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豫新街道党工委
2018年10月30日13:5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起因:“三偏三缺”困局引发的思考
宿豫区作为宿迁市“一体两翼”中的东翼,是一座迅速崛起的新兴城市,豫新街道作为宿豫主城区的唯一街道,行政面积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12万人,下辖7个城市社区52个居民小区。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变成了“城里人”、越来越多的“常住人”变成“流动人”,城市社区责任重大,社会结构复杂,利益诉求多元,治理任务繁重,在推进社区治理的实践中,街道曾经遇到诸多困惑,可概括为“三偏”和“三缺”:
一是治理力量“偏弱”,缺少“组织力”。街道、社区普遍面临人少事多的“正反两个金字塔”的困境,越往基层走任务越繁重,越往基层走力量越薄弱。从行政架构看,街道办事处是城市治理的最基层一级,事实上仍然把社区居委会自治组织当成行政组织的某种延伸,但是社区治理的不可控在于社区以下的广大小区、楼宇等单元,往往处于管理盲区、组织空白。党的声音传不到底,党的旗帜亮不出来。相反,一些宗教组织及其他形形色色的社会团体则在小区中形成据点,“招兵买马”。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填补这些盲区和空白,往往会面临缺编、缺人、缺钱的诸多尴尬。加之,不少社区干部从“村改居”而来,往往“善管”不“善治”,“平时不登门,遇事才敲门”,组织动员能力更显软弱,党的核心引领能力在小区得不到彰显。
二是治理主体“偏冷”,缺少“参与度”。计划经济时代,社会管理依靠党委、政府“二人转”,是一种管控有余、公众参与严重缺位的治理形态;现代社会治理,提倡党委、政府、社会、各方参与、多元互动的大合唱。然而,城市“陌生人社会”取代了农村“熟人社会”,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丛林里,在同一屋檐下却形同陌路的社区里,“宠物相熟”但人却老死不相往来,冰冷的防盗门阻断了“邻里一家亲”,社区的大事小情,因不了解而不理解,因不熟识而可以任性,社区治理缺少建设性的、心中有党的“意见领袖”,往往出现“众口难调”的泛民主,或上演有人摘果、无人栽树的“公地悲剧”。例如以豫新街道为例,2016年,仅居民网络问政物业管理问题就高达960起,占街道问政总量的70%。在千家万户陌生人集聚的住宅小区里,由于居民群众在身边找不到党组织,看不到党员干部的身影,所以,在信息发达的当下,他们习惯于“键对键”表达诉求,而不习惯“面对面”互动交流,这无疑为社区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三是治理资源“偏散”,缺少“集结号”。过去,小区治理的主体仅是依托物业公司和业委会,“只见物业不见党”的现象在多数小区普遍存在。个别物业服务不优,习惯性服务打折、钞票装腰、矛盾上交,对居民诉求置之不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居民愤怒情绪滋生,进而抱怨党委政府不作为,街道、社区两级党组织被动应付,到处充当“灭火员”。而缺少党组织的引领下的业委会选举往往也是乱象丛生,主要表现为“形同虚设型、自娱自乐型、消极抵抗型”三种类型。居民为了维权往往将夹杂着私心私利的“意见领袖”推选为业委会成员,组成“对抗联盟”,如不交物业费、车位费和私自违建等,形成与物业、社区对抗、水火不容的“搅局者”,影响小区和谐稳定大局;有的业委会则与物业公司勾勾连连、不清不白,为了蝇头小利而损害广大业主利益;更有业委会如同虚设,只挂名不履职,居民诉求有呼无应。
二、主要做法:全面推行小区“三位一体”治理模式
近年来,豫新街道围绕城市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以党社联建为统揽,不断强化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联系、服务、引领功能,推行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业主委员会及物业公司协同配合的“三位一体”治理模式,探索出了一条深化社区治理、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是支部建在小区,党旗飘到楼栋。按照“一小区一支部”原则,对辖区内52个小区全部设立党支部,推动小区党组织全覆盖。在区委组织部的牵头推动下,通过面向大学生村官遴选、社会招聘党员社工、机关单位选派、社区内部调剂等方式选优配强小区党支部书记,吸纳部分党性意识强、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小区党员居民作为支部委员,提升小区支部班子战斗力。开展小区党员拉网式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设立小区“一岗两台”(党员志愿服务岗、干部作风监督台和物业服务监督台),动员机关企业事单位党员干部在小区内亮身份,主动帮助、参与小区支部建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进一步壮大党支部力量,延伸党组织触角,汇聚治理力量,在各小区全面配齐以党员为主体的楼栋长1160名,协助支部工作、化解邻里纠纷,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大力宣传表彰邻里守望“好楼长”、社区治理“好党员”,注重把能人、善人、热心人及“五老”人员选树为“社区领袖”,组建一批善于为党分忧的“夕阳红”调解室、“和事佬工作室”和“余热堂”等志愿服务组织。
二是党员选进业委会,引领自我管理。对“三型”业委会(形同虚设型、自娱自乐型、消极抵抗型)进行深入调研剖析,并根据《宿迁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中所列出的“有严重失信行为的、不按时缴纳物业费的以及违章搭建情形的”等十项“负面清单”,对辖区内不具备资格的业委会成员依法通过业主大会终止其委员资格。在坚持业主自治的基础上,强化党组织把关作用,通过法定程序,指导小区居民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建立业主代表、业主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由小区支部推荐、社区党委(总支)审核、街道党工委批准的制度,优先推荐带头缴纳物业费、热心社区工作、带动作用好、奉献精神佳的党员作为业主委员会成员人选,确保选出能与小区支部密切配合的红色业委会,目前街道业主委员会成员中党员占比达54.6%。推动小区支部委员会和业主委员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业主委员会主任兼任小区支部副书记,业主委员会党员委员兼任小区支部委员,进一步加强小区党支部对业委会自治组织的把关定向作用,确保每一个小区业委会都能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党组织靠得住,居民信得过的自治组织。
