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以商务楼宇社区为平台 探索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新路径

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党工委

2018年10月31日14:2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为全球城市的上海,高楼大厦林立,是众多大型商务楼宇的集聚地,楼宇经济已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淮海中路街道借鉴居民社区的理念和治理经验,探索以商务楼宇和功能片区为治理单位,打造楼宇社区党建新架构,创新楼宇社区党建新方法,努力扩大党在城市基层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提升党领导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现就相关调研及实践情况汇总如下:

一、背景和起因

淮海中路街道处于黄浦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地带,因淮海中路而得名。街道“四地特色”明显,即:党的“一大”会址所在地、商业商务的集聚地、时尚休闲的生活地和特色文化的展示地。辖区拥有世界级商业街区和国际高端商务区,有31幢商务楼宇,100多万平方米的商业、商务办公面积,其中18幢为年税收亿元楼,实际工作人口近10万;同时,“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南部地区仍有近20万平方米的成片二级以下旧里。

党的一大会址坐落在淮海街道,历史传承的红色资源丰富;经济繁荣繁华,央企、市企、区企等体制内的组织坚强有力,教育医疗体系、保障完善,为街道党建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长期的实践中也形成了一系列的党建品牌和工作经验。新时代,在新的形势下,在推进城市基层党建方面普遍存在两方面矛盾:一是组织设置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二是党建责任落实与全面过硬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老、弱、散”三个方面:一是体现在居民区层面是“老”:居民区存在党员年龄老化,工作活力不足,工作后劲乏力。二是体现在商务楼宇层面是“弱”:商务楼宇企业主动做党建的内生动力不足,“两新”党组织(尤其是在外资企业)“弱化、虚化、边缘化”,“两新”组织党员身份意识弱化、主动性积极性不强等现象依然存在。三是体现在基层党建组织力方面是“散”:社区与商务楼宇之间、楼宇与楼宇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服务、资源共享、自我管理还缺少机制化常态化平台;居民区党建、“两新”组织党建、区域化党建“三建”深度融合还缺少有效的“粘合剂”。

商务楼宇,作为城市发展和城市空间改造升级而出现的新型产业、经济或空间形态,是新型的城市聚落生态。商务楼宇既因为天然的地缘业缘关系而成为“垂直的社区”,又因为作为相对独立的功能单元而成为“治理的社区”,这就是楼宇社区。但过去楼宇服务中,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其社会属性。如何兼顾楼宇社区的双重属性,更好地服务和凝聚楼宇人群,回应楼宇社区居民的诉求,打通楼宇内部企业之间、楼宇与楼宇之间、楼宇社区与居民社区之间的融合渠道,成为街道需要迫切解决的治理难题。

二、创新与措施

淮海中路街道按照社区理念和社区治理的基本思路,出台《新时代商务楼宇党建工作行动方案》等文件,以商务楼宇社区为依托,以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为主要内容,搭建治理载体、构造服务平台,通过楼宇社区党建工作,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服务区域发展和广大群众,推动“居民区党建”“两新组织党建”“区域化党建”等各领域党建融合发展,从而为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创新楼宇社区党建架构:片区“小网格”助推党建“大格局”

一是科学划党建分片区网格,推动区域化基层党建格局形成。街道根据商务楼宇性质特点和分布情况,将辖区划分为3个功能片区和5个责任网格,街道处级领导分领责任片区,机关干部联系居委、楼宇分组,加强统筹协调,推进党建责任网格与城市管理网格相对接,在片区和网格内统筹设置基层党组织,统一管理基层党员,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楼宇社区党组织为基础、其他基层党组织为结点的区域化和网格化的党建工作体系。

二是以党建“小网格”为基础,创新楼宇社区党建组织架构。街道在东、中、西三个功能片区分别建立“片区联合党委”,标志性楼宇建立“楼宇联合党委”,其他楼宇建立“楼宇党建促进会”。片区或楼宇联合党委由街道社区党委提名,街道党工委任命产生;“楼宇党建促进会”实行轮值召集人制度,一般由楼宇业主或物业单位党员负责人担任。片区和楼宇党组织负责统筹本片区各类社会资源,凝聚各类党组织,领导、管理、监督本片区党建工作。

