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富锦市委组织部
2018年10月29日10:1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黑龙江省富锦市把提升城市社区治理能力作为重要任务,向城市党建基础虚化、组织凝聚意识淡化、服务群众能力弱化等实际问题发力。在充分挖掘本地社区公益组织较多、网格体系健全、“两新”组织富集等优势基础上,借鉴外埠社区专委会做法,在政府职能和居民需求间搭建桥梁,探索出一条“协商自治、共建共享”的社区工作新路径。
一、背景与起因
城市党建是个大课题,对应着新形势、提出了新任务、也呼应着很多新问题,想要实现共筑共建共享的理念,就必须破除痼瘴顽疾,解决城市党建现存问题。
1、城市党建基础虚化。城市党建现有经费来源渠道狭窄,硬件基础设施存在“欠账”。以富锦市为例,13个城市社区中目前拥有1000平方米以上活动场所的只有6个,且还有2个正在建设,其余7个场所均存在危旧狭小、格局老旧等问题,满足不了社区居民群众的活动需要。与此同时,在社区所管理的人员、所经手的事项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费随事转、利随权移”的机制也不够健全,对社区还缺少必要的支持,影响了城市党建的发展。
2、组织凝聚意识淡化。过去的城市党建主体比较单一,始终是社区“单兵作战”,没有吸纳社区居民、小区业户、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参与,虽然组织开展共驻共建等工作,建立了联系机制,但联建活动少、效果差,没有真正凝聚起工作合力。在推进社区治理工作中“各自为政”,针对社区网格划分就有社区、民政、公安、城管等多个划分标准,严重影响社区治理成效。
3、服务群众能力弱化。社区治理中服务职责界定不清,分工不明,政府职能部门和派出机关给社区下任务、定指标、评优劣、施奖罚,有的社区每年要承担10类50多项任务,可谓“上面千根线,下面一线穿”,严重分散了服务群众精力。社区工作者队伍也存在年龄老化、结构固化、学历低化等问题,现有246名社区工作者,平均年龄达46岁,高中以下文化者占到55%,拥有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仅有3人。还有相当一部分社区党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还不高,开展工作要么靠上级安排,要么凭传统经验,这也就使得社区党建在接受新知识、创新工作方式方面受到了严重制约。
二、做法与经过
我市对社区治理问题高度重视,抓住症结根源,以良方猛药治沉疴顽疾,“协商自治、共建共享”,社区治理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
1、以服务需求为根本,搭建专委会组织架构,推进社区自治专业化。一是根据服务职能确定职责边界。以服务居民为中心,区分服务主体,分别明确职责边界。街道党(工)委重在“联结上下”,将市委对城市治理的谋篇布局细化为具体指导,当好服务工作的“总舵手”。社区借势“大党委”建设,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协调驻区单位、“两新”组织与专委会间搭建对话平台,强化专委会执行效力。明确专委会作为居民自治的主力军,把志愿者队伍、社会组织等热心公益的资源力量系统整合起来,打通社会团体和居民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借群众力办群众事,用专业化思维解决群众关注的公共问题。二是根据服务内容设置专委机构。为确保专委会设立的科学化、民主化,深入调研摸底,在各社区发放问卷1000份,召开座谈会5次,在精准考量社区需要和居民需求的基础上,完善专委会架构。根据不同社区特质和群众关注度高的领域,“自选菜单”成立环境管护、公共安全、民意征集、法律咨询、社会救助、老幼照理等17个专委会。弹性确定委员名额,环境卫生专委会事务多,委员就多一些,法律咨询专委会专业性强,委员就少一些,在顶层设计上实现社区服务精细化、专业化。三是根据服务需要充实动能保障。为保证专委会正常运转,建立完善保障机制。从严从优选人,以社区工作者、退休干部、复转军人、“两新”组织负责人等高素质人才为重点,通过志愿报名、组织考察、竞聘上岗的方式选拔97人入选专委会,做到人岗相适。深化与驻区单位共建,协调4处场所供专委会使用,完善工作制度,排出工作时间表。加强经费保障,统筹社区服务群众经费,根据年终考评结果,用以奖代投的方式给予专委会奖励资金,调动工作积极性。
