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新时代担当作为典型风采】

缺氧不缺精神 工作争创一流——记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副州长、合作市委书记刘永革

2018年10月30日08:44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缺氧不缺精神 工作争创一流

提起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副州长、合作市委书记刘永革,卡先木一家都会竖起大拇指,满怀感激,不停地说“挂正切”(藏语“谢谢”)。卡先木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那吾镇达洒村的贫困户,家徒四壁,只能靠低保度日。刘永革第一次到卡先木家里,就被眼前的情景刺痛。他安慰卡先木:“人穷志不能短,靠自己才能活出好样子。”他为卡先木协调申报危旧房改造项目,自掏腰包5000元联系省城医院为卡先木长期患病的妻子全面检查治疗,帮助他的儿子、儿媳到早子沟金矿就业。如今,卡先木住上了新房子、收入有了保障、过上了好日子,逢人便念叨自己的恩人刘永革。

2012年初冬,刘永革从茫茫戈壁千里迢迢踏上海拔3000米的雪域高原。临行前同事们告诉他:“甘南条件艰苦,环境复杂,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带着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刘永革在甘南一干就是6年。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工作争创一流”是刘永革的座右铭。初到甘南时,特别是到合作市工作以后,他最大的困难和压力并不是艰苦的高原环境下身体无法适应,也不是“既当爹又当妈”照顾女儿,而是藏区的改革、发展、稳定、脱贫面临的繁重任务。

“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大家都不愿来合作市投资发展。”这是投资客商在3年前对合作市的评价。2015年,按照州委州政府的号召,在刘永革的谋划和带动下,合作市在全州率先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环境革命”。作为市委书记的刘永革带头做宣传、带头捡垃圾,每天抽出一个小时走街串巷督查环境卫生,引领和带动全市向不文明行为和陈规陋习宣战,打造出“全域旅游无垃圾”的品牌。

天蓝水清的“生态城”、如火如荼的“繁荣城”、四通八达的“宜行城”、流光溢彩的“不夜城”……通过真抓实干,刘永革为游客和市民绘制了一幅幅美好图景;华羚、燎原、百草等驰名省内外的企业建成投产,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合作市先后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城”“全省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2018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资格。

合作市13座藏传佛教寺院是刘永革最常去的地方。在这个多民族聚居的高原城市,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群众切实利益。为了解决“基层工作进不去寺院、僧尼不是很了解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寺院僧俗服务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刘永革将加强寺院服务管理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切入口,深入寺院调研,讲政策、拉家常、交朋友、解难事,打破了长期以来寺院与干部不主动交流、不积极联系的僵局。2017年,合作市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称号。

“当我们困惑的时候,到基层一线走一走,就会豁然开朗;当我们烦恼的时候,到基层一线走一走,就会云开雾散。”这是刘永革常对身边人说的一句话。为抓好扶贫政策的落实,深入基层搞调研、进村入户抓落实成了刘永革的工作常态。6年时间,他的足迹踏遍了羚城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全市249个自然村的情况他早已熟稔于心。

当兄弟县的干部询问脱贫“摘帽”的秘诀时,刘永革说:“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是决定脱贫攻坚的关键。”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刘永革将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三变”改革、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助力合作市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整合资金近6亿元,建设87个生态文明小康村,惠及全市48%的农牧户、37%的贫困人口。培育了以“更知地”为代表的一批养殖专业合作社,群众以草地入股、牛羊入股、资金入股的形式变成合作社的股东,年底每个股东分红3万多元……目前,合作市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28%下降到2017年底的0.8%,脱贫人口错退率、贫困人口漏评率均为零,群众认可度达97.15%,合作市实现了脱贫“摘帽”。

刘永革曾收到群众送来的一块牌匾,上面写着“人民的好书记”。这几个字,代表了群众的认可,同时也是一种鞭策。“有时候感觉自己的时间不够用,总觉得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好,心里还会愧疚,而这种愧疚有时也是一种动力。”刘永革说,每天睁开眼就想今天要做什么工作,闭上眼就想哪些工作还没做好,正是这种愧疚感让他如坐针毡,只有加倍工作心里才踏实。

6年里,刘永革视他乡为故乡,将一颗赤诚忠心扎根于甘南这片热土,用青春和汗水在雪域高原书写了动人的故事。

(记者 宋喜群 通讯员 王雯静)

(责编:谢倩、黄瑾)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