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湖北应城:创新“四全四有”模式  强化流动党员服务管理

中共应城市委组织部

2018年10月30日16:0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应城市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实践“四全四有”模式,创新推出“组织全覆盖、教育全要素、管理全对接、服务全方位”等举措,有效解决了外出流动党员管理难到位、教育难见效、作用难发挥、先进性难保持的问题。截止目前,已建立流动党员党总支1个,党支部12个,网络党员1272人,直接联系服务群众13万人。

一、主要作法

1.组织全覆盖,让流动党员异地有“家”。一是依托商会建立党组织。在外出流动党员较多且从事行业相近、从业地点相对集中的地方,依托驻外商会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已在武汉建立党总支1个,在北京、成都、昆明等地建立党支部8个。二是依托劳动服务站建立党组织。在地点相对固定、区域相对集中的东北地区,依托驻哈尔滨劳动服务站建立党支部1个,按照“一套班子,两个牌子”的运作方式,抓好党员和外出务工人员的教育管理。三是依托“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非公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增强党员在党意识,帮助企业留住人才,激发活力。已在武汉建立党组织2个。

2.教育全要素,让流动党员学教有方。一是开展上门送学。采取寄发公开信、明白卡、学习资料等方式,向在外流动党员赠送学习资料3000余册。组建“流动党校”,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培训流动党员3600多人次。二是集中组织培训。在武汉应城商会党总支举办十九大精神专题讲座,利用流动党员春节返乡时机,对流动党员进行集中培训,提升流动党员综合素质。三是构建“互联网+支部”模式。申请注册“应城党员教育e站”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党的最新政策和时政热点。依托手机平台,开通“掌上课堂”,让流动党员足不出户,就可以参与学习,实现学教无缝隙、党员全参与。

3.管理全对接,让流动党员创业有为。一是组织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市委组织部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流动党员党组织书记和所在乡镇党委书记座谈会,研究解决流动党员党组织工作事宜。定期到流动党员党组织指导工作,参加流动党员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为流动党员上党课。每年为每一个流动党员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1万元经费补助,为党组织班子成员补助党务津贴7.6万元。二是乡镇党委发挥能动作用。乡镇党委每季度到流动党支部看望走访党员,了解支部工作情况,指导支部做好发展党员、党费收缴、党员教育培训及“支部主题党日”等工作。三是行业协会发挥联动作用。市工商联党组定期到驻外商会检查指导工作,商会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凝聚力、向心力日益增强。目前已有3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向流动党员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四是流入地党组织发挥共管作用。与属地党组织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为应城籍流动党员提供培训教育、娱乐健身等公益服务。汉正街市场党委为武汉应城商会党总支无偿提供了200多平米的活动场所,极大地方便了应城籍流动党员开展活动。

4.服务全方位,让流动党员离乡有情。一是营造环境,让流动党员省心。与属地组织部门签订《流动党员“双联双管”协议书》,规定流入地党组织对应城籍流动党员在党员服务、教育、管理、监督等方面,享有与本地党员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二是保障有力,让流动党员顺心。建立党内帮扶工作机制,依托商会、劳动服务站、维权事务所等,畅通流动党员权益和利益诉求渠道,维护流动党员的合法权益。三是打造平台,让流动党员舒心。制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党员回乡建基地、办公司,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武汉应城商会党总支20余名流动党员筹资3亿元回乡创办了汉正街服装辅料工业园,入驻企业30余家,上缴税收1000多万元。

二、显著成效

推行流动党员“四全四有”模式以来,应城市流动党员服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流动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明显增强,实现了“三个转变”。

1.从“长期游离”向“集中归队”转变。通过“四全四有”模式,让一些脱离党的组织和监管,处于“游离”状态的“口袋”党员和“失联”党员找到了“家”。先后有60余名“口袋”党员主动到所在地流动党员党支部要求“归队”,补缴党费,纳入到组织管理,过上了正常的组织生活,增强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和流动党员的归属感。

2.从“宽松软”向“严实硬”转变。通过“四全四有”模式,各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党员教育活动,使流动党员先进性作用得以发挥,实现了流动党员教育由“宽松软”向“严实硬”的转变。2017年8月,武汉应城商会党总支成功筹办孝感市流动党员支部主题党日现场观摩会,武汉市委组织部、硚口区委组织部、应城市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书记和流动党员等230余人进行了现场观摩,社会反响强烈。

3.从“带头致富”向“反哺家乡”转变。通过“四全四有”模式,一批在外事业有成的流动党员,在发展自己的同时,积极反哺家乡,支援家乡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应城市流动党组织累计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就业岗位5000多个,捐资1200多万元支持家乡公益事业建设。建立规模以上企业200多家,上缴税收3000多万元,为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几点启示

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一直是基层党建的难题和薄弱环节。应城市探索推进的“四全四有”模式,对各地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加强基层党建特别是流动党员管理,带来诸多启示。

1.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健全组织是前提。应城市打破地域限制,依托各类平台,组建驻外流动党组织,有效解决了流动党员“两不管”、“两头空”的问题,让流动党员处处有“家”。实践证明,只有积极探索务实管用、灵活便捷的流动党组织设置形式,给流动党员及时安“家”,才能进一步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流动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创新载体是关键。应城市针对传统党员教育方式过于单一的弊病,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方式,拓宽学习教育载体,借助远教、微信、手机、互联网等平台,将现代信息手段与传统培训模式有机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增强了党员的吸引力。实践证明,新形势下,只有不断丰富党员教育载体,才能推动流动党员学习教育有形有效。

3.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多方联动是保证。应城市整合组织部门、乡镇、行业协会和流入地党组织等力量,实行“四位一体”的管理方式,形成了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组织共建、党员共管、信息互通、工作互商、活动共抓”的良性管理机制,极大地提升了流动党员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实践证明,创新方式、整合资源、多方联动、集聚合力,是实现流动党员“流而不散、流而不乱”的有效手段。

4.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发挥作用是根本。应城市通过“政治上关怀、思想上关心、精神上激励、物质上帮扶”等举措,积极为流动党员解决务工创业的后顾之忧,进一步增强了流动党员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增强。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主体作用,才能以流动党员的最好“自转”,引领带动流动人员创业创新、服务社会、促进和谐的最大“公转”。

(责编:黄瑾、乔业琼)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