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北京市西城区:共绘党建同心圆 激发城市基层治理新活力

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组织部

2018年10月25日15:5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与起因

西城区作为首都核心区是党和国家首脑机关的办公所在地,辖区内中央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609家,部级以上中央单位120家,另有“一行三会”等国家金融决策和监管机构,13家全国性金融行业组织。特殊的区位特征、首善的服务标准、复杂的社会结构等特点意味着传统的党建工作理念、领导体制、方式方法存在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如何搞好超大型城市核心区的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把特殊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区域治理优势成为区委积极思考的问题。区委认真贯彻中央、市委关于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全国、全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精神,牢固树立全域党建工作导向,以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构建起“区委统、街道联、社区拢”三级联动、条块融合的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有效整合党建资源,推动区域共治共享,共绘党建同心圆,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向纵深发展。

二、做法与经过

1.建体系,构建“纵向同轴、横向同心”区域化党建工作体制。近两年来,西城区委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制定《西城区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从构建工作体制、健全运行机制、完善保障体系三个方面,进一步明确区委履行抓城市基层党建主体责任,把方向、建机制、定标准、抓重点;街道党工委全面兜底,是“一线指挥部”,发挥“龙头”作用;社区党委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延伸社区党组织链条,将党支部建在网格,党小组覆盖到楼院。构建起“区、街、社区”三级党建联动体系的“动力主轴”,强化党建引领的自治、共治、德治、法治一体的基层治理格局。建立统一领导、区域内各类党建力量共同参与,区、街道和社区三级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制定区域化党建“三项清单”: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和“六项机制”:需求征集、议事协调、合作共管、项目化服务、问题报处、评价监督六项运行机制,推动形成了全区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的区域“大党建”工作格局。

2.推改革,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区域统筹协调和综合治理能力。区委始终把推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转型作为筑牢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基础的关键环节,从2017年开始,启动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聚焦街道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主责主业,通过“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权力下放”等举措做实基层,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梳理、制定122项《街道工委、办事处职责清单》,明确街道履职依据。实施街道机构综合设置,整合现有内设机构为综合办公室、党群工作办、平安建设办、城市管理办、社会建设办、民生保障办和地区协调办,形成扁平高效的运行体制。设置党群服务中心、街区治理中心(全响应大数据中心)和市民服务中心,加快街道由“行政机关”向“民生窗口”转型。建立实体化综合执法平台,健全地区管理委员会机制,赋权街道对派出机构指挥、考核和相关负责人的提拔建议权,增强了街道统筹综合执法权力。调整机构编制设置,建立街巷长制,1392名街道管理力量下沉到街巷,形成街道干部一线工作的运行机制。街道体制改革后,基层组织的社会动员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明显提升,在非首都功能疏解、背街小巷治理、街区整理的硬仗中,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换来整治任务节节胜利。

3.促共建,推动形成驻区单位与街道社区互联互动共建共享格局。开展“进千门走万户”行动,区领导带头主动走访中央单位、驻区企业,了解需求、帮助解决困难。全区党员干部走访5000多人次,解决问题3000余条,各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进一步增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依托党建协调委员会的平台,引导驻区单位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事务共商、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月坛街道积极发挥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作用,针对三里河一区周边生活服务业设施不足的问题,在国家发改委基建物业管理中心大力支持下,建立月坛街道百姓生活服务中心三里河一区站,让疏解整治成果惠及地区群众。广内街道西便门动力社区,优化党建网络,打破党组织隶属关系的限制,采取联建、联管的方式,形成以社区党组织带动驻区单位的“1+N”共建党组织的区域化组织体系架构,协商解决社区停车难问题。居民们纷纷表示“能有这样的‘好邻居’,我们很幸福!”

