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党工委
2018年11月01日15:5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与起因
(一)陆家嘴区域人口结构异质、群众利益诉求多样,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建立以政治引领、社会服务和利益协调为的功能结构,使党的基层组织在引领社会治理方面有更为广阔的空间。陆家嘴街道占地6.89平方公里,有32个居民区,既有高档小区,也有老旧住宅小区,户籍人口约12万,实有人口约14万;陆家嘴金融城有106幢商务楼宇,入驻了1万多家各类企业,从业人员约25万人,党组织383家,“两个覆盖”中党的组织覆盖987家非公企业,拥有白领党员近万名。陆家嘴街道特殊的区域位置使其具有国际化、开放性的优势条件,面对城市社区构成日益复杂,不同地区、行业、阶层的人汇聚于此,街道面临着严峻的组织形态多元、社会诉求多样、思想意识多变的考验。这就要求街道党工委深化拓展基层组织功能,以社会关怀和利益协调为轴心,通过精神关怀、利益关怀、政治关怀、生活关怀等来把握和占领社会空间,通过协调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利益关系,在新的社会结构和新的社会生活中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整合。
(二)陆家嘴楼宇经济异常活跃、“两新”组织不断壮大,要求不断拓展基层组织的社会公共性和公益服务性功能,更好地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组织党员、聚合社会与优化治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街道“金色纽带”区域化党建模式已经解决了党的工作覆盖的机制问题,但不少企业单位与社会组织参与积极性还需要借助有力抓手和载体,进一步从根本上解决“要我做”、还是“我要做”的问题。面对“两新”组织党建、驻区单位党建和居民区党建交叉融合的现状,不同党建生态体系中的组织与个人走到一起,迫切需要梳理出各方资源和需求,在此基础上,以“党建+公益”软性服务,寻求最大公约数,围绕陆家嘴生活人群和工作人群备受关注与需要的城市运行与社区发展方面内容,建立整合型的公益生态,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寓于公益服务之中,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创造党的基层组织整体面向社会、整体服务社会的局面。
(三)陆家嘴区域化党建利益互补式机制不足、党建公益项目碎片化,要求搭建符合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的系统性契约化的平台载体,推动党的组织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的一体化。总体来看,目前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载体的丰富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生机和活力。部分驻区单位在参与街道社区助学、助困、公共设施等公益服务的力度上还不够,在为社区提供活动场所、带头宣传和主动参与社区工作、督促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等方面还显薄弱。同时,双向服务的工作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共建双方在利益诉求等方面的对接力度不均衡,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单个成员单位与街道党工委普遍联系较多,但成员单位之间互通互联不足,党建项目的联建共建更多体现在纵向方面,横向方面共享共用不足。不同的主体开展党建公益项目,其在需求的精准对接上、在资源的有效整合上存在不足,并且容易导致资源分散化。街道党工委搭建“党建+公益”区域大平台,力求解决党建载体不够丰富的问题,以利益交换和增长的方式解决利益互补式机制不足问题,通过上下衔接、左右联动,力争实现公益项目去碎片化,最大限度地凝聚城市建设正能量。
二、做法与成效
作为陆家嘴街道党建特色品牌,街道党工委赋予“陆家嘴公益城”丰富的内涵:以服务对象的社会化、开放性、整体性为特征,结合陆家嘴商务楼宇白领和社区居民两类人群日益多元化的需求,按照区域化党建的工作要求,以“陆家嘴公益城”为平台,开展区域党建帮扶救助型、协调型、价值型等类型的公益项目,聚焦公益人物、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动员微公益、微自治和公众参与,传播主流价值,提升党组织和党员在金融城建设中的作用和形象,以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2015年4月启动“陆家嘴公益城”以来,累计带动200余家单位、逾万名党员参与,持续扩大了工作人群和居住人群等多元主体的受益面。
(一)以“需求、项目、评价”为导向,运用自下而上机制形成“三张清单”,推进社会治理主体多元联动。
街道党工委立足居民区、“两新”组织、区域单位的共同利益交汇点,依托“1+3+31党建阵地网络”(社区党建服务中心、3个楼宇党建服务站、31个居民区党建服务站),以“需求、项目、评价”为导向,运用“自下而上”的机制形成“三张清单”,民主协商提取需求清单,众筹共享汇集资源清单,供需对接推出项目清单,以“三张清单”运作深化“三建融合”。街道以“陆家嘴公益城”为平台,推出了“慈善登高赛”、“地铁安全卫士”等十余个公益项目。如,“两新”组织永乐党委“永乐夕阳红”项目,由永乐家电的党员志愿者免费为社区独居、困难老人进行家电类检修、保养、移机等服务,几年来累计服务用户5066户,实实在在接老百姓的地气,真真正正做到惠民利民。“公益城”项目注重把评价权交给区域内的党员和群众,通过座谈调研、随机问询、网络调查、定向测评等评估项目实施的情况。比如,针对“永乐夕阳红”、“社区大管家”、“午间公益一小时”等项目,分别选取上百名居民和白领,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测评,满意率均在98%以上。同时,委托第三方对上海民生公益基金会资助的“民生民心公益助学”项目等进行评估。通过第三方专业评估,吸纳意见建议,进一步促进党建工作由单一向多元、静态向动态、封闭向开放的转变。