三是以党建联席会议为平台,助推楼宇社区党建“大格局”。在“市-区-街道-(楼宇)社区”四级联动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体系中,街道充分发挥“轴心”作用,通过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下设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社区公益、文化体育、经济服务等5个专门委员会,并依照功能和责任片区的划分要求,将这些职能分解下沉各个片区、楼宇,优化组织设置,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分类指导,以片区或楼宇党建助推城市基层党建“大格局”。

(二)创新楼宇社区治理框架:变单一“经济体”为综合“社会体”

一是以“楼宇党建”为引领,打造利益、责任和命运共同体。街道按照“党建引领、面向企业、服务员工、社企共建、商务共管”的思路创造性地构建集“三公”职能与社区治理于一身的“商务楼宇社区”。促进街道与楼宇、楼宇与社区、楼宇与企业,以及楼宇间、企业间的互动交流沟通,达到“楼宇党建”引领人、“楼宇网络”组织人、“楼宇服务”吸引人、 “楼宇活动”凝聚人,形成“楼宇+社区”的生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二是“一委一会”联动融合,打造楼宇社区治理新框架。街道积极协调区相关职能部门事权下沉,将辖区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代表纳入商务楼宇服务管理平台,在片区联合党委牵头指导下,吸纳重点企业负责人代表,“淮海+伯乐汇”、“企业家恳谈会”、“楼宇物业联席会议”以及“淮海路经济发展促进会”等平台成员代表,成立“企业发展促进会”,与片区联合党委合署办公,着力打造集多元自治共治于一体的楼宇社区治理新框架。

三是“一站多点”立体服务,打造党建管理服务新阵地。街道依托于楼宇产权单位、物业公司、入住单位的资源优势,利用楼宇和驻楼企业“共享空间”,采用“一中心一站多点”的布局模式,服务辐射辖区内所有商务楼宇。“一中心”即党建服务中心,“一站”即企业新天地党建服务站,“多点”即坐落于主要商务楼宇的党群服务联系点,引入党务、政务和社会服务的资源项目和活动平台,构建立体化的党建管理服务工作体系。

(三)创新楼宇社区党建工作机制:从被动等待到主动服务零距离

一是实施党建群团“全岗通”,实现服务精准化。街道在辖区内片区网格科学细分的基础上,明确片区网格员党建、群建、社会建设、统战工作、营商环境等六大职责清单,实行党建(群团)全岗通。动态完善“一企一表、一楼一档”制度,按照组织覆盖情况分类,进行“红、黄、蓝”分色管理。同时,街道按照有活动阵地、有工作队伍、有服务项目、有信息平台、有经费保障的标准,有针对性地打造楼宇社区各类党建平台,完善线下党建阵地。

二是完善党建信息平台,实现党建“智慧化”。街道依托社会治理信息管理系统,搭建党建(群团)全岗通信息平台,实时更新汇总每幢楼宇和每家企业、白领员工以及居民区各类需求和意见建议,推进党建工作信息化智能化工程。同时,街道运用“互联网+党建”手段,借助街道APP、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手段,将辖区内楼宇、社区、企业和白领有效连接起来,打破传统党建“限时、限地、限人”的束缚,建设线上党建阵地。

三是开发打造“淮海+”,实现党建品牌化。“淮海+”是淮海街道党建工作品牌。“淮海+”有三层寓意:一是谐音淮海家,寓意幸福淮海家;二是加法的“+”,寓意大数据互联网时代,党建内容和对象不断叠加;三是更佳的意思,寓意通过共同努力,前景更加美好光明,品牌内涵不断丰富。街道针对商务楼宇社区,创造性地开发了诸如“淮海+伯乐汇”“淮海+六益服务”“淮海+智库”等一系列“淮海+”党建品牌,推动形成体制内外联动联通协同一体的、区域化网格化立体化的楼宇社区党建新格局。

三、初步成效

(一)合理设置片区网格,有效推进了基层党建的规范化精准化。街道按照城市基层治理网格化的要求,利用区位优势和商务楼宇云集的特征,以商务楼宇社区为依托,将辖区分为若干功能片区和责任网格。同时,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区域统筹、条块联动、分片负责、网格覆盖,将片区或网格打造为城市基层治理的有效单元,努力夯实城市基层党建的治理基础。由于街道在所辖区域合理设置片区网格,合理细化和明确工作责任分工,努力推动需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有力推进了楼宇社区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精准化。

