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委组织部
2018年10月16日11:0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摘要: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定不移推进区域化党建,以“三级同向联动、三个融合互动、四项要素拉动、五大类型推动”的“三三四五”模式,积极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和网格化党建等重点难点工作,有效推动传统社区党建与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和新兴领域党建互联互动,不断提升城市基层党组织领导力、组织力、牵引力、渗透力,构建起共融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大党建格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打造城市基层党建“翠屏样本”。
一、背景起因
翠屏区是1997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原县级宜宾市改设而成,是四川省宜宾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08年以来连续9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十强县”。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两新”组织特别是非公企业蓬勃发展、数量剧增,分属不同行业、系统和单位的党组织不断向街道、社区和园区集中,不同身份的党员工作生活逐步相互交融。原来以行政隶属和纵向管理为主的社区、机关、行业等各领域党建的体制机制,与新时期党在城市的工作要求,与社会思潮多样化、群众需求多元化的工作实际不相适应,难以实现群众需求精准把握、资源要素有效整合、高效服务精准对接,难以发挥党组织在推进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中的聚合作用。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召开后,特别是宜宾市被中组部确定为重点指导的开展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引领行动的示范市后,翠屏区响亮提出加快建设党建示范市先行区,坚定不移推进区域化党建,有效推动传统社区党建与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和新兴领域党建互联互动,构建起共融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大党建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三级同向联动,构建城市区域化党建体系。坚持高站位、高起点、高规格,构建具有翠屏特色的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一是强化区委统筹力。区委充分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进行全域规划、分类实施、梯次推进、整体提升,确立了组织、阵地、队伍、制度、服务、智慧党建、形象展示七大支撑体系。区委成立城市基层党建领导小组,形成区委书记靠前指挥,区委常委分区域包干、人大政协主要领导牵头督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级组织同向发力、各方力量高度汇聚的大格局。建立街道大工委9个、社区大党委41个、区域党委5个,79个驻区单位党组织书记担任区域党委副书记或党委委员,实现资源要素高度汇聚,工作力量高度整合。二是增强街道“话语权”。强化街道党工委统筹功能,整合驻区单位、“两新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全覆盖组建街道区域化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畅通街道党工委与区域党委之间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区域党委统筹整合、牵头抓总作用,定期共商涉及区域党建、公益事业、社区治安等重大事项。积极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在中心城区和郊区各选择1个街道试点,将内设机构整合为综合协调办公室、党建办公室、公共服务办公室、综合治理办公室、经济服务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逐步剥离不适合街道承担的经济职能和专业管理职能,强化街道党工委“话语权”。三是削减社区“偏职能”。狠抓社区“减负”,对社区职责进行全面清理,严格落实社区事务准入制度,党政各职能部门的工作需延伸进社区的,年初由区财政按标准将工作经费预算到各街道。对临时增加且必须借助社区开展的工作,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落实工作经费和相关配套措施。厘清社区服务边界,保留社区工作事项34项、协助政府工作事项37项、依法证明事项22项。
