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常德市委组织部
2018年10月19日09:0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主要背景
常德市辖两区六县一市、六个管理区,共有127个乡镇、42个街道、1548个村、714个社区。现有城市社区369个(中心城区社区148个),其中设党委的4个,设党总支的323个,设党支部的42个。随着经济社会快速转型升级,城市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生活的支撑点、各种利益的交汇点、矛盾纠纷的聚集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有效破解城市党建工作协调沟通难、服务资源优势互补难、在职党员在社区作用发挥难等问题,近年来,常德市坚持以党建引领城市发展,大力推动城市区域化党建资源共建共享共用、优势互联互通互补,确保实现城市基层党建和城市建设的高度融合、深度契合、有机结合。全省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现场会、全省机关党建现场会、全国100大城市机关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先后在常德召开,工作经验得到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党建要报》推介,打造了社区党建工作“常德品牌”。
二、做法及成效
1.坚持纵横结合,推动党建工作共管。着力推动社区和驻区单位共驻共建,建立纵横结合的立体式城市基层党建管理格局。一是构建联动体系。以社区为单位,以人口规模为标准,将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将党小组设在小区或楼栋里,构建市、区县(市)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小区楼栋党小组六级党建工作体系,一级管一级、一级带一级,将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城市的各个层面。社区党组织履行具体责任,发挥主导作用,主动加强与各级党组织的沟通联系,组织开展各项服务活动。二是创新协作模式。从2014年开始,创新推行“3+N”治理模式,“3”是指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N”是指若干个网格和网格党支部,实现了社会治理各个主体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同时,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理事会、业主自治委员会、小区自治小组等自治类社会组织,组织居民开展各种自治活动,注重从横向层面发挥各个组织和机构的合力。三是优化共商机制。积极探索推行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制”,主动吸收辖区内机关单位、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优秀离退休干部党员等到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担任兼职委员,共同讨论、决定社区重大事项。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定期组织驻区机关单位等召开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协调部署党建工作、互通情况、交流经验。
2.坚持优化整合,推动党建资源共享。倡导“大党建”理念,综合协调各方,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共建共创共治共享。一是阵地共享。从2014年至2016年,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资金,全面完成了街道“一所一校四中心”和社区“一站一园一场七室”的建设任务。从2016年至2018年分期分批推进全市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3年内完成了全市2046个(含街道、社区)村级综合服务平台新建及改扩建任务。一方面,街道社区将这些活动中心向驻区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开放,另一方面社区也积极协调邻近的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其活动室加挂“社区党员活动室”牌子,相互共享活动阵地资源。二是服务共享。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借助大数据管理平台,对辖区内各类社会服务资源进行整合,收集整理群众生活方面有关住房、出行、医疗等有效信息,最大化地为党员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比如,武陵区光荣路社区通过与辖区内家政服务类型的企业党组织互联互融,推动了企业党组织主动进社区开展活动,为孤寡老人等提供了免费家政服务。三是人才共享。以党支部“五化”建设为契机,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熟悉党建工作、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党支部“五化”工作指导员进驻社区、进驻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五化”建设工作指导,建立工作联点制度,推进社区党组织、“两新”党组织对标创建党支部“五化”建设示范点。
3.坚持力量融合,推动党建队伍共培。始终把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着力培优培强。一是优选四支队伍。重点抓好社区干部、网格员、党建联络员、党员志愿者四支队伍。去年在村(居)“两委”换届中,全市共选拔1225名致富带头人、279名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209名回乡大中专毕业生、380名复员退伍军人进入社区“两委”班子;选聘889名学历较高、年纪较轻、热爱社区工作的专职工作人员和网格员;为每个社区选聘1名30岁左右、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建联络员,专门从事党建工作;全面推行党员志愿者队伍实化常态化,组织机关在职党员每月到联系社区开展1次以上志愿服务活动。二是抓严培训考核。市、县两级均组织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了任前履职能力培训,形成长效培训机制。积极组建了社工培训机构,鼓励引导社区工作人员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和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等职业资格考试,提升专业技能。自2009年开始,连续9年由街道党工委负责,组织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向街道党工委述职,“两委”成员向党员大会、居民大会或居民代表会议述职。通过业绩考核、民主评议、群众测评,对社区工作人员履职情况进行专门考核评价。考核结果直接与年底绩效奖励挂钩。三是强化队伍保障。今年,以市委1号文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强化基层选人用人导向、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带头人、拓宽社区和事业站所干部成长空间、分层级加强基层后备人才培养、落实基层干部待遇和工作经费保障等12项硬举措,建立了集选拔使用、培养管理、关心关怀为一体的综合性保障体系,解决了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激发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
