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0日08:34 来源:山西日报
当八百里太行蜿蜒至平顺境内,成为一道秀丽风光,也成为当地摆脱贫困面临的一道难题。这道难题吴小华思索了10年,也整整应对了10年。
其实早在上世纪50年代,平顺人民就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为一座座干石荒山披上绿装,把一块块沟坡地变成粮仓。涌现出100多名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也诞生了全国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但自然条件的制约,让贫困的印记深深烙刻在这里,挥之不去。
十年前,对于初上任的吴小华来说,能否破解“平顺之困”,能否在各地加速发展的氛围中带领平顺走上全新的发展道路,是他面临的最大考验。如今翻开这10年应对贫困的答卷,平顺和她的县委书记经受住了这场考验。吴小华给出的三条破解路径是:旅游、中药材、新能源。他自己还有一条应对“秘笈”是“带头上一线担当作为”。
如今,旅游是当地摆脱贫困的强力引擎,其中与吴小华等当地干部的担当作为密不可分。时任县长的吴小华,在县委的部署下,迎难而上,勇挑改革重担。他带领党员干部围绕自身条件寻求突破,到平顺最偏远的下石壕(现名岳家寨)下乡驻村,找到了旅游发展乡村的蓝图。此后,平顺又建立发展规划,打破所有制进行兼并重组,引入知名企业推动资源整合,发展起乡村旅游,完善了旅游配套设施。作为总指挥,吴小华至今一有时间仍会走村入户, 听取大家对发展旅游的建议,10年习惯了平顺的山山水水,也身体力行地引领着这方水土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
平顺有党参种植传统,但过去零散种植,既不成规模,也没有效应。如何让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变为发展优势?立足打造全国有名的中药材基地,他们把目光瞄准国内知名的中医药企业振东集团。但当时的平顺是“穷小子”,吴小华约见振东老总讲优势,讲感情,三番五次终于赢得振东的“芳心”。10年来,虽然职务在变,但他“绘蓝图”“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没变。为了参加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的专家答辩,他接连两个晚上没有休息,改材料,练口型,他还带领全县干部苦练内功,致力于提升平顺的营商环境。而今,不但中医药产业迈入了“全产业链”发展期,而且引进的“太子龙”、大唐风电等项目也进入加速发展期。
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吴小华勇于较真碰硬,以无畏的担当精神,为全县党员干部树立了标杆,凝聚了发展的正能量。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他把脱贫攻坚作为“核心头等大事”,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担当,到工作推不动、矛盾集中的地方做群众工作。让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他识人用人,以考核的办法把18名干部调整到扶贫一线,两位没有尽职履职的乡长被调离一线。
一枝一叶总关情,吴小华的民生情结在这10年间愈发强烈,他下乡听干部汇报的情况越来越少,驻足田间的交谈越来越多。佛堂岭的刘支伏肯定不知道,一周前在他的党参地里和县委书记的一次交谈推动了一项工作的再次深入。平顺县实施一年之久的慢性病简化程序由乡镇卫生院鉴定报销,在那次交谈后延伸为医疗机构上门服务,确保41种特殊慢性病100%报销。平顺一道道原本无解的题,因为情为民所系而有了满意答案。
这份答卷上还有平顺的旅游、中药材、新能源三大产业正在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建成3个国家4A级景区,80多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2017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2.35亿元,辐射3万贫困群众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承办全国产业扶贫现场观摩会,中药材产业扶贫入选全国产业扶贫十大范例并在全国推广,全县中药材野生抚育和种植面积达到54.56万亩,总产值达到3.18亿元,带动1.1万贫困群众年人均增收3612元;新能源并网装机总容量达到111.44MW,帮助1068户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6000元。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40%降到2017年的14.2%。
相关专题 |
· 新时代担当作为典型风采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