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平顶山市新华区委组织部
2018年10月31日14:3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以提升城市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制定了《关于以城市基层党建为引领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实施意见》,强力实施“堡垒工程”“基础工程”“先锋工程”“共建工程”,着力构建城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以城市基层党建为引领,推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升。
一、背景起因
新华区位于平顶山市中西部,是全市最早的建成区,素有“鹰城明珠”之美誉。全区下辖1个镇、9个街道和1个管委会,33个社区,区委直属党(工)委20个,基层党组织335个,自管党员13499名。全区92.5%的基层党组织集中在城市区,85%的党员生活在城市。城市快速发展带来了新情况和新变化,重点项目建设、城市建设提质工程、非法集资处置、生态环境治理等工作,都在考验着城市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为此,新华区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思路,聚焦“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这一全新课题,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全区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城市基层党建新路,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做法成效
(一)实施“堡垒工程”,提升政治领导力
1.突出从严从实,政治教育补钙筑魂。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创新开展“6+X”主题党日活动,积极探索“主题党日+服务”模式,累计帮助群众实现“微心愿”420多个;创新开展“百堂党课下基层、千名党员进党校”活动,切实把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落到支部;全区各级党组织积极开展“学习十九大精神”主题党日活动,邀请党校教师为党员解读“十九大精神”,党员谈体会、讲感悟,打牢思想基础,形成学思践悟、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以支部为单位,全面开展党员“党性体检”活动,对党员理想信念、组织纪律等进行“体检”,强健党员“政治体质”。
2.凝聚“头雁”效应,建强班子增劲发力。采取“调、派、选”和竞争上岗的方法,结合社区“两委”换届选举,配齐配强社区班子。全区建立了132名社区后备干部队伍,注重加强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和锻炼,40多名实绩突出的社区干部得到提拔或重用。机关、学校、“两新”组织党组织按照“政治素质过硬、熟悉党建工作、群众威信高”等要求全部配齐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其中20个学校党支部中,有18名校长兼任党支部书记。59个“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全部是企业负责人或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开展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素能提升工程”,对社区、机关、教育系统、“两新”组织等4个领域189名党组织书记进行了培训。通过建强班子、带强党员、激发活力,筑牢基层组织堡垒。
3.发挥核心作用,社会治理同频共振。切实加强党组织在各领域社会基层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实现各领域“同频共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健全居民协商议事制度,全面推行“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建立了以基层党组织为统领的党建联席会、党群议事会、民主评议会等运行机制。各街道创新举措,发动社区居民和社会力量参与治理,实现居民自治和社会共治相结合。曙光街街道把辖区居民楼院、两新组织、驻区单位、市场商铺等全方位纳入管理,实施“曙光?云党建”全覆盖,统筹引导各类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深受辖区党员群众欢迎。中兴路街道探索居民自治“微项目”,设置“平安行动”自治项目,辖区居民党员和群众积极分子主动承接,自发组建“邻里守望保平安”志愿队伍,建立了治安守望岗25个、治安守望点35个,动员200多名老党员、楼院长、物业管理员参加平安志愿者行动,被称为“群众身边的手电筒”。矿工路街道幸福街社区推行业主委员会、居民小组和楼院党支部联席办公模式,提高办事效率,先后解决实际问题120余件,探索出党组织领导下群众自我管理的新路子。
(二)实施“基础工程”,提升组织覆盖力
