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邓彦林:手握法宝干成事

徐佳敏  李 徽

2018年10月29日09:59    来源:宁夏日报

原标题:邓彦林:手握法宝干成事

·开栏的话·

奋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宁夏大地落实落地、扎实实践,关键在干部,关键靠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担当,努力创造光辉业绩,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

本报今起推出“新时代担当作为典型风采”专栏,深入报道我区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各级干部先进典型,展示他们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树立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鲜明导向,激励广大干部见贤思齐、奋发有为,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加快建设美丽新宁夏、同心共筑中国梦贡献力量。

就业、脱贫、维稳、综治、信访、招商……工作25年来,邓彦林的岗位不断变化。虽然领域各不相同,但他却总有办法让自己从“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

一包烟、一支笔、一个本子,是邓彦林下乡的“标配”。遇到反映问题的群众,邓彦林先主动给群众发烟、点烟,别看这小小一根烟,寒暄过后,气氛立马变得不那么紧张,距离一拉近,群众的情绪就稍微平复了,邓彦林再听他细说慢讲。如果在办公室,他会为上门来的群众沏一杯清茶。厚厚的本子上记着群众反映问题的时间、内容、联系电话和交办部门,还会更新办理结果。他说,留群众电话,是为了“件件有回音”。

在银川市金凤区劳动就业服务局工作期间,为解决辖区上海西路街道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邓彦林主张建起了金凤区失地农民创业一条街,扶持了300多个个体工商户创业,就业人数超过万人。开通了金凤区全民就业网,打造人力资源市场,进行双向推介。他主张开展订单式培训,即先与用人单位联系,再培养就业人员,使就业率达到100%。上任11个月,他使金凤区的就业工作从宁夏各县区倒数第一变成正数第一。

在金凤区良田镇工作期间,良田镇的设施农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西红柿是长在树上的吗?”邓彦林刚一进村入户,有村民问道。这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背后,是搬迁来的千余移民共性问题的写照:世世代代种小麦、玉米,其他作物种植他们没见过。移民没有土地不懂技术,脱贫像是不可实现的梦。经过走访调研、专业人员测算,邓彦林发现良田镇适合发展设施温棚。阻力重重,镇上一没钱,二是很多人不支持。“先干再说,发展不能等。”邓彦林说。他找来施工队,将最高四五米、最深三四米的400多亩沙坑地用“猫冬”的40天时间推平。在此期间,他白天上班,晚上到村干部家里开会,统一大家发展生产的思想认识,解决村民的实际困难。一开始只是少数村干部参加,到后来,村民自发提着瓜子、油香,搬着小板凳来听。每次开完会,他都会去逐一落实大家反映的问题。威信树立起来了,大家发展的信心也有了。开春,邓彦林多方协调资金,在村里建了200多栋温棚,镇上选取200多户困难家庭优先发展。村干部一对一帮扶,邓彦林带头为困难户信用担保贷款,还发动镇上领导干部一起帮助贷款。当年,他帮扶的困难户马金仓一家通过种植西红柿、吊瓜收入6万元脱了贫。

在金凤区负责城管工作期间,他推行了环卫PPP、垃圾直运、智慧城管等机制和模式,让典农河周边再无钓鱼、洗车、放牧、烧烤等现象,垃圾不落地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典范。

2017年调任兴庆区委副书记后,邓彦林化解了多起十多年未化解的信访积案,信访维稳工作占据了他分管工作总量的70%。任副书记第三天,他就被200多人“围了”。简单了解情况后,第二天,他独自一人到群众家里走访,掌握第一手资料,与相关部门会商拿出化解方案,为群众利益找到了“最大公约数”。“到群众家,我喜欢一个人去,一对一能听到群众的真心话。”邓彦林说,我不怕“被围”,有事咱就解决。

化解矛盾的同时,邓彦林积极发展经济。上任兴庆区委副书记之初,他就牵头组织对兴庆区商贸物流园区进行二次规划,在新老京藏高速公路区域内规划建设物流园区,重点打造一批以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为特征的物流产业。

邓彦林说,干过这么多工作,要想不说“外行话”,就要跟老百姓交朋友,知道了他们的需求,就找到了干工作的方向。“如果一定要说我干成事有什么法宝,那就是多思考、多总结,不怕事、不怕担责。”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