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山东荣成:坚持共建共驻共享 实现城市党建大融合

中共荣成市委组织部

2018年10月24日14:4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荣成市共有城市社区25个,管理服务党员1602人,驻区单位206家。近年来,荣成市坚持各领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全区域推进,扎实开展驻区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工作,通过组织纽带联接、活动载体联接和价值取向联接,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促进了党组织的互融共通,社区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大党建格局基本形成。

一、背景与起因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城市基层党组织处于与居民群众接触的一线,联系群众最紧密,了解群众需求最清楚。面对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迫切需要城市基层党组织整合各种资源,凝聚各方力量,提供精准高效服务。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的新要求,荣成市委改变过去就社区抓社区的思维定式和工作模式,以城市社区党总支为堡垒和纽带,将机关企事业单位、物业公司、社会组织等驻区单位和在职党员、志愿者、楼长等各种力量进行整合,打破了驻区单位、街道社区的围墙和壁垒,形成区域共治、居民自治、诚信引导、社会参与的社区治理“四轮驱动”机制,实现城市基层各领域党建大融合。

二、做法与经过

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荣成市委紧扣改革发展要求、人民群众期待,从各领域党组织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入手,打破以前的行政隶属壁垒,探索推进区域内党组织共建互补,不断提高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

(一)健全完善“双报到”机制。一是出台系列制度文件。下发《关于建立驻区单位党组织到社区报到制度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的通知》《荣成市城市社区居民暨在职党员信用管理实施办法》等6个文件,对“双报到”工作进行全面规范、理顺,明确“谁去报到、去哪里报到、报到干什么、服务啥要求”。二是建立沟通联系机制。组建“社区-驻区单位”“网格-在职党员”微党群,确保党的声音第一时间传达到每个驻区单位党组织、每名在职党员。在职党员微信群成为了社区“网上议事厅”,在职党员利用晚上和周末,通过微信群议事协商,参与社区事务,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全市已建立在职党员微信群136个,沽河社区征集了20个“微心愿”,发到在职党员群里,不到1分钟就被全部认领。三是健全考核机制。对驻区单位党组织在实施共建项目中的具体表现,纳入基层组织工作考核,并与星级支部评定挂钩。对在职党员实行积分管理,每年到社区服务积分不少于60分,建立电子、书面数据信息库,按季度将表现优秀的在职党员,以喜报的形式向其所在单位的党组织发送书面表扬信。

(二)多维激发“双报到”活力。一是充分整合区域资源。按照“群众写菜谱、组织来配餐”的原则,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服务社区。每年年初由驻区单位党组织和街道、社区党组织分别提供资源清单和需求清单,碰头配对制定项目清单,实现“任务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高效利用区域内各类资源,仅区域开放共享的会议室、操场类设施就达160多处,每年年初由各单位提供的资源清单达700多项。二是充分发挥优势特长。坚持按需设岗、因人设岗,给每个驻区单位、每名党员提供发挥作用舞台,让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后能服务、会服务、愿意服务,积极打造“八小时以外服务圈”,把驻区单位党组织服务范围延伸到社区一线,把在职党员活动“触角”延伸到“八小时”以外,实现“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奉献双岗位”,切实让党组织有责、党员有为、群众受益。交通局党委打造的“汽车维修进社区”、公安局党委打造的“平安365”巡逻队、教育局在职党员打造的“暑假系列公益课”等,成为了广受居民喜爱的共建项目。三是充分兼顾各方需求。既要强化社区主体意识,强化其牵头抓总作用,又要强化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其参与社区建设的主观能动性。社区在设计项目时,要充分考虑经常性和简易性,让在职党员在业余时间花些精力就可以完成,且可长期坚持。如三环社区、府新社区在职党员多达600多人,通过“常态项目+实时活动”,确保每名党员都有参与社区活动的机会。驻区单位党组织要结合自身的职能优势,有效弥补社区工作的“盲区”“死角”,积极帮助社区解决实际困难。在2017年多年不遇的大雪中,各驻区单位党组织积极协调工程车辆,帮助社区清理积雪,有效地保障了居民出行,受到了社区党组织和居民的一致认可。

