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江苏南通市崇川区:深化改革 强基固本 构建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格局

中共南通市崇川区委组织部

2018年10月16日08:4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紧扣强基固本总目标,牢固树立“党建+”融合理念,聚焦城郊结合部党建薄弱点,运用改革创新思维,以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为重点,深入实施社区城市化改革,着力深化“四位一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取得较好实效。相关经验在全省交流,获省委主要领导“值得复制推广”肯定。

一、背景与缘起

崇川区是南通市主城区,“十二五”以来,经济总量翻番,城市规模和城市品质有了较大提升,但在城郊结合部的5个涉农街道62个涉农社区,全面城市化转型不够,基层党组织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未充分体现,引领社会治理精细化的能力水平距离群众需求还有差距。具体表现为三方面问题:

(一)城市空心“拢不紧”的问题。横向比较相邻的上海及苏南各市,崇川区作为东部沿海城市的中心城区,其城市化建设密度、经济密度和人口密度不够,中心城区首位度和引领力欠佳。尤其在城郊社区城市化进程中,常有因房屋征收出现有地无人的“空心化”现象,社区功能还部分停留在“村”的概念,基层社会管理治理仍处于点卯打更的“稻草人”状态,难以适应新时代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细化服务需要。同时,部分城郊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不善,出现资不抵支、入不敷出的“倒挂”现象,一定程度上引起社会矛盾。鉴于此,要求我们必须找准社区发展新的切入点,以改革手段破解城市化管理新问题。

(二)组织薄弱“领不了”的问题。城郊社区多是城市建设、项目落地主战场,征收拆迁任务繁重,由此带来组织覆盖不及时、过渡期党员属地化管理未到位等问题,致使基层组织建设产生“空白点”和“薄弱点”。加上蓬勃发展的“两新”组织未完全实现党的工作覆盖,均影响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发挥。比如,在征收拆迁信访问题中,部分党组织化解矛盾方法不多,时有“迈不进门、说不上话”场景,基层群众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度不高。鉴于此,要求我们必须立足新时代党建要求,着眼薄弱改革突破,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核心引领城市化进程良性发展。

(三)队伍流失“留不住”的问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既要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又要应对各项下派任务,联系服务群众精力不够、效果不好。加上社区干部薪酬体系缺少竞争力、晋升空间小、工作任务重的现实,导致基层社区干部流失严重。近三年来,崇川区招录社区干部448人,流失102人,流失率达22.8%;其中,涉农街道招录社区干部146人,流失64人,流失率达43.8%。鉴于此,要求我们必须以变求新,充分发挥党建统揽作用,在队伍建设、标准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提质增效,不断加大基层建设保障力度。

二、做法与成效

针对上述问题,崇川区积极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采取“点上开花、点面结合”方法,不断深化社区城市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增强基层党建组织力和引领社会治理能力,努力推动资源下沉、民心向上,提升基层群众认知党建工作的获得感。

(一)标准化筑牢党建基础。坚持党建核心引领,落实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要求,进一步规范基层组织设置和党建阵地建设,切实夯实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的双重组织基础。一是组织覆盖标准化。注重把基层党组织向邻里、楼幢延伸,在居民区社区打造社区邻里党建2.0版,按“全覆盖、不交叉、无缝连接”原则,重新划分邻里(网格)929个并编码,建强社区党委-邻里(联合)党支部-楼幢(街坊)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商、居)四级组织网络;在无居民纯单位型社区设立联合党组织,成立社区共建促进会。持续开展“两新”党组织红色覆盖工程,按单独组建、行业统建、区域联建模式,强化商圈、楼宇、市场等重点领域组织覆盖,建立“两新”组织街道综合党委,完善联合党支部-楼宇党小组-楼层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商圈(楼宇)组织网络,共建成“两新”党组织403个,确保区域、居民、辖区单位党组织应建已建率100%。二是工作覆盖标准化。制定《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操作手册》,全面梳理党的建设、惠民服务、基本保障等6个领域工作内容,探索构建社区建设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细化完善社区邻里党建工作标准体系,开展“四有”邻里党组织创建活动(有带头人、有骨干队伍、有服务项目、有阵地平台),推广“楼道+党建”模式,推动基层党组织按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责任的“四定”模式,严格规范主题党日、双重组织生活等党内活动制度,构建“支部引领邻里、党员融入邻里、群众聚合邻里”新格局。三是阵地建设标准化。出台《崇川区社区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试行)》,规范打造居民区社区、单位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分别不低于600平方米和200平方米。落实“一厅三站六室多点”阵地功能配置【一厅即公共服务大厅,三站即居家养老服务站(残疾人之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庭医生工作站)、志愿服务工作站(社团工作站),六室即党群议事室、代表委员工作室、警务室、平安工作室(网格办、律师工作室、信访接待室、矛盾调解工作室)、文体活动室、多功能教室,多点指快递点、缴费点、净菜点等生活便民服务点】,标准化推进社区空间布局、功能安排、标识挂牌,力争年底80%以上社区达标。

