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分享到: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双向管理”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

中共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委组织部

2018年10月25日13:3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并多次强调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爱心温暖需要帮助的人,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指出,“鼓励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推广党员承诺制等做法,探索建立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的机制”。

一、背景起因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自2016年将6个社区划分为12个社区以来,现有常住人口6.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6万人,流动人口2.8万人。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扩大,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呈现多样化,新时代下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开展群众工作的任务愈加繁重。社区在党组织建设和各项工作推进中面临许多突出问题,特别是对在职党员“社区人”主人翁意识发挥不充分、监督管理不到位,导致党员疏远了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先锋模范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群众的问题和困难得不到及时回应与解决,从而引发了不少矛盾和问题。这就需要社区在新形势下不断创新党组织建设的方式方法,通过探索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引导鼓励在职党员发挥作用,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弘扬新风正气、促进社会和谐。

近年来,临洮县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精神,并积极响应中组部关于推进机关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号召,以服务社区建设和居民需求为重点,以新颁布的《志愿服务条例》为指导,制定了《临洮县城区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把临洮县城划分为30个网格,将所有县直单位、辖区企业全部纳入到网格中,动员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与社区党组织每周五下午共同清扫保洁城区83条小巷道,并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探索建立了“双报到、双服务、双监督、双考评”的“双向管理”制度,不断拓宽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渠道和途径,引导在职党员八小时之内努力工作在单位、八小时之外无私奉献在社区,不断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双报到,志愿服务全覆盖。以县直机关在职党员为主体,按照“街巷定界、适度规模、无缝覆盖、便于服务”的原则,机关单位和在职党员分别到社区环境卫生网格和居住地社区报到,并向社区党组织提供本单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责任领导和联络员登记表》、党员《报到登记表》,详细登记单位及党员个人的基本情况、专业特长、服务意向、联系方式等;社区党组织负责接洽工作,分别填写机关单位和党员《报到登记册》,并建立工作台帐。在职党员环卫所支部书记边世民:“以前,我们只关心本单位的事情,工作之余即使有闲暇时间,大多也以休闲娱乐为主。自从实施‘双报到’制度以来,闲暇之余我们知道该到哪里去,也更能干些有实际意义的事情,这个‘双报到’制度很好。”

目前,全县共有780名在职党员和134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到社区报到,各社区与机关单位联络员及机关党员之间分别建立了QQ及微信平台,及时发布活动计划、传递供求信息。

(二)双服务,拓展为民新载体。

1.“三单式”服务,精准对接解民忧。按照在职党员志愿服务在社区、机关单位履职服务在网格的“双服务”要求,建立“居民点单、社区下单、党员接单”的“三单式”社区志愿服务模式。

城中社区住户蔡治河说:“之前的城中社区,由于辖区内的老街巷较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环境卫生状况差,尤其刘家巷、三合巷、电厂渠沿线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多,机动车乱停乱放,生活垃圾和建筑废料随处可见,严重影响群众生活质量。”城中社区党支部书记郑雪琴讲到,在居民群众纷纷“点单”希望尽早改善这种状况后,社区党组织积极动员在职党员组成了一支20人的志愿者队伍,先后8次对刘家巷、三合巷进行集中卫生整治和垃圾清运,并悬挂整治环境卫生宣传横幅,发动群众共同将三合巷中段的垃圾点进行撤销和蹲点治理。经过近半年的努力,这些老街巷的面貌焕然一新,社区环境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

各社区党组织依托QQ群、微信平台等,随时随地征集居民“微心愿”,对收集的“微心愿”,定期归纳梳理、编制服务项目、制定需求菜单、及时下单“招领”,真正实现了志愿服务项目与居民需求的无缝对接。各社区还灵活设置矛盾纠纷调处、环境卫生监督、交通秩序维护等志愿服务岗位52个,引导在职党员主动认领,并根据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接受任务单,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有效促进了党员和群众的交流。

2.“先行者”带动,引领党员做表率。注重在党员志愿者中挖掘选树先进典型,用身边人的模范作用带动在职党员、社区干部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做社区文明的引领者,志愿服务的先行者。现年85岁的社区老党员陈应科,原是临洮县职教中心教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展爱心志愿活动,在2009年率先发起成立了“临洮县关心下一代助学会”,先后发展会员6000余人,募集各类资金109万元,资助了在高考、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困难学生的512名,在养正小学组建成立了“青少年校外书画兴趣辅导班”,亲自辅导小学生练习书法,许多学员都曾在国家、省市书画比赛中获奖。

老党员陈应科与助学会的老干部们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不断发挥余热,用真情付出传递志愿服务“大爱心”。各社区纷纷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陈应科老人的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身边好人为榜样,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3.“共建式”联动,多元创新筑文明。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各社区党组织与驻社区单位签订了《共驻共建协议》,协同开展志愿服务。“我们瑞新社区先后联合县检察院、公安局、县医院、消防队、环卫所等单位,开展知识讲解、急救培训、环境整治等活动,形成了辖区单位与社区党组织互相配合、共商共建和谐社区的良好氛围,受到了广大辖区居民的一致好评。”瑞新社区党支部书记唐莉香说。

