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以基层党建为统领 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四个一”新模式

青岛西海岸新区社会治理中心

2018年10月15日09:0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背景:

青岛西海岸新区陆域面积212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000平方公里这么大的区域,有26个镇街(管区)1228个村居,服务管理户籍人口近119万人、暂住人口已近70万人。特别是两区合并以来区情更加复杂,历来遗留问题多、弱势群体多,基层社会治理任重道远。尽管经过几年来的发展,新区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方面形成了一些成功经验,但根据前期基层调研情况和贯彻工委两个社会治理创新意见情况看,社区多元共治的格局还未成型,基层社会治理还存在以下几个需要花大力气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治理认识理解亟待提高

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调研交流等我们可以明显感到基层社区书记思想上普遍存在不重视、不研究问题,对社会治理认识模糊、理解片面,第一责任人作用发挥不明显,社区社会治理领导核心、带头人没有树立起来。没有统筹考虑,片面的把社会治理与推动发展中心工作割裂开来。

(二)社区治理体制机制亟待健全

领导决策统筹有待完善。社区治理工作从实际工作看,由组织、民政、发改、财政、住建、人社、司法等多个部门分工负责,社区治理依然存在多头管理、分散管理、缺乏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的问题,难以形成有效合力。社区治理行政化色彩过重,服务弱化。社会结构日趋多元、群众利益诉求复杂多样、信息传播方式深刻变化,基层治理难度加大,城乡社会管理行政化倾向日益突出,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公共服务的职责有所弱化。社区承担着过多的行政管理职能,社区工作人员很大一部分工作时间被行政性事务挤占。这既不利于基层社区的民生工作有效开展,也不利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特别是会对社区居民的自治行动形成“挤出效应”,即削弱社区居民的自治意愿和能力。群众参与度不高。农村社区承担过多行政性工作,自治功能弱化,组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资源不足。城市社区居民由于利益相关度不高、对社区居委会认知度不高等原因,参与选举、文体活动等社会事务意愿不强。居民主动参与治理积极性有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要权利不尽义务现象突出。社会组织力量薄弱。社会组织发展和参与治理不充分。民众对政府依赖心理根深蒂固,遇到问题还是第一时间寻求政府帮助,很少考虑各类社会组织。特别是近几年新建的社区活动中心,政府各部门热衷于到社区建机构、挂牌子、占房子,但实际大部分空置,形同虚设。

(三)社区治理工作队伍能力水平亟待提升

社区干部群众工作理念不强,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不足。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协调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管理公司、社会组织等之间的关系、整合资源上缺乏工作思路和有效办法。社区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工作队伍建设不能满足基层治理创新的需要,主要表现在社区工作人员整体年龄偏大、学历程度偏低、工作能力不足等。

做法:

一、全域谋划一元领导,创新一条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一)“抓大局”,强化“统筹规划”。新区工委、管委把社会治理做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明确关键,找好切入,对有关涉及社会治理的方向性、全局性内容进行整体性把控,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意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新区社会治理的指导性纲领文件,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

(二)“聚合力”,强化“指导协调”。为切实解决社会治理观念多、声音杂、指导缺、协调弱,甚至行动南辕北辙的困境,新区工委、管委按照党中央“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社会治理体制要求,创新建立了社会治理工作委员会加专门委员会的“1+4”工作架构。社会治理工作委员会由新区工委书记任主任,负责统筹领导全区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社会治理工作委员会下设政府治理统筹、社会协同共治、公众参与引导、法治保障推进4个专门委员会,分别由分管区级领导担任主任。各专门委员会既分工负责,又汇聚合力,充分整合各部门各单位面向基层的服务、管理、资源,从而在更高层面加强指导,在更深层面做好协调,在动态中把握好治理的方向,形成社会治理的最大公约数。区社会治理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面向基层,还建立完善了基层例会制度、对口联系基层制度、基层信息上报制度、业务科室联动协作制度、专业指导小组工作制度、镇街微信工作群等六大工作制度,规范社会治理基层指导工作,强化社会治理基层指导工作实效,打破了政策信息不对称,从而形成各方深度融合,有序表达利益诉求的协调机制,实现各主体步调一致,并及时填补操作中的相关缝隙。

(三)“谋创新”,加强“攻坚克难”。一是创新多元参与。集众智,汇众能,推动多方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制定《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积分实施办法》、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基本内容》。统筹工青妇、工商联、国资办、教育工委等单位,制定出台各行业领域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见,为基层治理多元参与提供依据,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形式内容多样化,今年以来,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群团组织深入社区开展各种活动574次。二是攻坚解决顽症。坚持问题导向,面向难点痛点下功夫,深入推动新区政府部门联动,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和问题解决,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一把手通报制度、处置不力单位通报制度,做到群众诉求一门受理、一站处置、一办到底,社会治理问题事项办理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可。新区“一号通”群众诉求受理量由2017年平均每天700余件上升到现在1300余件,群众回访满意度由75%上升到88%。三是项目化克服难关。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难点重点项目化推进,分解成十八个重点项目,推动形成系统性并可实践的方案,排布时间表、路线图、责任案,定点问题定点定时间解决,积极行动,落细落微。

