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山东济南市历下区:创新“工委+专委”共驻共建机制 打造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委组织部

2018年10月30日14:0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与起因

区域化党建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途径、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新纽带、推动城市协调发展的新动力。作为省会核心城区,历下区辖区驻有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市委、市政府等省市主要机关单位和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经济学院、齐鲁医院等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医疗机构1000余家,“两新”组织3000余个;全区2100余个基层党组织、3.1万余名党员,95%以上集中在城区。以前,驻区各党组织之间互不隶属、条块分割,“有事找上门,无事不往来”,共驻共建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实际效果并不佳。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基层治理体制的持续深化,街道和社区建设中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出现了大量非行政化的“两新”组织、从单位内剥离出来的“社会人”,以及从行政化管理中逐渐演化为社会化服务的公共事务,这些都对高标准抓实区域融合共治、提升城市基层党建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党组织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改变传统单一纵向型的单位制组织结构,建立一种覆盖面广、纵横交错的网络型组织结构,才能满足党员群众和单位职工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在此背景下,历下区以强化街道党组织统筹功能为重点,探索建立了“工委+专委”工作机制,打破了各领域党建封闭运行、条块分割的局面,有效推动了区域融合共治、互联互动、协调发展,初步探索了一条区域化党建新路径,提升了区域化党建新水平。

二、做法与成效

一是“工委”掌舵“引航”,发挥核心作用。街道党工委是联结辖区内各领域党组织的“轴心”,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强化街道统筹协调功能是关键。推行兼职委员制度。吸纳辖区有一定影响和代表性的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明确和强化“加强基层党建、创新社会治理、推动城市发展”的共同责任,推动“大事共议、实事共做、难事共解”。过去开展创城工作,驻区单位宿舍楼是难啃的“硬骨头”。兼职委员制建立后,街道和辖区各方力,树立 “一家人”的思想,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街道第一时间登门征求意见,整合调动辖区各类资源提供支持;驻区单位也由以前的思想抵触变为现在的全力配合,主动建言献策、积极参与到创城工作中来。规范“四个一”工作机制。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围绕党组织中心任务和各方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问题收集行动”,落实一次“群策群智商讨”,抓好一次“跟踪问效督办”,组织一次“成员共建活动”,以党建融合推动感情融和、工作融合,基层治理中的许多“城市病”也迎刃而解。开放式小区停车难一直是个大问题,部分街道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协调居民小区和附近驻区单位将车位错时共享,使停车难题得到极大缓解。探索党员干部双向挂职。省国开行、市委办公厅等省市单位与历下区互派干部近30人,进一步打开了沟通联系渠道,推进了区域共建共治。工作开展以来,累计吸纳各单位兼职委员485人,在推进城市提升、拆违拆临、营商环境优化等重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山师东路拆迁过程中,文化东路街道党工委牵头抓总,驻区单位主动配合,道路沿线15家单位30000平方米的违章建筑,仅用56天就全部拆除完毕,拆出了历下速度。

二是“专委”划桨“开航”,激发内生动力。兼职委员制的实施,满足了共驻共建的基本需求,但随着提交其协调解决事项的增多,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决策“堵车”现象;同时,辖区总部、科创等新经济新业态多,居民群众整体素质较高,对深化公共服务、优化资源供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着眼于综合提效和提质的现实需要,历下区通过细化兼职委员分工,建立专业委员会,进一步挖掘驻区单位的优势资源,放大党建工作倍增效应。分类组建“专委”。结合驻区单位和党员群众需求,在街道党工委创新设立“基层党建、区域发展、城市管理、社会事务、平安建设”等五个专业委员会,由街道分管负责同志分别牵头,在更大范围内吸纳职能相近的驻区单位负责人作为成员,推动区域决策精准化、治理精细化、服务专业化。完善运行制度。为提升工作效能,建立归口办理制度,各专业委员会对口认领和研究解决与自身行业特点相关的工作事项,以专业资源对接专业需求;建立工作分流制度,街道党工委研究决策的事项,根据职能和责任分工,分别交由相应专业委员会负责办理落实;建立工作联动制度,对专委会层面难以协调解决的事项,提交街道党工委研究解决。近年来,各街道先后吸纳480多家驻区单位加入专业委员会,解决了各类难题380余件。位于文化东路街道的千佛山医院是省内知名医院,前来求医的患者多,潜在隐患多。街道社会事务专业委员会主动摸排了解到这一情况,一方面协调平安建设委员会中的司法公安力量调解医患纠纷、打击“医托”;另一方面指导医院发挥成员单位作用,组织专家定期到社区开展义诊,得到了驻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的点赞。

