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分享到:

四川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以“双联双评” 促“共治共享”

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党工委

2018年10月09日14:2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进而言之,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实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使命和“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意义重大。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紧跟时代发展要求,着力突破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创造性探索体现桂溪特色的全域党建地方样本——“双联双评”工作机制,在激活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活力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基层治理等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桂溪街道基本情况及基层党建工作问题特点

(一)桂溪街道基本情况

桂溪街道位于四川省成都高新区,辐员面积26.3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5余万,常住人口40余万,辖13个社区、113个居民院落(含商住混合楼宇)、14个商业综合体、133个纯商业楼宇、1.3万余家企业。立足成都市域来看,桂溪街道具有四个显著区域特征,即经济密度高、产业层次高、人口密度高、文化层次高。截止2018年7月,其基层党组织数量及在册党员人数如下图所示(图一为街道下辖各类党组织数量,图二为街道下辖各类党组织在册党员数量及占比):

(二)桂溪街道基层党建工作问题特点

一是“蓉漂”与“土著”并存,打破党建工作格局。1991年,成都高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2年桂溪街道由三瓦窑街道更名至今,作为一级年轻的行政区,桂溪街道是高新区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其外来“蓉漂”与本地“土著”居民比例约为3:1,外来人口与流动党员的大量涌入打破基层治理格局的同时更打破传统的党建工作格局。

二是“社区”与“企业”共生,激增党建工作任务。桂溪街道有13个社区[②],街道党工委下辖64个社区基层党组织、8个机关党组织、197个驻区单位和“两新”党组织,具有多元而繁杂的诉求,导致街道党工委“一核”作用难以凸显。具体而言,农迁社区业态单一、资源缺乏,党员群众表现为居住方式市民化和生活方式农民化,坐井观天,难以适应;城市社区业态丰富、资源充足,党员群众表现为潮汐式工作和候鸟式生活,迎面不识,难以融入;混合社区业态、资源和党员群众上述特点二者兼而有之,难以管理;“两新”党组织党员群众表现为“向钱看”而“忘身份”,难以作为。

三是“人员”与“资源”匮乏,掣肘党建工作增效。小政府大社会的现象在桂溪街道尤为突出,单就党建工作而言街道仅有4名工作人员,即每1名工作人员对接联系3-4个社区、15-18个院 区和机关基层党组织、50-60个驻区单位和“两新”党组织,加之流动人口、高新技术企业等外来因素“忽如一夜春风来”,习惯传统党建思维开展工作的基层干部存在“错把杭州当汴州”的工作误区,缺乏对基层城市党建工作新变化、新问题、新要求的驾驭能力,有限的街道资源、社区资源、企业资源仅在各自“一亩三分地”单循环,没有转化成以党建引领一颗子,盘活民生服务一盘棋,激活社区治理一池水。

二、“双联双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机制的做法与成效

(一)“双联双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机制的成因与介绍

为解决基层党建工作问题,2017年4月,桂溪街道党工委按照成都市基层党建工作“一核多元,共治共享”新要求,从顶层设计入手,先行先试“三结对三联动三促进”工作机制,即城市社区与农迁社区结对、社区党组织与“两新”党组织结对、党建辅导员与企业党组织结对,初步构建桂溪街道区域大党建工作格局,为进一步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评、共建共享,构建城市基层“全域党建”发展新格局奠定了基础。2018年1月,桂溪街道在总结前期“三结对三联动三促进”先试先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探索出“双联双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双联双评”是“双向联动·双向评价”的简称,所谓“双联”是指将由197个辖区驻区单位党组织和“两新”党组织组成的“共建单位”合理匹配到13个社区,形成“15+1”的“双联格局”,即由15个共建单位和1个社区搭配成一个“双联组合”,在“机制共建、工作共管、资源共享、矛盾共解、治理共抓”等五个方面进行“双向联动”,通过社企党建同频共振,激活区域党建工作活力,引领社区发展治理,助力企业经营发展;所谓“双评”是指在街道党工委的见证下,阶段性要求“双联组合”对彼此的“双向联动”情况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街道党工委将评价结果有效运用到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奖励、“两代表一委员”推选、企业“党建增信”评价和后进党组织处置等对基层党组织的管理之中。