(二)精准化筑牢服务基础。坚持党建惠民,实施基础建设提质主攻行动,以开展精准化民生服务为主抓手,提升社区党建组织力、影响力和感召力。一是社区邻里服务。依托“一厅三站六室多点”功能阵地,规范化选优配强社区人员,按“7+N”模式配备社区干部,即:1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兼居委会主任)、1名公共服务中心主任、1名党组织副书记(兼居委会副主任)、1名党群社干、2-4名全科社工(万人以上社区4名),集体经济组织配经管员和资管员各1名;按“一邻一人”的标准,配置N个邻里全科社工持证上岗,同步设置党员先锋岗及青年文明号675个,承接72项“市-区”下放公共服务事项,高质量提供党建引领、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等6类103项必配服务、22项选配服务。二是医养融合服务。聚焦看病难、养老难问题,结合我区作为全省医养融合试点契机,全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社区居家养老和医疗健康管理信息共联、服务共享。推进医养机构一体化,街道层面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第一人民医院等4家市级医院结成紧密型医联体正式运营,社区层面4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医联体一体化管理。力促医养服务一站式,医联体增设康复、日间照料等为老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站融合家庭医生工作站、居家养老服务站,配备家庭医生团队,提供医疗、助餐等服务;社会养老机构100张床位(含)以上的内设医疗机构、100张床位以下的与附近医疗机构合作。三是教育均衡服务。紧扣择校难诉求,深化小学集团化办学改革和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新区学校、崇川学校同和校区建成,保持学区“零择校”。同步推动承接市属幼儿园,理顺街道幼儿园体制,按“公立社办”模式支持品牌幼儿园开办分园,基层群众充分感受到“党建温度”。我区获评全国社区教育试验区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

(三)精细化筑牢治理基础。坚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化“四位一体”社区邻里基层治理建设,以党风引领社会风尚持续向上,相关经验在《人民日报内参》刊发。一是思想引领倡导德治。突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为核心,常态开展“两学一做”,深入推进解放思想大讨论,创办基层党组织书记群言堂,推进理论讲堂、道德讲堂、社科讲堂“三堂融合”,教育引导基层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我区开放互动式党课获评省优秀案例。二是组织引领彰显善治。以社区邻里党组织为主导,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兴趣爱好、参与管理三大类社团建设,全区社会组织万人拥有数突破16个。以专业机构为辅助,建立区社会组织培育中心,持续推进公益助力计划和社会组织“320”工程,培养3A以上品牌社会组织38家,精细化开展公益服务、公共事务。“巾帼挽霞”志愿服务项目获评全国十大暖心故事。三是功能引领践行法治。坚持“党建+法治”融合理念,深化综合执法改革,成立社会协同联动中心,推动城管、建设等9个部门143项执法职能和力量下沉,开发全要素邻里(网格)APP,实现社区邻里服务事项智能化联动。依托警务、司法等力量打造法治型党组织,80名驻居党员警察兼任社区副书记,组建党员“8+N”先锋服务队参与社会治理,在驻点法庭、律所、法学社团建立功能型党小组,实现“红色”领航。四是机制引领促进自治。突出基层党组织轴心作用,以评议服务推动基层自治,建立邻里支部书记、理事长、理事和居民代表组成的社区群众评议团,制订群众评议细则,通过“组织考+党员议+居民评”方式,跟踪评价机关和社区干部服务情况。今年通过群众评议促进“走帮服”主题双访等活动纵深开展,定点接访群众3000余人次,办结诉求856个,办结率89.5%。