2、以闭合程序为遵循,锁紧专委会工作链条,推进社区自治规范化。一是建立民情快速反应通道。发挥专委会监督员、协调员、巡查员作用,立足于发动群众参与自治的积极性,建立“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在活动场所定点接待来访、公开联系方式,同时建立专委会微信群,接入城市社区“四级微信矩阵”,由专人负责搜集梳理民情信息。很多小广告、交通拥堵等城市病,通过群众“随手拍”反映到服务号和微信群,梳理录入到“民情台账”,跟踪问效,保证件件有回音。二是推行组团式服务模式。以专委会为核心,构建“1+N”伙伴关系,通过自治联席会等工作制度,调动职能部门、“大党委”关联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社区居民等服务主体活力,将服务资源整合凝聚。通过“转发”“打电话”等便捷方式,把服务端口真正下沉至城市社区,触角延伸至一线,解决群众诉求。三是健全群众主导的监督机制。实施服务事项销号制,每项工作完结时,联系首诉人实地验收,做到不满意不收兵。健全公示制度,在各社区设置公示栏13个,对涉及大部分居民利益和大事要事实时公开,确保群众心中有本“明白账”。坚持半年述职评议制度,邀请社区党委、“大党委”成员单位、社区居民代表参与,听取各专委会年度工作述职,与会人员参与测评打分,评议结果在社区公开,与专委会委员奖励待遇挂钩。
3、以自治共享为指向,突出专委会引带作用,推进社区自治长效化。一是服务模式更加合理。积极推进“小政府、大社会”的城市治理格局,通过专委会引领带动,把居民这一主体引入社区自治,使社区服务模式由自上而下变为自下而上,居民自己议事、自己决策、自己实施、自己监督,变“公家事”为“自家事”,夯实了社区民主的群众基础,解决了过去行政化、机关化服务模式下“好心办坏事”等问题。二是服务力量更加聚合。经专委会的协调带动,共有15个职能部门、100余家驻区单位、10余支志愿者队伍、1000余名党员有效融入,创新开展了公益暖心角、平价超市、义诊进小区等一系列金牌“家门口”服务百余场次,基本形成了政府管理职能逐步退出、社区主动承接自治、专委会具体负责和居民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有效化解服务能力弱化问题。三是服务效果更加满意。自推行专委会以来,各社区累计解决水电管护、小区亮化、失物招领等实事500多件,许多居民作为事件发起人,在解决诉求的同时强化了个人成就感,并以广告效应扩散,有效激发社区居民参与自治、投身公益的积极性,居民关注服务人数由最初的“零星”几十人扩增到800多人,人人都成为战斗员,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极大提升,反哺了专委会制度的良性运转,协商自治、共建共享的工作局面初步形成。
三、成效与启示
1、“安、专、符”的特有属性是专委会扎根成长的关键法则。专业委员会是要对应社区专门的情况、吸收专业的人员、成立专门的组织、发挥专有的作用,保证团队的专业化和高素质,为解决社区重点难点问题提供重要保障。比如老旧弃管小区问题多,就相应成立法律咨询专委会;学区附近小区学生多,就成立关心关爱青少年专委会,根据社区禀赋特点成立专委会,保证气质相容、对应所需,符合群众诉求需要,也为专委会提供工作空间。
2、“联、融、统”的工作模式是专委会发挥作用的基本保障。始终围绕社区党建“一盘棋”,锁定居民需要,推动区域一体、共建共享。在人员选配上广泛吸纳热心居民、小区业户等各类主体,用群众力量办群众事,大家都积极参与决策、议事的过程,为“自家事”出谋划策,充实了工作力量,提升了社区自治水平。注重统筹城市区域服务资源,有效发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社会组织、驻区单位等各主体力量,在服务资源和居民需求间画出“直线”,保证服务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开展,推动治理工作循序渐进、取得实效。
3、“短、平、快”的反应通道是专委会赢取认可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微信群、服务号等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民情快速反映通道,群众通过“随手拍”等方式发起诉求,把“微图片”、“微情况”、“微现场”等内容发至平台,专委会成员能够做到第一时间回应、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反馈,形成“反映问题——微信接单——问题办理——情况反馈”的即时工作路径,既让社区治理成了“明白账”,也用高效高质服务赢取群众信任。
相关专题 |
· 全国党建案例库 · “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