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大连市沙河口区委组织部
2018年10月17日08:4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工作背景
沙河口区是大连市的中心城区之一,辖区面积48.32平方公里,下辖9个街道、90个社区,常住人口85万,基层党组织2531个,党员4.5万余人。主要特点是人口多,而且构成复杂。作为大连市的老工业集聚区,在大部分工厂企业迁出后,下岗失业职工多,北三市迁入人口多,外地务工人口多;经济转型升级慢、社会负担重、社会治理的难度比较大。社会治理、民生服务和经济发展怎样搞,党建工作怎样引领和发挥作用?是摆在区委、区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近年来,按照省市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在中央、省、市委组织部门的指导下,沙河口区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破题,提出了“1141”的工作思路,就是通过“构建一个格局、建设一个体系、抓实四个载体、打造一个平台”,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
二、主要做法
1、树立统筹理念,构建区域大党建工作格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区域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所在。首先就要解决好长期以来存在的党建工作虚化、弱化,甚至被屏敝化的问题。为此,沙河口区针对区情实际,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了《沙河口区关于构建区域大党建工作格局的实施意见》,着力打破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工作体制,重建党的领导体系,重塑党的组织架构,重划党的工作边界。具体体现为三个“大”。一是打破了领域、行业和所有制等条块分割的限制,通过完善党委、党组建设,构建起以全面责任的领导体系和全面落实的责任体系,实现了党在领导上的“大统筹”;二是打破了党组织隶属关系壁垒和行政区划,通过把党组织建在社会管理链上,建在产业服务链上,建在行业系统链上,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建设,在非公组织当中推行“六个统筹”党建模式,构建起全面覆盖的组织体系和全面协同的工作体系,强化了组织上的“大联动”;三是打破了“就党建抓党建”的自我循环,构建起全面融合的支撑体系和全面投入的保障体系,推动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各方面工作的“大融合”。实现了基层党建工作从上层着力向上下联动转变,从自我封闭向共同参与转变,从简单虚化向精准务实转变,从局部推进向整体推进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要求。
2、着眼共建共治,建设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网格化工作体系。党的领导要通过党的组织体系来实现。区域大党建工作格局确定后,沙河口区把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网格化社会治理格局,作为区域大党建工作的配套体系建设来抓,打破以往“划地为牢”式的治理模式,对原有的城建、综治等专项网格进行了整合,在全区范围内建立了区、街、社区、楼院四级共630个基础网格,实行“多格合一、一格多用、一网尽收”。网格建成后,按照“党在格中建、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思路,推进“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建设。“党在格中建”就是强化党建引领,依托网格重新理顺优化党组织设置,在街道建设了9个“大工委”,在社区建设了90个“大党委”,在基础网格建设了562个“大支委”和1219个各类型党支部,搭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四级网格党组织架构。通过广泛吸收兼职党(工)委委员,聘任党员网格员,发动党员志愿者队伍等措施,充实了党建工作力量,为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注入了政治“灵魂”,布设了组织“经络”,发挥了统筹领导的“神经中枢”作用。同时,大力加强党建阵地建设,打造了区级“统筹式”党群服务中心,街道、园区“枢纽式”党群活动中心,社区“网络式”党群服务中心和“网格化”党支部活动站,让各级党组织发挥作用都有可以依托的阵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就是把综治、公安、执法等9个职能部门的市容环境、物业管理、群防群控等7大类80项职责纳入到网格,把社会基层治理的各种措施和手段放入到网格,把专职网格员派驻到网格,把“人马刀枪”都整合起来,把“线上”的问题收集反馈机制和“线下”的问题解决处理机制结合起来,推进了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今年5月份网格化工作开展以来,已累计为辖区群众解决问题、提供服务23500余件次,其中95%以上都是解决在基层网格之中,处理在百姓投诉之前,使社区网格真正成为了“基层党建的第一阵地、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化解矛盾的第一载体、和谐稳定的第一基石”。
3、推动工作融合,抓实四项重点工作。沙河口区在大党建格局的统领下,依托网格化工作体系统筹推进帮万家服务体系、助万企服务体系、精准帮扶服务体系、15分钟便民服务圈服务体系四项工作。帮万家和助万企服务体系重点打通了服务群众和服务企业的两条关键脉络,为全区有服务需求的对象提供集成式、专业化服务,是对社会治理体系的有力支撑;精准帮扶重点是针对沙河口区困难群体多、诉求多的特点,在普惠式服务的基础上,对特殊人群的个性化服务,让群众在奔小康的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15分钟便民服务圈重点是满足群众基本生活的各类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便民设施建设,是对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的配套保障和硬件支持。这四项工作既相互包含又互为补充,共同构建起沙河口区社会治理的新格局。
