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贵州省思南县思唐街道:“多元共治” 构建现代社区治理新模式

贵州省思南县思唐街道办事处

2018年11月01日09:38    来源:人民网-中国发言人网

创新社区治理,是推动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如何在社区居民身份多样、物质文化需求多样、居民价值取向多样、传统管理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提高社区治理能力,是现代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的新课题。

思南县思唐街道中和社区现辖区面积1.24平方公里,辖12个网格工作室,有常住人口2430户7528人,辖区内有52个企事业单位。党员110人,分设8个党小组。近年来,思唐街道中和社区创新探索“一核多元·五共五强”社区大邻里服务中心建设,推动社区治理规范化、体系化、现代化,形成“组织引领、多元共治、功能完善、邻里融合”的治理体系,构建共有共商共享共建共治的区域化党建格局。

一、背景与起因

社区是广大居民工作生活的基本单位,是社会治理的基础细胞,提高社区治理水平是经营城市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国对城市社区治理体制探索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所涉及的内容逐渐由优化社区服务扩展到社区文化、教育、卫生、环境、治安等领域。国外社区治理的研究不仅限于实践领域,而且正逐步上升到理论层面。探索创新社区治理体系,对于有效推动社区治理科学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创新社区治理的现实需要。国内的研究学者和社区实践工作者均认为,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模式严重制约着权力主体多元化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形成。社区治理中存在着基层政府职责不清、社区治理行政化、多元主体发育不均衡、社区资源缺乏整合、社区治理的法制化、规范化急需加强、社区居民参与意识有待提高等问题。

二是探索社区发展途径的现实需要。由于社区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体现着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在比较借鉴国内外社区治理经验的过程中,要认真吸取其中有益西部地区社区发展的部分,要对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增强社区的自治水平和能力,构建社区治理网络体系,积极培育社区多元治理主体,鼓励多元社区治理主体参与社区建设。

三是引领党群参与的现实需要。现从城市发展趋势看,城市治理能力提升已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六城联创”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城市的各种垢病开始凸显,物业管理、整脏治乱、文明创建、矛盾纠纷等工作都迫切需要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二、做法与经过

(一)落实共商机制,强化民主管理。一是建立健全社区党支部、居委会议事规则、民主决策、民主听证、党务公开、居务公开、财务公开、居民公约等系列制度,实行以制度管事管人,推进社区工作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按照社区功能,相继成立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助力社区党支部、居委会搞好文明和谐社区建设。二是发动群众参与,强化共商制度建设。为更好地发动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提高居民群众的组织化程度,社区党支部组建各类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队伍,促进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进一步完善社区党员代表大会、居民代表大会、居民议事小组工作制度,使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各项重大事务,形成了居民自治组织常态化工作格局。

(二)落实共建机制,强化文明建设。一是在开展文明创建中,落实社区与驻区单位共建机制,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学校、文明小区、文明企业。利用社区道德讲堂,加强居民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社区干部上讲堂、社区居民上讲堂,居民讲居民评,通过一场场道德讲堂活动的开展,使社会核心价值观深入民心,筑牢居民的道德与法治之墙。二是强化阵地作用,发挥党员示范。社区将市民抒怀堂、党员励志堂、居民大讲堂、文体娱乐室、党团活动室、书画室、图书室等10余个活动室全部向党员、居民开放,使党员开会学习有阵地,居民娱乐活动有场所。三是社区重视发挥社区党校、社区团校以及居民大讲堂作用,聘请党校教师、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法律工作者、老干部、老党员等为社区党员居民宣传、讲解党的理论知识。四是注重发挥共建单位资源优势,共建共享,结合理论学习,开展党建活动日、爱国主义教育等主题教育,学习报告会、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促进相互间的学习与交流,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学习目的。

(三)落实共治机制,强化和谐稳定。一是社区以创建平安社区为主题,落实社区与驻区单位签订平安社区共治责任书,加强社区社会治安治理的能力。二是创新社区网格管理模式,实现精细化服务。中和社区经过自上而下反反复复的摸索和实践,最终形成了网格化管理“1234”服务模式。“1”是通过网格管理实现小网格、大服务、让居民满意一个核心目标;“2”是坚持服务全覆盖、零距离、高效率和社区主导、居民参与两个原则;“3”是通过网格化管理做到知民情、解民愿、保民安三个到位;“4”是通过构建四级网格(社区、小组、地片、楼栋)、建设四员队伍(网管员、信息员、联络员、民情员)、设置四室(社会管理服务站、群众工作室、居民服务厅、社区警务室)、搭建四个平台(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党员志愿者服务平台、社区文化活动平台),形成全面覆盖、分级管理、层层履责、网格到底、责任到人的管理网格运行机制。三是将社区内的市场、学校、医院、单位、个体营业店等归入基础网格,建立“人、地、物、情、事、组织”六要素信息库。社区网格管理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奖惩的网格化综合管理新模式,做到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尽其责。