(二)“双联双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机制的做法与成效

一是变“三驾马车”为“三马驾车”。做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只要找准“点线面”才能画好“同心圆”,桂溪街道基层党建工作先后经历“一带三”“两两好”“三角形”三个阶段,即由一个街道党工委带社区、驻区单位和“两新”组织三个不同类型党建工作的第一阶段,由社区、驻区单位和“两新”组织两两结对的第二阶段,由街道党工委发挥“一核”作用实施“双联双评”的第三阶段。人、财、物等三个基本要素并未增加,但党建运行模式的变化却发挥出了巨大效力,其关键在于找准了开展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点线面,系统梳理形成“三单一账一表一书”,所谓“三单”即“共建单位与社区需求清单”“共建单位资源清单”“共建单位与社区项目实施清单”,所谓“一账”即“社区走访共建单位台账”,所谓“一表”即“共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委双向评价表”,所谓“一书”即“社区党委与共建单位党组织‘双向联动’责任书”,上述文本设计有效地落地实施,破解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弱化、虚化和边缘化的问题。截止当前,桂溪街道在“双联双评”工作机制的作用下,已形成各类清单52张、台账13本、评价表197个、责任书197份,变191项共建单位与社区需求和128个共建单位资源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需求和资源。

二是变“自有自用”为“共治共享”。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有利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打造。就桂溪街道来看,身处的成都高新区是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区位优势突出,具备强大的社会治理资源,“双联双评”工作机制有效地解决了社会治理资源从自有自用到共治共享的转变,其核心在于实施“五共工作法”,即机制共建、工作共管、资源共享、矛盾共解、治理共抓。其中机制共建是指结对共建双方通过签订“双向联动”责任书,建立社区党委兼职委员制度、区域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和多方协商服务工作机制、问题交办工作机制,实现共生共赢共发展;工作共管是指在强化党组织政治建设、党组织活动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和志愿公益服务等方面互联互动;资源共享是指通过充分优化、整合自有资源,共建单位将自身所有的活动场所、公共设施等资源无偿向区域内基层党组织或居民群众开放,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方面给予对方力所能及的帮助,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党建资源有效对接;矛盾共解是指通过互动互助,共建单位及时向社区党组织反馈可能出现的各种纠纷,社区党组织积极协助共建单位化解矛盾,协调政企关系,力所能及地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共建单位排忧解难;治理共抓是指在辖区经济共建、环境共建、安全共建、文化共建等方面,共建单位主动向社区建言献策,积极融入社区发展治理。通过抓党建、议大事、听民声、商良策、献力量、办实事,创新开展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

三是变“组织催生”为“自然分娩”。做好当前基层党建工作要实现群众满意、组织认可,就必须避免操之过急、简单复制。桂溪街道自“双联双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实施以来,其明显变化在于街道党工委通过“政府搭台”激发了社区和企业党组织的内生动力,实现了“群众唱戏”。截止当前,“双联组合”已常态化举办“轻松党建论坛”“党建引领.蓉漂共融”青年主题联谊活动、“情系桑榆党旗红 社企共建递温情”等各类党组织活动170余次,公益性举办“党团引领.筑梦桂溪”“微梦想”“双结对·精扶贫”等各类社会活动260余次,实施“和平社区发展基金”“新南商圈3c平安大联动”等各类社区发展治理项目65个,实现社区与企业发展、社区党建与“两新”党建的双促双赢。具体来看,如创新探索“三联三共”“3+2”基层治理机制的城市社区永安社区,整合驻区单位和非公企业53家,创建“永安仁”“永安慧” “永安惠”“永安汇” “永安居”五个社区品牌;如成都市先进党组织—四川新网银行有限公司党委构建“1+2+N”工作模式 ,抓住高管党员带头1个关键,搭建线上线下2个平台,与结对社区共同开展N名党员亮牌行动,钩织互联网业党建“新网”,新华网推出的“红色引擎”系列栏目对该党建创新成果进行了报道。

