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1+N”模式聚合力,区域化党建暖民心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旗委组织部

2018年10月31日15:1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乌拉特中旗立足社区实际,坚持问题导向,以建设“北疆和谐社区”为目标,以“服务促和谐、党建暖民心”为根本,全面推行“1+N”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1”即社区党总支,“N”即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新兴领域党组织)。有效整合城区内各领域党建资源,着力构建以社区“1+N”联合党委为核心、驻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实现了城镇基层党建工作由“独角戏”向“大合唱”的转变。

一、背景与起因

随着乌拉特中旗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社区服务人口日益增多,群众服务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社区“单兵作战”的传统基层党建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辖区单位多,党建条块分割、独立运行,难以形成合力;居民诉求多,社区力量不能满足服务需求,在职党员服务群众难以找到平台的“三难”问题严重制约着社区的发展。

2013年旗委在广泛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了以海流图镇党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社区各类党组织共同参与的“1+N”模式社区非建制联合党委,将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新兴领域党组织吸纳为联合党委成员单位,使其由局外人变为局内人,由旁观者变为当局者,形成共建合力,夯实了区域化党群共建的基石。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区域化党建聚合力,开启协同协调联合共建新模式。一是旗委抓统筹,结成“一张网”。成立以旗委书记任组长的区域化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由组织部牵头,认真研究制定具体措施,统筹部署全面推进。海流图镇党委充分履行协调推动、指导监督职能,负直接责任;社区党组织积极搭建平台、推进落实,负具体责任,建立起高位推动、协调推进、合力推开的区域化大党建体系。二是关键部门抓联动,拧成“一股绳”。为了切实把区域化党建工作抓细、抓实,旗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办公室和组织部、纪检委分别作为全旗6个社区的共驻共建牵头单位,充分发挥政治、职能优势,负责组织、指导、督查社区联合党委开展共建工作,在方案制定、制度落实、联合共建工作中,汇集整合各类优势资源,发挥统筹协调、沟通对接作用,为凝聚区域化党建工作强大合力提供支撑。三是三个书记抓落实,同下“一盘棋”。由牵头单位党组织书记担任联合党委第一书记,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主要承担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组织指导和督查调度成员单位开展活动等5项职能;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常务书记,发挥沟通协调作用,主要承担摸底调查列出共建“需求菜单”、与牵头单位党组织协商拟定共建计划、定期向牵头单位和组织部门反馈共建情况等6项职能;成员单位党组织书记轮流担任轮值书记,发挥推动落实作用,具体承担组织实施本单位共建工作、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认岗领责、落实共建任务等5项职能,构建了既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又协调一致、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制度化管理强落实,构建互融互促抱团合作新格局。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群策群力织密“共建网”。为了有力协调和推动共建单位开展活动、提供服务,按照“每季度必须召开一次、主要领导必须参加、年末必须总结通报”的要求,由第一书记每年1月份组织召开第一次联席会议,制定全年的联合共建方案,签订共建责任清单;6月、9月底召开第二、三次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共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工作落实;12月召开第四次联席会议,总结通报共建工作开展情况,接受群众评议。联席会议的召开,加强了社区和成员单位的沟通联络,为步调一致地开展各类共建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严格定期轮值制度,同心同向串起“服务链”。按照“一月一主题、一月一活动”的要求,各成员单位每月开展一次坐班“轮值”,重点围绕“八联共建”( 即党建工作联动、阵地建设联建、文体活动联搞、思想工作联抓、社区治安联防、环境卫生联治、公益事业联办、服务民生联做),将过去被动出钱出物转变为主动出人出力出智,推动解决一些居民群众关切的问题,切实提升共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近三年来,开展服务780多场次、调处矛盾纠纷620多件,开展公益项目440多个,切实维护了居民群众切身利益,架起了党群干群关系“连心桥”。