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北京市丰台区西罗园街道:用好“民情图” 织密“惠民网” 创新城市社区治理新模式

丰台区西罗园街道工作委员会

2018年11月01日14:4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西罗园街道角门东里二社区是一个由6个院落组成的老旧小区,共有居民楼16栋,1887户,4776人。社区党委下设7个党支部,共有326名党员。针对社区老年人多、弱势群体多、流动人口多、居民诉求多的特点,社区党委以“知民情、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为工作出发点,开创了“民情图”工作法,实现了心贴心为民服务、实打实为民解忧,用“绣花”精神构筑起一张牢固的“惠民网”。

一、背景与起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社会结构多元、利益诉求多样的发展特征下,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实现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的有机统一是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的难题与挑战,西罗园街道角门东里二社区以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积极探索并实践城市社区治理新模式。为解决城市社区工作中出现的“机关化”“被动化”“表面化”的三种倾向,从“走家串户”入手,充分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开创了“民情图”工作法。2012年,在全区范围内推广了“民情图”工作法。经过5年的实践与再创新,城市社区治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二、做法与经过

(一)立足问题找方法,绘成社区民情图。坚决落实《西罗园街道关于入户联系群众工作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坚持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采取分楼包片的方式,社区工作者作为管片干部,将管片内的党员、居民代表、楼门长等骨干分子整合起来,形成了入户服务网络。确定每周三为入户日,制定了“送政策上门、送服务上门、送帮扶上门、送慰问上门、送关怀上门、送调解上门,以制度化规定督促建立与居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的“六送一促”方针,实现了对社区情况的全面了解,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社区每年至少开展大规模入户2次,平均每年走访4626户次,入户覆盖率达到100%。为了有效利用入户采集到的大量信息,社区党委改变以往千篇一律填表造册的方式,创造性的绘制了“民情图”。“民情图”就是将每栋楼按照单元门号绘成图表,用不同的符号将党员、志愿者、残疾人等18种信息标示出来。谁家有党员,谁家有志愿者,谁家是空巢老人,全都一目了然。“民情图”就像是社区工作者手中的“绣花针”。入户时问什么、看什么、访什么、提供什么服务,都更加有针对性,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二)立足实际建机制,实现工作精细化。入户要求差别化。入户频率因走访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对于社区普通常住户要求一个季度走访一次;空巢老人、病困人员、流动人员等特殊群体要求一个月至少走访一次;企事业单位要求每半年走访一次,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要求每季度走访一次。入户内容主要包括党建、社会建设、公共服务和公益服务四大类,对于党员主要侧重于党建,对于在职居民主要侧重于社会建设,对于老年人则主要侧重于公共服务和公益服务等。走访流程标准化。要求入户前提前“备课”,履行“访、记、办、示”入户工作流程。入户时,要通报社区近期工作,了解居民需求和意见,并详实记录在《西罗园街道社区工作者入户记录表》上。每周社区“两委”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对个性问题个别答复,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由“两委”研究初步方案,提交党员代表大会、居民代表大会讨论或上报街道相关部门。每月入户数量、群众反映问题、办理结果,都以《社区工作者入户工作月报表》的形式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处理程序规范化。建立民情收集平台,把党员、群众、辖区单位召集起来,集中收集急、难、愁等问题。建立民情传递平台,将需求信息分入公共服务、民主协商、共建协调等不同工作组,采取逐级处理的步骤,首先由社区管片、网格、“两委”处理,无法解决则上升至民情处理平台。建立民情处理平台,让居民直接对话职能部门、产权单位、物业公司等,搭建居民与相关单位的交流平台。网上服务信息化。树立“互联网+”思维,将民情图从纸上搬到电脑上,建立民情图综合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党建服务网。建立微信公众服务号,设置社区党建、办事指南、通知公告等宣传版块,为居民提供基础服务,扩大社区工作影响力和覆盖面;开通活动报名、服务诉求等互动版块,拓宽征求意见建议的渠道,提高党员、群众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该平台还支持手机端操作,方便了社区工作者入户时对信息的查询、修改和处理,提高了社区工作者的效率。

(三)立足需求强服务,赢得群众满意票。坚持问题导向,将征集来的民情民意归纳为公共服务、公共社区、治安、环境、物业管理、其他等6大类23个小项,建立居民需求动态台账,制定问题清单、服务清单、责任清单,实现社区靶向化的服务管理。根据服务主体需求,创建了方便老弱病残等人员办理业务的“上门服务机制”和方便在职居民办理业务的“预约服务机制”。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坚持“送知识”与“求意见”相结合、“送服务”与“求建议”相结合,引导党员群众参与社区建设,成立365天天岗,根据志愿者情况设岗定责,发挥党员群众作用。2016年杏林园小区4部电梯因年久失修停用4个月之久,居民反映很大。社区党委将涉及到的16个产权单位邀请到“民情议事堂”,共同商议解决办法,现已有2部电梯重新安装并使用。在征求居民意见后,目前电梯以刷卡的形式使用,尽可能减少运行中的损耗。

三、成效与反响

(一)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民情图”工作法实际就是民意需求自下而上的汇集和组织意图自上而下的传递。每一次入户、每一个图表都拉近了党组织与党员、群众的距离,都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民情图”工作法,真正把“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要求落到实处,坚定了党员、群众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形成了事事信党、事事找党、事事有党的良好氛围

(二)基层党员群众满意度不断增强。从千篇一律的登记册,到一目了然的“民情图”,再到“民情图”互联网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了解群众的需求越来越便捷,提供服务也越来越精准,业余时间为空巢老人寻找保姆,为行动不便的居民坐车到大兴更改医疗定点医院,把社区突发疾病的居民及时送到医院护理到深夜。几年来,社区工作者主动将居民最需要的服务送上门,帮助居民解决实际问题、利益诉求460余件。群众也将辛劳奔波的身影、上门服务的热情牢牢记在心里,更加理解社区的工作。

(三)居民群众自治意识不断提高。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统筹引领作用,有力整合了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方资源,搭建了区域协商议事平台,引导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从“观众”变成“主角”,直接对话政府职能部门、产权单位、物业公司等,先后解决了老旧小区污水管线改造等难题,社区志愿者也从以往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350余人,越来越多的党员、居民、学生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在疏解整治促提升、创建首都文明示范区等重大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启了社区民主自治新篇章。

四、经验和启示

民情连着民心,民心连着党情。“民情图”工作法实现了社区管理精细化,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是创新城市社区治理的一次生动实践,也为城市基层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准确把握党的领导与社会治理的关系,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基本前提。基层党组织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所依靠的最基本、最直接、最关键的力量,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以服务、联系群众为立足点,通过多种方式统筹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形成基层党建和基层社会治理良性互动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使基层党组织发挥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二)以区域化为载体构建协同共治机制,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要以居委会自治为基础,整合社区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引导辖区单位、社区组织、居民群众共同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突破传统的条块分割结构,最大限度地促进资源的优化整合,共同服务于地区发展。

(三)把赢得群众作为党的建设工作的生命线,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最终目标。群众工作的制度化、体系化、长效化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长久推动力,“民情图”工作法成功之处就在于坚持走群众路线,围绕群众多样化需求,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精准化“靶向”服务,在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的同时,推动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

五、探讨和评论

“民情图”工作法使社区工作者对居民群众的各种情况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使社区管理实现了精细化;缩短了社区工作者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成了社区“两委”带领党员干部服务居民的好帮手;培养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推进了社区民主自治进程;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强化了社区党委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责编:宋晨、乔业琼)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