(四)“强导向”,加强“倡导评估”。做好把牢社会治理意识形态,提升社会治理观念认知,营建社会治理氛围。一是加强基层培训,树立并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理念,建立了60余人的基层社会治理讲师库,分政策提升、学术理论、业务指导培训、专业部门业务培训、法律法规培训、基层经验培训、社会组织培训六大内容对基层社区党支部1400余人进行全员培训。二是加强氛围宣传,加强与网络新媒体、电视台等合作,开设《生活帮》《社会治理·法治时间》等栏目,大力宣传引导公众参与,新区共治微信公众号关注量增至10万余人。三是加强日常评估,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高校专家、社会组织代表等组成第三方团队,定期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进行调研评价,完善考核评估机制。通过倡导评估,逐步树立社会治理标准,形成社会治理模板标杆,以“正向激励”在更高层面实现“心的治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软实力”。

二、规范完善一体运行,构建一套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

面向基层社会治理规律性、全局性、共同性的问题加强引导,在省内率先出台了《青岛西海岸新区关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并配套制定了《青岛西海岸新区基层社会治理规范化建设实施细则》,在全区26个镇街(管区)设立了集指挥调度、平台值守、监控巡查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中心,对辖区网格内人、房、物、企、事等全要素数据全部掌握,对各项社会治理事务进行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统揽实行闭环管理运行,实现一个体系领导、一个平台统揽、一个机制运行、一个窗口服务。

(一)明确六大任务。即基层社会治理职能定位明晰;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建立完善;基层社会治理运行有序;基层社会治理联动有力;基层社区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保障到位。

(二)制定六大标准。明确了基层社会治理人员配置标准、工作制度标准、工作流程标准、办公场所标准、工作台帐档案标准(12类基本台帐)、保障标准。

(三)运行六个统一。即统一受理,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中心归口受理网格巡查、公众投诉、社区提报、市民建议等社会治理信息;统一调度,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中心按照职责分工派件到镇街(管区)各职能办站所办理;统一办结,办结时限根据上级业务规定执行;统一督办,对超期未办事件,严格按照时限要求督办;统一考核,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中心负责对各职能办站所社会治理工作考核;统一上报,对不属于本镇街管辖、需要其他镇街配合的、需要区属部门配合的、需要区属部门单独或联合办理的事件,上报区社会治理平台并说明理由和办理方向,由区社会治理平台转办流转。

(四)工作六个联动。一是矛盾纠纷联调。对矛盾纠纷和群众来信来访,实行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协调、统一督办、统一归档。二是社会治安联防。推动社区网格警务一体化,形成民警与网格员相结合、群防力量参与的治安联防机制。三是重点工作联勤。针对阶段性重点工作,由指挥中心调配各成员部门,形成职能配合、力量整合、网络组合、信息汇合的高效工作模式。四是突出问题联治。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环保、治安等各类社会治理问题专项整治,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五是重点人群联控。按照“一次全方位信息采集、一个基层信息系统、一套综合管控手段”,落实重点群体管控。六是治理品牌联合创建。各镇街(管区)结合实际制定辖区社会治理品牌创建目标,整合各方力量,丰富创建内涵,提高创建实效,在社区、单位、市场、企业、景区、校园等广泛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基层社会治理品牌创建活动。

三、整合推进一网覆盖,夯实一个基层社会治理根基

(一)织好全区一张网。全部完成镇街基础网格、部门专业网格的统一优化调整,全区重新科学设置1333个网格,实现安全生产、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纠纷调解、民生服务、环境保护、医疗卫生、民政事务、计生服务等十大重点领域的巡查、服务和问题解决无缝全覆盖,形成了“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网中”的城乡网格化管理模式。

(二)建好一支队伍。推进专业化、职业化网格员队伍建设,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方式,重新调整配备网格员队伍,全区网格员队伍由原来的3526名精简优化到1106名,年龄全部在40岁以下,均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实现了网格员队伍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目标。综合执法、安监、民警等力量实名下沉网格,专业下沉力量达到近3000名。2018年以来,新区网格平台共收集各类问题事项13.86万件,有效预警率达71.42%,处置率达95.12%,发现并抑制火情112件,协助处置交通事故150件,走访并帮助留守老人50件。