(四)最优化筑牢保障基础。坚持大抓基层导向,以最优化的人财物及制度资源,进一步夯实城市基层党建基础保障。一是突出正向激励。出台《崇川区社工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人事档案管理、待遇保障、考核奖励等制度,推动社工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强化待遇激励,建立基本工资增长机制,将社区工作者待遇与事业人员工资水平挂钩并适时测算调整,建立ABCD“四岗十二档”岗位等级序列和薪酬体系,实行差异化职龄补贴,提高社区工作者工作积极性;建立岗位累积机制,明确社区工作者在本岗本档任职满四年可晋升工资档次,增发社工师职业津贴,今年区财政新投入3000多万元提高社工待遇,充分调动社区工作者干事创业激情。强化政治待遇,聚焦书记“头雁”等社干队伍,突出理顺管理体制,打通社区社工、街道社工、区属事业单位编外辅助人员交流渠道,同步拓宽向上晋升通道,今年5名优秀社区书记被提拔到科级领导岗位。二是优化集体资产。按“两不变、两分开、两集中、两公开、两监督”原则,对城郊社区和原组级集体资产实行“统一管理、分块核算”,街道和社区共同行使管理权经营权、社区和原组级享有收益权分配权。加强集体资产管理力量,配强涉农街道经管站和城郊社区集体资产管理人员,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努力实现保值增值。同步推动社区党组织书记、党组织班子成员兼任或党员担任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不断提升集体资产运营的“红色”公信度。三是落实党建经费。出台《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资金使用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基本原则、使用范围、项目申报、管理监督等工作内容,按每社区20万元标准,配套财政预算2120万元,有效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和服务群众水平。加强邻里经费使用,各街道按社区党委4万元、党总支2.5万元、党支部2万元的标准,按每个邻里1万元的标准配套党建专项经费,年划拨近800万元专款用于邻里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已标准化打造邻里(网格)服务处422个。制定街道购买服务人员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街道用工管理,有效解决了基层队伍“下不去、做不实、留不住”的问题。

三、经验与启示

崇川区通过以改革为手段,突破城郊社区全面转型难题,深入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较好实现了基层堡垒不断夯实、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基层队伍不断建强、全科服务不断完善的良好目标。总的来看,主要有三方面体会:一是改进了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党的十九大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我区在新一轮社区改革实践中,始终由党组织举旗定向,加强党的领导,在社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组织架构上,建立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公共服务中心、综治办为载体,邻里街坊、社会组织等多元力量参与的“一心三体多元”治理机制,使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由垂直型向扁平型、由行政领导型向融入自治型转变,使党的领导作用和服务宗旨有机结合,切实夯实了党的执政之基。二是强化了服务为民的有效约束。我区深化社区改革,始终坚持党建为民原则,始终聚焦广大群众期待解决的医疗、养老、教育等重大民生问题,始终着眼基层干部在政治空间、待遇薪酬等方面的制约因素,针对性明确了社区邻里为民服务事项、基层干部待遇改善办法,同步强化制度保障与制度约束,使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工作置于监督之中,大大提升了服务为民效能,有效架起了党群干群“连心桥”。三是开启了社会治理创新的基层实践。我区推进社区改革高点定位、纲举目张,有目标、有计划、有节点、有考评,尤其是法治为纲、德治为魂、善治为本、自治为基的“四位一体”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探索了社区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层样式,丰富了党领导基层的实践形式,拓宽了政府主导的有效渠道,协同了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增强了基层社会的发展活力,获得了基层群众的高度认可,将为同类型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借鉴。

(责编:宋晨、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