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上海市宝山区:“社区通”构建互联网时代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上海市宝山区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

2018年11月01日15:3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互联网时代,社会群体结构和社会组织架构深刻变化,城乡社区在基层治理中的重心地位和兜底作用日益明显,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面临新的挑战。宝山区以改革思维突破传统思维和时间空间的局限性,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探索建立了以党建为引领、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以居村党组织为核心、以城乡居民为主体、以有效凝聚精准服务为特点的智能化治理系统——“社区通”,打造党组织主导下全地理范围覆盖、全人群互动参与、全天候即时响应、全系统智慧治理的新空间,改变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互动方式,优化居村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社会治理生态,让群众需求和服务资源在居村一线有效对接,让自下而上提出议题、形成项目、订立公约成为新常态,让基层组织力在服务引领中不断增强,创新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夯实了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微观基础。2017年2月创立以来,全区453个居委、104个村全部上线,51.4万余名居村民实名加入,覆盖近40万户家庭,成为目前国内由党和政府主导的、区域内覆盖率最广、活跃度最高的网络共同体。“社区通”作为推动党建工作智能化的有效手段被写入《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全面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获评2017年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十佳案例。

一、创立背景

一是新形势下巩固党执政基础的需要。城乡社区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基层治理中处于重心地位。目前,居村党组织发挥作用还不够直观“具体”,往往做了大量工作,但除了少数当事人,许多群众“不知情”乃至“不领情”。需要探索新的载体和途径,让群众随时随地“看得见、找得到、叫得应”。二是适应人民群众新需求和更高期待的需要。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提出新需求,期待更优的公共服务、更有序的公共管理、更深入的治理参与、更丰富的精神文化。需要探索新的治理模式,让资源力量和群众需求精准对接。三是解决社会参与问题的需要。相对于居村党组织核心地位、居村委会主导地位,居村民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意识及实现途径还需着力强化。需要搭建有效平台,拓展参与面和参与深度,增强共同价值引领的归属感和家园意识,建设更有温度的社区生活共同体。四是迎接互联网时代新挑战的需要。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和诉求发生深刻改变,局限于传统方式开展工作,难以全面覆盖、及时响应、满足需求。技术的快速发展,又为转变工作方式提供了无限可能和巨大空间。需要探索建立有效体系,推动资源、信息的整合共享,提升整体工作效能。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需求导向,重构党领导下的基层社区治理体系

基层社区治理中,各工作系统间联通互融不够,群众需求的导向还未完全聚焦,是长期存在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宝山区依托“社区通”,以群众需求和问题为工作的逻辑起点,以加强基层党建为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健全“眼睛向下、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的工作体系,群众诉求一线处置能力有效放大。治理重心下移居村。建立“居村民-居村-街镇-区”社区治理架构,各居村形成小治理单元,设独立二维码,居村民实名认证、党组织审核通过后成为用户;街镇构成基层大治理单元,全区形成完整工作系统。各部门加入后台提供支撑,民警、物业、业委、医生、律师等资源在居村层面整合,需求在一线提出,资源在一线集聚,服务在一线配送,问题在一线处置,治理重心真正从“街镇”下沉到“居村”。互动方式深刻改变。打造“移动互联”工作载体,设立社区公告、党建园地、议事厅、物业之窗、业委连线、警民直通车、家庭医生、公共法律服务等功能版块。建立一键直达、精准快速的信息传递机制,居村民成为信息发布的主体之一,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的互动沟通从“单向”“模糊”转为“多维”“清晰”。累计发布社区公告28万篇,互动交流超过5038万人次,获得群众点赞1334万余次。基层脉搏精准把握。建立“社区通治慧中心”,对居村民发帖、点赞、评论等社区参与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描绘基层“社区画像”,发布不同人群、街镇、阶段的需求TOP10列表,实时发现群众“痛点”、民生“堵点”,实现精准治理。如,2018年一季度,针对数据显示居民热议榜首位的“交通出行”问题,区、街镇两级联动、精准施策,优化了多条公交线路,居民交口称赞。群众问题快速处置。建立“自动收集、分层处置、全程记录、群众测评”的问题跟踪系统,对群众@居村委的问题在15小时内予以回应处置,并将处置情况纳入考核,实现基层工作透明化、可量化、可监督、可追溯,确保问题处置无遗漏。建立问题分层分类处置闭环,自治共治能解决的问题,由居村解决;超出居村范畴的,由街镇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约请职能部门解决;难以解决的问题,纳入网格化平台跟踪解决。共及时回应解决群众问题4.7万余个,其中90%在居村有效解决。

