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江苏苏州姑苏区:打造党建引领古城保护和社会治理的姑苏样板

中共苏州市姑苏区委组织部

2018年10月26日11:1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 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新时代的城市治理是在党的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实践,党的基层组织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弘扬新时代先进思想的重要阵地,只有因地制宜,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优化创新服务功能,才能够在城市基层治理中发挥出党的领导作用,不断提升新时代城市基层治理水平,促进社会治理和服务创新。

苏州市姑苏区,历史悠久,遍地珠玑,是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历经 2500 多年的历史变迁,古城城址不曾迁移,居民始终安居乐业,是一个不多见的原生态样本。近年来,姑苏区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充分发挥辖区 4.4 万余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引领、古城保护”作为工作主线,围绕保护发展古城、创新社会治理、传承优秀文化三大主题,以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进行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创新,逐步建立“党建引领、民主协商、项目运作、协同共治”的社会治理机制。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组织链条

为进一步加强古城保护管理、凝聚工作合力,增强城区基层政府治理能力,近年来,姑苏区强化体制机制改革,逐步建立健全“区委—街道—社区”三级联动体系,共同发力,整体推进,形成 “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工作全覆盖”的城市基层党建格局,不断提升苏州中心城区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1. 健全区级党建工作组织架构。明确区委党的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发挥区委党建办作用,统筹谋划推进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深化“两新”党建工作管理机制改革,完善区委“两新”工委设置,明确成员单位和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2. 变“小街道”为“大片区”。对原17个街道调整合并8个街道,分别与所在片区、新城实行“区政合一”管理体制,同时整合优化街道内设机构,增设组织人事处(局),挂党建办牌子,充分整合组织、人才、阵地等资源,形成职能配置科学合理、机构设置综合精干、权责明确清晰,与姑苏区、保护区行政运行体系总体协调的基层组织架构体系,进一步推动街道将工作重心聚焦到抓好基层党建的主责主业上,聚焦到推动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工作中。

3. 实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将区级管理和服务力量放到基层,综合治理、市场监管等条线部门基层工作力量全部下沉由街道统一管理。结合地域相关、资源分布、群众特点等实际,深化一站多居做法,探索全科社工模式,通过力量整合、人员分配,释放更多的社工力量联系服务党员居民。

通过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基层组织建设和行政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有效增强了党建工作力量,突出了基层在古城保护中的职责和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发挥了基层党组织主力军作用,调动了各方面资源要素,形成保护古城和服务民生等整体职能的融合,有效优化了中心城区的功能布局,增强了区域带动力、吸引力和辐射力,提升了区域整体公共服务水平,为做实做亮历史文化名城之“核”提供保障。

(二)推行“行动支部”工作法,提升基层组织力

坚持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古城保护、综合执法、安全生产等领域的积极作用,推行“行动支部”工作法,实践总结的“四化四有”模式在全市全面推广。

1. 突出目标导向,确保行动有方向。围绕服务古城保护、产业升级、城市管理、社区治理、民生保障等中心工作,找到凝聚党员的“价值点”、激发党员的“牵引点”和推动工作的“切入点”,优化支部设置,形成基层支部组织目标,明确支部“要干什么”。打造以古城保护为目标的“行动支部”42个,以为民服务为方向的136个,以基层治理为重点的78个等,截至目前,切实行动起来的党支部400余个。

2. 强化自身建设,确保行动有规矩。坚持推进“行动支部”组织生活规范化建设,将具体“行动”与组织生活结合,把“行动支部”打造为加强自身建设的标杆。明确支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评先评优以及主题党日活动的规范化要求,制订统一的程序和标准,把对行动方案的研讨、决议、实施嵌入各项组织生活,形成“边行动、边活动”的党员教育管理方式。今年以来,“行动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近3000次,党员的参与率显著提高。

3. 坚持互联互动,确保行动有资源。坚持以“行动”的理念来贯通,破解支部“单打独斗”“势单力孤”的问题。以社区的“行动支部”为主轴,将相同目标、相关专业、相近领域的党组织,通过组织生活互动、阵地资源共享、党员共同教育、行动共同开展的方式形成联动。机关支部带任务、带思路进社区,配合社区“行动支部”办成实事591件。推动“两新”领域“行动支部”服务企业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参与社区建设,有近70位共建单位党务工作者担任社区“行动指导员”,有力推进各领域党建融合发展。

4. 依托项目带动,确保行动有成效。坚持把工作成果体现在行动实效上,以项目化的方式解决工作开展中的资金、组织、考核问题。各“行动支部”根据自身目标,主动申报品牌项目或认领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制作任务清单、资源清单,分解到人、责任到人,坚持工作亮特色、党员亮身份。今年以来,“行动支部”已申办“美丽楼道”“环保卫士”等党建项目142个,承办“听说苏州”“党员护步岗”等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237个,服务党员群众超4万人次,工作成果扎实可见,形成了哪里有党的工作,哪里就有党组织和党员的良好氛围。

全面推行“行动支部”建设,让基层支部和党员有明确和具体的行动方向,让每个支部行动起来,让每名党员作用发挥出来,有效强化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融合度,增强了党员队伍的凝聚力,提升了党组织的组织力。“行动支部”成为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和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力抓手,以支部行动带动提升全社区、全街道乃至全区党建工作水平。

(三)深化项目化运作,提升党建工作实效

近年来,姑苏区在推进城市基层建设过程中,以破解基层党建难题、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为目标,持续深化党建服务项目化推进机制,引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清单式、任务化方式联系服务群众,打造项目驱动新模式。