三、“双联双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机制的思考与启示

(一)“动力整合”,是形成“双联双评”新机制的前提

实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动力整合是突破多元主体各自为阵现状,做好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思路,更是桂溪街道“双联双评”新机制形成的前提。桂溪街道按照“一核多元”的发展要求,着力打造动力核心,协调多元主体,将现有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两新”党组织等“三驾马车”党建运行机制,通过优化整合,形成了主次有序、协调统一的“三马驾车”城市基层党建发展新机制。在既有动力基础上通过整合形成合力,这既是基层党建工作发展的形势所趋,也是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发展的民心所向,“一核多元”体系不仅将党建工作的多方发展动力进行科学整合,使得发展资源得以优化配置,而且也在党建工作的各个主体之间搭建了沟通桥梁,使得发展平台得以全域统筹。为新时代打破党建工作情况新、任务重的发展困境奠定了工作基础。桂溪街道“双联双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的启示在于:串联党建工作多元主体,整合党建工作发展新动力,跳出各个主体各自为阵发展的“小圈”,着眼于全域角度这个“大圈”,才能构建全域党建新格局。

(二)“制度设计”,是运行“双联双评”新机制的核心

立足实际进行制度设计是开展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桂溪街道立足于自身基层党建工作问题特点,在动力整合凸出街道党工委“一核”作用的前提下,激活“多元”主体主观能动性,在“三结对三联动三促进”工作机制运行基础上不断尝试优化制度设计,创新推出“双联双评”工作机制,合理匹配社区党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和“两新”党组织之间的基层治理资源和诉求,推出“五共工作法”在党建工作主体之间进行双向联动,有效优化党建工作运转机制,扩展党建工作区域覆盖范围,多方整合各类党建工作资源,科学梳理党建工作症结、着力解决党建工作核心弱化、互联弱化、主体边缘化等问题,同时在“双联”基础上进行“双评”,运用“双评”结果反作用于“双联”工作,以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发展。桂溪街道“双联双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的启示在于:注重“制度设计”,形成群众约定的共识性和凸显解决问题的时效性,让静态制度不至于形成“空文”和街道党工委的“一厢情愿”,进而实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健康发展。

(三)“共治共享”,是推进“双联双评”新机制的归宿

一个政权的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各类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如果一味的由自上而下的党委政府行政命令方式“催生”,则难以形成“公转带自转”。桂溪街道“双联双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其目的都在于做好全域党建工作、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建和谐基层社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通过变“自有自用”为“共治共享”,实现“1+3>4”的运行效果,既为下一步形成全域党建提供了衡量标尺同时也为做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目标取向。桂溪街道“双联双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的启示在于:充分考虑党建工作针对的多元主体的切身利益,顶层设计“一核多元”发展体系,具体推进“双联双评”工作机制,以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践行全域党建理念,把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做实做细,时刻秉承“共治共享”的发展要求,让人民群众、党员干部、驻地企业等感受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温度。

四、“双联双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机制的探讨与评论

“双联双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在推进中也遇到部分农迁社区与企业打交道困难,指导“两新”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不专业、找不到工作切入点,部分“两新”党组织因业务繁重,参与“双联双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针对“双联双评”互动两方的困难和疑惑,街道党工委紧紧盯住“围绕发展抓党建,抓住党建促发展”这一核心理念,针对“两新”党组织,街道党工委组织辖区派出所、社会保障、城管等职能部门主动上门,征求企业意见和建议,积极营造企业发展、经营的良好环境,帮助企业解决环境优化、停车难等困难,同时依靠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让群团工作率先在企业开展起来,主动关心职工疾苦,解除企业发展后顾之忧,提高企业的认同度,让企业有心有力抓党建、主动参与“双联双评”;针对社区党组织,结合成都市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集中攻坚行动要求,坚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统揽,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龙头”作用、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及驻区单位党组织协同作用,努力打造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下一步街道将纵深推进“双联双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将“双联双评”与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充分结合,不断完善社企双方需求、资源和项目实施“三张清单”,以整合资源为抓手,以服务民生为目的,以转变方法为路径,以培育人才为核心,通过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示范引领、整体提升,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领导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能力,形成具有桂溪特色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

(责编:宋晨、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