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嘉峪关市委组织部
2018年10月18日09:4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嘉峪关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是中国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的交汇点,因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酒钢公司的建设而发展起来的一座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素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近年来,嘉峪关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坚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统揽、以政府治理为主导、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深化“一核多元、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机制,积极探索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
一、背景与起因
“上海会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增强城市治理能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服务,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嘉峪关1965年建市,是全国5个不设县(区)的地级市之一,截止2018年8月,全市96.7%的常住人口在城市生活,99.4%以上的经济总量在城市产出,全市95.6%的基层党组织在城市,95.8%的党员居住在城市,城市化率高达93.4%,辖区单位较多,人群构成多元,迫切要求在党建统领下创新社会治理,把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实践证明,基层党建强,基层治理就强,只有把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好,才能为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强保证。2018年5月,嘉峪关市被中组部确定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市委坚持把城市基层党建作为“书记工程”“一号课题”,精准聚焦城市基层治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创新实践,着力增强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健全联动体系、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全力打造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雄关样板”。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大党建”绘就和谐发展“同心圆”。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主心骨,只要党组织引领好了,各类组织都会齐心协力,为基层治理作出贡献。近年来,嘉峪关市着力突出社区党组织 “一核引领”的政治属性,打破行政隶属壁垒,深化条块融合机制,构建了上下贯通、左右联动、覆盖全域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一是树牢齐抓共管的思想观念。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辖区单位、“两新”组织为主体的 “共建理事会”,每月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每季度召开现场观摩会,推广先进经验,补齐工作短板,持续健全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机制、协商民主机制、社会参与机制,激发各类治理力量向党组织集聚,进一步厚植“同一屋檐下、都是一家人”的家园意识。二是建立多方联动的责任链条。把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纳入各行业、各部门年终“八位一体”考核范畴,对照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任务要求设置考核指标、加大考核权重,有效引导各行业、各部门党组织抓党建、抓服务、抓治理,共同唱好城市基层党建这台“重头戏”。三是完善条块结合的工作机制。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爱好相投、性格互补原则,成立7个区域化“党建联盟”, 依托社区党委建立31个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站,全市31个社区大党委与215家辖区单位党组织签订共建共治“军令状”,46名辖区单位负责人被选举为社区党委委员,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协同治理局面。在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进全域全城无垃圾创建、棚户区改造三大攻坚战中,社区党委创新建立 “组织引领、部门联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各行业各部门党员干部组成545支工作队,走街串巷进行文明劝导,进门入户宣讲政策,妥善协调解决居民诉求46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实现了城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有效互补,相互促进。
“资源包”升级基层治理“主阵地”。功能完善的社区服务中心是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引领作用的重要平台,更是凝集民心、汇聚民力、集聚民智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嘉峪关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有机整合资金、场地、人才等资源,着力构建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基层治理主阵地。一是建设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累计投资1.8亿元,全市31个社区,按照每个社区15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建成了现代化的城市社区服务中心,配备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图书阅览室、四点半课堂、市民学校、文体活动中心等功能室,开设秦腔、书法、绘画、手工艺编制等兴趣班,让辖区群众居有所学、居有所乐、居有所为,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在社区蔚然成风。