(二)直通党心民心,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

互联网时代,基层党组织不能也不必仅仅依靠“敲百家门”“挂黑板报”等传统方式宣传动员和引领群众。宝山区依托“社区通”, 网上网下践行群众路线,基层组织力持续强化。党建连上网。“社区通”由居村党组织全过程管理运行,在线直播党的工作,传递党的声音,全天候凝聚服务群众,宣传发动群众支持和参与中心工作。共开展“说说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党员认领微心愿”等党建活动5000余场、党建项目900余个。2018年,全区100%的居村党组织、89%的居村委在“社区通”同步推进换届,全程公开、接受监督,更好地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书记当“群主”。在“社区通”上,居村书记承担“第一责任”,成为引导各方的“群主”;居村“两委”分工负责、轮班在线,对群众提出的各类诉求即时回应处置。在“全天候、零距离”的联系服务中,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不断增强,真正实现“一呼百应”。党员为中坚。“社区通”里,用户名后飘着的小党旗,是党员亮身份的标志。在党组织带领下,5万余名党员亮身份、起作用、受监督,带头整治环境、帮扶困难群众等先进事迹广为传播,先锋模范形象深入人心,居村民随拍随传、点赞认可,“双报到、双报告”得到积极推进和鲜活展示。“铁粉”作引导。党组织掌控“提出议题”“形成决策”等关键环节的把关权,牢牢占领网络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每个小区都建立党团员为骨干的志愿者队伍,成为党组织的有力助手、忠实“铁粉”,发声音、作引导,让社区充满正能量。全区志愿者队伍从“社区通”上线之初的21万人上升到目前的30.7万人,增长46%。群众受教育。注重引导而非教导,在参与公共事务、共同讨论协商中,居村民理性、平和、文明、友爱的素养得到了很好养成,公益互助的氛围日益浓厚,在线公益置换物品1.6万余件。

(三)一体推进“四治”,深化党领导下的社区参与

基层社区治理中一个突出问题,是社区活动中“老面孔”多、新人少,老人多、年轻人少,一般性的活动多、自治共治项目少。依托“社区通”,宝山区一体推进党建引领下的“自治共治德治法治”,积极打造社区共同体。深刻改变社区参与。依托“社区通”,社区参与从“少”到“多”,从“老”到“青”,从“被动”到“主动”,从“浅尝辄止”到“深度介入”。大量年轻“上班族”参与到社区治理中,50岁以下群体上线占比达59%。社会组织、社区自组织在线开设公益服务“店铺”601家,征集需求、设计项目、发布信息,更好地扎根社区、服务居民。“自下而上”议事协商。建立“提出议题-把关筛选-开展协商-形成项目-推动实施-效果评估-建立公约”的议事协商操作链,让自下而上提出议题、形成项目、订立公约成为新常态。共有10.7万余名居村民参与协商,产生议题1.2万余个,形成公约和项目2000余个。2017年,在小区综合改造中,全区基层党组织普遍运用“社区通”征集方案、征求意见、公布进展、接受监督,得到广泛好评。持续打造社区共同体。通过邻里互助、爱心传递,居民资源、邻里资源成为社区资源,独居老人有了定期看护,走失的老人和孩童快速找到家人;通过信息共享、对话协商,家园意识深入人心,居村民逐渐从“门对门陌生人”变成“社区里老熟人”,社区“温度”持续提升。

