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创新推行“社校联盟”探索城市基层党建互联共融新途径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委员会组织部

2018年10月30日09:3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指出,城市基层党建要“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有机联结单位、行业及各领域党组织,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的系统建设和整体建设”。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积极创新思路,发挥辖区高校、科研院所资源集聚优势,着力打造“社校联盟”党建品牌,通过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推动城市社区与辖区高校、科研院所共驻共融共建,实现局部相加大于整体之和的效果。

一、背景与起因

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科教资源丰富,辖区聚集有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农业科学院等50多所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占全广西总数的80%以上。长期以来,由于城市社区与辖区高校、科研单位彼此关系互不隶属,驻区单位虽然驻在街道社区,但相互比较封闭,普遍存在共驻共建意识不强的问题,认为城市党建和基层社会治理是街道社区的事情,被动应付的多;有的街道社区虽然与辖区高校院所单位建立了联建机制,但组织结构松散、议事随意,缺乏利益连接和工作抓手,遇事主要靠感情、“刷脸面”,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加之,街道社区党组织协调能力较弱,特别是协调驻区单位参与共驻共建上力量有限、招数不多,驻区单位党建资源难以实现互联互动、共享共用。针对这些问题,西乡塘区以党建为纽带,注重从共同目标、共同利益需求入手,探索在高校院所集聚的街道、社区推行“社校联盟”模式,通过组织联建把各方力量紧密联系起来,资源联享把各方优势发挥出来,活动联办把各方活力调动起来,服务联动把各方资源整合起来,为解决城市社区与驻区单位资源整合难题提供方案。

二、做法与经过

(一)社校组织联建,激活城市党建“一盘棋”

一是纵向延伸联动。健全城市基层党建三级联动体系,在城区层面,成立区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谋划、协调推动辖区单位与高校院所党组织互联共融;在街道层面,各街道主动联系辖区高校院所党组织,签订共驻共建协议,推进驻区单位党组织共驻共建。在社区层面,成立31个“社校联盟”大党委,由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大党委书记,选聘辖区高校、科研院所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兼任党委委员,定期召开联席会协商社区重大事项,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共治优势。

二是横向推进联管。顺应城市基层党建“一张网”要求,根据院校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分布,推行区域化网格党组织管理,将31个街道社区辖区内的高校院所单位党组织,划分为150个“社校联盟”党建网格,公布网格党建责任图,组建网格服务队伍,发放网格服务卡,确保每个网格有党组织发挥作用,实现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全覆盖。

三是全域覆盖联治。打破行政隶属壁垒,积极推进街道社区与辖区高校院所单位党组织共建融合,通过签订共建协议、干部互派挂职、人才结对培养、共享活动资源等,结成社校利益共同体。健全工作例会、议事决策、联席会商等制度,协调解决辖区党的建设和社会治理等区域重大事项,形成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社校联建机制。

(二)社校资源联享,拧成共驻共建“一股绳”

一是服务阵地共用。充分发挥区域党建资源集聚效应,积极引导街道社区与辖区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服务阵地共驻共享协议,把辖区各单位的场地、资金、人才等资源有机整合、统筹利用。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舞蹈室等功能室和辖区院校单位的会议室、图书馆、运动场馆等活动设施,采取免费使用、预约使用、付费使用等方式,面向辖区居民、高校师生开放共享,发挥服务阵地最大效应。

二是人才智力共享。组织实施“区校挂职”计划,从2017年起城区每年拿出一批副科级领导岗位,面向辖区高校院所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到城区全脱产挂职1年。目前,共引进26名高层次人才到城区挂职,其中硕士22人,博士4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9人。在社区大党委创建“社校联盟”讲师库,将社区道德模范、先进人物等纳入讲师库,定期到高校巡回宣讲;高校组织教师和大学生社团,定期到社区举办国学文化、健康养生讲座,实现社校人才智力共享。

三是社情居务共商。坚持“民主提事、民主议事、民主监事、民主决事”,社区大党委每季度牵头召开一次由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居民代表、师生代表、网格管理员等参加的居民议事会,对辖区居民关心的惠民资金使用、基层治理、环境卫生等问题进行沟通协商,并将议事结果、完成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实现社区的事大家议、大家管。在社区大党委设置居民意见箱,开设“社校联盟”微信公众号,畅通社区与驻区单位、居民群众沟通联系渠道。

(三)社校活动联办,凝聚邻里和谐“一家人”

一是联建文体团队。社区与辖区高校院所单位党组织联合组建党员宣讲队、舞蹈队、书画协会、气排球俱乐部等文体活动团队,选聘专业老师带队指导,丰富居民群众业余生活。按照“一月一主题,周周有活动”, 由社区大党委牵头,积极为文体团队“牵线搭台”举办情景党课、周末歌台、气排球联赛等文体活动,推动先进文化进高校、进社区。

二是联办“两节一会”。在“壮族三月三”、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由社区大党委牵头,组织社区与辖区高校院所党组织联合举办邻里节、文化艺术节、邻里运动会(简称“两节一会”)。“两节一会”期间,社区居民和高校师生通过共同参加百家宴、趣味游园、球类比赛、摄影书画展等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联谊活动,有效搭建起社校沟通交流平台,增进了社校互动和邻里感情交流。

三是联推主题活动。以“情暖邻里”为主题,街道社区与辖区高校院所党组织联合开展慰问帮扶、文艺助演、卫生清扫等社区服务活动;联合开展十佳“最美志愿者”、 十佳和谐家庭、十佳“书香家庭”和十佳“护绿使者”等评选活动,增强居民群众参与公益服务的积极性,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精神。

