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蒲江县委组织部
2018年10月18日14:3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蒲江县鹤山街道幅员面积112.2平方公里,辖24个村、12个社区,总户数3.3万户,总人口9.3万人,在册党员3131名。2015年4月,鹤山镇撤镇设立街道后,街道党工委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创新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实施“三征三议三公开”工作法,着力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实现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城市有变化、居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
一、背景与起因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强化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这一报告精神,充分说明了在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中做实区域化党建,建强战斗堡垒,提升组织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蒲江县城镇化进程加速,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持续增长,扩大了城市社区与涉农村(社区)的人口规模差距,带来了教育医疗压力增大、人口老龄化、居民利益日趋多元、社会潜在风险、公共资源分配紧张和社会服务管理滞后等一系列问题。作为街道党工委,在创新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整合社会公共资源,积极回应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等方面,不断提升组织力的形势紧迫、意义重大。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联动,优化区域化党建组织体系
在区域现有的各类型党组织基础上,着力克服传统的各自为阵、条块分割的制度壁垒,坚持上下联动、构建横向互动的区域化党建组织体系。一是联合辖区200余家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组建街道区域党工委、12个社区区域党委。充分发挥区域党委的核心“龙头”作用,成立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通过召开会议、集中议事等方式,定期研究区域化党建工作,加强组织统筹协调,凝聚区域党建工作合力。二是健全区域党建组织构架。在街道、社区两个层面,分别建立“区域化大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党支部党员代表议事办公室”的三级工作网络,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区域党员代表在协调推进社区重大项目、购买社会服务、协调矛盾纠纷等方面征求意见、议事监督、服务群众等作用。近年来,街道社区区域党员代表会议协调解决辖区各类问题100余个。三是着力完善“一个核心、多点联动”的党组织设置模式(以社区大党委为核心,社区多个党支部联动),确保党组织有效覆盖,实现“全域党建”格局。街道强化补齐意识,引导地域相连、基础相似、产业相近、服务相通的村(社区)、商圈楼宇、行业(协会)等,按照抱团发展、联建共享的思路,确保党组织“应建尽建”、党员“应管尽管”。纵深推进网格化党建向企业、小区院落、楼栋、行业协会、社会组织、产业合作社覆盖。2017年以来通过单建、联建方式,设立小区党支部56个、院落(楼栋)党小组185个,建立产业党委3个、院落自治物业党支部4个,商圈楼宇党支部1个,切实把党的组织触角延伸到基层“神经末梢”。
(二)坚持共驻共建共享,完善区域化党建运行机制
创新“1+2+N”区域化党建发展模式(即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驻区单位、社会组织为依托,推动区域业委会、物业公司、群众团体等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以“党建工作联抓、文明创建联动、社区治安联防、公益事业联办、环境卫生联做”为区域化共建活动内容,进一步深化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区域党委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完善议事、协调、评议等制度,推动区域化党建工作真正落地见效。一是建立区域党建联动机制。建立驻区单位季度联席会、区域党委会制度,辖区单位党组织自觉接受区域党委的指导与协调,以签订共驻共建协议的形式,积极参与辖区公益性、社会性、群众性工作。街道、社区定期了解驻区单位实际需求,通过优化政务服务、抓好政策宣传、提升环境卫生秩序等,实现社区党委与驻区企事业单位的“服务联动”。二是建立“项目认领”制度。社区每年以居民需求为清单,梳理形成服务项目,结合驻区单位实际,推行党员分类积分管理制度,通过引导驻区单位党组织志愿认领服务,广泛开展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行动“三亮”活动,做实机关党员“双报到”考核制度,积极鼓励引导机关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认领服务岗位、项目。2017年以来,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开展常态化共建项目200余个,每年服务群众20000余人次。
三是创新实施区域化党建“三征三议三公开”工作法(即,意见征求—征求社区居民、驻区企事业单位、党员代表意见;议事决策—党员代表提议、党员代表大会商议、居民代表会议决议;公开公示—决议内容、决议过程、实施情况公开),搭建社区各类治理主体提出诉求、建言献策、共同商议的平台,参与社区建设管理重大事项的协商和监督。
1.意见征求:征求社区居民意见。一是发挥社区网格员、楼栋长、业委会作用,通过入户走访、填写《民情日志》、召开“坝坝会”等方式,广泛征求居民对院落管理、设施改造、环境优化、文明创建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二是邀请第三方测评机构,随机抽取院落、楼栋开展公共服务满意度测评,通过分析研判测评结果,对居民意见较为集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汇总,提出初步方案。征求驻区单位意见。一是由社区区域党委召集驻区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分析共建共驻工作开展情况、收集社区建设管理意见、研究党建工作新情况新问题。二是确定驻区单位联络员定期联络制度,每个驻区单位确定1名联络员,及时沟通反馈意见,进一步强化社区党委同各驻区单位党组织之间双向联系和双向服务功能。征求党员代表意见。一是社区区域党委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围绕推动中心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层组织队伍建设等方面专门征求党员代表意见建议。二是确定党员代表联系制度,设立党员代表意见箱,及时掌握社区居民反馈意见,让社区居民形成“有事找党员”的惯性思维。
2.议事决策:社区区域党员代表提议。由社区党员代表结合收集到的社情民意,经分析研究后,提出对策建议形成提议,提交社区区域党委办公室进行审定。社区区域党员代表大会商议。社区区域党委在审定处置后,根据提议涉及对象,召集党员代表、驻区单位代表、部分居民代表召开社区区域党员代表大会,对所提议题进行科学性可行性研究,形成商议意见。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决议。根据社区区域党员代表大会商议意见,社区区域党委召开社区党员和居民代表会议,对提议进行民主表决,形成民主决议。决议形成后由社区党组织、驻区单位负责落实有关事项。