三是强化考核评议制度,从严从实压紧“责任阀”。制定联合共建和在职党员进社区“月督查、季调度、半年推进、年终评议”监督办法,定期对共建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将联合共建工作纳入年终实绩考核,赋分权重达到4%,通过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使“软任务”变成“硬指标”。近年来,旗委对表现突出的25个共建单位党组织和150名优秀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对活动开展不及时、参与不积极、成效不明显的26个单位进行了通报批评,有力促进了共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三)精细化服务暖民心,打造共治共享区域统筹新平台。一是实施“一居一品”工程,因地施策“创品牌”。立足社区特点和居民需求,充分发挥成员单位职能和资源优势,推进 “一居一品”建设,并将各社区的特色资源有效整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例如,针对乌兰大街社区贫困户、下岗人员多的实际,旗委办牵头建设“爱心惠民”社区;结合哈萨尔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多的情况,纪检委牵头建设“廉政立德”社区;根据教育路社区中小学校集中的特点,组织部牵头建设“教育励志”社区。“康乐人文”“平安和谐”“蒙元文化”等品牌社区,工作也各具特色、有声有色。近两年来,累计开展“在职党员牵手未来?小小心愿共筑大梦”校园微心愿、“廉”接万家心跳蚤市场等特色主题活动31场,参与群众3.2万余人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社区主题,延伸扩大服务范围,每个社区至少引进一个社会组织、建立一支特色党员志愿服务队。比如,花园东路社区社会组织五点半课堂,免费为贫困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指导课后学习;巴音路社区“蒙克力”志愿服务队,帮助规范街面店铺蒙汉双语使用。社区品牌的不断优化,使居民生活更加幸福,社区内涵更加丰富,社会环境更加和谐。二是构建三级服务体系,延伸触角“强服务”。探索构建“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站+党群联络点”三级立体式服务体系。在社区建设6个党群服务中心,将就业、社保等部门职能下沉,电力、通信等单位窗口前移,实行“一站式”服务;在居民住宅小区、平房区建设党群服务站31个,为居民群众就近开展便民服务、文体活动等提供便利;在网格内,选择超市、洗衣店等人员流动较大的地方,设立党群联络点36个,网格员、在职党员定期到联络点宣传党的政策方针,收集社情民意。立足推进社区“智慧微治理”,建立镇、社区、网格、楼宇小组四级社区“微吧”, 三年间,共征求居民意见建议800多条,办结环境整治、街巷硬化、下水维修等实事890件。三级服务体系,切实把实事办在了群众的“家门口”“心坎上”,为党员服务群众拓展了新渠道、新载体,构建起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立体式、全天候服务体系,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三是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群众“零距离”。建立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和反馈制度。结合在职党员个性差异的实际,坚持分岗、分类、分时的原则,设置志愿参与、特长服务、网格协理三类岗位。社区根据工作实际和群众需求,引导党员分批分时段进社区,做到了服务群众经常化。全旗1533名有服务能力的在职党员,累计开展志愿服务2100多场次,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等问题7700多件,服务居民4.3万多人次,做到了服务群众经常化。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社区建设中充分发挥,勾画出了“同向凝聚、同轨运行、同脉相连”的社区共治同心圆。

三、几点启示

(一)强化党的领导,充分发挥联合党委核心作用是前提。社区“1+N”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突破了传统“单位党建”、“行业党建”模式,充分发挥区域内各党组织的优势、特长,构建了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健全工作机制,扎实推动社区共建规范运行是保障。通过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定期轮值、共驻共建、考核评议等工作机制,实现了共建服务制度化,真正使联合共建工作落细落小、取得实效;搭建了在职党员服务居民生产生活的新平台,使在职党员进社区为民服务成为习惯。

(三)促进全员参与,切实提高社区为民服务能力是目标。将社区党建工作渗透到社区的各个方面,深化拓展服务功能,建立三级立体式服务体系,有效消除社区服务中的盲点和薄弱环节,把“群众利益无小事”落到实处,实现居民服务由“零散化”向“组织化”的转变,提升了群众的认可和满意度,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1+N”区域化党建模式为社区建设注入了勃勃生机,有效激发了共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的内生动力。今后,我们将继续紧跟新时代、对标新要求,着力创新机制载体,丰富服务内涵,努力为建设祖国北疆和谐社区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编:黄瑾、乔业琼)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