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新化县上梅街道工作委员会
2018年11月01日14:4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与起因
上梅街道作为新化县历史上的政治中心、历史发展形成的经济文化商贸物流中心,曾经省市县属部门云集,企事业单位众多,两新组织大量涌现,这里既是居民聚居区,也是商业集聚区,汇聚新化县城60%以上的人口、40%以上的党员,50%以上的商贸物流企业。随着县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入,机关单位纷纷搬迁至新城区,企业人员改制分流进入社会,曾经的“单位人”向“社会人”到“社区人”加速转化,上梅街道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组织结构、人口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新形势下的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新挑战。这表现在:一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原单位居民、原住居民、进城务工流动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待安置大学生、商业经营户等等集聚社区、纷繁复杂,造成利益诉求多元化“不好管”。二是由于社区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组织结构、人口结构的变化,从前的“熟人社区”变为现在的“陌生人社区”,从前的“有事单位管”变为现在的“有事找社区”,而基层社区组织受职能职权所限,造成社区“无法管”。三是部分居民群众对于社区事务不了解,不知参与什么、怎么参与、参与了会怎样,“想参与没渠道,想管理没资格,想表达没人听,想监督没办法”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存在,造成部分群众“不想管”。四是传统管理理念向现代服务理念的转变还不彻底,居民知情权、表达权、决策权、监督权没有充分行使,部分党员干部习惯于“替民当家”“为民做主”,工作存在越位、错位、缺位现象,造成“干部跑断腿、群众不买账”的现象,造成民主观念欠缺“不善管”。
基于此,上梅街道党工委通过加强和改进党在城市基层的领导方式,全面推行党领导下的“上梅红”楼栋院落“微治理”模式,在原有社区网格化管理、网格支部管理的基础下,进一步细化划分,以楼栋院落为社区基本单元,以居民群众自愿参与、自我管理为主要内容,组成以离退休干部、社区党员等为主体,通过居民自愿从楼栋院楼内熟悉情况、热心公益的居民党员、离退休干部中,每个楼栋院落选举三至五名志愿者,成立“上梅红”社区楼栋院落志愿者服务小分队,上街入户开展文明创建、纠纷调解、平安社区、卫生环境、社区关爱等等社区管理服务,从制度层面明确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内容、主体和途径,推动基层社区微治理模式规范化、法治化、常态化,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民主化、科学化。
二、做法与经过
(一)坚持党的领导,把握“上梅红”楼栋微治理模式的正确方向。上梅街道始终用坚持党的核心作用,始终坚持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把党建贯穿“上梅红楼栋”微治理模式全过程,充分社区党总支、离退休老干部、社区党员的作用,鼓励其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认领相关社区、街巷、楼栋、院落治理等服务事项,实现管理服务工作重心下沉,开展贴近群众身边小事的基层治理新模式。一是健全组织网络,夯实组织基础。上梅街道在原有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将全街道划分为91个网格,并依托网格成立相应网格支部,同时在全街道全面推行“上梅红”楼栋志愿者制度,楼栋长(院落长)作为辖区居民的召集人和居民与社区之间的联络员,承担着“文明创建宣传员”“邻里纠纷调解员”“平安创建协管员”“卫生环境监督员”“社区关爱组织员”的“五员”特殊作用。二是做实楼栋志愿者,完善骨干支撑。将17个城市社区(包括新渡、下田两个城郊村)的原有网格以楼栋(或院落)为单位细划为678个楼栋(院落),按照“有规范制度、有专人值守、有醒目标识、有服务承诺、有激励机制”的标准组建“上梅红”社区楼栋志愿者服务小分队;通过符合条件单独建、人数较少联合建的形式,设立楼栋(院落)党小组;形成“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院落)党小组—楼栋志愿者服务队”的党建网格化组织体系。通过每个楼栋(院落)招募三至五名楼栋志愿者,17个上梅街道城市社区共招募“上梅红”社区楼栋志愿者近3000人。三是推行“1+1+N”社区微治理工作模式。从完善社区工作机制、优化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入手,在各社区推行建立一个中心、组建一个微信群、构建多支楼栋志愿者服务队的“1+1+N”工作模式,助力为民服务更全面。建立社区网格管理服务中心,实行网格化管理;成立多支“上梅红”楼栋长志愿者服务队,居民楼里有啥事就找楼栋长(院落长),楼栋长(院落长)作为社区的好“保姆”、好“管家”,在社区和群众之间起到了关键的纽带作用,大到社区政策的宣传落实,小到门前屋后环境卫生,“上梅红”楼栋长志愿者们通过社区微信群及时链接社区与居民,成为社区居民的“贴心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代替社区工作人员,发现问题及时上传至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推进社区管理向基层深入。