3.公开公示:决议内容全公开。充分利用社区公示栏、网络“微平台”、告知单等方式对决议内容进行公开公示,第一时间告知居民决议内容,接受社区党员、居民的监督。同时注重收集社区居民反馈意见,对决议内容进行及时纠正,引导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正确反映自身诉求。决议过程全公开。组建由社区居民代表、党员代表、网格员、楼栋长、驻区单位代表构成的监督组,全程参与决议形成过程,让社区居民及时掌握和了解有关情况,确保决议过程公平公正,提升党员群众对集体决策的可信度和认同感。实施情况全公开。组建党员群众评议团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程监督,重点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项目推进情况进行通报,对居民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由专人负责专项监督专题通报,确保项目实施公开透明。
(三)坚持社区营造,强化区域化党建功能
把建强战斗堡垒作为区域化党建的重点内容,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深化“三社联动”。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聚焦发展目标,依托“三社联动”社区营造模式,采取公益微创投方式购买社会公共服务,回应群众多方需求。近年来,开展了涵盖社区干部能力提升类、青少年教育培训类 、绿色环保类、文体娱乐类、助老助残类等服务400余次。朝阳社区“美丽家园,我们共建”、潭河社区“潭聚你我他”等社区营造项目效果明显。二是推行“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通过“社工站+社区站点+志愿者队伍”方式,整合党员、社工、青年、老年、网格员等资源,组建志愿服务队25支,注册志愿者1500余人;推行党员分类积分管理,设立志愿服务“积分银行”,通过“服务换积分、积分兑实物、积分兑服务”方式,开展综治巡逻、文明劝导、护河行动、垃圾分类、关爱老人等志愿活动100余次,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化。
三、初步成效
(一)基层党组织沟通协调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区域化党建将区域内各类党组织有机联合起来,打破以往属地党组织“各自为政”的壁垒,初步实现了社区党建和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组织效能的提升。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 社区联合党委全体成员或联合党委委员定期或根据工作需要召开会议,及时沟通协调辖区内问题,促进了资源整合,凝聚了工作合力。
(二)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党组织在基层各项事业的领导地位得到加强。通过推行区域化党建,将区域内各类党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纳入到大党建格局,实现了党建资源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融合,形成了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区域化党建“共同体”。通过区域化党建,在推动机关党员、流动党员、“两新”组织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参与区域内组织生活上有了创新载体,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得到强化。
(三)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是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队伍得到充实。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党代表、离退休老党员、流动党员积极参与区域化党建,成为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二是统筹资源能力得到增强。基层社区党组织通过开展区域化党建,统筹资源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增强,搭建了共同对话的平台,实现了“小社区大资源”格局。
四、经验与启示
(一)区域化党建是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机制的灵魂
完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机制首要工作就是建强基层党建,建立社区大党委制,实施区域化党建是社区加强党建的实现途径。它可以统筹协调社区内驻区单位党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力量和资源,搭建对话平台,凝聚工作合力,共同做好社区发展治理。
(二)基层党组织书记是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关键
新时代新形势下,城乡社区已由传统的管理向治理转变,面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特点,要求社区党组织书记在突破惯性思维、创新工作思路、找准发展治理路径,充分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等方面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化党建更是要求基层党组织书记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提升统筹辖区资源和力量来解决居民多方诉求的能力,凝聚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
(三)服务群众是做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群众利益的日趋多元化,更加关注生活质量、更加关注公平保障、更加关注个人权益和人居环境。因此,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发展理念,及时更新转变服务理念,将尊重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作为社区发展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群众生活得更加方便、更加舒心。
(四)健全制度机制是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有力保障
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必须要依靠责任清晰、分工明确、沟通顺畅、监督有力的制度。要大力推进制度机制建设,及时固化先进工作经验成果,形成用制度管事、管人、管权的工作格局,实现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探讨与评论
通过创新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和三征三议三公开工作法,极大提升了社区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进一步完善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体系,增强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能力,提高了城乡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水平,是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有益尝试和探索。
相关专题 |
· 全国党建案例库 · “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