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云南昆明市呈贡区:党建引领 打造区域共驻共建“朋友圈”

中共昆明市呈贡区委组织部

2018年10月15日09:3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摘要:近年来,城内社区以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为抓手,坚持“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按照“党建引领、经济助力、服务为本”的思路,对区域化党建工作进行了初步探索,初步形成区域化党建构架体系,通过强发展、促和谐、优服务、严治理,实现民心在基层汇聚、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延伸,以党建工作推动和引领基层治理创新。为创新社区治理模式、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社区突破了以往大党委“党建联做”的单一格局,构建集“发展圈”“和谐圈”“服务圈”“治理圈”为一体的区域化党建“朋友圈”,形成了发展联创、和谐联享、服务联做、平安联建的党建责任共同体。经过实践,城内社区以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相结合为关键点,通过不断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加强区域化党建工作深入开展,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社区转型升级的新优势,引领社区治理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

一、背景与成因

城内社区位于昆明市呈贡新区老城核心区,社区现有社区居民3705人;社区党委设4个党支部7个党小组,共有党员209人。城内社区辖区内既有冰心默庐、三台山公园、文庙等享誉省内外的名胜古迹,又是交通便利、农产品贸易集中的呈贡传统核心商业区,区位发展优势显著。但与此同时,由于辖区内流动人口众多,加之“村改居”社区运行机制、服务模式与城市发展间存在的巨大差异,以及社区群众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发展思维,客观上也对社区建设发展和社会治理带来了诸多的阻碍和影响。为有效解决辖区内社会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公共基础设施滞后、邻里矛盾多发、社区服务滞后、社会治安环境不佳等社会问题,满足社区居民各项公共需求,呈贡区龙城街道城内社区党委积极转换工作思路,通过构建共享型区域化党建模式吸引辖区公共单位参与共建,达到多方参与、全面共赢的发展目标。

二、做法与经过

(一)以大党建带动“大发展”,构建红色“发展圈”。社区要发展,经济是基础。为此,城内社区党委牢固树立“党建引领助力经济发展”的理念,党委班子立足于社区群众谋发展、谋失地后续生机保障,探索新区建设大量农民失地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模式,社区积极向共建单位咨询求助。在区财政、人社等共建单位建言献策、政策指导、项目扶持下,社区的集体经济不断巩固和壮大。通过成立并运营集体企业发展集体经济,开展有针对性的失地居民再就业职业培训,吸收社区失地居民到集体企业就业三条途径,带动社区经济发展、促进居民就业,形成规划长远、操作可行、落实有力的发展圈。

(二)以大党建带动“大和谐”,构建红色“和谐圈”。城内社区辖区居住着12个少数民族,曾经因民族间不同的生活习惯导致的邻里矛盾时有发生。为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社区党委委员不断走访群众,积极协调宗教、文化等共建单位的指导,并积极争取各民族中威望高的人的支持,发挥少数民族党员的调和作用,采取矛盾调解、民族习俗宣传教育、同庆民族节日等多项措施,解决了少数民族共融的问题。同时发挥大党委共建单位作用,联合区司法、人社等共建单位,积极地为社区少数民族同胞提供就业创业指引、法律咨询、困难帮扶关爱等服务,帮助辖区少数民族同胞适应、融入新区的新发展、新变化中,打造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和谐圈 。

(三)以大党建凝聚“大家园”,构建红色“服务圈”。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社区独居老人照料问题成为社区不可忽视的民生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区民政等共建单位的指导下,城内社区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行改造提升,同时配备了老年活动室,全天候对社区老年人提供无偿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资金保障、原料采购、人员管理、服务提供等各个方面均运行顺利,服务工作得到群众好评。同时,社区党委还组织共建单位对社区困难学生、困难家庭进行结对帮扶,不断构建出服务到位、群众满意的社区服务圈。

(四)以大党建焕发“新活力”,构建红色“治理圈”。城内社区“大党委”通过和企业、社会组织、政府职能部门甚至于个人建立协作关系,采取相互协商、合作管理的工作模式,共同做好社区治理工作。社区党委与辖区派出所联合,组织动员群众成立社区治安联防队,实行群防群治,努力做到街道里巷、农贸市场、居民楼驻有治安巡逻队员和联防队员,共建单位配有保安人员和安全联络员,党员中选有义务安全员,全覆盖有效开展了治安防范工作。社区党委充分联动辖区共建单位和热心居民,将共建单位及居民分组编队,定期到社区开展环境治理、志愿服务、公共服务活动,通过开展集体服务活动,不断增强居民及共建单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多方共同参与社区治安管理、环境保护、志愿服务过程中,构建起全方位、多角度治理圈。

