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陕西延安市甘泉县:推行“三抓三促”模式 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中共甘泉县委组织部

2018年10月09日13:4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甘泉素称“美水之乡”,位于革命圣地延安的南大门,境内有著名的秦直道、“雪地讲话”、劳山国家森林公园、甘泉大峡谷等历史古迹和自然景观。近年来,县委坚持以党建统揽全局,立足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实际,紧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特点和要求,按照“大党建、大组织、大服务”的工作理念,推行“三抓三促”模式,整合资源,创新管理,增强服务,全面推动城市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整体提升,巩固了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

一、背景与起因

甘泉县总面积2300.7平方公里,地理空间为依河傍山的“条带式”格局,辖5个乡镇1个街道办,总人口8.9万人。驻城市县直党(工)委12个,党总支9个,社区党支部9个、机关党支部168个、非公和社会组织党支部17个;社区机关单位183个;党员3988名。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框架的延伸,进城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社区党组织在服务居民和社会治理中担负的任务越来越多,由此衍生出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对城市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针对这一情况,甘泉县始终坚持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采取外出“取经”、自我剖析的方法,取长补短、因地制宜,吸收消化城市党建先进经验,在不断强化组织和队伍建设的同时,以“三抓三促”为抓手,把服务群众作为核心要求和重要基础,努力创建文明和谐小区,打造独有的幸福社区文化,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和归属感。

二、做法与经过

“三抓三促”即抓责任,促工作合力“最大化”;抓管理,促社会治理“精细化”;抓载体,促便民服务“品牌化”。注重“四合”同频,即配合、结合、整合、融合,搞活所有资源,倡导共驻共建,着力构建“小区域、大党建”格局,不断探索创新共赢局面和可持续性建设道路,找准破局城市党建的切入点。

(一)抓责任,促工作合力“最大化”。建立县委、街道、社区三级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构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联动机制。县级层面,夯实县委的第一责任,建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党建工作进行研究谋划、督促落实。街道层面,夯实街道党工委的直接责任,在街道办组建大工委,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推动党建工作落实。社区层面,夯实社区党组织的具体责任,在城市社区建立大党委,健全工作例会、议事规则等制度,吸纳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为社区党委副书记或兼职委员,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通过三级联动、整体推进、一级抓一级,形成了城市基层党建“一盘棋”。

(二)抓管理,促社会治理“精细化”。面对城市基层党建管理对象“多、杂、乱”新情况,坚持“区域统筹、条块结合、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原则,推行区域化、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建立了“党委—党支部—党员责任区”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由街道办党委负责牵头抓总,按照片区、楼院等划分网格,将城区内3个社区,划分为60个居民网格,形成党委书记、社区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楼长、社区工作者三级责任体系,具体管理社区内群众、党员和志愿者组成的“红袖章”、协管员队伍、小区党员中心户,不断细化城市基层党建管理单元,实现了服务社区居民全覆盖、零距离。同时,依托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整合驻社区单位以及社区民警、楼栋长、街道商户等参与其中,充分发挥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组织和广大党员、居民群众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把各类资源整合起来,使党组织和党员活动联动起来,推动党建工作力量下沉,提升了党员管理和服务精细化水平。

(三)抓载体,促便民服务“品牌化”。围绕“用心服务、惠泽居民、共促发展”的宗旨,建立了“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四级便民服务网,创新城市基层党建活动载体,延伸服务触角,扩大服务覆盖面,打通服务居民“最后一公里”。太皇山社区针对城郊居民成分复杂、流动性强的特点,提出了“归属”党建,建立了党群服务中心,搭建了“幸福港湾”平台,先后组织开展了“壹家人温暖甘泉”“衣旧情深 爱心捐赠”和关爱陪护、矛盾调处、义务劳动等活动,增强了党员和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北关社区创新推行“联亲式”党建,建立“党群、干群、警民、社企联建”四个一家亲,开展了党员进社区、“微心愿”认领、志愿帮扶、“大手拉小手”等活动,让社区服务由“独角戏”转变为“大合唱”,实现便民服务全覆盖,拉近了干群距离,融洽了干群关系。东台社区建立服务群众、民情受理、办事预约等制度,印制联系卡,设立预约电话,公开办事程序,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促进了全县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提档升级。

三、成效与反响

(一)共驻共建不断夯实。近年来,全县先后召开了社区、机关、学校、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领域党建现场推进会6次,充分发挥驻区党组织和单位共驻共建作用。依托驻区单位实力,发挥各自优势,通过结对共建、联建、帮建等方式,从政策、物资、资金、阵地等方面积极支持街道社区党组织,促进社区各项事业和谐发展。同时,充分运用驻区单位的各种资源,积极开展党员联谊、共过组织生活、文体比赛等活动,进一步助推在职党员干部进社区工作,初步形成了“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生动局面,积极探索共驻共建长效机制。

(二)基础保障不断强化。近年来,县政府公开选聘社区专职工作者20名、乡镇(街道)调配干部7名、分配大学生村官2名,选优配强4个新成立社区党支部书记,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选派党建指导员54名,进一步充实了城市党建工作力量。城市社区全面落实了社区干部待遇每月2800元、办公经费每年30000元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每年50000元,为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新建、扩建、置换和改造等方式,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场所设施标准化建设,去年县财政列支330多万元,完成社区活动阵地“清零”任务6个,极大改善了社区办公条件,解决了“有地办事”的问题。组织各级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到商洛、西安、铜川等12个县区、2个市直部门参观学习,不断推进城市党建向纵深发展。

(三)活动载体不断丰富。积极开展“评星定级、晋位提档”、“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群众零距离”、“五百”服务、“四个一服务”和“组团服务”等活动,打造“互联网+社区”“幸福港湾”“国学诵读”等特色服务项目,创新城市社区党建活动载体,延伸服务触角,实现服务居民全覆盖、零距离。同时,通过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楼长中心户、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特别是对流入党员,按照方便、就近的原则及时登记、吸纳,与本地党员一起开展组织生活,参加社区服务活动,扩大了党建工作的范围和工作对象,强化了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

四、经验与启示

(一)树立大党建理念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县、街道办、社区”三级管理机制,县委统一领导,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定期对党建工作进行研究谋划、听取汇报、分析研判、督促落实;街道党委直接负责,把上级派驻街道有关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吸收为街道党工委兼职委员,共同参与街道党建工作;社区党支部抓好落实,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除专职社区党务干部外,还要吸收机关干部、企业职工等,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推动城市党建工作任务有效落实。

(二)树立开放融合理念构建大格局。创新管理服务手段,树立“互联网+党建”理念,把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运用到城市党建工作。在全县建立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的基础上,终端延伸到街道和社区,整合各部门各单位信息资源,建立大数据库,实现三级信息互联互通,形成区域互动、数据共享、信息共联的信息化格局,做到情况动态掌握、资源有效利用、诉求及时回应、问题快速处理、服务精准有效,为城市党建插上信息化“翅膀”,消灭“信息孤岛”。

(三)树立精准服务理念提升治理水平。开展组团式服务。由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整合驻区单位力量,组成相对固定的服务团队,亮牌承诺、深入走访,为老百姓解难题办实事。开展党员志愿服务。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积极参加社区党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每年驻区单位和在职党员分别向社区党组织提交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区活动情况报告,接受社区群众评议,提高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参加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项目化服务。街道社区党组织会同驻区单位党组织编制服务项目书,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确定责任单位、责任人,提升服务规范,打造服务品牌,努力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

(责编:宋晨、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