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履职“双到岗” 服务“全覆盖”

江西南昌市青山湖区:在职党员进社区“五在”模式创新实践

中共南昌市青山湖区委组织部

2018年10月16日09:1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南昌市青山湖区塘山镇高新社区共有住户2600户、常住人口8000余人,直管党员64名,登记在职党员人数135名。近年来,高新社区积极深化完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基层治理机制,推动构建“城市大党建·社区微治理”格局,不断促进社区党建与驻区单位、新兴领域党建融合发展、共建共享,营造了“社区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区人人共享”的新局面。

一、背景和起因

高新社区住户较多、党员分散性强、流动性大,党建工作中存在着党组织凝聚力不强、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党建工作标准难以统一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高新社区紧紧围绕在职党员进社区“五在”工作方案,积极打造具有“履职‘在位’党员工作室、奉献‘在先’岗位认领栏、共享‘在家’庭院党支部、牢记‘在心’网格服务区、幸福‘在线’爱心圆梦站”五大功能的示范服务中心。

组织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一)机制有效。要鼓励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推广党员承诺制等做法,探索建立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要搭建党员联系群众的平台,完善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形成党员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逐步推行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对在职党员实行工作时间单位管、“八小时之外”社区管的双重管理模式。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既是对在职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的有效探索,也是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的巩固和深化,是符合中央、省委、市委精神的。(二)党员有为。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将在职党员工作岗位和居住地发挥作用有机结合,使服务居民、服务群众这一宗旨落到实处。通过“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可以进一步加强党员作风建设,时时处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助于推动全区各项事业发展。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把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权交给社区、交给群众,建立起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双重管理机制,使在职党员的业余活动和表现由屏蔽状态下的“盲点”变为公开环境下的“亮点”,这样既为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监督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手段和载体,也有利于增强党员宗旨观念和党性意识。(三)阵地有形。为进一步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推进和谐社区建设。高新社区创新打造“五在”示范服务中心是落实街道社区“三有一化”(即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总体要求的重要实践,在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协调委员会作用的同时,进一步拓宽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覆盖面。在职党员有着文化程度高、综合素质强、社会资源丰富等优势,积极动员和组织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有助于发挥在职党员在推动社区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实现“共驻、共建、共享”社区党建新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是“履职‘在位’党员工作室”。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和群众诉求,合理设置党代表(党员)服务岗位,明确岗位责任。社区党支部通过党员推荐、党员自荐、党小组评议、党组织审核、集中公示的程序,将干事热情高、群众威望高、工作能力强的党员选入“党员工作室”参与接访工作。同时在开通24小时 “书记热线”的基础上,每天安排一名社区干部和一名党员轮流值班。建立有关沟通协调、共驻共建、监督反馈的“三项工作机制”;明确“我接访、我承诺、我行动、我落实”的工作责任。

二是“幸福‘在线’爱心圆梦站”。高新社区把做好群众工作当作最大的“民心工程”,坚持从小处着手,从点滴做起,通过“微行动”,服务群众“零距离”,实现群众“微心愿”。开设“微讲堂”。提前确定主题,集体进行备课,大家轮流当老师,向居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微座谈”。社区和工作队成员经常到小区游园、楼栋单元和健身器材附近与居民进行“微座谈”,了解居民真实诉求,现场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搞好“微活动”。工作队联合社区、驻区单位开展“公益日”和“周劳动日”、党员奉献日、共同观影、共度母亲节等活动,成立草根宣讲队,群众文艺队等群众组织,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供“微服务”。针对社区老龄化问题,工作队定期开展走访慰问和上门服务,为老人送温暖、送政策、送祝福、送服务,带去党和政府的关心和问候。