三是社区兜底“续航”,构筑共治格局。社区“兜底”是区域化党建工作的重要一环。为解决好以往区域化党建工作分散抓、多头抓,既抓不紧又抓不实的问题,历下区坚持把社区作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强力支撑,所有条条块块管不到的,要求社区党组织全部托住托紧,保证党的工作横到边、纵到底。构建兜底网格。深入开展“结网工程”,在全区设置3600多个网格,将居民楼院、驻区单位、商务楼宇、各类市场、社会组织等全部归于相应网格,大力推进党建网格与综治、民政、安监等网格“多网融合”,打造了基层治理“爱满格”。在区域网格内通过设岗定责、先锋创建、党员奉献日、认领微心愿等方式,组织直管党员就近加入社区治安巡逻、环境保洁、文化宣传等志愿者队伍,开展“星期六义务奉献日”“邻里互助行动”等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进网格,今年以来,省市区三级24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结对历下88个城市社区党组织,累计8000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主动开展各类服务700余次,受到了基层群众的普遍欢迎和真心称赞。创新兜底方式。对不具备成立党组织条件的“两新”组织中的党员,按照就近方便原则直接编入所在社区“两新”支部或网格支部,采取“三合一统”即组织合建、队伍合带、活动合办、资源统筹的方式,由社区党组织统一“兜底”管理。针对社会组织管理难题,创新“双培双带”工作模式,即以社区党组织培育孵化社会组织,带动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以党建项目培植壮大社会组织,带动区域化水平提升,通过社区兜底激发了社会组织党建活力。

四是全域助力“护航”,夯实共建根基。围绕推进“工委+专委”、构建城市基层党建共同体,历下区积极创新工作推进方法手段和保障措施,着力提高共驻共建整体效应。推进资源对接精准化。借鉴中央电视台“交换空间”栏目创意,建立“交换清单”,开展“双向认领”,由街道党工委牵头与驻区单位共同列出各自需求及资源清单,并在汇总梳理和公开公示的基础上,引导相互交换需求内容和服务资源,实现街道与驻区单位以及驻区单位之间供需对接、资源共享。在街道党工委的主导下,开展双向认领467次,实施党建项目268个,有效找准了各方互利双赢的结合点,凝聚了互联互动合力。推进考核激励常态化。把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区域化党建和基层治理、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纳入文明单位创建、“两代表一委员”推选以及各类评先评优重要内容,建立在职党员评议评优征求街道社区意见和在社区现实表现负面清单制度,让街道推动共驻共建有抓手、让驻区单位参与共驻共建有动力。推进基础保障标准化。统筹现有编制职数,为每个街道调配增设1名专职党务副书记、配备党建办和专业委员会专职人员82人,推动“工委+专委”实体化运行。高标准建设13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9个“先锋地带”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1个区域化党建工作项目推广中心,协调驻区单位无偿提供3万多平方米场所设施,推动阵地共享、活动共联、党建共抓。每年为街道拨付城市基层党建经费3000余万元,并与区域共驻共建项目相挂钩,解决各类民生事项1500多件,惠及辖区党员群众16万人次,形成了群众“有求必应”、党组织“一呼百应”的生动局面。

三、经验与启示

(一)做好区域化党建工作,必须发挥街道党工委的引领作用。街道党工委作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领导核心,决定了区域化党建的发展走向和推进力度,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加强顶层设计,把区域化党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积极整合资源,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级党组织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发动更多的党组织和党员加入到区域化党建和社会服务中来,切实提高共建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做好区域化党建工作,必须紧贴党员群众的服务需求。推进区域化党建就是要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调研走访、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基础上,通过整合辖区基层党组织的力量,引导党员通过奉献岗、主题党日等形式践行为民宗旨、提升服务能力、关注社会民生,以服务实现引领凝聚,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要坚持以党建资源共建共享为切入点,把辖区内各类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利用起来,善于寻找驻区各单位和街道社区之间的最大公约数,突出环境卫生、社区安全、利益维护、法治意识、制度环境等党建共振点,兼顾各类驻区组织和社区居民个性化需求,为区域化党建工作注入更多人文关怀。

(三)做好区域化党建工作,必须打造科学严密的共建体系。有效推动区域化党建工作有序进行,需要依靠责任清晰、分工明确、沟通顺畅、运转高效的工作体系。要建立菜单式互通体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收集区域内各类组织和党员群众的资源信息和需求信息,推动街道与驻区单位、“两新”组织资源的深度融合。要探索互联式运行体系,加强居民区及楼组党组织与楼宇、“两新”组织、驻区单位等党组织之间的互联互补互动,通过文化联办、党建联动、实事联建打造区域共同体。要健全项目化实施体系,紧紧围绕实际需求设计好、实施好各类党建项目,真正推动区域内基层党组织一体化运行,以党建凝聚社区发展合力。

(四)做好区域化党建工作,必须建立统筹推进的长效机制。实践表明,加强区域化党建工作,夯实工作责任是基础,健全长效机制是关键。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从过去的“运动式参与”向“制度式管理”转变,通过建立健全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不断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同时要采取综合措施,把各项工作制度落实落地、发挥实效。要建立科学考评机制,由单一的党组织评议监督,转变为由驻区单位、职工代表、党员代表以及党组织共同组建的评议监督委员会进行评议监督,并注重过程、动态式评议。要建立激励保障措施,设置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并作为党组织星级评定、优秀党组织荣誉及其他奖励的参考依据,进一步扩大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责编:宋晨、乔业琼)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