(二)坚持居民共建,完善“上梅红”楼栋微治理工作机制。尊重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健全机制、活化形式,推动民事民提、民事民定、民事民办。一是建立自下而上的居民意愿收集机制,力求满足群众“微心愿”。通过楼栋志愿者定期入户走访,收集意见建议,将街头巷尾的“细碎小事”,一一摸排标号,直至销号解决。该街道立新桥社区通过“上梅红”社区楼栋志愿者“问政于民”,三个月内排查出关系居民切身利益,关系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小事近1000件,涵盖社区管理、社会治安、文明创建、环境卫生等各项工作,有效解决了一大批居民关注的“三最”问题。二是理顺各方关系,逐步完善基层治理“微机制”。“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城市治理中的“最后一公里”。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上梅街道充分利用“上梅红”楼栋志愿者,进一步理顺“上下关系”“条条关系”“块块关系”,充分社区党总支统筹协调和领导核心作用,通过“上梅红”楼栋志愿者依法代表群众利益、反映群众意愿、监督社区管理,进一步理顺了基层社区自治与职能部门、经营户、开发商、物业的关系,初步形成了社区党组织领导下“一核多元、融合共治”的基层治理微机制。三是坚持特色创建,大力发展基层治理“微组织”。充分发掘社区能人、贤达,有效引导社区居民利用自己的职业、特长、爱好和人脉等优势,开展邻里互助服务,进行“爱心传递”,使居民在接受服务和服务他人的过程中走出家门,融入社区。通过“发掘一个、凝聚一群、带动一片”,在社区内营造出“民事民办、民事民治”和睦邻友好、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志愿服务,建立“上梅红”楼栋微治理长效机制。社区服务,政府搭台,让志愿者唱戏。为着力推进“上梅红”楼栋志愿者队伍制度化、规范化,让志愿者行动助力基层治理,让正能量充满基层,为基层治理现代化作出有益尝试和实践创新。一是通过政府引导,助推“上梅红”志愿者服务持续发展。在上梅街道,一些政府难以顾及或没有精力来处理的棘手事,通过积极引导“上梅红”社区楼栋志愿服务,一一得到解决。在社区指导下,志愿者们广泛开展便民服务、邻里互助、养老助残、扶贫帮困、义务巡逻,调解邻里纠纷等活动,“上梅红”楼栋志愿者服务队已成为社区公益事业的中坚力量。二是通过让公益活动制度化,零距离为居民服务。社会事社会办、专业事专业办,“上梅红”楼栋志愿服务从以前的“单打独斗”“一厢情愿”,变成了政府引导或主动投入,受益的群众越来越多,参与的群众也越来越多,进一步促进社会协同,全面提高社会治理、社区服务精细化水平。三是通过积分制档案管理,助力“上梅红”志愿者服务常态化运行。上梅街道根据“上梅红”楼栋志愿者工作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了“上梅红”楼栋长志愿者制度实施方案、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办法等,积分涵盖平安创建、纠纷调处、关爱他人、环境卫生、文明创建等五大内容,根据活动内容进行积分管理,积分累计到一定数额时可兑换相应志愿服务以及免费参加街道举办体检或纪念品等活动,以积分制作为激励,上梅街道的楼栋长志愿者们主动承担了社区宣传员、调解员、协管员、组织员和监督员的职责。
三、成效与反响
(一)居民群众参与更加踊跃。在传统的基层社区治理模式中,多数社区居民不能参与、不愿参与、不会参与,通过“微治理”实践,社区居民们真真切切地体验到了当家做主的权利、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治理创新的好处,思想上实现了从“我该向社区要什么”到“我能为社区做什么”的转变,行动上更加自觉地参与社区公共事务、邻里互助服务和其它社区活动。特别是在发动社会参与、提倡志愿服务方面,在社区内营造出睦邻友好、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二)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增强。将社区服务延伸到最基层,将基本公共服务送到居民身边,通过“上梅红”楼栋志愿服队微治理模式,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社区各项工作赢得了居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对社区工作参与的积极性和关注度明显提升,居民群众的配合度明显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明显增强。
(三)经济实现实现高质量健康发展。通过“上梅红”楼栋志愿者在群众中的引导和宣传,群众积极参加到项目建设、房屋征收、拆违控违等重点难点工作中来,群众由旁观者、执行者、排斥者变为参与者、决策者、支持者,有效减少了经济建设当中工作阻力,提升了工作效率。在全省重点建设项目梅山古镇保护与建设中,通过“上梅红”楼栋志愿者的引领示范作用,仅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一期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工作,扫清项目建设的瓶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通报嘉奖。
(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通过“上梅红”楼栋志愿者“问政于民”,半年时间先后帮助解决群众实际问题近3000个,架起了党群干群关系“连心桥”,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满意度大幅提升。
四、经验与启示
(一)以“上梅红”楼栋志愿者微治理为基础,推动基层自治能力。社区微治理的开展,其出发点是居民的微心愿,问需于民,了解民声心愿,以民生关怀为重点,从居民微心愿出发,完善社区微环境、处理社区微事务,并以“信息网格化”为纽带开启“微生活”,通过楼栋志愿者,让居民表达和实现微愿望。
(二)以“上梅红”楼栋志愿者微治理为纽带,完善社区融合建设。“上梅红”楼栋志愿者拉近居民距离,更好融合社区居民,增加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在解决居民诉求的过程中,推动楼栋院落居民互帮互助,同时促进楼栋院落居民自治组织的自我成长与自我规范,促进社区融合建设。
(三)以“上梅红”楼栋志愿者微治理为抓手,构建社区共同体。社区的微治理的实施,需要从小处着手,持续推进,注重社区治理“微行动”的推行,从细微处着眼社区治理发展,有助于推进社会关怀行动的开展,构建起“社区共同体”。
(四)以“上梅红”楼栋志愿者微治理为方法,培育社会共治精神。坚持党的建设与民主自治,助推自治管理、全力推进楼栋院落组织全覆盖,引导楼栋院落自治组织管理、实行楼栋院落“微治理”实现了楼栋院落管理规范化、楼栋院落活动丰富化、楼栋院落环境文明化。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