(二)以“双向认领、双向服务、双向受益”为基础,拓展“双报到、双报告”实践空间,推进多方主体持续参与。
在长达两年的实践基础上,街道党工委于2017年制定了更加完善的“公益城”运行机制,按照项目化操作、社会化运作、过程化控制、制度化保障的思路,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流程图”。运用“双向认领、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运行机制,鼓励驻区单位、“两新”组织积极参与“陆家嘴公益城”项目,依托“公益城”各类志愿岗位和服务内容,极大地拓展“双报到”党员、“双报告”党组织服务社区、服务群众的渠道,同步引导“双报告”党组织将落实区委重点任务、参与社区治理、发挥组织作用等情况作为履行社会责任报告和评估的重要内容。例如,“陆家嘴公益城”进工地项目,连续多年整合辖区各方资源,定期走进区域单位上海建工一建集团在建工地,为城市建设者们送去贴心实用的医疗服务、免费拍摄证件照、微心愿认领等,增强了区域单位一建集团对社区的认同,从而激发起企业反哺社区、参与公益的积极性,一建集团发挥自身优势组建专业志愿者队伍认领“社区大管家”项目,免费为社区困难居民提供房屋修缮、筑漏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几年来,累计服务逾500户居民。又例如,东方医院长期参与街道公益服务,多次为社区居民和白领提供大型义诊,受助者们通过“公益城”平台,依托“阳光驿站公益服务社”,组建了包括中国电信、八百伴、东昌中学、居民区等在内的在职党员志愿者队伍,推出“医德医风”在职党员志愿者项目,通过定期、定量、定点的暗访暗查、个别走访、满意度问卷调查等方式,有效协助推动东方医院医德医风建设,扩大区域单位在社区中的影响力。正是坚持“双向认领、双向服务、双向受益”,使得居民区党建、区域化党建与两新党建在“公益城”平台长期融合,有效推动社区党建促进社区建设。
(三)以“专业、稳定、高效”为支撑,利用社会组织公益项目设计运维专长,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发挥作用。
街道党工委坚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示精神,以“陆家嘴公益城”为载体,积极引入社会组织参与公益项目的设计与运维,搭建资源整合、创新支持、合作协同的大平台,不断尝试探索党建引领下的社会组织多渠道、多层面的参与社会公益,使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效激发了社会组织新活力,而社会组织的专业性,也使得相关公益项目有了创新设计、专业运行与长效发展。例如,由社区公益基金会发起的“青丝行动”项目,聚焦因为癌症化疗,失去一头秀发的女性,通过向陆家嘴内外热心人士募集头发,并联系爱心企业将头发制成假发赠予她们,帮助其建立抗击病魔的坚强意志。该项目已累计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志愿者自愿捐献的发束9013束。“青丝行动”通过“社会组织专项基金+项目运作”的方式,获得了较大成功,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民生民心爱心助学”项目由上海民生公益基金会资助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生与大学生,累计资助322人次,累计资助金额35万元。每次集中资助时,街道委托第三方专业社会组织,为受助学生策划公益实践活动,例如进行世纪大道公益骑行测试、宣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通过社会组织创新设计,构筑“公益互助、爱心传递”平台,让受助对象“有能力、有机会”投入到“助他”的公益事业中,形成“公益闭环”。此外,街道新成立的社会组织联合会党总支围绕助老敬老,通过“暖心来敲门”等项目,致力于深耕社区开展社会服务,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四)以“工会、团委、妇联”为支持,形成联办共享协同机制,推进党建带群建乘数效应不断扩大。
“公益城”项目依托陆家嘴街道党工委“金色纽带”党建模式,在组织领导上坚持“党建带群建,群建服务党建”,以社区党建服务中心“群团之家”为核心辐射带动四个商务楼宇服务站,借助党群联席会议制度,将党建、工会、团委、妇联的服务项目全部纳入大党建范畴,打造党群一体化服务大联盟,以区域党建带动区域群团组织建设,制度化延伸组织覆盖领域和服务“触角”扩大群团组织在企业、协会、社会组织中的覆盖面,在此基础上,对入住的商务楼宇和区域内的企业和员工提供涵盖党建、群团、普法、计生、劳动监察、人才、公共安全、健康咨询、娱乐等全方位相对应的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各类资源整合,例如,作为“陆家嘴公益城”的一个重要项目“点亮心愿”,至今已经开展了10个年头。项目由街道团工委牵头,党群合力协办,通过征集区域内困难家庭青少年的“微心愿”,并发动区域单位认领对接实现心愿。截至2018年9月,累计有760家次社区单位2000余名党员与团员青年参与到“点亮心愿”活动中,在区域内形成良好反响。
(五)以“信息、数据、网络”为手段,搭建党建信息化“立交桥”,推进区域资源潜力充分发挥。
“陆家嘴公益城”依托“互联网+”,打破传统公益“限时、限地、限人”的束缚。线上提取需求,用数据决定服务内容。以“进工地”项目为例,陆家嘴街道党工委在每次项目开展前期,都会向服务对象发放需求征询表,通过数据收集整理,将建设者们最喜欢、最需要的服务内容进行排序,形成一张“需求清单”。过往经验加上科学的数据,让服务内容更贴心,提升服务效能。网络整合资源,筛选优质服务提供者。通过将平台报名情况与驻区单位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了包括18项公益服务内容的“资源清单”,并根据需求排名先后,进行权重分析,落实服务项目的需求比重,一改往常组团式公益服务中热门服务供不应求、冷门服务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通过“互联网+”梳理出的“资源清单”,确保每项服务内容都能由最擅长的志愿方提供。线上项目众筹,实现需求主体和资源主体精准对接。平台的众筹性,是“陆家嘴公益城”的一大特征。通过居委、楼宇服务站等在信息化平台上征求社区居民、楼宇白领的需求,做到需求众筹、意愿众筹,街道进行统一管理并提供服务。通过线上发动、线下调研,形成项目运行机制、需求和资源整合的“多车道”,让服务更精准、成效更明显、群众更满意。