1.健全体系夯基础。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总支—楼院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单元党员中心户“六级党组织网络”,构建全覆盖、无缝隙的党组织服务体系。目前,全区共建立网格党总支247个、小区(楼院)党支部429个、楼栋党小组563个、单元党员中心户1126户。广泛开展“亮身份、举旗帜、积分数、争一流”活动,评选出文明楼院党支部40个、示范楼栋党小组50个、先进“党员中心户”100户。
2.强化网格促规范。以300-500户为一个网格,把33个社区划分为247个网格,以网格为单位成立党组织,做到党的组织设置在网格,党员作用发挥在网格。每个网格实现“一长五员”(一个网格有网格长、管理员、协管员、信息员、警务员、监督员),吸收物业公司党组织负责人加入网格队伍,明确矛盾排解、治安巡逻等10项岗位职责,构建“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责明确,全员参与”格局。光明路街道吸收网格中的党员骨干,组建“代办员”队伍,建成“十分钟便民服务圈”,居民群众可通过网格微信群发布需求,足不出户便可享受网格“代办员”的上门服务。
3.创新设置扩覆盖。依托全区网格化管理,采取属地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把党组织建在市场上、商圈上、楼宇上、行业协会上,切实发挥党组织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目前,共建立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59个,选派党建指导员126名,不断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提质扩面”。曙光街街道李庄村周边商铺多、市场多、流动党员多,针对这一现况,村党委新建3个非公企业党支部,实现商圈内党建工作的有效覆盖。中兴路街道位于城市中心区,美容、美发等服务行业较多,街道成立了“美容美发协会”党支部,切实发挥党组织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三)实施“先锋工程”,提升群众凝聚力
1.立足岗位争先锋。全面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无职党员“一编三定”等工作,用岗位明确党员责任、用积分衡量党员作用、用奖惩激发党员活力。广大党员立足岗位,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机关党员争当“发展先锋”,社区党员争当“和谐先锋”,“两新”组织党员争当“创业先锋”,窗口单位党员争当“服务先锋”,不断提升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凝聚力。体育路小学党支部副书记魏春果创办了“魏春果语文名师工作室”,带动2名党员教师和5名优秀青年教师投入到语文课的提质升级上,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矿工路街道民主街社区老党员魏桂芝创办“爱心理发屋”,五年来免费为居民理发,受到居民称赞。
2.力量下沉强基层。以党员设岗定责、认岗领责、依岗拓责“三岗三责”为载体,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活动,推动资源向社区倾斜,重心向社区下移,服务向社区拓展。全区共有2700多名在职党员到社区认领服务岗位、参与社区治理。为加大社区工作力量,区委为33个社区选派33个工作队,231名机关干部下沉到社区一线,开展以党建为引领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平安建设、便民建设、环境建设“五项建设”活动,有力提升街道社区服务群众效能,推进重点工作落实。活动开展以来,工作队协调投入资金120多万元,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760多件。
3.服务群众塑形象。全区以党员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互联网+党群服务”新模式,开通新华区党群服务网、党代表联络微平台等微信公众号,推广网络服务;创建党代表工作室33个,实行党代表定期接访、走访制度,切实发挥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作用。坚持“一社区一特色一品牌”,先后创建“扫码查攻略”“错时办公”“小蜜蜂帮忙团”“爱心助老联盟”“百米服务圈”等30多个党建品牌,每个品牌背后都有2至5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做到“一个品牌一支队伍、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密切了党群关系,发挥了党组织“聚民心”作用。
(四)实施“共建工程”,提升社会号召力
1.机制共建聚合力。完善区域化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吸纳近300家驻区单位、两新组织、群团组织参与共驻共建。成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区域化党建联席会,实现区域化党建工作“一盘棋”。健全“两层三级”组织构架,联合驻区单位和“两新”组织党组织,分别建立“街道区域化党工委”“社区区域化党委”,成立“区域党委、区域党委办公室、区域党员代表会议”三级工作网络,形成城市基层党建的整体效应。湛北路街道成立共驻共建群,吸收辖区14家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加入,在街道党工委带领下,开展口腔义诊、交通劝导、邻里运动会等活动120余次,为社区提供办公用房800平方米。光明路街道新程街社区发挥社区区域化党委统筹协调作用,由驻区单位投资1300多万元资金,全面改造社区基础设施,使一个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老社区变成为一个干净整洁、功能完备、绿色宜居的新型社区。曙光街街道联合平煤集团建井三处,在老年活动室的基础上,共同打造了曙北社区“老伙伴”日间照料中心,提升了社区为老服务水平。