三是精心培育红物业,优化履职服务。优化调整小区物业管理考核体制,将过去的部门条管转为属地街道块管,强化属地党组织对物业管理的话语权。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由街道牵头,组建由小区党支部成员、业委会成员和物业公司法人组成的考核评比团,对各个小区物业服务情况每周进行随机抽查,每月开展一次集中观摩评比授旗,每季度兑现一次奖惩。区财政每年设立300万元的物业管理考核专项奖励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对服务质量好、群众满意度高、服从小区支部领导和业委会监督的物业公司进行奖励,极大地调动了物业公司履职的积极性。严格执行物业履约保证金及服务保证金制度,社区按标准收取物业公司服务履约保证金,针对物业公司履职不到位、考核不合格、居民反复投诉等情况,扣除一定比例履约保证金或服务保证金。建立物业公司退出机制,对物业公司不能按照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及相关合同要求进行履职、考核不达标的予以黄牌警告,连续2次考核不达标的由行业主管部门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连续3次考核不达标的由小区支部和业主委员会协商后解除合同,情节严重的责令退出宿豫市场。当前,越来越多的物业企业呈现出政治觉悟高,民生情怀浓,服务质量优的良好态势。
四是共商共治解难题,提升和谐指数。为进一步增强“三位一体”工作合力,在各小区组建“三位一体”办公室,推行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三方联合办公、联动服务。建立“三位一体”大走访制度,小区支部、业委会成员、楼栋长以及物业服务人员等力量悉数沉入小区围绕居民“团团转”,做到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提情知策。建立小区治理周巡查制度,每周由驻社领导带领小区“三位一体”人员、楼栋长、居民代表逐小区巡查,发现问题现场交办、现场表态、限期整改。在所有小区全面建立以党支部书记为“群主”的业主微信群,“三位一体”主动引导话题,积极回应诉求,探索建立居民随呼我随应、居民随叫我随到的居民诉求办理“秒应速决”机制。每周由小区支部牵头,召开“政民互动恳谈会”,集中会办难题、化解纠纷,邀请矛盾双方到场,会前沟通协调、会上化解矛盾、会后握手言和,做到小问题网上“键对键”解决,大矛盾线下“面对面”化解。街道通过周督查、月评比、季奖惩,针对小区“三位一体”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开展“小区治理好支部”“服务居民好物业”评选活动,评出典型和动力,比出差距和压力,激发小区共治合力。
三、工作成效:汇聚治理合力,结成命运共同体
“三位一体”制度的推行和实施,有效将小区支部、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三方力量拧成一股绳,结成命运共同体,广大居民对社区治理的知晓度、小区事务的参与度、服务管理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一是从“对手”多到“帮手”多。一年来,一批火红支部培育了一批红色业委会,带出了一批红色物业,通过“三位一体”的协同治理,把“对手”变成了“帮手”,街道网络问政量同比下降近40%,党支部刷新了存在感,业委会、物业公司刷出了新形象。“你支一招棋,我想一个法,我们共同建设一个民主的家”。走进锦华名园小区“三位一体”办公室,这句通俗的“大白话”和一枚鲜红的党徽跃入眼帘,不少社区干部感慨:过去“干部单枪匹马干、居民和物业冷眼看”,现在是“三位一体”带着干、群众齐点赞。
二是从“被动”多到“主动”多。“三位一体”主动下沉,紧紧围绕小区居民转,特别是楼栋长、单元长队伍的组建,调动了一大批能人、善人、热心人和“五老”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人头熟、情况清的优势,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小区自治中。2017年,宿迁市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第一名,“三位一体”带领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是从“看法”多到“办法”多。通过“三位一体”大走访、小区治理周巡查、线上线下良性互动,将小区居民反映强烈的物业服务、设施配套、环境卫生等民生问题纳入问题会办清单,将居民的“看法”变成我们的“办法”。如在老旧小区改造中,通过“三位一体”线上线下广征意见和建议,在实际操作中坚持将“绝大多数”需求和“关键少数”的合理关切相统筹,既提升了小区的整体生活环境,又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诉求,把工作真正做到了群众的心坎里,民得实惠、党得民心。
四、经验启示:强社善治惠民离不开党建引领
在小区“三位一体”治理模式的不断实践和深化中,我们对加强城市基层治理有了一些更深的感悟。
加强社会治理,党建引领是主旋律。社会治理经验形形色色,抓好基层党建始终是不变的底色;城市治理千头万绪,抓住基层党建这条红线就能理出头绪;小区治理千难万难,抓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就不难。党组织的根须只有深深地扎进居民群众的土壤中,党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
加强社会治理,汇聚合力是主抓手。面对社会治理“正反两个金字塔”的现实困境,必须克服要人、要钱、要编的“等靠要”心理依赖。坚持党建搭台,组织牵线,创新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机制,推动辖区内的机关、学校、企业等单位参与社区共建;注重从能人、善人、热心人中选树“社区领袖”,汇聚一切治理正能量。
加强社会治理,精准服务是主方向。社会治理要实现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治理”转型,基层干部更需加快从“善管”向“善治”的角色转型。坚持理解与支持源于沟通和参与,不断深化完善多渠道沟通、全方位参与、全过程监督的政民互动机制,找到民意的最大公约数,让治理的过程充满民生温度,这样的城市发展才更有质量。
相关专题 |
· 全国党建案例库 · “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