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浙江湖州吴兴区:探索创新三联机制 着力激发城市党建活力

中共湖州市吴兴区委组织部

2018年10月25日14:0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

吴兴区下辖7个城市街道、63个城市社区,共有社区党组织300个,其中党委22个、党总支26个、党支部252个,在册党员6988人,在职党员3035人,常住人口26.1万人,流动人口3.1万人。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城市管理中心不断下移,街道社区承担的任务越来越繁重,但街道社区的原有定位与日益繁重的社区治理和服务任务形成巨大反差。街道社区党组织普遍承担较重的行政事务性工作,联系服务群众、组织发动群众的功能弱化。同时,大部分单位共驻共建意识不强,局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条块之间缺乏协调性,互联互动不紧密,基层党组织在协调辖区单位参与上能力有限、招数不多。近年来,吴兴区牢牢把握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和全国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契机,全面推进街道体制机制改革,探索组织联合、区域联动、服务联系“三联”机制,创新“一盟两会四色”载体,着力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新时代社区治理新模式,努力打造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吴兴样板”。

二、做法与经过

近年来,吴兴区紧紧围绕“党建领航 同心共治”目标,建立健全“三联”机制,积极构建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辖区单位、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力量共同参与的城市党建工作格局。在推进过程中,吴兴区委高度重视,把加强城市基层党建作为一号课题,注重谋在先、把方向、抓大局,陆续研究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等“1+5”文件,并采取项目化管理形式,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见效,有序推进基层党建机制体制创新发展。

1.街社联合机制,全面跑出城市党建加速度。一是坚持推进街道体制改革。大刀阔斧开展街道体制机制改革,相继出台《关于深化中心城区街道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中国共产党湖州市吴兴区街道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构建“6+3”内部架构,调整优化街道内设机构,单设党建办公室,首次将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为街道下属事业单位。增强人员力量,通过全区统筹调剂方式新增中心城区街道25个事业编制。二是坚持增强街道管理职能。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权力下放、权责统一”,全面调整市场监管所、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司法所等部门派驻机构,构建“四个平台”基层治理体系,市区两级逐步下放服务管理事项,下派机关干部110余人。三是坚持减轻基层繁重包袱。实行街道社区公共服务清单准入制度,在明确细化街道工作职责的基础上,上级职能部门不得随意将本职工作职责下放到街道及社区。如有新增事项确需街道承担的,职能部门不能直接下派,须由上级党委、政府严格审核把关,并做到权随事转、人随事转、费随事转,确保权责对等。

2.区域联动机制,着力增强城市党建凝聚力。一是强化左右协同。健全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机制,探索建立“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新型街道社区党组织体制,深入推进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区域党建共建共融。全面推行兼职委员制度,制定出台《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工作意见》,规范和发挥兼职委员作用。二是加强上下联动。设立“街市服务管理协商委员会”,由市、区、街道和辖区单位共同参与,强化属地事务管理的统筹协调能力,协商街道辖区内各级社会服务管理事项,构筑起“上下协调”、“面对面协商”、“专题协商”等多个协商沟通渠道。例如针对老旧小区配套用房分散、服务功能分散等问题,通过与市区有关部门沟通,通过用房产权转移、分散用房集中置换等方式解决办公用房不足问题。三是鼓励跨区结对。坚持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纽带,打破区域、行业壁垒,健全服务管理机制。推行组织共建,推动43个区级部门机关党组织、54个高校党组织与63个社区党组织开展跨区结对共建,实行党员共管、活动联办。大力推动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行业组织中党组织之间结对共建,落实“四联五微”党建工作法,联动共建单位、辖区企业、社会组织等以微行动、微项目、微身份、微心愿、微服务等为抓手,实现联组共治、联企共建、联社共创、联群共美。

3.党群联系机制,充分发挥城市党建战斗力。一是“一盟两会”搭台唱戏。积极创新基层治理载体,出台《关于加强街道党建引领建立“一盟两会”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推进街道“一盟两会”(区域党建联盟、物业公司联合会、业主委员会联合会)建设,在街道工委层面建立区域党建联盟,成立物业公司联合会、业主委员会联合会,逐步推动“两会”党组织建设,促进基层党建工作融合,全力构建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深度参与,驻区单位多方联动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二是“网格支部”精细管理。依托住宅小区、楼栋楼群、商业街区等,科学调整网格分布,在中心城区建立376个网格党支部(党小组),构建起“社区党委(总支)—“网格”党支部—党小组”三级组织网络,真正把支部建在网格上。坚持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充分发挥网格党组织实质作用,合力推动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社区落实落地。三是“四色民情”入户交心。积极推动社区干部走出办公室、走进群众中,推行“四色”民情服务机制,根据社区居民生产生活实际按“色”划分为红、黄、绿、蓝“四色”人群,按照“一户一档”建立“四色”民情档案室,把脉居民需求,对症开展服务,有效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三、成效与反响

一是全面编织了街社联合“一张网”。随着街道体制机制改革的顺利完成,街道职能的转变进一步加快,街道的职责定位更加明晰。同时,减负增能不仅强化了街道社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而且还把人、权、财、物等资源精准有效投放到基层一线,让街道统筹有平台、有抓手、有底气,领导和引导基层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二是成功实现了区域联动“一盘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各部门各行业同向发力,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基本建立,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推动了城市基层党组织共驻共建、互联互动,城市党建同频共振、整体推进工作格局初步建立。目前,已吸纳95名来自两新组织、物业公司等共建理事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兼任社区党委委员参与社区共建;通过街道与市住建局、市民政局、市城市集团等部门沟通协调,新增解决老旧社区办公用房面积4500平米。

三是真正凝聚了党群联系“一股劲”。有效整合了居民自治、社区物业、社团组织、志愿者团队等各方力量,把分散资源调动起来,有效化解矛盾问题。截至目前,63个社区已全部成立党建联盟,联盟成员单位领办服务项目325个,累计解决各类民生需求215个。建立起以社区干部为支撑,党员为骨干、网格员为补充的“小红砖”党员志愿服务队,已组建“小红砖”志愿服务队400支,走访居民8.5万户,收集意见建议1235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5件。

四、经验与启示

1.体制改革打通了城市党建大动脉。城市党建就是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有机联结单位、行业及各领域党组织,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的系统建设和整体建设。做好城市党建工作,必须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要推动街道聚焦主责主业,街道体制机制改革势在必行,要持续为街道社区减负增效,突出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能力。

2.“一盟两会”加快了城市党建微循环。“一盟两会”作为“大党委”、“大工委”的具体延伸,在发作实效、创新载体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在实践当中,城市党建的落脚点往往在解决城市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尤其是针对居住小区,通过加强社区党组织对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的指导和监督来化解各主体的矛盾纠纷,通过党建联盟单位的资源共享实现潮汐停车等个人的实际困难就成了很好的做法。

3.创新驱动凝聚了城市党建强动力。城市党建是顺应新时代潮流孕育而生的党建新课题,没有成熟的经验做法可以参考借鉴。我们不能只用以往的视角和思维来理解城市党建,在实践当中更要大胆创新的魄力,尤其是在机制体制方面要勇于突破陈旧观念的束缚,构建责任清晰、分工明确、沟通顺畅、监督有力的制度,使基层党组织自觉落实责任制,不断增强城市基层党建的内在动力。要想方设法创新载体依托,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搭建高效的数据服务平台,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党建时刻跟随新时代发展的步伐。

(责编:黄瑾、乔业琼)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