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路街道:聚力打造“风貌区党建”品牌 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徐汇区天平街道党工委

2018年11月01日14:3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徐汇区天平路街道党工委紧紧围绕中央、市委、区委要求,立足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及风貌区特点,立足群众对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更高要求,立足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多元格局,将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始终作为贯穿社会治理的一根红线,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全面谋划和推进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工作,打造“风貌区党建”品牌——一个党建引领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范本。

一、背景与起因

徐汇区天平路街道整体位于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面积2.68平方公里,辖区特色鲜明:一是红色基因深厚,留存了宋庆龄故居等重多国家领导人、革命先驱、民主人士的足迹,集聚了新四军驻上海办事处旧址等红色经典遗存19处。二是海派文化印迹鲜明,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道路中有17条在辖区内,坐落有77处文物保护单位和117处优秀历史建筑,石库门建筑、老式里弄、花园洋房分布密集;秦怡、尚长荣、马晓晖等30余名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艺术名人生活或工作在天平。三是区域资源丰富,辖区内有市委办公厅、市高级法院、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市财政局等70多个市、区级机关单位,以及美国、波兰驻沪领事馆等涉外机构,区域单位共有中科院院士26名。此外,还拥有丰富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有各类公办大中小幼学校18所,市、区级医院3所。

二、做法与经过

(一)构建风貌区党建格局,搭建风貌区党建工作架构

街道注重对接来源多样化资源差异化的各类党组织,积极搭建工作平台:一是成立区域党建促进会天平分会。现有理事单位31家,成员单位137家,并在21个居民区延伸成立区域党建促进会支会,区域成员单位同时兼任所在居民区支会的成员。建立了协商民主的领导机制、项目化推进的运作机制和常态化交流的互动机制,以共商区域发展、共抓基层党建、共育先进文化、共促人才成长、共建文明城区、共同服务群众为主要任务。二是健全风貌区党建执行机制。充分发挥街道党建办和党建服务中心职能,抓实党组织设置、组织生活制度建立、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等风貌区党建基础工作,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推进党建联建项目落地。

(二)整合风貌区党建资源,擦亮风貌区红色文化品牌

建立起“一幅党建地图、一条红色路线、一个党建服务圈”的运作模式:一是设计《漫步天平》党建地图。突出“红色经典”和“历史人文”两类主题,标注出10大类86个社区红色点位,提供党建服务站点、红色阵地资源及特色文化活动对接服务。二是串联风貌区红色路线。创新组织生活方式,举办“不忘初心,行走中的党课——2017天平红色公益挑战赛”,深化红色文化在社区党员中的共鸣传承,同时联合区域单位徐汇艺术馆等共同推出艺术中的党课——敦煌壁画乐舞专题展,联合区域单位中科院上海分院开设科学中的党课——赵国屏院士谈奋斗历程及家国情怀;开发红色经典和人文底蕴两条主题路线,对30个点位进行二维码标注,采用“互联网+”扫码自助教学模式,方便区域单位和党员群众参与体验。三是延伸风貌区党建服务圈。结合徐汇区委组织部提出的全面构建“500米党建服务圈”目标,以天平首条红色路线为起点,逐步圈起衡复历史风貌区党建资源,以新的点位内容赋予红色路线新的内涵。

(三)实现风貌区党建嵌入引领,引导多元力量参与社区共治

2017年街道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邻里汇、汇邻里”的工作目标,建成新型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平台——创邑“邻里汇”。

“邻里汇”集成党建实践研究基地、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社会创新研发实训基地、社区基金会及美好生活商店五大功能模块,探索建立“理事会决策、社会组织运营、评估方监督”的管理架构:理事会由区域党建促进会天平分会31家理事单位组成,负责制定发展规划,决策重大运营事务等;空间运营由街道委托社会组织“社邻家”负责;评估方由区域知名律师、人大代表、会计师等组成第三方团队,负责服务质量和综合效能的全程评估。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辖区内社会组织以教育培训类为主,缺乏社区急需的社会治理类、社会服务类专业组织等问题,通过广泛遴选,创邑“邻里汇”引入了党建、社区营造、社区服务、公益、文化、亲子等类型且具有一定领先性和影响力的41家社会组织入驻。坚持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相结合,设置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组建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同步成立社会组织联合党支部,在培育社会组织发展的同时,发挥其专业优势,助力社区群众不断提升自治能力。

三、成效与反响

(一)增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街道注重以需求为导向,通过整合社区、单位、学校等主体,有效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群众凝聚力。统筹成立“名家坊+”公益文化联盟、社校德育联盟“天平德育圈”、传承海派文化经典的衡复风貌联盟等,一方面促成社区向区域单位党组织、党员及在校学生开放组织生活点,比如,精心设计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布置“侬好天平”、“璀璨天平”、“漫步天平”三大板块,挖掘风貌区17条永不拓宽老马路中蕴含的故事,搭建红色、人文点位的展示平台、名家资源的整合平台、党建教育等活动的举办平台,再比如,深入运用天平的历史建筑和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微设计和微更新,盘活现有的老房子资源,传承社区红色基因,植入文化艺术元素,打造永嘉路578号“都市之光公共艺术空间”和永嘉路511号“人文荟萃城市会客厅”两处公共文化空间,先后举办“新村的老故事”,“天平路街道名家坊”等展览,使几处空间都成为主题党日活动的文化空间载体,极大提升了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促成区域单位及社会组织资源流动,形成面向社区居民、在校学生和兄弟单位的开放机制,同时发挥智库作用和社会影响力,策划形成并输出一批优质公共服务项目,不断拓展共建联建的形式和内容,比如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举办“营养与健康”科普开放日,90余名社区党员群众通过“课题报告+实验室参观”的方式零距离感受科研的魅力;爱建集团立项资助陕西居民区自治项目及吴兴、康平等居民区的助学助老项目;市高级人民法院为学雷锋便民服务提供法律咨询点、为上海市军休所、肇家浜居民区未成年人特设开放日;五官科医院“南丁格尔”志愿者队为社区和教育会堂送上三场急救课程等。