各社区党组织还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重要节日及法制、禁毒、反邪教等主题宣传日,与各机关单位联合,组织居民参加以法制教育、爱国教育、党史国史、健康教育、消防安全等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200余次,丰富和活跃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推进了和谐文明社区建设。

4.“同心站”互联,搭建平台谋创新。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为宗旨,本着实效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组织性与业余性相结合的原则,组建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的临洮县在职党员志愿者同心服务站,分设舞蹈室、音乐室、文体室、心理咨询室、文学创作室、剪纸彩绘室、生态环保室、学习培训室、科技电子阅览室等多个功能服务室,为辖区居民提供了一个免费健身、娱乐和学习的好去处。“志愿者同心服务站的建立及运行,为社区贫困家庭中爱好书画的小朋友们提供了一个免费学习绘画的机会,同时也为我们志愿者发挥个人特长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美术老师王志远说。

目前,社区党员志愿服务以志愿者同心服务站为主阵地,在12个社区分设12个志愿服务站点,组建50余支服务小分队,通过发挥在职党员个人特长,进一步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双监督,齐抓共管履职责。在职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由社区党组织和单位党组织共同管理、共同监督。社区党组织及时组织在职党员认领服务岗位或协调网格单位办理,认真收集整理在职党员活动开展有关资料,为社区党组织和单位党组织全方位了解、监督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了准确、详实的依据。单位党组织建立了目标管理、跟踪督查、情况通报等相关制度,并确定一名班子成员具体负责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考评等工作,督促党员到居住社区、单位到网格社区报到,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协调解决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各社区党组织建立了网格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网格单位联席会议,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研究活动重点和运行管理机制,推进了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双考评,量化积分激活力。在职党员志愿服务分别由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共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直接作为年底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在职党员按照组织安排与自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发挥个人特长,每月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至少开展1次志愿服务活动,活动结束后填写临洮县“三维化”管理手册之党员积分管理手册,对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情况登记造册,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共同登记备案。社区党组织每季度对在职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情况汇总后上报县直机关工委备案,由县直机关工委分单位建立信息台账,定期汇总分析,及时反馈督促。各单位党组织年终民主评议党员时,积极听取社区党组织的意见,由社区党组织根据开展志愿服务情况对在职党员做出客观评价,作为在职党员提拔任用、评优选先的参考意见,对不按时参与志愿服务的在职党员,由单位党组织促其改正,有效调动了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

三、实践成效

在职党员志愿服务“双向管理”机制的推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社区与机关单位各类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利用,营造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支持的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氛围,为规范和促进社区志愿服务,健全和完善社区保障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得到了广大党员和社区群众的普遍认可。

1.建起了社区服务新机制。在“双报到、双服务、双监督、双考评”的“双向管理”机制下,在职党员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志愿服务工作有章可依,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有序。

2.联起了党群关系新纽带。在职党员带头开展志愿服务,弘扬了“我为人人”的社会正能量,畅通了党群沟通渠道,使党员干部能够主动“沉”下身子,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积极解决群众遇到的各种难题,让群众真正感受到被重视、被理解、被关怀,发挥了志愿服务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3.织起了党员监督新网络。“双向管理”使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延伸到了八小时之外,拓展了党员干部监督渠道,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在职党员的日常言行,同时促使社区老党员、老同志发挥监督作用,促进公共服务在社区开展、基层民主在社区扩大。

4.激起了社区建设新活力。在职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使机关单位和在职党员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推动在职党员志愿服务融入网格治理、小区自治、文明创建、民情服务、干部管理和社区党建,尤其是一大批年富力强、文化程度高、视野开阔的党员参与其中,充实了社区建设力量,为社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经验启示

1.在职党员志愿服务需要组织联动。社区党组织必须走出“志愿服务是自愿行为,不需要支持和领导”的误区,加强和单位党组织的互动,使党组织真正成为连接党群、社群关系的纽带;要切实担当起倡导者、组织者和策划者的责任,提供更贴近主体需求的服务,让在职党员找到融入社区、服务群众、履行社会责任的平台和载体,为党组织引领社会、服务社会、凝聚社会发挥有效作用。

2.在职党员志愿服务需要便民利民。社区和机关单位要以“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的理念推动在职党员广泛参与志愿服务。在职党员要坚持走在了解民情民意第一线,走在便民利民服务第一线,要走出办公室深入到基层,摸清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求,真正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用扎扎实实的志愿服务行动,把党员的身份亮起来,使党员的形象树起来,为党旗增光添彩。

3.在职党员志愿服务需要制度约束。志愿服务活动健康持续开展,需要有科学、规范的制度保障。社区党组织与机关单位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引入社区党组织、单位党组织、服务对象相结合的多元监督主体,以客观具体的指标,建立服务台账、实行积分管理,并与干部考核、选拔任用、评先选优相结合,重视结果运用,这些都是在职党员志愿服务制度化方面的有益尝试。

4.在职党员志愿服务需要舆论引导。志愿服务的精神和理念要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就要靠强有力的舆论引导。社区和机关单位都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对在职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情况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深层次的宣传;要注重挖掘培育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党员志愿服务的好经验、好做法,以点带面,激发和带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不断弘扬志愿精神,普及志愿理念。

(责编:黄瑾、乔业琼)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