三、成效与反响

在社区大党委工作的支持下,城内社区在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民生服务、社会治理方面不断突破了难点,各项工作长足发展。一是经济发展持续平稳,社区成立的两个实体公司(威仁公司和民生公司)2016年总收入1100余万元,为社区赢利500余万元,为110人失地农民就地解决就业问题,社区每位居民都享受到了社区发展带来的成果。二是民族关系团结和谐,社区各项工作赢得了少数民族同胞支持,近10年来从未发生过因邻里矛盾引发的民族间不和谐事件,社区曾于2013年被云南民族事务委员会授以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称号。城内社区党委利用共建资源打造文化宣传平台,每遇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均联合共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文艺汇演、送温暖、传承民族习俗、集市日宣传等方式增进民族、邻里间了解,不断构建了社区富有活力、和谐友好的邻里关系,打造和谐邻里氛围,与共建单位共享社区和谐成果。三是民生问题得以突破,通过社区“大党委”协调共建,搭建了社区与区级职能部门沟通协调的平台,筹资9700余万元建设了文笔小区,解决了社区“三类房”(危房、火烧房、水淹房)256户群众住房问题。并配建了社区办公场所、居民文体活动场所、居民客堂、生态停车场、规范化农贸市场等公共设施,为社区居民解决遗留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功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至今已无偿为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提供午餐,向60-70岁老人提供5元用餐优惠价,给回族老人提供清真餐;每逢节假日期间,社区“大党委”组织共建单位开展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群众活动,2016年以来,兴盛达集团、坤宝经贸有限公司多次对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及本社区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给予资金帮扶。社区通过给辖区内的企业和单位提供服务群众、回馈社会的平台,帮助共建单位树立良好的企业和单位形象,赢得了广大社区群众的认可。四是社会治理联动共建共享,城内社区依托“5+2”活动室每季度开展活动,将社区居民教育、家长学校、未成年人课后辅导及志愿服务活动结合起来,满足居民服务需求的同时,增强社区居民教育,减少社区不安定因素。社区治安联防队通过与驻社区单位保安人员、安全联络员联合组成社区治安联络网,做到社区治安联防全覆盖,形成社区安防联动系统,有力遏制社区老旧片区中的违法犯罪行为,社区治安环境逐渐好转。

四、经验与启示

城内社区大党建工作取得现有成效,究其原因主要是做到了立足实际,找准问题,精准发力,成效共享。首先,城内社区党委立足实际,分析社区整体情况是城市化发展迅速,而社区基础设施、服务方式及治理模式均还停留在农村社区状态,要适应时代发展、跟上全区发展步伐,就必须借助更加专业和权威的力量,社区辖区内的多家机关事业单位就是最好的选择。其次,城内社区党委找准问题,通过分析辖区居民构成,不难看出失地农民就业、生活、养老及社区治安问题成为群众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从这几个方面发力才能达到社区治理的最佳效果。再次,城内社区党委认识到城市化进程中,居民构成、社区集体经济等情况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往的农村治理方式方法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社区治理实际,在社区治理中寻求公共单位共建支持,瞄准问题、精准发力,不断更新社区治理方法,增强社区自身治理能力,才能迅速达到最优治理效果。最后,城内社区党委将社区部分公共设施对外开放,让共建单位共享,同时将环境卫生志愿活动、治安联防工作等社会大环境治理工作,延伸到共建单位居民区、办公区一起开展治理,覆盖社区全域,激发各方参与动力,不断打造共驻共建共享良好社会环境氛围,推进大党委工作向前向深发展。

五、探讨与评论

社区大党委是城市基层党建的重要组织形式,城内社区大党委通过构建社区与共建单位之间的“朋友圈”,以社区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群体稳定、环境优化为目标,依靠共建单位行业优势及专业技术优势,为社区建设发展、问题解决 “一对一”定制工作方案,为社区促建设、谋发展。来而不往非礼也,作为大党委“朋友圈”的核心,城内社区提供基础服务及活动场所,让共建单位与社区居民一样享受社区服务,同时,在治安联防、志愿服务、环境治理等共建单位单独难以解决困难上给予支持和协助,形成共治共享工作格局。通过社区党委与共建单位之间互帮互助,社区大党委工作渐入佳境,社区集体经济长足发展,群众安居乐业,民族团结进步,社会治安及卫生环境持续好转,社区治理走向高效务实,城内社区大党委各项工作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及群众的支持及认可,作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亮点在全区推广。

(责编:宋晨、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