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贵州凯里:“三共三强”打造最美服务社区

中共凯里市委组织部

2018年10月22日14:1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凯里市按照“共建共治共享”工作目标,围绕“突出重点、示范带动、积极推进”和“一社区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一社区一精品”的工作思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导向,探索建立“三共三强”机制,逐渐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目前,凯里市23个社区均建有志愿服务、警民巡防、人民调解员等队伍,社情民意办理率100%,群众安全感98.45%、满意度92%。其中,未来城社区在2017年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11部门组织的全国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中获得“全国10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一、实施背景

2017年7月19日,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在上海召开,首次提出了“城市基层党建”的概念,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工作部署。会上提出:要以巩固党在城市执政基础、增进群众福祉为目标,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抓手,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扩大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商圈市场、互联网业等新兴领域党建覆盖,健全市、区、街道、社区党组织四级联动体系,提高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效应,为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为加强和创新城市基层党建,提高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增强街道社区服务功能,引导街道社区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凯里市作为贵州省创新城市基层党建试点之一,积极探索。实施社区“大党委”管理体制改革,以党政机构、社区组织、社会组织为主体,党政服务、社区服务、社会服务为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X个服务项目的“3+3+X”融合服务模式,形成多类型、多层次、广覆盖的社区服务体系。构建以社区党工委为核心、居委会为基础、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驻社区单位共同参与的城市基层治理架构,推进“党建网格+十户一体”工作,形成党组织引领、网格化管理的基层治理体系。建立党建工作协商共商机制,推动驻区单位与城市社区党组织共建共享、互利共赢,推进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商贸市场和互联网业等领域“双覆盖”,推动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提升。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三共建,强社区阵地。将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规划,并积极引导各责任主体签订共建协议,搭建多元主体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基础,避免各责任主体各自为政,形成社区建设合力。一是共建组织。探索构建社区党工委、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中心的“一委一会一中心”组织架构,联动驻区单位、社会组织、企业等多领域党组织,组建社区“大党委”,加强社区党员干部队伍、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在职机关党员到社区服务队伍联管联建,实现城市基层党建领导体制从单一到区域、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二是共建设施。探索“政府支持+社会投入”的“双引擎”资金筹措机制,加强与盈利和非盈利社会组织的合作,对新开发的新区或棚户改造区,根据每个社区人口数量规划,预留公益性办公场地,围绕“15分钟便利服务圈”标准,由政府、房开企业等责任主体按照相应出资比例配套建设学校、医院、公园等各种便民生活服务设施。目前,全市23个城市社区办公区域面积平均超过1500㎡。三是共建服务。探索党政机构、社区自治组织、社会服务组织联动整合提供自治服务、商业服务、公益性服务以及衍生出来的多项服务的“3+3+X”的整体管理服务模式,构筑政府公共服务、社区居民互助服务、社区内单位共建共驻“三位一体”的互补服务体系,在现有的社区按行政管理类、自治服务类、社会服务类3个大类划分功能服务室,提供党性教育、便民服务、健康养老、文化娱乐、矛盾调解等多功能服务,实现“1+1>2”的整体效应。

(二)三共治,强社区管理。科学运用法治、自治、德治等治理手段,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促进有限的自治能力、法治资源和道德力量通过良性互动形成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体系,改变基层治理由党委政府大包大揽的现状。一是共强法治。依托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法律援助中心,建立法律援助结对帮扶机制,推动社区与凯里城区执业的13家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所签订《法律援助帮扶协议书》,实现社区法律援助服务全覆盖。设立社区专职警务助理,成立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全面构筑“网格员—调解会—社区主任”基层矛盾梯次调解三道防线,推动社区各类纠纷依法及时化解。积极开展社区民主法治宣传教育,积极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未来城社区被评为“州级十有十无平安法治社区”。二是共强自治。加强社区与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等治理主体之间的协作,采取在各楼栋设置意见箱、开通党建APP和社区公众号等方式搭建群众议事、评事平台,建立以社区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为纽带的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会化自治管理机制,并定期组织召开党建联席会、社区群众意见问答会、民主评议会征集群众意见建议。2017年以来,仅未来城社区就先后召开党建联席会5次、民主评议会3次,解决群众反映的涉及小区建设、管理、安全等问题超过200件次。三是共强德治。依托老年协会成立社区“五老调解队”,组织有名望的老党员、老教师、老军人、老干部、老代表,针对日常道德争议事件进行规劝。依托社区广场、最美社区人展厅、社区风采墙等场所,开展各种好人好事的评比和宣传,推动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2017年,23个城市社区“五老调解队”共参与矛盾纠纷调处67次,调解成功率超过90%。