(四)社校服务联动,织密为民服务“一张网”

一是开展组团服务。以高校在校大学生党员为骨干,组建家电维修、法律援助、爱心家教等35支大学生服务团队,定期到社区开展“四点半课堂”“关爱空巢老人”等公益服务。城区人社局联合辖区各院校就业指导中心,在社区设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提供创业孵化基地,定期举办辖区高校专场招聘会、创业沙龙等,帮助大学生就业创业。

二是开展专业服务。积极顺应城市工作服务对象、服务需求多元化发展趋势,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在社区服务中心引入“老来福”“惠众”“青空间”等6家社会组织,分层分类为辖区高校师生、社区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等群体,提供日间照料、居家养老、健康医疗、心理调解等专业服务,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满足社区居民和高校师生多样化服务需求。

三是开展志愿服务。积极搭建在职党员志愿服务平台,由社区大党委牵头,协调组织辖区高校院所单位党员进社区,主动认领“微心愿”,参与慰问帮扶、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活动。健全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情况登记、考核评价等制度,社区大党委定期将党员进社区开展服务的表现情况向其所在院校党组织反馈,作为党员晋职晋级、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三、成效与反响

(一)促进了党组织深度融合。通过创新推行“社校联盟”,优化党组织设置,开展选聘街道社区兼职委员、实行党组织网格管理,以及签订社校联建协议等,有效推进社校党组织互联互动区域共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社校利益共同体。目前,西乡塘区31个街道社区与辖区高校、科研院所签订共驻共建协议86份,42名辖区高校、科研院所党组织负责人进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兼任委员;召开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事会470余次,有效解决了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黑车整治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变社区事务“社区抓”为“大家抓”。

(二)促进了资源力量融合。通过创新推行“社校联盟”,打破行政隶属壁垒,把场地、资金、人才等资源有机整合、统筹利用,有效激发区域党建资源集聚效应。实现阵地资源共享,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19所高校大礼堂、图书馆、体育场等设施资源以免费或优惠收费等形式向周边居民开放;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等专业团队进驻7个社区开设实践工作室,长期开展美食烹饪、艺术插花等公益培训。实现人才智力资源共享,城区已与广西大学、广西财经学院等签订区校合作协议,新建8个科企联合工作站,引进38名高校教师、在校研究生到城区挂职;街道社区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实践岗位357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5个。

(三)促进了思想感情融合。通过创新推行“社校联盟”,联建文体团队、联办“两节一会”、联推主题活动,加强了彼此沟通交流,增进了相互了解,社校共驻共建已成为共识。截至目前,城区各街道社区与辖区高校院所联合组建舞蹈、合唱、棋牌、气排球等文体团队374支;联合举办“两节一会”“周末歌台”、气排球联赛等文体活动,累计超过470场(次);联合推进“情暖邻里”主题活动,开展各类帮扶服务1700多人次,服务党员群众近3100多人次;31个“社校联盟”大党委连续三年组织开展“十佳志愿者”“十佳书香家庭”“十佳护绿使者”等评选活动,以身边榜样示范带动党风民风提升,营造了“情暖邻里·能帮就帮”的良好氛围。

(四)促进了服务载体融合。通过创新推行“社校联盟”,开展组团服务、专业服务、志愿服务,有效推动各类资源下沉基层、服务平台拓展升级,实现服务资源、服务功能最大化。近年来,辖区各高校师生志愿服务团队到社区开展文艺表演、爱心家教、公益敬老等服务活动累计超过2700多人次。31个社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老来福”“惠众”“青空间”等社会组织,服务社区群众、辖区高校师生累计1.2万多人次。新阳街道万力社区与广西师范学院支教团队的“四点半课堂 爱心家教”项目获2017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创新项目优秀奖。

四、经验与启示

(一)要凝聚思想共识。思想决定行动。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各级地方党委要始终以开放的视野、开放的思维、开放的胸怀,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体制优势,通过开会、发文等方式,推动辖区各单位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引导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党组织拆除思想“篱笆”、打破行政壁垒,切实解决城市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关系互不隶属,共驻共建意识不强等问题,推动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共驻共融共建,构建全域化大党建工作新格局。

(二)要强化组织共建。推动街道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建互补是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关键环节。要充分发挥党的组织功能和组织优势,成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吸纳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街道、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加大街道社区、驻区单位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干部挂职锻炼、人才结对培养等工作力度,形成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组织架构。要健全完善工作例会、议事决策、联席会商等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协商辖区内涉及共同利益和群众期盼的实事,确保组织共建落地。

(三)要深化条块共融。城市基层党建是系统建设、整体建设,要以“全域党建”的思维和视野,摒除条块分割、封闭运行的传统党建模式,推进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党建互联共融,形成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互利共赢的区域化党建共同体。要构建横向互融共建机制,把条条力量沉下去,推动驻区单位党组织主动融入街道社区中心任务和区域化党建工作。要建立双向责任共担机制,探索建立双向沟通协调、双向考核激励机制,压实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双向共建责任,有效凝聚城市基层党建整体合力。

(四)要增进互利共赢。在融合中共赢、在共赢中发展,是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开展互联共建的内生动力。要加大开放式活动平台创建力度,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辖区单位的资金、场地、人才等服务资源,开展组团式服务、项目式服务、党员志愿服务,切实发挥党建资源最大功能效应。要建立健全资源清单、服务清单、责任清单,对照清单双向认领、双向服务,统筹解决各自实际需求和难题,实现党建与发展共赢。

(责编:宋晨、乔业琼)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