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新田县委组织部
2018年10月30日15:4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庞大的流动党员群众的共同期盼。近年来,新田县按照“党建引领、两地合力、服务群众、构建和谐”总要求,合力打造了 “党建+流动人口管理”新田模式,建立起流动人口管理长效机制,将党的组织建在这支流动大军的“常驻地”,促使流动党员在服务服务流入地和流出地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正能量”不断聚集,流动党员和流动人口管理难、维权难、融入当地社会难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背景与起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流动党员和外出流动人口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严峻挑战。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如何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整合资源实现流动人口的有序有效管理,已成为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新田县是典型的劳务输出县,外出务工人员总共有15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5%,外出务工党员共有2400多名,占全县党员总数的13.8%。对此,新田县委立足县情,顺应时势,以流动人口党组织为龙头,健全社会管理组织,突出亲情化服务,大胆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流动人口党组织新田模式,实现了外出流动人口安心务工创业、户籍所在地及时服务有效管理、务工当地政府和居民满意的“三赢”局面。
【做法与反响】
一、建立“流动堡垒”,实现“自由人”转为“组织人”
1、加强组织覆盖。出台了《关于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建立流动人口党组织工作的意见》,在县委组织部设立“流动党员管理办公室”,各乡镇都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每年县委组织部会同乡镇、公安、工商、计生等部门,对流动党员情况进行排查登记,特别是2017年党员信息采集工作,建立完善了流动党员信息库,实现了流动动员信息的动态管理。2012年11月在广州花都区成立了全县首个流动人口党委,2015年1月9日,新田县流动党工委驻粤办正式挂牌,目前,我县共建立流动人口党工委1个,下辖党委2个、支部16个,管理服务流动党员2200多名。
2、强化组织保障。县财政按照每个流动人口党组织每年5.1万元的标准安排运转经费,县委组织部对流动人口党组织上缴的党费全额返还,新田县委还在广州花都、中山、广西梧州等地建设固定办公楼,配置好全套服务设备,为流动人口建设了一个“流动人口之家”。选好“领头雁”,注重把热心党的工作,政治素质好,有一定经济能力,有较高威信和号召力的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推荐为党组织书记。外出流动人口党组织班子成员,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经乡镇党委审核,报县委组织部审批后,颁发聘书。流动人口党组织书记在政治上、经济上享受村支部书记待遇,参与各项评先评优。
3、推行双向管理。实行“共管共建”。县委与流入地党委签订“共建共管”协议,将流动人口党组织纳入当地社会组织党工委或乡镇党委管理范畴,流入地乡镇党委(街道办事处)组织委员兼任流动人口党组织副书记。建立发展党员“双培双审双公示”制度,由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双向培养、双向审查、双向公示,主动听取流入地党组织和公安、税务、计生等部门的意见,确保发展党员质量。在党员管理上实行异地同域管理,不同乡镇党员在同一区域务工创业经商的,其组织关系转入同一个流动人口党组织。在活动开展上灵活施教,2015年,新田县运用“互联网+党建”理念,打造了“新田智慧党建”平台,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对流动党员和流动人口的智能、便捷化的服务管理,有效打通了流动人口管理“最后一公里”,实现了流动党员的学习教育、组织活动的网络化;向外出人口广泛推广了“新田发布”,及时了解家乡的信息动态;同时,乡镇各村都建立了流动党员交流QQ群,及时把户籍所在村党组织活动信息进行发布。每年“七一”前,县委组织部都派专人到广州花都区、白云区等地开展入党积极分子集中培训。近年来,新田县委书记、组织部长等多次到流动人口党组织进行十九大精神宣讲、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活动等,推动了外出流动党员学习教育的经常化和组织生活的正常化。
二、健全组织网络,实现“组织人”服务“流动人”
1、健全社会组织。我县坚持“群众需要什么组织,我们就建立什么组织;外出流动人口急需什么服务,我们就提供什么服务”的原则,加强服务型机构组建。在流动人口党组织领导下,相应建立社会管理综治办、计生协会、商会、人口与出入境业务咨询服务站、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室等机构。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社会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每个机构的职责和配套经费,并在当地配备区域工作信息联络员,定期派人开展业务咨询和业务办理。外出流动人口工作机构成员,由外出流动人口“公推公选”产生,经县综治委、乡镇党委政府审核后,由县综治委等单位颁发聘书。