(二)三个融合互动,整合城市区域化党建资源。不断破除单位制和垂直管理的体制局限,扩大区域党委覆盖面,充分调动区域内各类资源的积极性,鼓励条与块的党组织和党员围绕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在同一个平台上协同合作、共谋发展。一是创新设置方式,促进组织融合。区域党委发挥领导作用,引导驻区机关、企业、学校、医院、社会组织等驻区单位积极融入社区,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等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协调联动机制,推动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上下联动。二是精准对接供需,促进资源融合。统一制定《党群连心卡》,内设问题调查、工作建议、党建资源等7项内容,钟鼓楼等5大区域整合101名专兼职党建网格员深入小区、楼栋、驻区单位、“两新”组织、商铺等面对面交流和“翠屏e家”智能信息平台“线上”常态收集的方式,分类梳理汇总建立动态台账,形成“资源、需求、项目认领”三张清单,居民、驻区单位、“两新”组织、社区的需求资源一目了然,促进机制共筑、义务共担、资源共享、实事共办。三是抓实双向服务,促进情感融合。大力推广“双向服务”制度,通过契约等形式固化双方互助关系,引导辖区单位党组织自觉接受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指导与协调,积极参与辖区公益性、社会性、群众性工作,145个机关单位党组织和2723名在职党员主动到社区报到,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街道、社区党组织定期了解驻区单位实际需求,通过优化政务服务、抓好环境整治等,实现互助共帮良性循环,年底通过集中开展共驻共建工作情况评议对双向服务工作进行监督。
(三)四项要素拉动,激发城市区域化党建活力。坚持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劲往基层使,充分整合各级各部门人才、资金、服务、项目等资源,以强有力要素保障拉动区域化党建工作。一是注重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四个一批”工程,规范“五个环节”,切实加强职业化专业化建设。2016年换届以来,面向社会公开招考108名社区专职工作者,岗位历练储备411名后备干部,社区工作者年龄、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分批组织社区专职工作者开展职业培训,2012年以来,考取公务员15人,考取事业人员33人,成长为科级领导干部3人。按照500户左右标准设置党建网格,整合党小组长、居民小组长、物业人员等力量,选配党建网格员101名,明确“八大职责”,作为社区工作者力量的有效补充。二是强化资金保障。整合投入近2亿元,建设区域党群活动中心5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5个,打造了“益智馆”“康养馆”“贴心馆”等独具特色的活动场馆,启动建设1300平方米的“两新”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区域党群活动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其它党组织活动阵地”为一体的“1+N+X”阵地体系。每年投入财政资金1000余万元,保障城镇社区工作经费5万元/年、为民服务专项经费12万元/年,社区干部基本报酬达到4—5万元/年,并统一购买“五险一金”。建立“4类18级”岗位等级序列,社区专职工作者薪酬待遇与工作岗位、工作年限、工作实绩、年度考核等挂钩(目前,社区党组织书记最高待遇可达4674元/月)。建立职业津贴,对取得助理社工师、社工师资格证书的人员按200元∕月、400元∕月予以补助。三是搭建服务平台。争取市级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非公企业等支持整合资源,除“1+N+X”党建阵地外,充分整合区域内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其他党组织活动阵地50余个,形成全域覆盖、互为补充的党群阵地体系。大力推广“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建立党群微信群600余个,投入300余万元开发“翠屏e家”综合服务平台,涵盖六大版块几十项服务内容,实现民情信息“一网揽尽”、党员服务“一键认领”、商品交易“一指搞定”。四是逗硬考核评价。出台《党建工作量化考核办法》,区委常委会、区委组织部部务会定期听取工作汇报,整合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力量开展常态督查。建立双向考评机制,区域党委与驻区单位签订《区域化党建目标责任书》,纳入考核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信息反馈机制,探索推行“一公开两反馈”制度,将区域内单位或个人参与服务情况在一定范围定期公开,年终接受区域党委党员代表和辖区居民代表民主测评情况向所在单位和区域党委反馈。
(四)五大类型推动,打造城市区域化党建品牌。坚持分类示范、梯次推进,因地制宜推进五个类型区域化党建试点示范建设,精心打造党建特色品牌。一是探索“红色领航型”模式。在钟鼓楼区域,充分发挥宜宾党史发源地和机关单位集聚、党建资源丰富等优势,凸显“红色文化”传承,聚焦政治功能、多元服务、社会治理三个关键,创新开展“红色领航”活动,以“信仰在心中”等4个红色主题打造区域党群服务中心核心阵地,带动盘活各类阵地资源,形成“1+1+2+3+N”党群服务体系。二是探索“商圈聚合型”模式。在大观楼区域,充分发挥传统商圈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等优势,凸显“魅力商圈、人文大观”,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将商圈各领域党组织整合起来,实现区域内机关、社区、国企、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商户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发展互动,预计2018年商圈网络交易额突破50亿元。三是探索“两新融入型”模式。