4.坚持相互配合,推动党建活动共办。一是开展“双报到”。实行驻区单位党组织及在职党员到所驻社区党组织报到,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到驻区单位党组织报到。目前,全市共有5万多名在职党员到城市社区报到(其中,市县行政事业单位党员47137名),认领岗位6万多个。二是开展“双结对”,实行驻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驻区单位在职党员与社区居民党员结对。目前,全市有800多个市、县直单位与社区进行了结对共建,2万多名机关党员与社区党员进行结对帮扶。结对单位通过“联户帮带”等方式,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参与卫生保洁、捐资助学、医疗义诊等义务活动。三是开展“双通报”。驻区单位党组织每年与社区党组织互相通报在职党员活动情况。赋予社区党组织考核权,将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活动情况作为党员民主评议、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依据,确保了党员“时时有组织管理、处处能发挥作用”。
5.坚持服务联合,推动党建平台共建。从去年开始,我们以省委组织部干部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在常德试点为契机,大力推进“智慧党建”平台建设,整合各地各部门信息平台,突出为民服务核心需求,用信息化手段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精细精准的服务。一是满足共同需求。在推进“智慧党建”建设中,充分考虑市、县、乡(街道)、村(社区)四个层面情况和党员群众的需求,分别制定需求目录,设计功能模块,充分契合部门单位的工作需求和基层群众的服务需求。目前,智慧党建平台已上线试运行,12项基本功能已经在线启用,党员组织关系已实现在各级、不同领域党组织之间线上无缝转接。二是应用共同平台。目前,全市按照“一体两翼”“一网五平台”“双向进入”“点线面统一”“三促进”的总体构架,依托“智慧党建”这张大网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管理平台和党员APP信息平台,一网覆盖全市所有党组织和党员。通过运用一个共同平台,让社区和驻区单位可以通过线上操作实现实时互联、在职党员和居民党员实现有效互动。“七一”前夕,在鼎城区镇德桥镇党校,市委书记周德睿同志通过智慧党建平台网络在线直播,为全市33万名党员上了一次党课。三是实现成果共享。当前,群众最为关心的就业培训、纠纷调解、生育证明、转学申请、社保交取等38项为民服务事项正在逐步纳入到平台体系中来。今年下半年,智慧党建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后,全市每个党组织、每名党员都可以共享信息平台成果,通过运用智慧党建平台“多务合一”功能,自主查询服务信息、自主办理民生事务、自主参与各种活动。
三、经验与启示
一是要健全“大工委制”这个联动机制。每个街道均要建立1个“大工委”,由联系街道的区县(市)级领导兼任大工委书记,街道党工委书记兼任大工委副书记,相关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及街道其他班子成员为委员,作为统筹协调的议事机构,突出街道党工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促进街道对区域内各类党组织的整合。同时,要以“大工委”为推手,着力解决好区域内、行业内党的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社会治理等重点难点问题,以清单的形式把各自的优势资源对接起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二是要抓实“双向考核”这个有力推手。推动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是一项系统工作,不能零敲碎打,也不能各自为战,更不能寄希望于工作自觉,而需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强化街道、社区特别是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的工作责任。建议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干部参与社区共驻共建情况由社区进行考核,纳入到基层党建工作考核,作为单位绩效考核、“双述双评”的重要内容;单位评先评优、书记抓党建年度述职评议、党员干部评先评优时要事先征求其所在街道大工委和社区意见,促使驻区的单位和党员干部主动进社区开展各种服务和党建活动。
三是要用好“智慧党建”这个服务平台。一方面,积极为社区减负,建议上级部门要明文规定,严格限制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社区的工作准入,开发平台功能模块,逐步将相关工作纳入智慧党建平台,实现在线按章办理;另一方面,增加社区服务统筹能力,通过参与“智慧党建”平台建设,把社区需要其他驻区单位配合的工作进行明确,对驻区内各类党员进行有效管理,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促进党建服务常态化、服务效能最大化。
四是要聚焦“两新党建”这个薄弱领域。充分利用“两新”党组织对社区依存度大的特点,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开展党的活动、有利于加强党员管理的原则,推进“两新”党组织全覆盖,重点推进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商圈市场党建全覆盖。着重抓好社区内规模较大、生产经营稳定的大型企业的党建工作,充分利用企业年轻人多、高技术人才多的优势,提高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从而提升城市党建工作的影响力。
五是要强化“充足保障”这个基础前提。建议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支持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实现经费的有效统筹。采取财政拨付、党费补充、社会筹措相结合的方法,多渠道解决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费。特别是各级财政要对阵地建设、党组织活动经费、党组织书记的工作津贴等给予充足保障。同时,要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严把社区干部选聘入口关,拓宽晋升渠道,逐步提升社区干部素质。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