(四)落实共享机制,强化惠民服务。一是在推进文明和谐社区建设全覆盖中,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始终把社区建设重点放在居家养老等服务体系,将农业服务、社会保障、社会事务、法律服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生卫生、防灾减灾等公共服务覆盖到全社区。二是在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上,把社区居民创业就业与实施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起来,与维护社区和谐稳定有机结合起来。多次开展居民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提升居民创业就业本领。为居民创业就业实行项目资金、财政税收、企业登记等一系列政策优惠措施,催生居民创业就业激情。

(五)落实共有机制,强化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社区辖区单位资源,解决社区财力、人力、物力不足的问题。一是在整合财力资源方面,采取上级要一点,社区筹一点、共建单位出一点的办法,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投入机制。二是在整合人力资源方面,实行了在职党员“双重管理”,社区与辖区单位党组织组建“党员志愿者”队伍,同时发挥社区“五老”(老党员、老教师、老革命、老模范、老干部)的作用。三是在整合物力资源方面,社区党组织利用辖区单位的会议室、培训教育基地等场地开展党建活动。推进了社区区域化大党建,发挥党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资源整合作用。

三、成效与反响

基层组织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效解决了传统党建模式与社区建设新任务的矛盾,破解了社区和区域党建条块分割体制下的属地管理难题,初步找到了社区党组织建设的新模式和新的工作新机制,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

基层干部的群众意识得到普遍提升,社区干部组织和发挥辖区内各类资源的能力明显增强,解决社区居民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促成辖区单位党员干部主动深入社区,主动参与为民服务活动,实现了社区干部与辖区单位干部的双向互动,广大居民群众对社区干部的诉求增多了,感情拉近了,信息渠道畅通了,社区和谐了,进一步丰富了居民的文体生活,提升了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每到傍晚,思唐办事处中和社区北门小区的一个小型广场上便会热闹起来。跳广场舞、打羽毛球、抽陀螺……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在这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可北门小区广场的前生却是臭气熏天的鱼塘,去年8月,中和社区组织市民投票表决,大家一致同意将鱼塘改建为广场,方便附近居民活动。在各驻区单位的支持下,中和社区投入70余万元将鱼塘改建为广场。这是社区共商制度的集中体现,让市民参与决策,从而切实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这是思唐街道中和社区“一核多元,五共五强”社区建设的一个缩影。

四、经验与启示

(一)领导重视是保证。严格落实党工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具体抓、抓具体,督促社区认真开展创建工作,从薄弱环节突破,一抓到底,集中攻坚,才能确保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得以落实,有效实施。

(二)群众参与是基础。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员干部的天职,坚持以人为本,把城市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引导居民参与,及时了解群众诉求,依法维护群众正当权益,努力把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落到实处,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创新平台是关键。结合社区居民身份多样、物质文化需求多样、居民价值取向多样、传统管理面临巨大压力的大背景,根据社区党建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将分散的个人社区生活在组织化的载体和平台中理性表达、有序参与,让社区成为沟通社情民意、提供公共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孵化社会组织、引领共同价值主阵地。

(四)共享共建是保障。社区是靠地缘、“近地缘”关系建立起来的利益共同体。通过政社共建搭建舞台,各类多元主体的参与,为居民量身订做的多元服务平台,丰富多彩的活动等是调动居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础,这个基础做不好,社区居民就会丧失参与的热情。让市民共享发展成果,有更多的获得感,建设家庭共同体、形成记忆共同体、打造治理共同体。

(五)社区和谐是目标。通过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带动作用,推动社区治理规范化、体系化、现代化,大幅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建立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形成“组织引领、多元共治、功能完善、邻里融合”的治理体系,使社区成为温馨的“大家庭”,培育具有“自强、互助、用心、融合”精神的和谐社区,构建共有、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党建格局。

五、探讨与评论

中和社区的探索成效是显著的,我们将坚持巩固成果、发挥示范,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不断探索新思路、总结新经验、提供新模式,最终实现政府管理和社区自治的同频共振。

(一)致力于扩大基层民主。依托社区共治平台,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自下而上社区共治议题形成机制,完善诉求表达、意见征询、议题形成、协商议事、评估评议等工作环节,把社区发展规划、社区实事项目等社区公共事务纳入共治内容,凝练共同话题,聚焦公共事务,形成共同价值,提高各方参与热情和持久关注度,来更好地激发各参与主体的内生动力。

(二)致力于提高服务水平。依托志愿者和社会组织,为居民在文化、健身、娱乐和体育等方面提供多元服务。引导审核组织规范化发展,提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三)致力于加强信息共享。整合社区相关工作平台,健全不同部门业务信息的交换共享机制,确保各类资源有效整合,形成“一家采集,多家共享”的社区大数据系统,为维护稳定、打击违法犯罪、治安防控、安全监管、服务群众、民意测评等工作提供坚实的信息支撑。

(责编:宋晨、乔业琼)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