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江苏宿迁宿城区:聚力“四抓四强” 推动共驻共建 系统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中共宿城区委组织部

2018年10月18日14:3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宿迁市宿城区是宿迁市的主城区、座下区,辖16个乡镇街道,82万人口,其中有6个街道、39个社区。全区共有党组织945个,党员24676名。近年来,随着中心城区经济业态、社会结构和利益诉求日趋多元、融合交织,宿城区委始终坚持把抓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作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路径,通过“抓支部建设强堡垒、抓组织互联强协作、抓资源整合强服务、抓制度保障强长效”的“四抓四强”工作方法,形成了各方参与、齐抓共管、互动互促的社会治理服务网络,切实提高了社会治理水平和服务效能。

一、背景起因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经济新社会组织也融入到城市社区,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各类组织相互交错,管理难度增加,给基层治理带来了诸多挑战。一是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治理矛盾日趋凸显。比如,城市建设管理中存在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许多短板,老城改造、物业管理等引发了许多新的社会矛盾。二是居民需求呈现多样化,街道社区服务能力不足,有限的公共资源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比如,城市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对居住安全、身体健康、素质提升、全面发展等更关心更重视。三是新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催生了商务楼宇、商圈市场等新的组织形式,互联网正加速传导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

二、做法与经过

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需求多元、矛盾多样,组织覆盖难度大、要求高的情况,宿城区坚持“融领”理念,注重系统思维和整体推进,、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引导推动各类党组织融入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以“四抓四强”为抓手,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推动共驻共建共享、互联互动互促。

(一)抓支部建设强堡垒。从优化党组织设置入手,完善党组织体系、建强战斗堡垒,筑牢党在城市社区的工作基础。

一是网格划分到边。根据人口规模适度、管理服务方便、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的原则,以居民小区、商圈市场等为基本单元,统一划分设置城市网格183个,按照“1名网格长+1名专(兼)职网格员+N名有关管理人员”标准配强网格工作队伍,将网格地域内的人、物、事、组织全部纳入其管理范畴,做到资源、人员、信息、服务“四统筹”。网格长由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兼任,同时选派一名街道机关工作人员担任党建指导员,街道驻居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1个网格。

二是组织延伸到底。坚持“哪里有党员,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哪里有群众,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的思路,不断延伸党的组织和工作触角。以实现社区党组织建设全覆盖为目标,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邻里党小组、党员楼栋长”,形成一抓到底的五级组织网络。目前,城市社区成立142个网格党支部,划设672个邻里党小组,推选1506名党员楼栋长,负责做好网格内党员管理、矛盾调处、便民服务等工作。同时,将辖区内“两新”组织、个体工商户全部纳入网格组织管理体系。

(二)抓组织互联强协作。以前,各街道与辖区单位党组织不存在隶属、监管、指导等关系,各行其是、资源分散,优势难以互补,社区事务协调起来很费周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积极发挥街道党工委的统筹协调作用,突破隶属关系和行业局限,指导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机制,做实共驻共建。

一是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度,变街道“独唱”为大家“合唱”。以联系会议为平台,研究解决城市党建工作和难点问题,遇有重大问题随时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实现人力、物力、财力、场地等资源利用最大化、节约化。比如,项里街道辖区内南菜市、果园街等地段,小摊小贩扎堆,每天垃圾遍地、拥堵不堪,群众意见较大。在一次街道党工委联席会议上,这个问题被摆上台面。很快,成立由城管大队、市场监管项里分局、派出所和社区“四位一体”的联合执法队伍,解决了以往因职能交叉、缺乏统筹,而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整治成效十分明显。

二是主动邀请驻区单位参与活动,“众人拾柴火焰高”。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活动计划,定期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和志愿服务,变封闭的社区为开放的社区,大家参与到社区建设、管理和便民服务中来,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不断增强,群众满意度、幸福感持续提升。

(三)抓资源整合强服务。把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内容进行整合,党建网与综治网实现“双网合一”,组织横向互联带动社区内外资源互通,实现党员进网格、资源聚网格,为街道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全面的服务。

一是党员到社区报到,推动力量下沉。扎实开展“三进三帮”“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党员干部直接走进群众身边倾听诉求、参加志愿服务,帮助解决困难。组织开展“双亮双争双评”活动,引导党支部亮承诺、党员亮身份,让群众时刻感到党组织就在身边。在社会风气引导、公共利益分配等群众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力大的工作中,始终做到党员先想、党员先议、党员先干。建立问题迅速反应机制,张贴“党群连心公示牌”、逐户发放党群连心卡,做到群众有需要,党员干部24小时随时响应。今年以来,全区已经解决网格内居民诉求3000余件。比如,一些街道社区居民反映停车难、单元门破损、噪音扰民、垃圾清运不及时、毁坏绿地等民生问题均得到有效解决。

二是推行“三位一体”治理模式,推动资源融合。全面推行网格党支部、物业公司、业委会“三位一体”治理模式。加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为群众提供劳动就业、计划生育、代办服务等一站式服务。依托互联网搭建“一网三平台”,建成全要素网格通平台,开通“社区百事通”,通过手机和电脑终端,对群众的需求事项在线办理,实现了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难在网中解、情在网中结。同时,针对社区流动党员多、流动去向分散的实际,我们建立网格党支部微信群,党员线上学习、线下交流,做到学习培训、教育管理、组织生活、服务救助、交流分享“五个同步”,促其履职尽责、发挥作用。倡导鼓励社区居民开展自助互助服务,通过开展文明楼栋、文明家庭评选,举办社区“邻里节”等活动,加强居民沟通和互助,构建和谐邻里关系。