(三)压实一份责任。按照网格有人、有责、有位、有为的要求,创新网格“组团化”管理方式,做实“1名网格长+1名专职网格员+N名专业网格员”的网格联动运行体系。要求专职网格员做到“四提四知”(即:提房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提情知策),加强了绩效考核管理。按照“一专多能”的要求,出台了《社会治理专职网格员管理制度》,印发《专职网格员工作手册》,实行区级和镇街(管区)双重管理考核制度,明确优胜劣汰考核导向,确保队伍整体战斗活力。网格员队伍优化后,开展了业务岗位大培训,队伍素质明显提升。特别是上合峰会期间,全区1106名专职网格员吹响集结号,深入开展“亮身份、勇担当、争先锋、树形象”主题系列活动,统一身份标识、统一培训引导、统一指挥调度,重点围绕六大领域履行好“七大员”工作职责,践行“六必”巡查原则,扎实开展无缝覆盖巡查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成为维护基层和谐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四、创新开展一站治理,打造一道基层社会治理流动风景线

全国范围内首创社会治理工作站模式,明确了七项工作职责(巡查、应急、调解、受理、执法、宣传、其他)和三大重点重点(从源头上加强对重点区域的治理和服务、对外来流动人员的治理和服务,为全区重大活动搞好服务),把社会治理力量推向街面、社区和社会治理各类事件易发重点区域,实现了部门在一线联动、问题在一线处置、服务在一线开展,贯通了社会治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成为政府管理社会、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

(一)服务在一线,零距离全方位。全区部署了100个社会治理工作站(20辆重点区域社会治理流动工作站、26辆镇街(管区)社会治理流动工作站和54个社区社会治理服务工作站),分布在新区外来人员流动较为频繁区域和城区人员活动密集区域,更加直接、更加有效的服务各类群体,受理相关公众投诉,协助维护新区重大节日、大型活动等敏感时期的秩序和安全。工作站配备了急救箱、汽车救援工具箱、雨衣、打气筒等便民服务设备。投入使用以来,累计提供市民咨询42500余次、周边巡查18000余次、收到锦旗22面、开展便民服务3200余起,上报并解决居民投诉环境差、缺乏公共服务设施等民生问题,354件。特别是应急救助交通事故伤员、中暑老人、意外受伤老人等120余起,帮助寻找走失儿童、老人500余人,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精神病患者80多人,起到良好社会效果,受到市民良好评价,生动诠释了流动工作站为民服务宗旨。

(二)管理在一线,无缝隙全衔接。社会治理流动工作站作为各镇街(管区)辖区社会治理的指挥中枢、流动办公室,能开展流动指挥、流动督查、流动联合执法等,有效弥补了基层社会治理盲区,通过及时排查不稳定事项,依托工作站开展各类综合整治等,切实开展了行之有效的一线管理。工作站先后参与了复杂区域综合整治、治安联防巡逻、边防海域警戒、安全隐患排查、环保联合整治、非宣标语清理、交通违章劝阻、交通堵塞疏导、违停车辆劝离、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处置、非法种植罂粟清理、考场秩序保障等各项活动3000余次,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300余起,上报处理各类安全、环保、治安等隐患8120余起。工作站还在服务保障啤酒节会场、东亚合作论坛、上合峰会等重大活动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统筹调度各工作站部署在一线区域,即是新区形象的展示,又是各类工作的开展平台。在上合峰会期间,46个社会治理流动站全天候运行,总里程近4万公里,出动人员1248人次,巡查发现问题3978起,处理突发事件1040起,排除隐患780起。在啤酒节、金沙滩旅游旺季期间,调度部署8个工作站,参与综合执法、公共安全维护等,为超过600万游客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宣传在一线,多手段全方位。流动工作站配备了外放音响、多媒体真彩屏、LED滚动宣传栏,设置了社会治理标识、公众投诉电话等,还开设了对外服务窗口,可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协调旅游局、司法局、宣传部提供了新区宣传片、普法宣传片、新区旅游宣传片、礼让斑马线等公益宣传片在工作站播放,协调公交公司提供公交线路明细,协调旅游局、城管局、市政公用集团等单提供了2万余份宣传页发放,有效提升了宣传效果。各镇街(管区)依托工作站还开展了文艺宣传、政策宣讲、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社会治理活动277次,受众6万余人次。工作站还通过加强规范化建设,推行半军事化管理,下发指导手册、考核办法、要事日志等规范性文件,实行日调度、周小结、月考核、常态化巡查工作机制,不断树立工作站自身良好形象。安置在工作站的44名退役军人重新找到了第二战场,成为参与新区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生力军,典型工作事迹被各种媒体关注并广泛宣传报道,成为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道流动风景线。

成效:

青岛西海岸新区以基层党建为统领,创新一元领导、一体运行、一网覆盖、一站服务“四个一”为载体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全面打造了基层社会治理“四个体系”(即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运行体系、保障体系),提高了基层社会治理“四个能力”(即统筹协调能力、服务群众能力、协同共治能力、全面共建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三化”水平(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有效达到了聚民力、谋民利、惠民生、护民安的目标,实现了新区和谐平安稳定。被列为省级社区治理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 

(责编:宋晨、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