三、工作成效

1.进一步密切了新时代的党群关系。“社区通”把党的建设渗透到基层治理的各方面、各领域,实现了群众导向的即时化、扁平化、智能化治理,畅通了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互动沟通,让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群众知晓,中心工作群众参与,发展成果群众共享;让群众的诉求第一时间被倾听、被回应、被解决。在互动沟通、有效服务的过程中,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心声交织在一起,逐渐从“你和我”变成“我们”,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不断增强。

2.更好地定位了基层治理中的政社关系。“社区通”构建了党建引领下“自治共治德治法治”一体推进的基层治理格局,完善了对话协商、利益协调、民主决策、权益保障等机制,实现基层治理领域的政社良性互动。党和政府真正发挥引导协调的作用,为社会参与留下足够的空间,居村民、社会多元力量真正承担起基层治理的主体责任。“社区通”建立真实的“线上宝山”,确保上线的是“真正的邻居们”,讨论的是“真切的社区事”,传播的是“社会的正能量”,推动了新时代互联网社会体系再造,实现了社会人在党组织引领下的再组织化。

3.全面地优化了以居村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社会治理生态。依托“社区通”, 以居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居村委为主导,居村民为主体,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发挥作用,社区自有资源被最大限度挖掘,公共服务资源真正沉到基层。居村党组织和居村委会协调各方有了抓手,一些长期困扰基层的问题开始破冰。比如,居民区党组织对“三驾马车”的引领进一步做实,通过引导物业公司、业委会在线直播工作、提供服务,让物业、业委和居民从“背对背”转为“面对面”,物业服务水平有效提升,一批小区顺利破解业委会组建难题。

四、经验启示

1.必须建立党建引领主阵地,牢牢把握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导权。“社区通”把党的领导植根于基层群众,线上线下结合,组织发动基层依法管理、有序参与。宝山的实践证明,通过建立党建引领主阵地,强化网络主导、服务引导,积极传播正能量,才能为加强和完善社会治理提供有力保障。

2.必须强化和运用互联网思维,助力党组织调动各类资源解决社会治理问题。首创“社区通”不仅是信息化社会客观现实的要求,更是党建引领下解决社会治理问题的需要。宝山的实践证明,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中引入互联网的开放型思维、大数据思维、粉丝思维等,调动各类资源共同解决群众问题,才能有效激发社区活力。

3.必须推进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提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社区通”通过科学设计、创新机制、培养能力,切实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精准度、基层治理的群众满意度。宝山区的实践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

五、探讨与评论

宝山“社区通”将十九大精神、上海市委“1+6”文件要求化为具体实践,在四个方面实现了创新:

一是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体系重塑。“社区通”充分发挥居村党组织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广度的信息聚合、深度的数据挖掘、扁平的网络传递,打通了基层社区治理的前端和后台,促使了治理重心下移到“居村”,在居村一线构建了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二是党政资源与社区需求的无缝对接。“社区通”实现了信息通、资源通、邻里通和服务通,收集了社区层面个性共性的各类需求,搭建了党建引领下资源供给无缝对接的平台,通过党政部门的层级联动,区域单位的横向合作,社区自有资源的有效挖掘,一线解决了社区治理的各类问题,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三是“社区大脑”与“社区有机体”的神经连接。以居村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治理体系是 “社区大脑”,承担了基层社区的治理功能;社区中的党员群众、各类组织是参与基层治理的“社区有机体”;“社区通”成为连接两者的“社区神经”,搭建沟通、互动、动员、引领的平台,让更多的有机体连接到大脑上,让居村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治理体系运转的更加顺畅。

四是党组织主导下公众的良性参与。“社区通”模仿了社会发动公众参与的环境,契合了当前公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特征,通过赋予党组织关键环节的把关权,通过党员和志愿者“铁粉”的引导,解决了社区治理中网络参与最重要的安全性问题、有效性问题、循序渐进问题,推动了党组织主导下的良性参与,促成了社区公约、社区规划的出台。 

(责编:宋晨、乔业琼)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