三是志愿服务进社区,推动多元服务。举办“融领杯”公益创投大赛,建立社会志愿组织公益创投项目库,引导每个社区至少与1个以上社会志愿组织挂钩合作,提升社区在弘扬核心价值观、创建文明和谐社区、关爱未成年人、扶老助残等方面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依托网格党支部,在志愿服务中融入党建元素,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的“亚方责任田”“老人言”“聚力金田”“幸福你我他”等志愿服务组织100余支,注册志愿者9000余人。不断深化党徽在小区闪光、志愿服务进小区等主题活动,常态化开展法律咨询、环境整治、治安巡逻、老旧小区改造和背街小巷整治质量监管等志愿服务,每逢节假日开办“志愿集市”,联合专业组织,提供爱心助浴、家电维修、健康体检等服务,惠及社区居民近5万余人次。针对空巢老人陪护难、就餐难等实际问题,引进专业化社会组织,提供特色微服务项目,形成了“爱心助浴”“爱心助餐点”等一批为民服务品牌。

(四)抓建章立制强保障。街道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各项工作都是“骨头顶着头”,没有退路。开展党的建设,需要落实责任、健全制度、强化保障,我们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建章立制,保障各项工作高效落实。一是健全责任体系。推进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制度,将共驻共建纳入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每半年,由街道牵头召开党建联席会议,议商共建事项,排定工作计划,倒逼共驻共建落实见效。二是健全制度体系。建立民主协商、定期沟通、双向互动、考评激励等制度,不断推动共驻共建工作引向深入。三是健全经费保障体系。建立了区级财政预算、街道党工委年度列支、社区全力保障、辖区单位投入、社会赞助为一体的城市党建经费保障机制,市区财政每年为每个社区预算20万元为民服务专项资金,街道党工委每年落实社区党建工作经费50万元,按照“五有七室两统一”标准,各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均达到规定面积,功能室齐备,建成“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同时,驻区单位积极参与社区共建,为社区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人财物等有力支持。

三、取得成效

(一)破解“弱化”问题,基层基础强起来。党员和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机体细胞和最基本单位,只有真正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才能推动区域党建工作整体强化。通过建立“组织延伸到底”“网格划分到边”,理顺了辖区内党组织和党员的管理关系,增强了基层党委纵向领导、横向协调的能力,实现了城市基层党建由垂直管理向区域整合的转变,构建了无缝隙、全覆盖的城市管理新体系,将各行各类党组织嵌入到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框架中,一抓到底,激发了基层党组织活力,解决了党建“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通过党员亮身份亮承诺、日常考核评价、在职党员“双重管理”等,进一步深化了在职党员“双报到”,强化了党员日常教育,特别是加强了在职党员“八小时”外的管理和监督,有效激发了辖区党员队伍整体活力。

(二)破解“散化”问题,基层组织连起来。依托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机制,辖区内单位打破了行政级别和隶属关系,实现共驻共建,互联互动。比如,项里街道作为一个正科级基层单位,攀上了“高亲”,和宿迁学院、鼓楼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等20多家单位共驻共建,打破“自留地”,共建“责任田”。在党建联盟内实现资源和工作力量的合理调配,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实现社会公共事务的协作治理。突出了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了街道党组织的统筹协调功能,对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拥有人事协管权、对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的建议权、对涉及街道规划布局的参与权、对涉及街道公共事务的综合管理权,街道党组织真正成为有效引领带动、联结各类组织的“轴心”所在。

(三)破解“虚化”问题,组织作用实起来。街道党组织整合辖区党组织服务、党建、文化、人才等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解难事,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充分发挥,提升街道综合治理能力,增强了街道党员和居民的归属感、自豪感,基层党组织的“三力”和党员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明显提升,辖区信访上访量明显下降。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核心地位,凝聚力量、共享资源,扎扎实实做好基础性工作,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和不稳定隐患,努力解决历史积案,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推动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四、经验启示

(一)街道社区党组织是关键。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共驻共建机制能否落实到不到位,关键在于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统筹协调功能是否发挥到位,其中“一把手”书记观念是否解放、思想是否重视尤为重要。实践证明,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在推进大党委形成长效机制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

(二)解决问题是重点。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问题为落脚点来推动共驻共建工作。说到底,共驻共建互联互动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让各方都能得到利益,这样的机制才持久。因此在建立一些双向激励考核机制基础上,还是要着力在发挥各方资源,解决各方困难需求方面找准结合点和兴奋点。

(三)现代信息技术是支撑。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是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保持基层党组织先进性,着力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必然选择。我区依托互联网平台,建立“一网三平台”,及时采集、分析、研判,掌握小区居民基本情况以及党建资源,才精准确定党建工作的发力点,实现区域资源深度融合。

(四)制度机制是保障。推进共驻共建工作,必须要依靠责任清晰、分工明确、沟通顺畅、监督有力的制度。要大力推进制度建设,形成用制度管事、管人的工作格局,实现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使基层党组织自觉落实责任制,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责编:宋晨、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