(三)三共享,强社区服务。立足群众对社区服务的现实需要,围绕市场引入、科技支撑、志愿服务等关键环节,形成以党政机构、社区组织、社会组织等为主体的专业化、智能化、多元化的社区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是共享专业化服务。运用民众自主选择的供给模式,进一步拓展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坚持降低准入与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并举,通过项目购买、项目补贴、项目奖励等形式,实现社区服务的专业化、市场化。如,引进凯里市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由政府出资购买专业的未成年救助服务;由民政下拨“颐养饭桌”经费,实现老年人的无偿及部分有偿就餐;引进国安社区,面向居民提供有偿送货、送餐、维修等服务。二是共享智能化服务。创新邻里互望员、楼道联络员和安全守护员三员联动机制,依托集服务、管理、研判为一体的“智慧门禁”管理系统,将公安、物业、社区及住户关联在一起,随时掌握住户回家,陌生人到访,空巢老人、矫正人员等动态情况,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如,社区民警可依托该系统加强对出租户及特殊人群的管理,物业可通过建立“1天未开门启动预警,2天未开门电话回访,3天未开门上门询问”等数据预警机制,提升对空巢老人等重点帮扶人员的服务水平。三是共享多元化服务。积极开展“公益服务?志愿者服务”示范点创建,在城市社区全面开展“阳光志愿者”“四助一扶”等活动,为困难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下岗职工等提供物资募捐、心理咨询、再就业等贴心服务。建立爱心交换墙、友善之墙、爱心超市等,让邻里之间在此自愿交换儿童玩具、学习用品等所需物品,实现资源的再利用,社区爱心超市平均每月交换实用物品近100件。健全公共服务供给清单制,推行订单式供给,分别梳理出群众“需求”和社区“服务”两张清单,并分类建立管理台账,切实提高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匹配度,让居民拥有更为直接的获得感。

三、几点启示

凯里市在探索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启示:

(一)强化党委统筹是关键。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需要各级党委的组织领导,需要政策的顶层设计和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清晰定位。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要纳入地方党委的工作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定期专题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街道社区要发挥“大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打破各领域行政隶属壁垒,破除各自为政障碍,拆除相互封闭藩篱,凝聚共驻共建、互联互动共识,坚持条条和块块双向用力,建立开放性的互联互动纽带,共商区域发展,共抓基层党建,共育先进文化,共建美好家园。

(二)加大保障投入是基础。要建立财政为主的多渠道筹措、多元化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实施公共财政资金保障到社区,并按“责随权走、费随事转”原则根据需要据实拨付,统筹用好基层党建专项资金,在城市基层党建方面给予倾斜。通过党费返拨、以奖代补、购买服务等措施,为社区党组织党建工作提供经费保障,让社区党组织“有钱办事”。要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社区党组织场所阵地,让社区党组织“有阵地办事”,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种类的服务。要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吸引更多优秀专业人才到社区工作,让社区党组织“有人办事”,为群众提供优质、专业服务。

(三)加强资源整合是重点。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加强城市党建工作必须强化资源整合力度,坚持以开放的思维来谋划和推进城市党建,按照“共建共享、集约利用”的原则,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挖掘现有的工作资源,借助其他社会资源,不断探索多元化资源整合途径,提高城市基层党建资源共享度,努力实现组织资源与社会资源整体互动。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党组织都是城市基层党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共同担负起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推动城市发展的责任。统筹好驻区单位的资源力量,引导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积极主动融入城市社区,加强“区域共同体”建设。

(责编:黄瑾、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