党建工作经验丰富的负责人作为联络员,负责单位党组织与党建联盟办公室的信息沟通工作,以及贯彻落实党建联盟的重大工作部署。四是大党委工作机制。探索与结对共建单位实行“大党委”制,即院校党组织党员作为兼职委员参与商议社区党组织相关工作,推动区域化党建由“感情化”维系向“责任化”分担转变。如兼职委员认真研究社区党建工作,为社区党建工作出谋划策,提供资源等,社区则为院校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让学生就近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工作,目前己有7个社区与院校形成“大党委”制,累计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4000余个。

(二)突出常态化运转,“四大平台”促共建载体活起来。结合各院校专业特色及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积极搭建活动载体,促进联盟平台动起来、活起来。一是“结对共建”平台。区域内15个社区分别跟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等学校的院系党组织形成结对共建关系,按照“活动一起办、资源一起用、公益一起做”的“三个一”原则,注重结合院校党组织自身优势,在辖区内开展特色主题党日活动710余场。如,于湾社区党总支与安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开展“我读马克思”主题党日活动等;安徽万通汽车专修学院党支部在夏季高温期间,主动到社区为辖区居民开展检测胎压和充氮气服务,保障辖区居民安全用车等。二是“党带群团”平台。积极搭建高教基地青年志愿者、社会组织、妇联、工会、关工委等联合会平台,以党建为旗帜,带动群团工作,拓宽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水平,同时也将服务对象扩大至各个层面。以“青志服务队”为例,2017年11月,党建联盟成立青年志愿者文明创建服务队,并以“文明新站﹒同建共享”为活动宗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活动包括宣讲学习、清洁家园、文明交通、扶危帮困、专业服务等五项内容。文明创建服务队设置了5支小分队,分别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的爱心义诊小分队、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文明清洁小分队、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扶危助困小分队、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的文明劝导小分队和合肥铁路工程学校的爱心敬老小分队。每支队伍均由20名青年志愿者组成,按照具体职责和服务计划,扎实开展每项志愿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活动25次,受益群众约5200人次。三是“月度主题”平台。按照“一月一主题”的要求,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活动安排,让党建联盟动起来、走下去。先后组织开展党建联盟 “红心向党﹒喜迎十九大”合唱节、联盟成员单位党组织书记培训班、“黉门讲堂”“移动党课”走基层、高教基地党建知识竞赛活动等17次。以“黉门讲堂”为例,该讲堂聚集了各联盟院校专家教授,为辖区群众在家门口接受“知识大餐”,讲堂课程包括7大板块27门课程,宣讲内容包括党的理论知识、法律法规、心理健康、传统文化、创新创业、科技生活、养生保健等内容,深受辖区党员群众欢迎,目前己累计举办14期,受益党员群众近万人次。四是“校社e家”平台。大力推进党建联盟信息化建设,搭建高教基地联盟公众号网络平台,并以此作为联盟活动的重要载体,扩大宣传,树立品牌。除每月一主题定期宣传党建联盟活动以外,该平台还将为各所院校发布各类重要信息,加强院校融通共享。一方面作为宣传窗口,不定期发布党建联盟活动信息和图片,积极营造氛围、扩大影响面。另一方面作为线上活动窗口,利用该平台开展党建线上活动,吸引院校师生和辖区党员群众关注微信公众号,目前,关注人数己达近8万人。

(三)注重品牌化打造,“四项措施”促联盟保障实起来。坚持在软硬件方面下功夫,确保活动有场所、有经费、有组织、有特色,打响党建联盟品牌。一是创建共建活动场所。建设面积1200㎡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区域服务中心,各所院校积极提供如党员活动室、大礼堂、室内(外)运动场、实验室、图书室等硬件设施面向社区开放,让社区党组织党建活动有更多的场地和资源可以利用。一年来,社区先后组织党员群众前往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合肥幼儿师范学院科技馆等地参观学习或开展活动;利用安徽新华电脑专修学院大礼堂、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艺体中心等场地举办了4次超过300人以上的大型活动。二是采用项目运作模式。每年年初高教基地党建联盟的活动将征询各成员单位的意见,由联盟成员单位向办公室申报联盟年度重点工作项目计划,经联盟办公室审议通过后,以招投标的形式招募院校的社会组织或专业机构进行策划组织。如今年开展的相亲雅集会、党建知识竞赛等,均由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或市级媒体负责承办,社区党委参与谋划、协调,并督促活动顺利开展,院校则配合提供软硬件资源,全方位确保各重点工作有序进行。三是打造区域特色品牌。项目运作过程中发挥品牌效应,社区主动将“一居一品牌”与院校党建品牌结成品牌链,将院校党建品牌活动与服务辖区居民形成有效融合。以两个帮扶品牌为例,“爱心帮帮团”通过院校党员与辖区困难群众形成结对帮扶关系,“高培基金会”将“爱心基金”帮扶对象延伸至高校的贫困学生,目前,己累计帮扶困难群众和贫困学子近100万元,赢得了党员群众和学生的充分认可,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四是推进评优激励机制。由区人社局和联盟办公室对成员单位作用发挥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对涌现出的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给予表彰和奖励,选树典型,激发高教基地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高教基地党建联盟每年开展一次总结大会,对联盟单位及个人给予表彰和鼓励,对卓有成效的品牌活动和表现优秀的个人进行广泛宣传,形成了示范推动效应。