(三)全面提升“双报到”实效。一是与全市中心工作结合。为助力荣成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各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城市社区党组织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起来,实现资源统筹、优势互补、协同发力,加快破解社区建设难题、补齐社区建设短板。先后举办“在职党员创城知识竞赛”“创城有我在、党员健步行”“党员联万家”“礼让斑马线”等系列共驻共建活动,累计参与活动的党员、志愿者、群众达到10万人次。二是与社区治理结合。由“单一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变,引导驻区单位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工作,使城市更加和谐宜居。由社区党组织统筹,组织在职党员宣传方针政策、了解社情民意、发现潜在问题、及时化解处理,切实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社区党组织与司法局党总支共同打造的“律师进社区”项目,每年调解各类纠纷300余起;与老干部局党总支打造的老党员“金牌调解室”,成为了社区协调邻里矛盾的“左膀右臂”。三是与服务居民结合。各社区综合分析驻区单位、在职党员的行业分布、职业定位、社会资源、个性特点,逐步建立自己的驻区共建品牌,形成自己的特色,实现“一社一品”。河西社区针对辖区内老年人多,组织卫生系统15名在职党员成立“爱之翼”健康服务队,定期进行义诊及健康咨询。三环社区针对小区内青少年较多,与科协党支部共同打造了“社区科普室”,开展科普社区建设。

三、成效与反响

(一)社区治理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开展“双报到”工作,组织共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开展一系列民生事项认领、志愿服务等活动,更好地整合了区域内资源,许多久拖不决的疑难问题得到了解决。得润社区的一个老旧小区,因临近批发市场,人车混杂,道路年久失修,卫生环境差,居民多次投诉。社区党总支了解相关情况后,与驻区单位市综合执法局、宏基园物业走访商户查找垃圾根源,发动在职党员清理垃圾,并且把坑洼不平的路面改造成停车场,经过三方齐心协力,成功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难题。

(二)服务居民的能力不断提升。按照“群众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服务”的原则,组织在职党员走进社区、亮明身份,各施所长帮助社区居民圆梦,把党的温暖送到老百姓心坎上,社区居民的满意度连年上升。通过整合利用区域内各行业各单位资源,推动了信息及时沟通、场所彼此开放、文化交融渗透、服务互通有无,社区居民和共建单位逐步成为了一家人,老百姓家门口的红色力量越来越强大,共驻共建共享不断深化。

(三)城市基层各领域党建日趋融合。通过探索动态开放的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一起开展组织生活、志愿服务活动,增进了党组织之间、党员之间的联系互动,驻区单位和街道社区也由过去的“老死不相往来”变为现在“谁也离不开谁”的新局面,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在职党员也自发组建户外运动、书法、棋艺、国学等兴趣爱心团队,变“被动选择领单”为“主动开发创单”。各中小学学校党组织不断加强与社区党总支之间的沟通交流,积极组织教师党员协调利用学校资源与社区联合开设“四点半”课堂,解决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无处可去的问题。

四、经验与启示

(一)要实现常态长效。切实把活动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促使活动由表及里深入,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集中推进向常态长效发展。围绕实现驻区单位党组织满意、社区党组织满意、在职党员满意、辖区群众满意“四个满意”的目标,通过组织引领、机制建设、活动设计等,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联席会议共同商定、共同研究、共同推进社区建设工作,真正把共建共驻活动推向深入。

(二)要树立“双向”服务理念。定期组织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代表召开座谈会,指导三方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促共赢,凝聚“社区是我家,我是社区人”的共同意识。一方面充分发挥驻区单位的职能优势和在职党员一技之长,主动适应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切实帮助解决社区实际困难。如建设部门协调力量帮助社区治理河道,定期维护河道卫生;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的关爱残疾儿童“爱无缺?情相伴”活动。另一方面要本着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也是社区服务对象的理念,有针对性地举办在职党员亲子活动、讲座培训活动等,进一步增强社区吸引力,凝聚力,将他们紧密团结在社区党组织周围。

(三)要严格考核评定。为进一步强化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参与“双报到”的积极性,确保“双报到”工作取得实效,坚持不断完善考核机制。对驻区单位共建实行项目化管理,通过年初制定目标,半年公示督导,年终述职评定的方式,对共建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并组织居民代表对项目进行评议。对在职党员每次服务情况进行赋分评定,每季度对得分情况进行公示,对全年表现优秀的在职党员,给予2-15分不等的征信加分;对未完成最低服务积分的在职党员,通报所在单位党组织,并建议取消评先选优资格。

五、探讨与评论

经过近两年的积极探索,荣成市到社区“双报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通过调研分析来看,部分社区和驻区单位对共驻共建认识还有偏差,“双向服务”的自觉意识有待提高。部分共建项目层次低、匹配度不高,没有达到社区有需求时“一呼百应”的良好局面。这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聚焦这部分问题,进一步完善驻区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相关制度,不断提高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

(责编:黄瑾、乔业琼)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