一是建设帮万家服务中心。这是沙河口区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综合服务平台。帮万家服务面向全体居民,突出困难群体,服务范围涵盖了就业、教育、养老、助残、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各项内容,被百姓誉为“便民服务110”。2013年,区委投资2000余万元建立了1个区级帮万家服务中心、9个街道帮万家服务中心和90个社区帮万家服务站,开创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服务模式。在运行模式上,依托自主开发的智慧化服务管理系统,通过“受理—分拨—解决—回访”全程跟踪工单执行情况。在服务力量上,坚持走市场化、社会化的路子,整合9个街道90 个社区、43个区属职能部门及公用事业单位,加盟210余家优质服务企业,吸纳538个社会组织资源,形成了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服务格局。今年以来,按照省市委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重新组建了区帮万家服务中心,将民政局、司法局、人社局、残联等部门涉及到公共服务职能的13个中心(处所)都纳入区帮万家服务中心,进一步丰富了服务内容,从以往的一般性服务拓展为专业化、集成化的公共服务平台,成为了全区民生服务的集合体。
二是建设助万企服务中心。于2014年1月正式启动,是通过整合政府和市场双方资源,为企业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对接平台。助万企服务中心坚持问需于企,设计了96685热线、服务专员等“六条路径”采集企业需求。需求兜上来后,通过发挥区、街、社会组织“三级平台”作用,实现为企服务对接。在服务内容上,突出政务服务、市场对接、产业催化,诚信监管“四大功能”,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创造了政府服务企业的新模式。随着助万企的不断发展,沙河口区又创建了“集群式”企业党建联合体,以服务型企业为龙头,打造“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满足小微企业创业需求,最终实现虹吸效应,吸引企业落户周边。今年在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重组了区助万企服务中心,将西安路开发建设管理办公室、区发改局、财政局等9个部门的11个中心(大队)整合到区助万企服务中心,承担全区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经济发展职能,为区域经济加速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三是构建精准帮扶体系。这是沙河口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推动中央精准扶贫政策在城市落实的具体实践。区委建立五个帮扶信息库、三个信息平台,将低收入(含低保)、残疾、失能、高龄、失独、重大疾病、信访、安置帮教等各类居民群体人员信息及需求录入数据库,并根据他们的个性化需求,精准提供就业、医疗、教育、文化、应急、法律、兜底和关爱等涵盖群众需求的八大类服务。除了政府力量外,还整合社会的资源力量,采取市场化手段,扩大帮扶的人力资源和资金保障,解决了“帮扶谁”“谁来帮”“帮什么”“怎么帮”的问题。目前,帮扶受益的居民已达3万人,“一对一”固定精准帮扶已达4000人。
四是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体系。它是以辖区居民家庭为中心,让居民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享受到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的一系列优质服务。根据现有社区的布局,沙河口区采取“一社区一圈”,划定了全区90个“15分钟便民服务圈”。每一个便民服务圈都包括由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社会力量和居民个人提供的公益服务,市场机制提供的市场化服务,通过综合运用帮万家、助万企、“一口受理,全区通办”、“互联网+”、社区在线等媒介打造的便民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文化体育、便民商业等16大类与居民密切相关的服务,实现“小需求不出社区,大需求不远离社区”, 让辖区居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4、引入智慧化党建,打造网格化党建大数据管理指挥平台。当前,智慧化信息平台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沙河口区投入近1.3亿元,建立了区级大数据服务中心,统筹建设了一个由移动终端、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和分析研判调度系统构成的网格化数字平台。依托这一平台,区委又组织开发了网格化党建大数据管理指挥平台,建立了网格党组织的网络架构,将实体网格党组织体系架构、党员队伍情况完整拷贝到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之中,把网格党建工作由地理空间的全覆盖,向虚拟空间的全覆盖延伸,实现了党建工作的“挂图作战”。针对网格党建工作难考核、难查询等问题,建立了网格党组织的网上台账,将支部生活、支部工作、支部活动这三项内容记录到网上,实现了党建工作的痕迹管理。借助大数据快速统计分析功能,建立了分析研判和预警机制,提高了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的能力,实现了对全区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的全面了解和精准把握,弥补了现有工作手段的不足,也进一步延伸了城市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的手臂。
相关专题 |
· 全国党建案例库 · “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