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河南管城:创建“红色街区” 统筹推进城市基层党建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委组织部

2018年10月10日16:5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郑州市管城区对城市基层党建展开了积极探索,把推进区域化党建放在创新基层治理的大格局中进行系统谋划,以“强化核心、统筹资源、沟通党群、融合社区”为工作方针,通过创建“红色街区”,整合街区内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各类学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党建资源,成片打造各领域党建示范点,充分整合各类区域化资源,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心城区实际的区域化党建工作路径。

一、背景动因

管城区位于郑州市中心城区,辖区总面积107平方公里,下辖1乡10个街道办事处,是国家中心城市六大发展定位中建设“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作为郑州市老城区,管城区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出现机关、农村、社区和“两新”组织等党组织在一定区域内共存的现象,造成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和作用发挥出现重叠、交错等问题;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管理重心的下移以及“小政府、大社会”治理格局的不断发展,分散的基层力量和资源难以满足社会管理需要。加上新形势下,外来务工人员和高层次人才不断流入,社会各类人员流动性不断增强,所有这些新情况都对基层党建和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亦成为全区党建工作的中心与重点。

为破解这些难题,统筹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管城区在紫荆山南路街道西堡社区试行创建“红色街区”。西堡社区,是管城区紫荆山南路街道第一个落成的回迁安置型社区,由安置回迁区(西堡新居)和商业开发区(永恒理想世界)两个小区组成。辖区总面积近0.2平方公里,于2014年11月在紫南办事处的组织安排下顺利完成全体村民回迁,现总人口6500多人,共4006户,党员127人。在回迁过程中,辖区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顺利破解拆迁难、安置难等诸多问题,实现了“拆村不拆党组织”,推动了“村庄治理”向“社区治理”转变。西堡社区作为全区第一个“红色街区”试点,管城区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坚持理顺机制、明晰职责,以“红色街区”为抓手,大胆探索创新城市党建各领域工作,建强组织,整合各类城市资源,推动城市党建工作从封闭运行向开放运行转变,逐步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城市党建新格局。

二、主要做法

管城区着力营造党员群众齐心跟党走的浓厚氛围,以“红色街区”创建,有效激发城市党建活力,让党在城市的执政根基更加牢固。

(一)整合资源,搭建组织新构架

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把各方面力量调动起来共建文明和谐社区,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管城区投资60余万提升西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基础设施,以西堡社区为基础,一方面按照“阵地+”的模式,依托现有阵地进行资源整合,将区域内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学校、非公企业党组织等高效融合,打破单位个体、地理位置、党员类型等局限,纳入“红色街区区域党委”中来,促使形成红色街区统一领导、相关单位积极配合、非公经济及新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联动新格局,发动辖区资源向党员群众提供服务和支持,并按照沿街地域管辖原则,制定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全员参与研究党建工作难点问题,部署服务群众工作。另一方面按照“服务+”的模式,购买岗位社工入驻,在满足党员群众需求的基础上,借助“双工联动”“三社联动”双模式,通过社区动员和社区倡导促进社区参与,依托党员群众服务阵地,达到社区、群众、社会组织等和谐共建的模式,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协助完善社会救助体制,创新社区治理格局。

(二)凝聚人心,探索治理新模式

面对街区村民和大量外来人口入住,带来的商住连片和人员结构多元化等诸多问题,西堡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秉持 “凝聚党心民心,服务党员群众工作理念,坚持创新思维。

在基础工作中,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推动社区党建网格化、全员化、规范化,完善社区党建引领服务居民群众模式,使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了以社区为综合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人才为支撑、志愿服务为有效补充的“三社联动”发展格局;通过设立“微课堂”、认领“微心愿”、开展“微公益”、弘扬“微典型”,畅通 “微循环”,逐步完成社区居民生活方式、文明形象、组织形态的巨变。西堡社区探索总结出适合自身实际发展的“135”工作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强化功能,构筑服务新体系

强化党组织的服务功能,通过创新并完善服务载体、服务方式、服务机制,使党员、党组织潜移默化地贴近群众、深入群众,在服务的过程中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贴近群众、赢得群众,真正实现将群众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作为管城区首个“红色街区”,西堡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成立“希夕城堡”项目,组织招募各类志愿者为适龄儿童提供免费亲子早教等,是西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的又一创新举措。设立的“希夕城堡之幸福树”板块,按期开办亲子沙龙、我是小主播等项目活动,注重提供社会化的社区教育,提升社区家长之间的教育交流,为社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有益条件,更为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从服务的层面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实现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时设立的“希夕城堡之幸福里”板块,通过服务的开展,从“协商—调研+宣传—环境清洁、垃圾分类”等方面入手,目前已建立四级管理体系,运用“变输血为造血式”“参与式发展”“扫楼家访”等开展方式,充分调动社区的积极性和人民群众的能动性,从改善楼院环境卫生开始逐步形成干净、文明、和谐的“村改居”楼院。

(四)擦亮底色,营造引领新氛围

进一步创新社区党建工作载体,积极营造浓厚的党建工作氛围,西堡社区因地制宜建设宣传阵地,打造近千米的红色文化长廊,使红色街区党建工作新增了有效的宣传载体。

红色文化长廊分党建动漫长廊和党史展览墙两部分,将党建常识、反腐倡廉等内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在道路两旁,着重宣传“党建责任”“党建服务”“民主决策工作法”等。内容上简明扼要,思想深刻,富有启迪意义,居民群众潜移默化地接受着“红色文化”的精神洗礼。整合街区内各类服务场所,高标准打造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统一logo标识、标牌和规章制度,在主要路口、街区显要位置设置党史展览墙、党建标语、时代楷模展示栏等红色景观,坚定传递党的声音。随处可见“红色载体”,为实现基层党建常态化、大众化提供了新的平台,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品牌化水平。