二是建设坚强战斗堡垒。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坚持“一社一品”原则,结合党群需求和地域特点,打造了建设社区“663”学做模式、胜利社区“三个三”支部工作法、昌盛社区“五学”模式等各具特色的党建品牌,按照“两栏四有四上墙”标准建成标准化党建室31个、党建文化广场26个,时时传播党建文化正能量,推动党建教育阵地由室内向室外延伸,教育对象由党员为主向广大群众普及拓展。三是锻造过硬干部队伍。选优配强“领头雁”,每年举办2期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先后选派12名优秀机关干部担任社区党委书记,每个社区配备正科级党委书记1名,副科级专职副书记1名,工作人员30名,确保基层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四是强化工作基础保障。加强经费保障,各社区每年安排20万元工作经费和10万元的党建经费,各类慰问救助帮扶资金均由社区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到位。提高干部待遇,将社区聘用人员工资提高到每月2800元,并与工龄挂钩,建立动态增长机制。鼓励引导社区工作人员考取社会工作师资格,落实社区聘用人员劳动合同签订、参加社会保险、带薪休假等制度和福利待遇,进一步激发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马上办”跑出为民服务“嘉速度”。强化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提升辖区群众“幸福指数”,是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根本追求。近年来,嘉峪关市聚焦群众服务需求,整合优质资源,打造覆盖全市的“一刻钟党群服务圈”,跑出了为民服务的“嘉峪关速度”。一是织密精细化服务网络。建成社会治理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等7个服务中心,依托“12345”民生服务平台,直接与31个社区无缝对接,及时解决群众诉求。将城市划分为340个网格单元,实现了“网格建支部、楼栋建小组”的组织全覆盖,通过“日常走访、节日节点探访、特殊人群专访”等形式,将党建、民生、维稳等工作沉到网格,推动“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二是健全联动化服务体系。实行“市-区-社区”三级扁平化管理,成立31个社区大党委,构建了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居民委员会为主体、社区服务中心为支撑的“一委一会一中心”组织架构,将基层党建、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等工作“一竿子”插到底。建立社区行政事务准入审批机制,取消职能部门对社区的直接考核,投资330万元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将26大类78项社会治理服务职能优化下沉到社区。结合“放管服”工作,统筹设立党员服务、就业保障、救助服务等综合“前台”服务窗口,一窗综合受理163项行政许可事项、44项便民服务事项和123项“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事项。三是延伸多元化服务触角。开展“居民点单、社区下单、党组织接单、群众评单”的在职党员社区志愿服务行动,由在职党员、机关干部和社会爱心人士组成的200多支志愿者服务队,为社区居民提供全天候、便捷式服务,帮助居民解决“急难愁”事项近5000件、实现“微心愿”600余件。加快“智慧社区”建设,建成 “一站式”手机APP民生服务平台,将群众需求事项集成上网,线上线下解决群众需求,促进社区和谐稳定。深化民情流水线工程,推广“365满意行动”“六零工作法”等经验做法,让百姓时时刻刻触摸党建工作的脉搏,感受党的温暖,架起了党群关系连心桥。
三、经验与启示
(一)必须要始终坚持“改革创新、重点突破”的总体思路,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基层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系统谋划,立体布局。嘉峪关市始终把加强城市基层党建作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先后10次深入城市社区、机关单位、“两新”组织开展调研,并围绕体制机制、组织设置、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制定《关于全面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实施意见》和健全三级联动、推动社区扩能减负、落实在职党员志愿服务的“1+3”工作制度,边推动工作边完善方案,达到了点上突破,带动面上提升的效果。
(二)必须要始终坚持“大抓基层、民心指向”的鲜明导向,注重加强资源整合。把服务、管理、资源下放到基层,是确保基层事情基层办的重要保障。嘉峪关市坚持力量下沉、服务下沉、资源下沉,针对党员群众诉求的焦点问题,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建立协同治理机制,统筹调动辖区单位的资源、信息、人才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将城市党建工作由“虚”变“实”,切实解决了一大批党员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基层治理成为群众满意、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从源头上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服务整体水平。
(三)必须要始终坚持“服务中心、推动发展”的职责定位,注重加强考核督导。抓重大任务落实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关键。嘉峪关市从严处要求,向实处发力,健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和督查机制,层层传导压力、逐级推动落实。建立完善以社区居民满意度为主要衡量标准的社区治理评价体系,并把考核结果作为提拔选用干部、部门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9名工作业绩突出的社区党委书记先后被提拔为副处级干部,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的用人导向愈发鲜明。
(四)必须要始终坚持“典型带动、示范引领”的工作理念,注重营造浓厚氛围。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必须要牢固树立城市“大党建”理念,培育先进典型,推广成熟做法,用基层经验推动基层实践。嘉峪关市充分利用党建文化广场、报刊网络等载体,广泛宣传抓城市基层党建的意义要求和目标任务,着力推动城市基层党建理念变革。因地制宜,选树培育了“六联六共” “五心工程”等10多个“一社一特”党建品牌,引导各领域党组织把党建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城市基层党建从局部推进走向整体推进,从自我封闭走向开放融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