在金沙江区域,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和电商创客人才信息资源集中等优势,统筹整合区域内非公企业党组织资源,联动打造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健康养老中心、创新创业平台等“多位一体”服务体系,实现了活动阵地有效扩充、工作力量有效充实、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四是探索“同心共治型”模式。在大地坡区域,以规模较大的新建商住小区为基点,充分整合物业管理公司、小区业委会资源力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构建精准对接、反映迅速、处理及时的6个“一刻钟服务圈”,让区域内广大居民、党员和单位在15分钟内就能享受高效便捷的“星级服务”。五是探索“国企支撑型”模式。在旧州塔区域,以区域党委服务国有企业发展、国有企业促进居民幸福为目标,围绕职工子女入学、居民就业、社会治理等焦点,打造国企与社区“发展共同体”,在促进国企健康发展与职工持续增收的同时,辐射带动区域内居民就业1万人以上。
三、工作成效
(一)组织建设从领域化转向区域化,组织凝聚力由“分”变“合”。通过实施区域化党建,整合各类党组织力量,组建5个功能型区域党委,有效打破了社区、机关、单位、行业、“两新”等各领域党组织行政隶属壁垒,破除了各自为政的障碍,改变了过去各领域党组织力量分散、用力不均的局面。
(二)资源要素从封闭化转向开放化,服务覆盖面由“窄”变“广”。区域党委成员单位主动开放共享人力、阵地、资金等资源要素,改变了过去各类党组织资源分散、狭窄甚至闲置的局面,通过区域党委议事决策,统筹分配管理,发挥出捆绑效应,为区域内居民提供更多更广的优质服务。
(三)治理模式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群众获得感由“小”变“大”。区域党委整合机关、单位、行业、新兴领域各类党组织力量,解决了社区“小马拉大车”难题。引导小区开展自治,组建业委会和小区、楼栋党组织,让居民感受到党组织在身边,发挥党建网格员作用,了解需求建议、提供贴心帮助,让居民时刻感受到党员在身边,享受服务后清楚惠从何来,增强了认同感、归属感和参与度。
(四)党建工作从示范化转向效果化,发展引领力由“弱”变“强”。社区、机关、单位、新兴领域等各类党组织积极融入投资促进、城市建管、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中心工作,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执行力、战斗力明显增强,推动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2017年征地上万亩、拆迁近百万平方米、拆除违建超十万平方米,有力保障省市重点项目用地,为宜宾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贡献出翠屏力量。
四、经验启示
(一)体制的探索创新是根本。城市基层党建必须有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要积极适应城市改革发展新要求,有针对性的探索创新组织架构、管理运行等方面体制机制,坚持市、区、街道、社区(区域)四级党组织联动,上下共同发力,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整体推进,一级抓一级,形成一盘棋,达到加强统筹、上下联动、力量下沉、全面覆盖、落实落细的效果。
(二)资源的有效整合是引擎。城市基层党建必须有一个整体联动的社会环境,要通过区域党组织纽带把社区、机关、单位、“两新”组织等紧密联系起来,增强共建家园意识;要通过互利共赢连接,实现资源开放共享,调动各方积极性;要通过活动载体连接,实现共建互补,加强紧密联系,发挥各方优势;要通过价值取向连接,以服务群众为共同追求,共享治理成果。
(三)需求的精准掌握是关键。城市基层党建必须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健全服务组织,实现服务对象全方位、服务方式亲情化、服务质量优质化。要创新服务手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区级层面建立智能信息服务平台,终端延伸到街道和社区,整合各部门各单位信息资源,建立大数据库,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为基层党建插上信息化“翅膀”。要探索网格化党建,摸清掌握群众的需求、意见、建议,作为服务开展的着力点,摸清掌握区域内各种资源,为开展服务提供保障。
(四)专业的服务队伍是重点。城市基层党建必须有一支素质优良的职业化专业化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要着力解决社区专职工作者的体制问题、身份问题、待遇问题、出路问题,增强他们的“尊严感”“荣誉感”“获得感”“成就感”,破解人难选、人难用、人难留的问题。要探索建立岗位等级序列,优化薪酬体系和职业成长路径,增强干部队伍活力。要加大社工人才培育,增强干部队伍专业素质。要发展壮大群众自发组建的志愿者服务工作者、市场运作的中介服务工作者等队伍,以此来弥补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人手不足、精力不够问题。
(五)经费的有力支撑是保障。城市基层党建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经费支撑,形成区域化党建的一池活水。要切实加强基层基础保障,整合关于社区的政策、资金、项目,建立城市基层党建专项经费、区域党组织工作经费和社区工作经费、为民服务专项经费。区域党组织要统筹各类党组织资源,建立共驻共建经费,充分利用社区集体经济,提高自身造血功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