三、取得成效

一是校社联系更紧密,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从原来的“近邻却不识”到如今的互动频繁,院校和社区通过党建联盟平台找到了共建共享切入点,院校根据社区需求提供相应资源,社区为院校提供为民服务平台,提供部分学生实习岗位,提供相应活动物资。院校与社区之间活动一起办,资源一起用,让党建工作更生动、更丰富,也更接地气。例如,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文忠苑小区开办“四点半”课堂,提供辅导作业、绘画、舞蹈、阅读等活动,受益学生约870余人次;安徽中医药大学在少荃家园小区开展的公益诊疗、健康讲座等活动,受益群众约6740余人次。

二是理论阵地更牢固,切实提高党员素养。自成立“黉门讲堂”以来,广大党员和群众在凝听了高校教授、讲师的精彩课程之后,均竖起了拇指给予点赞,他们认为,这样的课程更具体、更形象,不论是政治理论方面的内容,还是关于艺术、法律、养生等内容,授课老师都会结合具体案例,并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叙述,党员群众觉得这样的党课更容易接受。一年来,党建联盟通过“主动送党课”和“接单送课程”等方式共开展各类教育培训15次,受益群众约万余人次。

三是为民服务更具体,逐步提升群众幸福感。在各所院校的大力支持下,教师、学生志愿者通过多种服务方式走进百姓身边,为他们提供“提升幸福感”系列服务,有效缓解了社区志愿服务队人力不够、专业性不强、服务意识欠缺等问题,切实让辖区居民感受到身边建起的一所所院校与自己紧密相连,居民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四、几点启示

合肥新站高新区率先在全省范围内探索建立高教基地党建联盟,走出了一条社区与驻地院校共建共享的新路子,探索了一条新形势下党员发挥作用、加强党员管理的新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要以需求为共建共享的起点。党建联盟活动要以院校师生、社区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要谋划服务对象喜闻乐见的活动,要有利于增强组织凝聚力和群众幸福感,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才能赢得院校的支持和群众的欢迎。因为院校教师有工作,学生有学业,所以开展的活动要走心,发挥志愿者的特长,并符合服务对象的需求,才会让活动更有意义。

二是要以实效为共建共享的要求。办活动一定要有良好的效果,实现预期目标,如果虎头蛇尾,或者活动结果有违初衷,亦或达不到服务群众的目的,则不利于下一次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尤其是党建活动,更要落到实处,接地气,讲究实用主义,才是实现“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最好方式。此外,达到活动效果,也让服务者更有成就感、存在感、获得感,才能让组织活动长久坚持下去。

三是要以发展为共建共享的目标。党建联盟要在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删除不合理、不适宜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积累有效果、受拥护的共建模式,并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确保长期坚持、长期有效。党建联盟的所有共建形式都要以服务院校发展和社区管理为目标,做好中长期规划,逐步实现服务、共建常态化、制度化,才能使党建联盟有活力、有价值。下一步,将创新活动形式,谋划“单车助手”“e家能手”和“双创基地”等新的党建品牌,贴合院校特色和实际需求,让联盟活动丰富多彩。

五、结语

合肥新站高新区在探索更高效地“为民服务”过程中,充分利用辖区驻地单位资源,并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融入活动内容中,不断创新载体,提升质量,让群众享受到更高的理论知识,更多的便民服务、更温馨的居住环境以及更精彩的文化生活。党员群众的满意是服务效果的唯一判断标准,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目标追求,新站高新区党工委也将以此为标准,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切实在服务院校发展和百姓生活上交出“双满意”的答卷。

(责编:宋晨、乔业琼)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