三、成效与反响

西城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实践,搭建了平台、聚集了资源,激发了驻区单位参与多元共治的新活力,解决了区域内不同领域、隶属关系单位党建工作自转问题,推动各领域党建工作有机融合、共建互补,共同绘就了区域发展的“同心圆”。

(一)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在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实践中,创新提出“党建+”模式,把党建工作融入到城市安全、背街小巷整治、环境建设等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中,创新组织设置和服务方式,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与中心任务有机融合、同向发力,让党的旗帜在每个基层阵地上都高高飘扬。在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天安门周边安保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大栅栏街道工委充分发挥党建协调委员会作用,向张家口市驻北京大栅栏流动党委吹响“集结哨”,2小时内动员120多名张家口在京流动党员就到达了安保点位。十九大期间,累计800多人次的张家口在京流动党员坚守在前门地区安保执勤一线,在首都北京树起了一面鲜艳的流动党旗,协助街道圆满完成了安保执勤任务。

(二)党建融入民生,全面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始终紧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增强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区委坚持把“环境要优美”摆在民生工作的突出位置,努力解决城市管理的痼疾顽症,积极推进和谐宜居示范区建设,打造群众满意的生活环境。坚持切实增加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在全市率先推行“民生工作民意立项”机制,发挥党组织领导居民自治的作用,两年来,共实施包括老楼加挂电梯、老旧小区准物业管理等民生工作民意立项项目45个,让围绕民意需求制定政策、实施工程,成为全区各部门、各街道民生工作的根本的遵循。

(三)推动各领域党建工作有机融合、共建互补。通过发挥党组织纽带作用,淡化了区域内各类组织的体制、隶属、领域观念,实现了互联互动、资源共享。区委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引导社会单位资源开放推进区域共建共享的指导意见》,率先开展“社区之家”试点,设立了驻区单位资源共享奖励项目,引导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广内街道创建“红墙同心”社会公共责任体系,把地区发展目标和群众关心的公共问题纳入责任体系,促进更多单位为地区发展贡献力量。

(四)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党员干部与居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结合市委关于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的要求,开展了“社区统一行动日”行动,组织城市清洁日、月末大扫除、周末小巷当管家、小巷值日生、最美街巷随手拍、背街小巷环境提升论坛、我家街巷最好看等系列主题活动,驻区单位的党组织、党员积极响应,积极认领服务岗位,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与服务。截止目前,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已基本完成报到工作,到社区报到的单位党组织1483个,在职党员53789人,开展“部长进社区”、“社区统一行动日”等区域化党建项目375个。

四、经验与启示

1、坚持共同价值引领,凝聚共同发展共识。在工作实践中,西城区将不折不扣落实中央方针政策和凝心聚力推动区域发展相结合,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红墙意识”,并以此作为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红色引擎,让“绝对忠诚、责任担当、首善标准”成为全区各级党组织、党员共同价值标准。在红墙意识的引领下,有全国闻名的“西城大妈”,默默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安全,提供各类违法线索万余条;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新302餐厅坚持十年为22个社区老人送餐,全年平均累计就餐送餐人次达4万余人的中央单位,正是有了“红墙”这一共同的意识,凝聚起区域共同发展的力量,实现了党的旗帜在每个基层阵地上都高高飘扬。

2、坚持共商共治方式,形成互通联动合力。推动不同领域、不同层级党建工作融合、融入是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难点。区委根据驻区单位层级高、行业分布广的特点,从拉近距离、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入手,区委建立了区领导联系服务驻区中央单位、重点企业的制度,搭建驻区单位党组织与区委、政府沟通的桥梁,邀请驻区单位负责人列席区政府常务会;举办区政府向驻区单位报告工作等活动。探索实施“党建+”工作模式,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工作,推动形成了党员教育联管、思想工作联做、普法教育联抓、社会治安联防、公共设施联造、困难群众联帮、社区环境联治、社区文化联办、社区文明联创、和谐社区联建的“十联”的区域化党建良性运转,激发了驻区单位及在职党员参与区域治理的热情,统筹下好区域化党建“一盘棋”。

3、坚持共赢共享导向,迸发区域发展活力。区域化党建工作如果抱着‘吃大户’的逻辑,无法深入开展下去,只有合作共赢才可持续。西城区将服务中央与服务百姓相统一,打造党建资源精准对接平台,在街道设立党群活动中心,在商务楼宇、产业园区、商圈,建立党建工作站实现信息、阵地、文化、服务共享,为驻区单位解决停车难,提供健康义诊、法律咨询、文化艺术、爱心募捐、为大龄未婚青年牵线搭桥等服务,驻区单位党组织也热情为街道服务,形成良性互动。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组织部每季度来社区为居民群众讲党情、世情;国家发改委、光大银行等120多家中央驻区单位资源与社区居民需求精准对接,推动与驻区单位的形成了资源共享、利益共赢的区域化党建运行机制。

(责编:黄瑾、乔业琼)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