2、开展亲情服务。充分整合公安、法院、司法、计生、民政、劳保等部门力量,以流动人口党组织为平台,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就业培训、计划生育、法制宣传、医保社保、权益维护等社会服务工作,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释疑解惑、排忧解难。实行全程代理服务,为在外务工人员办理医保、低保、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服务,真正做到了有效管理,真情服务。
3、强化法律维权。以县法律援助中心、维权中心这2个机构为依托,开设了外出创业人员维权热线电话,确定了3名专职律师为驻粤流动人口综治办顾问,为外出流动人口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在流动党员和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配合流动人口党组织与当地部门协调沟通,有针对性地开展劳资纠纷和工伤事故维权。
三、强化因势利导,实现“流动人”服务“家乡人”
1、双向联系“促和谐”。我们充分发挥流动人口党组织在引领服务务工人员、反映务工人员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建立双向联系沟通机制,及时反馈介入,促进社会和谐。近年来,流动党组织通过及时掌握了情况,积极做好春节、清明回乡人员的思想疏通和稳控工作,有效的化解了8次群体性纠纷隐患。
2、服务当地“树品牌”。我县在流动党员中大力开展“为加快家乡发展作贡献,为促进当地繁荣当先锋”主题活动,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流动党员参与当地的“文明创建”活动,争做“四个模范”,即诚信守法的模范、带领致富的模范、爱岗敬业的模范、热爱公益的模范。流动党员不仅融入当地建设,并且成为传播文明新风的先锋,树立了“新田劳务品牌”。
3、感恩家乡“助发展”。我县把流动党员作为招商引资信息的“第一源头”,把流动人口党组织作为汇集招商引资信息的“一线阵地”。一方面,出台回乡创业各项优惠政策,在资金、技术和信息上给予大力支持,建立“县级领导+县直单位+企业”对接模式,帮助返乡创业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心系家乡发展、积极回报家乡。在家乡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等方面,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好事、实事。教育和引导事业有成的外出流动党员带头并带动外出务工人员,把家乡更多的人带出去务工创业,解决家乡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成效与反响】
一、拓宽了组织覆盖。近年来,先后在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白云区、东莞市,江西省南康市,广西省玉林市等地共建立流动人口党委2个、支部15个,使2200多名流动党员、9万多名流动人口得到相应的管理服务,党组织覆盖面和党的工作得到了拓展,实现了流动人口“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针对近年来到长沙务工经商和随子女居住老党员较多的情况,经县委研究决定在长沙设立流动党支部,目前相关筹备工作正在开展之中。积极把流动人口中致富带富能力强的优秀青年培养成为党员,截止2018年10月,流动人口党组织共发展党员90余名。2012年7月,陶岭乡驻广州花都流动人口党支部2名同志,被广州花都市新华街党委分别表彰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新田县知市坪乡驻粤流动人口党总支被中共永州市委评为2012年全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16年,新田县驻花都流动党委副书记郑土新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
二、赢得了民心。流动人口党组织不仅是务工党员的家,也是万名务工人员的家。近年来,流动人口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组织劳务输出,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各流动人口党组织共转移家乡劳动力10000多人。2013年6月,我县驻广州花都流动人口职业技培训基地成功与当地企业实现对接,在基地免费培训合格的新田籍外出务工人员可以在对接的当地企业直接就业,实现了从培训到就业的“一条龙”服务,目前,开展技能培训14期4600余人,1330人实现就地就业。以流动人口党组织为平台,积极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户口迁移、二代身份证、养老保险、技能培训等服务,帮助落实各项惠民政策。2012年来,共帮助收取农村合作医疗经费780余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金620余万元、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413万元,为流动人口补录人口信息、办理落户手续4427人次,办理二代身份证5210人次,为146名务工人员子女解决了入学难问题。2017年,广州白云区某村厂房突然失火,在该厂务工的新田陶岭籍务工人员郑某某全身大面积烧伤,被送进广州某医院住院治疗,先后花去近百万元医药费,家里变得一贫如洗,负债累累。