三、经验与启示
一是“党建+公益”助推社区治理,要求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强调提升组织力,增强党建引领和区域统筹能力。“陆家嘴公益城”以“党建+公益”为党建工作找准切入点,通过党建激活公益,依靠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及政治引领作用为社区公益发展掌舵起航,实现党的价值引领,引导党员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组织力提升,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平台上践行党的宗旨和理念,使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基层党组织“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功能有了细分化、具体化、可检验化的实践路径。在强化资源整合功能上,把不同属性党的组织、多元的社会力量有效组织起来,全方位、宽领域、多层面调动不同性质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的参与积极性,推动各单位和各类人群把公益责任体现到服务社区的行动上,聚焦和放大资源效应,推动党建工作服务功能多元化,为构建共同目标、共同需求、共同利益的区域化大党建奠定了基础,推进共建到共治,在社会公共事务领域产生组织影响力,实现对基层社会的统筹、整合和引领。
二是“陆家嘴公益城”将党的工作融入社会、服务社会,为密切党与群众、党与社会的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重要任务是密切党与社会、党与群众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政府、社会和广大群众正能量的传导,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街道党工委将“陆家嘴公益城”作为社区治理体系中的有力抓手,使党的工作直接融入社会,公益项目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和区域性,为密切党与群众、党与社会的关系释放出更大的空间。面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街道党工委坚持以服务为价值取向,项目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解决老百姓急难愁问题,注重解决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运用开放的思维方式、社会化的运作路径、民主化的参与机制,高度整合区域内人财物,使公益城项目“实”、“准”、“精”,拥有长久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有效提高了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使得党员参与党建公益项目的氛围逐渐浓厚,基层党建工作有了人气和热度,创新的精神和热情得到了激发,党员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主体作用不断发挥,主体活力不断释放,让党组织、党员成了群众的贴心人,党群关系更加密切,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更深入,社区居民与白领人群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三是“陆家嘴公益城”的内在价值和实践基础是党建工作品牌的深耕细作,对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具有示范效应。党的建设历来是同党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建工作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党建工作品牌培育是由点及面,由特殊到一般,是一个不断经提炼、培育并不断升华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等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基层社会形态发生深刻变化,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是“陆家嘴公益城”的内生动力和持续生命力。“陆家嘴公益城”作为党建工作的品牌,创造性地把党建做到了经济最活跃的细胞上,把党的工作做到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人群中,为创新社会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进一步佐证了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根据社会结构形态和形势任务的新变化不断创新和完善,才能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陆家嘴公益城”,打破的是壁垒,联结的是组织,融合的是感情,收获的是民心。有效提升了各类群体和组织对党的向心力,为构建开放融合、多方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共同体走出一条符合时代特征、浦东特色、陆家嘴特点的新路子。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