三是“奉献‘在先’岗位认领栏”。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登记工作,建立在职党员名册,掌握在职党员的职业特点和个人特点等基本情况。围绕创建“文明社区、和谐家园”主题实践活动,社区党支部根据在职党员填报的特长和爱好,组建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扎实开展政策宣传、技术培训、扶贫帮困、环境整治、矛盾调解、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志愿服务活动,确保每名在职党员按照承诺每年完成1-2项志愿服务。对在职党员在社区的表现情况进行记录,认真收集社区居民意见,并结合掌握情况,每年向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进行一次反馈沟通。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在民主评议党员、评先评优、干部使用等涉及考察工作时,要听取社区党组织的意见,将党员八小时以外在社区的表现,作为重新依据。

四是“共享‘在家’庭院党支部”。实行在职党员进社区“担职务实”。成立亲情协会、文体协会、议事协会等三个协会组织,搭建民事服务网、绿色家园网、和睦安全网三个网络平台。使在职党员真正为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生力军,为社区注入了具有无穷潜力的新力量,充分利用在职党员的自身优势为社区居民服好务、办实事。真正为在职党员搭建了舞台,让在职党员八小时以内当骨干、八小时以外做模范成为现实。通过这种形式,成功链接了在职党员从单位到社区的身份共性,强化了在职党员的角色意识,明确了在职党员在八小时外的责任和义务,促进了党员自身修养,拓展了党员发挥作用的新领域和新空间。

五是“牢记‘在心’网格服务区”。依托“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组户联系”社区社会化管理工作机制,把有一技之长的在职党员和辖区共建单位党组织都纳入网格管理服务团队之中。有效承接党和政府的“关心事、挂心事、用心事”,着力解决困扰居民群众的“烦心事、闹心事、难心事”。在职党员通过自愿捐赠、重点帮扶,为困难群体雪中送炭;通过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为日常生活锦上添花;通过志愿者服务队伍为居民排忧解难,促进社区和谐;通过“爱我家园”主题活动,庭院绿地认领等深化环保意识,改善生存环境。通过“义工服务”自愿奉献,确保邻里和睦、庭院安全。

三、成效与反响

通过在职党员进社区创先争优“亮牌示范”工程,为党员搭建了创先争优的平台,破解了党员教育管理全覆盖、社区服务管理全覆盖、干部监督管理全覆盖、全员参与社区建设全覆盖等四个难题,营造了“社区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区人人共享”的新局面。

(一)双重管理模式,实现党员教育管理全覆盖 “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构建了“8小时之内”单位管、“8小时之外”社区管的双重管理模式,使在职党员的业余活动和表现由屏蔽状态下的“盲点”变为公开环境下的“亮点”,实现了在职党员教育管理全覆盖。通过单位党组织组织发动、社区党组织《致在职党员的一封信》、区内各类媒体的宣传,营造在职党员“八小时内单位创佳绩、八小时外社区争优秀”的良好氛围;明确在职党员进社区主要任务和单位党组织、社区党组织主要工作职责,实现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无缝隙对接;建立在职党员到社区登记报到、情况反馈、听取意见、定期通报、表彰奖励等制度;社区按居住区域,实施网格化管理,把在职党员编入小区楼院党支部和党小组,促进了在职党员在居住地“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社区党组织建立在职党员信息库,对前来报到的在职党员姓名、单位、本人特长以及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做到党员的基本情况清、职业特长清、联系方式清、服务意愿清。同时,社区党组织通过电话、短信、QQ群等多种联系方式,向在职党员通报社区情况、商议活动计划、通知活动安排,增强在职党员对社区的归属感。

(二)合理设置岗位,实现社区服务管理全覆盖 根据在职党员的职业特点、兴趣爱好、技能特长、个人意愿和居民需求合理设置岗位。高新社区设立了党员先锋岗、环境维护岗、邻里互助岗、扶贫帮困岗、善款捐赠岗、政策宣传岗、法律咨询岗、纠纷调解岗、居民事务协商岗、社区难题破解岗等十个岗位并且组建了法律法规宣传队、社区治安服务队、邻里互助服务队、社区环保服务队、文明新风服务队、扶贫帮困服务队、居民事务协商队等7支在职党员志愿服务队。此外,为推动工作开展,方便在职党员参与活动,本着“适宜、适时、适度”的原则,采用“定时不定岗,定岗不定人”的方式,不断创新活动载体的创新。增强在职党员进社区的深入性,解决诸多政府照顾不到、社区无法管理的社区管理服务的“漏点”问题,实现了以社区党建工作的全覆盖引领社区服务管理全覆盖。