2.党员共管激活力。探索建立驻区党员“四卡两函”制度,建立党员情况登记卡、联系卡、特长卡和积分卡,向驻区单位送反馈函、报喜函,实行驻区党员由社区与驻区单位共同管理模式。自剥离省属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开展以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移交社区5846名离退休党员,占全区党员总数的43%。全区在抓组织管理、抓思想教育、抓作用发挥上狠下功夫,积极探索国有企业离退休党员属地化管理服务新模式,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湛北路街道成立5个楼院党支部,由党员自己选出退管党员代表作为支部书记和委员,将党的组织设置向楼院延伸的同时,充分发挥退管党员的模范作用。矿工路街道民主街社区创建“温馨驿站”,为退管老党员提供低偿或无偿午餐服务,受到辖区居民一致好评。针对部分退休党员不在属地居住、管理服务不便的问题,采取上门走访、电话联系等多种形式,创造条件为其参加组织生活、缴纳党费提供方便。2017年,新华区被河南省委、河南省政府表彰为国企改革攻坚先进单位。
3.平台共搭强动力。建立街道社区、驻区单位和党员群众共同参与机制,充分挖掘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党组织的自身需求和资源优势,建立区域“需求清单”和“资源清单”,形成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共建“项目清单”,推动“项目化”共建工作开展,搭建共建共治共享平台。针对西市场街道辖区居民退休老人居多的特点,西市场街道与平煤四矿医院副院长孙刚成立的“孙刚爱心联盟”服务平台对接,形成了“情暖夕阳”项目,由“孙刚爱心联盟”为辖区老人开展医疗、送餐、维修、心理慰藉等服务,在上年度西市场街道区域党建大会上,“孙刚爱心联盟”被评为“优秀区域化党建共建单位”,“情暖夕阳”项目被评为“优秀区域化党建共建项目”。湛北路街道与辖区点通传奇学校党支部组建“金牌调解室”项目,开展邻里纠纷、业主物业矛盾等调解服务,累计调解问题540多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确保了辖区和谐稳定。
三、经验启示
(一)推动社会治理要筑牢基层组织“顶梁柱”。街道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是城市基层治理的主要依托,是整个基层治理架构的“顶梁柱”。新华区全面开展“基层党建规范化建设提升”活动,制定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工作目标清单和规范化建设标准清单,明确城市党建以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统筹协调功能、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夯实党建责任、建强基层组织,街道社区基层党建水平全面提升,领导核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二)推动社会治理要打通党企融合“高速路”。近年来,新华区服务业发展迅猛,区域内园区、商圈市场、商务楼宇、特色商业区等,成为全区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优化非公企业营商环境的同时,要不断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双覆盖”,在依托相关管理机构建立党组织的基础上,由街道社区进行兜底管理和服务,将党建工作带进去,把服务资源带出来,切实打通街道社区党建和非公企业党建融合共享“高速路”,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治理。
(三)推动社会治理要建强基层治理“生力军”。党员是群众身边的贴心人和引路人,也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新华区全面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和以“党员编组,定岗位、定职责、定奖惩”为主要内容的“一编三定”工作,科学设岗定责,将热心社区建设、参加志愿活动、参与社会治理等成为党员日常生活工作的一部分,引导党员积极服务群众,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困难、处理矛盾,将党员打造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的“生力军”。
(四)推动社会治理要用好驻区单位“资源库”。建立起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之间的组织连接,是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实现区域共建共治共享的基础。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有不同的“需求”和“资源”,要通过建立区域化党建联席制度,完善日常运行机制,将不同“需求”和“资源”相对接,形成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党组织“项目化”共建“资源库”,实现融合共赢,推动社会治理。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