(二)弘扬风貌区红色文化

一是激活红色地标,深化风貌区文化内涵。通过整合风貌区党建资源,为党员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党建服务”,突出了红色文化的价值引领,有效扩大了党在基层社区的工作阵地,增强了基层党建的服务力和感召力。二是依托区域化党建,营造风貌区文化向心力。“不忘初心,行走中的党课”红色公益挑战赛吸引了区域单位和社会组织共27支队伍、百余名选手参与,近两万人在线观看,使红色文化得到了认同和传播,红色血脉得到了传承和赓续,随后推出的“行走中的党课——漫步天平”红色经典和人文底蕴两条微线路,进一步提升了组织生活的自主参与度、体验度,丰富了各级党组织学习实践活动的开放式菜单,打造了风貌区党建新载体,此外与徐汇区文化局、区艺术馆合作开办的《艺术中的党课——敦煌壁画乐舞专题展》共吸引中外专家、学者及市民共超过三万人参观,形成强大的文化感染力。三是深化实践研究,扩大风貌区文化影响力。作为首批“上海市党建实践研究基地”中的唯一入选街镇,天平力求以传承红色基因实现价值引领、推动凝聚区域共识,不断提升党建影响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基层党建实践研究样本。2017年街道与文汇出版社合作出版了《海派再起》《上海话绕口令》两本专著,进一步凝聚传播了天平海派文化元素,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天平的落地生根,为深化党建影响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提升风貌区治理成效

一是优化风貌区小区治理机制。推出本地化的“社会组织项目库”和“社区服务项目库”,提升社会组织服务社区的针对性和街道居民区购买服务的有效性。每月举办社创项目供需对接会,引导居民区与社会组织自主沟通服务需求,加速项目推广与落地,目前已举办了5场对接会,已有小区安全防灾、生态家园、流浪猫处置等12个项目达成意向,从而实现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更深度的社会参与。二是打造风貌区治理创新品牌,聘请社会创新领域领军人才组成“天平社创名家团”,举行《市民与社会》汇智空间品牌活动、“社创对对碰”线下沙龙、骆新书房等项目,实现基层治理品牌的共同孵化。三是创新风貌区治理形式。在引入社区规划师,成功开展岳阳路风貌街区景观提升的基础上,将社区更新从街面向小区延伸,启动天平美好空间“社计”赛,发动设计师、社区单位、社会组织、居民群众等多元参与,与居委干部、居民代表座谈交流,共同评选、落实风貌区内的小巷、居民小院、居委活动室、沿街商铺的微更新方案,提升居民生活圈“邻里小汇”的颜值、功能和温度,着力营造社区共同体意识。四是培育风貌区治理优质队伍。联合社会组织社邻家共同打造专注社区治理、社区营造的社区教育平台——“天平社邻学院”,整合街道职能科室、社邻家、专家、学者、社区工作者、社会组织领袖和社区自组织领袖等师资,依据已有社区治理经验,为居民区书记、主任和优秀社工代表“量体裁衣”、“按需配餐”。重点聚焦解决社区问题、推动社区治理,扶持社区工作者进行经验复制和知识创新,让一线社区工作者通过跨度三年的各类培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系统提升,成为合格的社区工作者。

四、经验与启示

(一)要创新组织建设形态,构筑党建对风貌区治理的组织嵌入

凝聚31家区域理事单位与137家成员单位成立区域党建促进会的体制创新,党建引领、汇聚社会组织凝聚共治力量的“创邑邻里汇”机制创新,开发“行走中的党课”、“艺术中的党课”等新型党课,通过“角色扮演、线上答题和线下探索,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组织生活方式创新,对风貌区历史建筑和文化资源进行重新设计利用的组织生活场馆创新,使得风貌区党建在嵌入社会治理,与关键社会资源形成互动的过程中极大增强了吸引力,提升了组织力。

(二)要凝聚各方价值理念,实现各类群体对社区的情感认同

以传承红色基因作为价值引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天平风貌区范围内的众多红色阵地、风貌保护建筑道路、名家资源、文化资源为切入点,打通家庭、学校、单位、社区之间的横向联系,激活红色地标深化风貌区文化内涵,深化区域化党建营造风貌区文化向心力,做实实践研究扩大风貌区文化影响力。

(三)要构建活力创新机制,形成风貌区治理的多元参与格局

依托党建引领下的创邑“邻里汇”社区自治共治平台,将“邻里汇”服务对象从社区居民向区域单位、社会组织拓展,将社区服务的提供者从政府为主向社会组织、区域单位延伸。让各类主体在相互服务中下沉社区基层,推动社会创新项目从需求提出到研发、对接、落地、评估、推广的整体化运作,活化了社会资源,推进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孵化落地;优化了平台运营,提升精准服务能力;强化了示范引领,带动基层队伍增能。实现了“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创新”“小载体、大服务”的社区共治溢出效应。

(责编:宋晨、乔业琼)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