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太和街道:共商治理聚合力 共驻共建结硕果 党建引领谱新篇

中共昆明市官渡区委组织部

2018年10月18日13:5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昆明市官渡区太和街道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建引领,始终把提高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落细落实各项服务内容作为第一要务,在全省率先成立“区域化党建联合体”、社区“大党委”,打破条块分割,实现了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的共驻共建、互联互通,成员单位出人出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不断完善区域化党建的价值引领、资源整合、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体制机制,有效提升了区域化组织程度。

一、背景与起因

太和街道属于城市社区街道,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街道、社区管理服务的对象、范围、层次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党建引领社会治理面临新的挑战:一是区域内党组织党建工作协调沟通不到位。由于缺乏有效载体和平台,街道、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横向协调沟通的力度很小。二是服务资源优势互补不足。街道、社区服务资源缺口不断扩大,驻区单位服务资源对外开放不足,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作用发挥不够。三是在职党员在工作地和居住地发挥作用不够。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共建的意识淡薄,参与社区活动较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太和街道通过以问题为导向,在2010年推行党建共建理事会的基础上,自2017年2月以来,探索街道“党建联盟”、社区“大党委”城市基层党建模式,通过党建引领,大力推行“共商共议、共驻共建”,打破以往层级管理模式,有效提升区域化组织程度,优化辖区资源配置,扩大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覆盖面,实现了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的互联互动、互建互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二、做法与经过

(一)树立区域化党建工作理念,探索城市基层党建新路径。

城市开放包容的特性,决定了城市基层党建必须做好融合的文章,十指弹琴、握手成拳,形成各领域党组织共同发展的态势。通过深入调研,我们认为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新趋势,必须树立整体、开放、融合的城市大党建理念。一是树立创新理念。立足于破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如何从领域到全域、从局部到整体、从碎片到系统转变的难题,在多年党建共建理事会实践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顶层设计、通盘考虑、全域推进,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努力形成上下共同发力、整体系统推进的“一盘棋”格局。二是树立开放理念。以街道为单位,理顺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突破层级体制障碍,促进资源开放共享、活动开放共办、组织开放互联,推动辖区内各类党组织由自我封闭向互动开放转变,让“平行线”交叉成“立体网”。三是树立融合理念。把党建工作与城市发展、社会治理、为民服务相融合,以街道和社区党组织为主轴,以辖区内各领域党组织为点和面,推动单一主体向多方参与转变,变条块“泾渭分明”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二)夯实区域化党建基层基础,构建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

城市党员结构多元,城市社会结构多元,街道党工委推动单一封闭向畅通共享转变,破除党员“身份壁垒”,党组织“隶属围墙”,切实激发党建活力。一是健全组织体系。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领域77家党组织融入街道社区,在街道层面建立党建联合体,聘请党建指导员,破解层级体制问题。在社区建立“大党委”,选聘71名兼职副书记、委员参与共驻共建。实施社区党员、在职党员、在居党员、“两新”党员、流动党员全覆盖一体化管理服务体系。二是健全责任体系。由2017年签订的共建联评协议书上升为共驻共建目标责任书,通过签约亮明责任,把工作机制运行情况、工作内容落实情况纳入“双评议”“双考核”,压实共建责任,推动区域化党建由“感情化”维系向“责任化”分担转变。三是健全制度体系。每月坚持召开党建例会,从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入手,共商区域发展大事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健全共驻共建、协调议事、考核评议等7项工作机制,全面推行兼职委员和轮值书记制度,实现区域内党组织整体联动。四是健全活动体系。开展党建载体联创,共建坚强堡垒等“八联八共”工作内容,丰富活动形式,拓宽活动渠道,提升活动内涵,有效凝聚各领域各行业基层党组织力量。五是健全服务体系。把大党建成员单位、街道社区的服务资源与党员群众需求清单无缝对接,推进“两清单一目录”,建立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坚持开展“雷锋志愿服务星期五”活动,服务功能由“后台”转向“前台”。六是健全共育体系。以区域化党建联联盟和社区“大党委”为平台,强化资源“众筹”,成立“社区党校”,推出个性化创意组织生活菜单,做到“主题确定由党员做主、内容安排由党员讨论、参与方式让党员选择”,最大限度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党员的需求。

(三)提升区域化党建系统思维,彰显城市基层党建新作为。

区域化党建实践,为太和街道党建工作引领发展、引领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方向。一是发挥了政治功能。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区域化党建坚持服务大局,凝聚最大共识,围绕中心充分发挥其优势,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在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上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二是创新了社会治理。通过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形成有效的组织和工作机制,在构建党委领导、行政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加快推动社会管理新格局的形成。和平路社区基层民主协商以“大党委”成员单位、社区各党派各民族各界人士、居民群众有序参与基层公共治理;前卫路社区“广言堂”,让权力运行公开透明。三是提升了服务水平。区域化党建以党建联建为基本方式,在不改变党组织隶属关系和各类资源所有关系基础上,调动了不同隶属关系、不同性质单位党组织的积极性,在区域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和谐发展中发挥作用。区域化党建“双报到、双评议”让党员先锋无处不在、77家党组织“资源共享”让志愿服务不停歇,“菜单定制”特色服务让党员点赞群众满意。四是提高了干部素质。区域化党建格局中,党组织之间更多地以平等、民主的方式形成共识,通过协商协调、沟通合作进行资源整合。区域化党建创新了工作方法,提高了基层干部开展政治工作和社会工作的能力。

三、成效与反响

官渡区太和街道区域化党建模式,打破了社区与驻区单位之间原有的组织壁垒,以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引领社会治理为突破口,瞄准现代化背景下的城市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多元参与”这一关键契合点,坚持把加强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推动城市化进程和优化社会治理的一根“红线”,横向整合区域化党建资源、纵向延伸网格化党建服务,驻区单位变“漠不关心不愿做”为“热情参与积极做”,变“碍于情面帮着做”为“树立形象主动做”,变“个别参加”为“广泛参与”,变“各自为战”为“共同奋战”,充分释放基层党组织强大领导合力、持续激发社区治理内生动力,不断提升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四、经验与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大量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员进入社区,使街道、社区管理服务的对象、范围、层次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街道“党建联盟”、社区“大党委”城市党建工作模式,就是坚持了问题导向,以推进区域化党建为方向,构建组织联动体系,坚持条块结合、共建共享,强化利益联结、资源整合和力量统筹,有效实现了各主体统筹联动,推动了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融入街道社区,解决了党员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二是必须坚持需求导向。做好城市基层党建,要坚持以重心下移凝聚服务群众,让群众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中增强对党的认同。街道“党建联盟”、社区“大党委”城市基层党建模式,就是以群众、党员、社会的共性需求为导向,坚持重心下移凝聚服务群众,整合辖区服务群众资源,编制服务项目书,建立服务清单,明确服务内容,打造服务品牌,确保了城市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有平台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精准有效的服务,不断提升了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让群众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中增强对党的认同,把更多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三是必须坚持价值导向。社会治理能力体现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基层党建工作的职责所系和生命力所在。街道“党建联盟”、社区“大党委”城市基层党建模式,牢固树立了“促进社会治理、让群众满意”的价值导向,把城市社会治理与基层党建工作职能有机结合,推动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组织资源转化为社会治理资源、组织力量转化为社会治理力量,提升了党组织引领改革发展和基层治理的能力,得到了党员群众的好评和认可。

(责编:宋晨、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