流动党委主动出面协调厂方赔偿事宜,同时组织流动党委党员和爱心老乡无偿捐款30多万元,躺在病床上的郑某激动地说“感谢流动党委和爱心人士为我救回了一条命。”现在,许多在外务工人员遇到问题就会想到流动人口党组织,有困难都愿意求助流动人口党组织,他们真正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三、推动了经济发展。广大事业有成的流动党员,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号召回乡投资兴业。驻粤流动人口党总支书记蒋灶玉,带领5名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的创业能人,共同投资1.2亿元,返乡建立“湖南华泰家俬产业园”。通过流动党员牵线搭桥,共帮助家乡引进投资5亿元的深圳泛蓝电子科技集团在内的各项项目20多个。通过流动党员的宣传推介,新田富硒品牌广为传播,陶岭辣椒驰名广东、四川、湖南。同时,广大党员积极为家乡基础设施建设、困难群众捐款帮扶。知市坪乡驻粤流动党总支在知市坪乡邓家村成立了首个村慈善资金,重点帮扶贫困老人、困难留守儿童和支持家乡建设,先后帮扶困难老人50多名,资助失学儿童35人。近年来,流动人口党组织共发动在外人员为困难群众捐款达600余万元,为家乡修路、空心村改造、旧集镇改造等公益事业捐款2000多万元。大批外出流动党员回乡创业,支持家乡建设,全县呈现出“乡情回归,人才回乡,资金回流,信息回馈”的蓬勃发展态势。
四、促进了社会和谐。外出流动人口党组织从稳定大局出发,主动开展法制宣传培训、便民维权服务,帮助维护合法权益,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特别注重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流动人口之间沟通“零距离”的优势,确保第一时间找到开启有效对话窗口的流动党员,协助党委、政府及时掌控局面,真正体现“一呼百应”的内涵。如2012年6月21日,在广州花都区新华街发生了一起因交通事故引发的务工人员集体到企业闹事事件,不仅影响大而且情况复杂,驻广州花都流动人口党支部经过11天的艰苦努力调解成功,最终做到了企业、员工和当地政府的三方满意。2011年5月知市坪乡黄家舍村一肖姓村民在广州白云区遇车祸死亡,驻白云区流动人口党总支了解情况后,主动找当地政府交通部门协商并安排家乡到粤人员的食宿交通,使案件得以顺利处理。近年来,流动人口党组织为外出务工人员调解纠纷、排忧解难400多起,先后帮助500多名在外务工人员依法追讨拖欠工资1200万多元。外出务工人员的幸福指数得到提高,社会也更加和谐。
【经验与启示】
一、建立流动人口党组织,是新形势下扩大党的覆盖面的现实需要。大量流动党员外出务工创业,如何加强他们的管理,抢占流动大军的“政治高地”,实现有序有效管理,是新时期下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流动人口党组织的建立,不仅为流动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舞台,更重要是实现了党对外出务工人员这一群体的领导。通过发挥流动人口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教育引导和示范带动外出务工人员合法经营、勤劳致富,依法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延伸党的工作触角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建立双向共建共管机制,是流动人口党组织实现常态稳定的重要途径。流动人口党组织要保持常态稳定,不出现“一阵风”的现象,仅靠流出地或流入地的“一头热”,是很难实现的。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必须共建共管,建立健全双向交流沟通工作机制,确保阵地共建、资源共享、联动共管。流出地要做好信息采集,外出登记,教育引导流动党员和外出务工人员参加流入地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及时掌握流动人口党组织工作开展情况,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同时加强流动人口党组织班子建设,抓好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流入地要把流动人口党组织纳入当地基层党组织管理范畴,实行“同等待遇”,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和经费保障。对流入人口实行“市民化管理”,为其解决办证、就业、就医、子女入学等问题,赢得流动人口的理解和支持。
三、坚持服务与管理共融,是流动人口党组织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流动人口党组织要想得到流动人口的支持,要始终坚持以惠民为基本目标,围绕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和现实需要提供服务,切实保障和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参政议政、平等就业、劳动安全、劳动报酬、社会保障、子女就学、就医等合法权益,帮助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施管理,使外出务工人员反过来配合、协助管理工作,调动流动党员和外出务工人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流动人口党组织才能有活力、有吸引力,才能真正融入流动人口的“心里”。
相关专题 |
· 全国党建案例库 · “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