(三)科学考核鉴定,实现党员监督管理全覆盖 管理考核监督是否到位,是关系到党员作风建设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推行“五在”行动,就是把党员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社交圈、生活圈、家庭圈、社区公德等方面的监督管理权交给社区、交给群众,建立起单位党组织和街道社区党组织双重监督管理机制。主要由社区党组织随时记录在职党员日常参与社区服务情况,年底前根据在职党员在社区的综合表现情况,在征求社区居民党员、居民代表等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如实填写《在职党员社区表现反馈卡》,并向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四进”即年度考核进社区、推先评优进社区、民主评议进社区、选拔使用进社区。听取社区党组织对考察对象、拟提任干部、拟表彰人选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社区党组织和居民的监督。

(四)党员示范引领,实现社区社会动员参与全覆盖 社区是各种社会群体的集聚点、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更是党在城市执政的支撑点。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密切社区党组织与单位党组织的沟通与联系,拉近党员与群众之间的距离,牢固树立起“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共驻共建共享意识,进一步激发在职党员和所在单位党组织服务社区、奉献社区、回报社区的热情。

四、经验与启示

(一)多措并举解决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难到位问题。确保 “下到位”。全方位宣传动员,驻区单位党组织跟进并督促所属党员及时报到,解决难发动问题;首创“线上线下双报到”做法,在职党员在“线上”报到后,在规定时间内持《报到证》完成线下报到,解决难组织问题;强化督导,明确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的组织和督导职责,与创先争优联系起来,解决难到位问题。

(二)创新办法解决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难组织问题。确保“动起来”。以在职党员为主体打造全方位“立体服务网格”,解决了社区干部少,在职党员多、服务意向、爱好特长和个性特点各异,活动组织难的问题;组织社区设置和发布服务岗位、征集结对帮扶对象、微心愿等让在职党员认领,灵活开展定点服务、组团服务、主题服务等,解决党员进社区服务难的问题;建立服务确认机制,党员将服务内容提交社区党组织,社区党组织在向党员服务的组织者或服务对象核实后确认在职党员的服务,解决党员服务务实难问题。

(三)群策群力解决在职党员进社区作用难发挥问题。确保 “出成效”。组织在职党员进社区争当模范居民、民情收集、政策宣传、纠纷调解、志愿服务(认岗服务、结对帮扶、认领微心愿)先锋,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安排驻区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发挥单位对社区党建的促进作用;安排驻区单位主要领导挂钩社区党建工作,发挥领导的引领作用。

五、探讨与评论

(一)领导带头是推动工作的关键。领导带头、以上率下,是做好工作的基本方法。驻区单位党组织领导、骨干率先以普通党员身份到社区报到和服务,组建“八个书记一个站”的服务模式,将结对共建作为工作的组合拳,解决了一些社区工作保障薄弱等问题。

(二)开拓创新是解决难题的基本方法。高新社区通过系列创新,解决了工作中碰到的各种问题:首创线上线下双报等办法,解决了报到难组织问题;首创社区服务网格等办法,解决了活动难组织的问题;率先提出“五在”工作法的理念,确定了科学的服务原则。

(三)建立机制是考核服务的必要举措。明确没有及时报到、完成进社区服务任务的党员不能作为评优评先、晋级晋职的对象。每年底,社区党组织分别就各单位和党员的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强化结果应用,推动党组织落实组织管理职责,督促党员进社区报到和服务。

(责编:宋晨、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