(二)创设党建组织框架,有效实现了对城市基层党建的全覆盖。街道依托功能片区、责任网格和商务楼宇,按照“党委建在楼上、建在片区”和“党建+管理服务”的总体思路,依托市、区、街道和社区各级党务行政资源,统筹协调政府各职能部门事权下沉,将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等事务分解落实到相应片区、网格,将相应管理服务延伸至楼宇、企业和员工,在城市区域化基层党建新格局中创新楼宇社区党建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方式,以党建为引领,将楼宇社区打造为公共管理和服务平台,实现了城市基层党建对楼宇社区这一新兴领域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转变。

(三)依托楼宇社区平台,有力整合了片区网格的党建群团资源。街道依托楼宇社区这一平台推进城市基层党建的进程中,将楼宇社区视为网格化的治理单元,将楼宇党建视为区域化的党建平台,按照“大党建”的思路,着力打造立体化综合性的党建管理服务阵地。从而打破了各领域党组织的隶属关系界限,打破了个基层条线工作的各自为政状态,将各种不同成分、不同类型、不同隶属和挂靠关系的党组织整合在一起,将党建、群团、统战、管理、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等各条线工作整合在一起,使得以楼宇党建为抓手的城市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呈现出整体推进的态势。

(四)科学设计党建项目,提升基层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能力。街道“支部+”党建模式,街道通过整合区域化党建等资源,科学设计党建项目,创造性地开发一系列“淮海+”党建品牌:为了凝聚外资企业人力资源,打造“淮海+伯乐汇”;围绕辖区党员群众的集中需求,打造“淮海+六益服务”品牌;聚焦社区和“两新”组织家庭子女的多元需求,打造“淮海+幸福暑期夏令营”;为了提升“淮海+”党建品牌建设,建立“淮海+智库”专家顾问团,为推进城市基层党建献计献策。街道开发的这些党建品牌,组织联建、队伍联育和项目联办,有效提升了基层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四、经验与启示

淮海中路街道按照区域化和网格化的工作思路,以打造楼宇社区为导向,创新楼宇党建工作法,以楼宇党建引领楼宇社区参与城市基层治理,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优化和完善,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做法,为新时代探索符合城市化特点、趋势和规律的基层党建新路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一)打造以“楼宇经济-楼宇社区-社区治理”为基石的基层党建联合体。作为城市综合体,商务楼宇既是一种新型的产业或经济形态,又是一种新型的社会聚落形态,同时还孕育着一种新型的城市治理路径。在网格化的城市基层治理和区域化的城市基层党建中,淮海中路街道推进楼宇党建的基本主旨,就是以楼宇为社区,强化党建引领,强化区域融合、智能联通、功能完善和队伍支撑,将楼宇打造为有着共同的利益纽带、责任关联和情感认同以及稳定的工作圈和生活圈的社区共同体,打造为集楼宇经济、楼宇社区、楼宇管理和楼宇服务于一身的治理综合体,打造为集各种类型的党组织于一身的基层党建联合体。

(二)推动形成以“楼宇+社区”为党建平台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作为城市基层新兴领域的党建工作,淮海中路街道利用商务楼宇稳定的商务关联、地缘空间、业缘纽带,统筹各类资源,创新管理体系,打造服务平台,来对冲“两新”组织的“不稳定性”和“两新”党员的“高流动性”,构建以楼宇党建引领的集“自治-共治-法治-德治”四治于一体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同时,统筹楼宇(工作社区)和居民区(生活社区),通过健全体系、优化机制、强化功能、加强队伍建设和组织保障,统筹各类党建资源,着力形成全区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的,适应城市深化发展的区域化基层党建新格局。

(三)深入把握楼宇社区党建规律,探索新时代超大城市基层党建新路径。在城市深度发展和城市空间改造升级的今天,楼宇党建不仅是城市基层党建的一个新领域,而且也是基层党建符合城市深化和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淮海中路街道始终按照“党组织建在楼上”和“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党建服务营商环境”的总体思路,从宏观“规划”思路而不是既定“供给”思路出发[①],将商务楼宇这一新兴领域作为新型的微观治理单元,纳入城市基层治理网格,将其着力打造为有着共同的利益、责任和情感联带的新型社区,在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中积极创新商务楼宇社区党建工作,逐渐走出一条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符合城市化要求的基层党建新路。

(责编:宋晨、乔业琼)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