区委党的建设领导小组牵头实施党建创新重点项目,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实施街道、机关基层党建“书记项目”,配套出台推进督查办法,选树示范项目,推广项目实施成果经验,扩大项目联动效应。指导实施社区“第一书记”年度项目,推动党员干部培养和社区治理工作双提升。自 2016 年起,姑苏区按照每个社区每年 20 万元的标准,设立了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专项经费,3年来全区165个社区党组织围绕强化社区党建、推动古城保护、完善社区服务、强化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共实施2716个为民服务项目。建设推广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严格“四议两公开”使用程序,强化过程管控、实时监督。选树年度最佳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和为民服务团队,进一步发挥示范联动作用,推进基层治理和居民自治能力不断增强、为民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以道前社区为例,在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支撑下,社区党委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项目化的形式,让古城保护、服务居民工作较以往有了质的提升。例如“听说苏州,道前印象”项目,由社区内 11 位社工和党员志愿者,深入辖区各街巷搜集古巷古宅古井的历史文化资料,编纂书册《道前印象》作为社区宣传名片,从地图指南、街巷纵横、古建人文和人物故事四个方面介绍了辖区整体风貌,使辖区居民更了解和热爱道前,主动担负起“保护古城、从我做起”的责任。“家住古巷,乐学乐为”项目,建立“平安之路”先锋队,联合社区居民骨干、古巷保护行动支部及共建单位的优秀志愿者分片包干,对辖区范围内的古街、古巷、古河、古井开展每天的安全巡查和定期的安全走访,及时发现和处理辖区范围内的安全隐患。社区党委通过深入开展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有力突显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服务群众的功能定位,打造了“大红花”“益泉古井”“家住古巷”“鹿麟书院”等一系列党建品牌,有效激发了党员群众参与古城保护、社区治理的热情。

实施党建工作项目,为党组织做实古城保护、社会治理、服务居民提供了有效抓手,充分调动了各级党组织的积极主动作用,切实增强了党建责任意识和务实举措。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加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党建项目带动,有效破解了基层党建重点难点问题,形成一批具有可复制推广的成功经验,打造了一批党建工作品牌。

(四)推进区域化党建,构建全域党建格局

为积极探索共建共享、融合发展的党建模式,坚持以区域化视角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使组织覆盖和管理服务延伸到城市基层的“神经末梢”,通过建设区域党建工作站、党建工作网格,有效打通基层党建“最后一公里”,实现集成式组织设置、层级式分类整合、集约式共享资源、开放式共驻共建。

纵向上,构建以街道为“一线指挥部”,区域党建工作站、社区党委为“枢纽”,“行动支部”为“战斗堡垒”的三级架构,加强社区、机关、企业、学校各类组织共联共建,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活动统筹开展,资源统配使用的联动格局。开展“机关支部先锋行动进社区”,133个机关、国企支部挂钩联系165个社区党组织,围绕“4+X”目标任务,开展组织生活互动、网格化巡查、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申办认领社区实事项目,深化机关资源力量双下沉,推动作风服务双提升。今年选派66名机关年轻党员干部担任社区“第一书记”,明确职责任务清单,以项目化形式助力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建设。

横向上,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通过建联席会议“班子”、搭协商议事“台子”,开联办共享“方子”,推动街道内各领域党建工作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优化调整“两新”党组织隶属关系,着力形成区级统一领导、街道统筹管理、社区兜底服务工作架构和管理机制。整合社区、共建单位、驻区单位、“两新”组织等辖区优势资源,组织区域内各类组织共同有序协商区域事务,“组团式”推进“双向服务”。完善网格化工作机制,建立120个“两新”网格,以“社区网格+区域党建工作站网格”推进“两新”党建全覆盖。细分社区工作网格,结合楼幢、居民情况,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中,融合民情走访、综合治理、城市管理、文明创建等多重内涵,实现党建、民情、综治、城管等网格的“多网融合”党建格局。同时进一步深挖共建资源,完善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将辖区成员单位资源优势打包整合,通过资源共享、工作协同、活动互动等多种形式,推动自我循环式单位“小党建”走向区域内外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全域“大党建”。

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是新形势下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增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党的基层组织和各方资源有机整合、融合共促的重要载体。通过区域化布局、网格化管理,逐步全面构建起以街道党(工)委为轴心,以区域党建工作为依托,以条块共融、组织共建、党员共管、活动共办、资源共享、服务共担为主要内容,形成纵向覆盖深入、横向覆盖全面、有效组织调动党员参与区域建设与服务的党组织体系。

三、经验启示

1. 依托制度和机制创新,打造开放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坚持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中心支撑点,构建联结纵横、整合各方的开放式党建工作格局,实现党建资源配置的统筹整合,充分发挥党组织整合凝聚各类资源的核心和枢纽作用。实现党建工作覆盖面由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延伸,党组织覆盖由单位向区域延伸、由党的基层组织向其他组织延伸,把基层党员凝聚在党组织周围,纳入党组织服务和管理的体系。

2. 依托服务载体创新,实现基层党建服务的多元化、精细化。针对党员群众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坚持以项目为载体,以机制为保障,构建起以党组织为核心,各类主体广泛参与、联动互动的“一核多元”综合服务体系,有效提升辖区资源利用率和党建工作的整体性,使服务目标方向统一有序,使党建工作成效可看可评。

3. 依托本土社区资源,创新历史文化保护型党建模式。立足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古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这个大背景,因地制宜开展基层党建创新实践,实现古城保护这一城市整体发展目标和基层社区治理任务有机结合,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大”社会治理的一线堡垒和“小”社区治理的领导核心。

(责编:黄瑾、乔业琼)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