(五)建强队伍,倡树文明新风尚

在教育方式上,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效应,借助党员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探索实施“微课堂”“微讲台”等线上活动,为党员推送党建理论、党员管理和服务群众等方面的内容,切实改进党员教育方式由“传统化”向“信息化”转变,增强党员教育工作的效率性、参与性。在管理手段上,区委组织部门以开展“双联双促”主题党建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组工干部联系街道、社区,实行部领导包片、机关科室联系街道、组工干部联系社区,发挥组工干部宣讲员、调研员、观察员的作用,为社区各项党建工作开展提供助力;以开展共产党员“星级评定”活动为抓手,对“机关事业单位党员”“社区自管党员”“非公有制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党员”“流动党员”四大类党员实行目标化、经常化、规范化管理;全面落实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制度,制定《在职党员双向管理办法》,根据党员个人特长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初步成效

从西堡社区的试点实践来看,努力构建“红色街区”,能够较好的解决管城区当前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有效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提升。

一是互助共建促和谐。通过联合创建,发动区域资源共同开展党建主体学习、讨论、实践等活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互助小组会议。有效解决了紫荆小学放学时道路拥堵和街道规划停车位等问题;引导基层党员志愿者、流动党员等群体广泛开展各类服务;五老人群(离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作为社区领袖群体,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带领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治理。辖区老党员杨丽敏,经常组织居民从自己门口开始到整个小区,不定期开展清理小广告、宣传文明养犬等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使命和责任。

二是红色引领响应好。在党组织的引领下,西堡社区在“红色街区”创建中,2个党总支、11个党支部和15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发起红色服务倡议宣言,组建由65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的党员志愿服务队;自发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治理 600 余次,累计服务时长981小时;建立对于社区社会组织的管理机制,完善奖励监督机制,设立爱心银行存储爱心积分,积分可兑换日常生活用品及区域资源提供的优惠券等。在回馈组织的同时也调动区域内资源积极性,实现社区邻里互助、区域资源自循环。

三是群众参与热情高。在各方红色力量的努力和带动下,群众从怀疑到信任、从观望到认可,完成了从旁观的“你”到参与的“我”的蜕变。由西堡居民刘巧云、赵丽组成的小西民调解员,为一户子女继承房产一事多方调解,最终一家人握手言和;刘氏姐妹花发起成立戏曲社团,每月定期下社区做文艺汇演,走进党员群众身边;罗伊禾自发组织居民给节假日期间坚守岗位的司机师傅送去一份温暖;贾香莲自发组织居民给儿童之家书籍进行编号并选举出图书管理员,激发居民自治的热情。

四是区域发展聚力增。西堡社区针对居民养老托幼等棘手问题,坚持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三社联动”,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引进馨家苑社区服务中心等社会专业机构,向辖区居民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这些社会专业机构,立足发挥社会组织“补充”作用,打造专业的党务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队伍,促进党建工作与社会工作、党建管理方法与社会组织管理的融合,实现各个项目中的人员、资源与街道社区党组织的互联互通,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同时,区域党委通过把不具备单独设立党组织条件的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按照地域相近、行业相同等原则联合起来纳入区域党组织,形成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相互带动、和谐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西堡社区在“红色街区”试点创建中,累计接待20000余人次,接待省市区各级领导观摩70余次,被省市各级媒体报道143次,得到了辖区党员群众的认可与支持。

四、几点启示

管城区以区域统筹理念,充分发挥党组织服务保证和党员示范带头作用,以西堡社区为试点,创建“红色街区”,充分整合区域内党建资源和各类社会资源,为居民提供了便利,实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突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一,统筹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必须以党组织为核心,夯实党建基础。在西堡社区,党组织就是“凝聚党心民心,服务党员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建立区域内各级各类党组织“区域党委”,把街道社区、驻区单位、新兴领域的党建工作统筹起来,就能发挥1+1>2的效果,使党的组织和工作能够有效覆盖社会各类群体,为坚持和落实党的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奠定坚实基础。统筹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就是要坚定党的领导,传递党的声音,让人力、服务等优质资源向城市社区倾斜的同时,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组织引领群众念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激发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凝聚社会正能量。

第二,统筹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必须定位社会,服务群众。管城区牢固树立服务理念,把服务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于区域内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共同利益诉求,促进党建服务常态化、服务效能最大化。比如为了提高群众参与度,管城区建立服务回馈机制,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党员志愿者爱心银行,街区内党员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情况以积分形式记录在“爱心储蓄存折”上,累积到一定数额,可兑换街内非公企业和商户提供的“公益理发券”“家政服务券”“免费停车券”等消费服务,在党员群众的服务过程中,培养归属感,积极带动各类基层党组织参与“红色街区”建设,拓宽服务沟通渠道,提升时务时效。

第三,统筹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必须实事求是,创新发展。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很多问题的解决没有旧例可寻,只有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举措,才能不断打破传统的体制机制的束缚,总结新经验,打造新亮点,创造新模式。“红色街区”创建,是管城区主动适应新形势,结合本辖区的实际,及时对城市基层党组织功能、党组织设置、党的活动方式和党员教育管理等进行调整改革的一个创新举措。在西堡社区,独创的“135”社区党建工作法,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三社联动”机制为载体,通过设立“微课堂”,认领“微心愿”,开展“微公益”、弘扬“微典型”、畅通“微循环”搭建“五微活动”平台,就是坚持用创新思维,探寻总结符合西堡社区发展实际而酝酿出的新方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责编:宋晨、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