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河南郑州中牟县:创新组织架构 建立“332”党建模式 推动新型社区治理

中共中牟县委组织部

2018年10月08日11:1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实施背景

自2012年中牟县启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来,新建新型社区61个,其中实现回迁社区21个,回迁居民7万余人。入住社区后,居民居住重新被打乱、组合,过去村与村之间,组与组之间的界限不再明显,且群众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起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居住形态“集中化”、 社区居民生计方式“非农化”、 社区居民生活方式“城镇化”、社区结构“复杂化” 和社区利益诉求“多元化”的特点。但较城市社区而言,其血缘、地缘关系仍较密切,并留有丰富的集体资源,无论传统村的治理模式,还是城市社区的治理模式,都不适用于新型社区。在这种背景下,中牟县结合新型社区建设实际,推行“332”(三委三区两覆盖)党建模式,有效促进了新型社区治理。

二、主要内容

(一)成立“三委”,健全领导及管理服务机构。每个新型社区分别成立社区党委(总支)、社区事务管理委员会、社区事务监督委员会,明确“三委”职责。①社区党委(总支)隶属乡(镇、街道)党(工)委,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②社区事务管理委员会是社区党委(总支)领导下的社区群众自治组织,由社区事务管理小组(村委会)及党群服务中心、集体资产管理中心等公共管理服务机构组成,统筹社区社会组织等公共管理服务力量开展工作。③社区事务监督委员会由社区事务监督小组(村监委会)组成,对社区事务实施监督。

(二)划定“三区”,完善领导及管理服务层级。根据每个新型社区实际情况,以社区、片区、街区(楼栋)为单位,完善三级领导及管理服务体系。①社区。建立以社区党委(总支)为核心,社区事务管理委员会、社区事务监督委员会、社区社会组织及社区群团组织等多元参与、协同共治的“一核多元”治理架构。②片区。建立以片区党支部为核心,社区事务管理小组参与协同共治的治理架构。③街区(楼栋)。建立以街区(楼栋)党小组为核心,以街区(楼栋)长为主体,作用正向叠加、齐抓共管的治理架构。

(三)推进“两覆盖”,强化新治理模式下党的领导。着眼于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创新党组织设置,构建“三位一体”的新型社区党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其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①社区党组织。成立社区党委(总支),由片区(行政村)党支部、党群服务中心党支部、集体资产管理中心党支部、各非公经济组织党支部等组成,领导社区各类组织,支持和指导社区内各片区(行政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②片区(行政村)党组织。社区党委(总支)下设若干个片区(行政村)党支部,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及本片区党员大会的决议,将片区内居住的所有党员纳入管理,带领群众做好片区各项工作。③街区(楼栋)党组织。每个片区党支部下设若干个街区(楼栋)党小组,负责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积极完成上级党组织布置的任务。鼓励街区(楼栋)党小组长兼任街区(楼栋)长。

三、推进措施

抓党建引领发展,是加强新型社区党建的直接目的,重点是在责任落实、深化服务、资源保障上下功夫。

(一)建立协调推进机制。新型社区党委(总支)全面领导社区规划区域内的各类组织,坚持推行“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建立健全新型社区民主科学决策制度、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新型社区党委(总支)每月至少组织召开1次社区各相关组织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交流工作、沟通情况,对社区党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二)探索服务共享机制。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发展各具特色的新型社区文化,丰富社区群众文化生活,增强社区群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探索建立“1+6”公共服务体系,依托党组织活动阵地,把便民服务、技能培训、文化体育、卫生计生、综治调解、网络购物等基本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不断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三)健全运转保障机制。按照“三有三带”标准,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以发挥党群服务中心作用为重点,采取公开选拔(招聘)、竞争上岗等方式将优秀人才选进社区服务队伍之中。提倡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促进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以财政投入为主,以社区集体经济补充为辅,落实社区人员工作报酬。在按原行政村建制拨付相关经费的基础上,增加10万元社区服务群众经费和5—10万元社区党建工作经费,由社区统一安排使用,推动人财物向社区集中,为社区正常、健康、高效运转提供保障。

四、经验启示

中牟县坚持试点先行、稳中求进、逐步拓展,打造社区议事平台、服务平台、孵化平台,为新型社区治理积累了初步经验。

(一)必须强化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建立新型社区“332”模式,进一步强化了新型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社区党委组建社区党建联席会,定期开展党建工作研究,形成了以社区党委为基础,社区党员为主体,社区服务中心、各党支部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充分发挥了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协调作用,彻底消除了支部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混乱现象。如,大孟镇镇区新型社区党委先后组织召开联席会议11次,解决社区商业用房租赁等重大管理服务事项20余项,赢得了居民的信赖和支持。推进新型社区治理,离不开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和组织协调,党组织的作用只能强化,不能削弱。

(二)优化辖区内各种资源、优势互补。新型社区非常的多元化,就需要多方组织一起行动起来,同频共振。这就要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强党组织的社会整合能力。大孟镇镇区新型社区建立了党群服务中心,把原属乡镇的服务职能下沉到新型社区,实行敞开式办公、一站式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民政、劳动保障、计划生育、卫生、安全保卫等10大类40多种服务项目。组建了一支50多人的社区党员志愿者队伍,提供家政、水电维修等多项服务。引入馨家苑社会组织,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丰富了服务内容,提升了服务水平。通过各种资源的优化整合,打造了“资源共享、成果共用、优势互补”的服务格局,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服务,改变了过去服务单一、效率低下、来回折腾等弊端。推进新型社区治理,只有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优化整合后,才能使各个要素合理配置、综合利用、发挥出最好的功效。

(三)要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性。新型社区的主体是社区居民,而社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人的发展。在从农民向市民转变的过程中,作为参与主体的社区居民的主体性应该获得充分尊重,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中,从而促进社区自治。但是长期的行政化路径,社区居民已经习惯了被动地接受政府提供的服务,不愿意同时也没有能力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因此首先需要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要以社区居民为本,以居民的真正需求为本,充分尊重居民意愿,满足居民的现实需要,激发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外,逐步提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解决社区问题的能力,不让新型社区建设沦为政府的独角戏。通过“332”模式,党组织覆盖到了社区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单元、每一个楼栋;服务事项深入到每个家庭之中、每名居民身边,使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意识到“居民社区居民建,建好社区为居民”的道理,社区街道变得更整洁了,车辆停得更整齐了、文娱活动变得更丰富了,社区治理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推进新型社区治理,只有转变居民的思想观念,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性,才能实现社区治理的良性互动。

(四)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比居民个体参与社区治理更加有效率,更加有效果。社区社会组织的壮大和作用的有效发挥是新型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标志,它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激发社会的内生力量,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另一方面可以成为公共服务供给和矛盾纠纷化解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因此,在加强和创新新型社区治理的过程中,要大力发展和规范公益性、社会服务型等社会组织,并完善其参与社区管理的体制机制。要进一步支持和培育各社团的领袖,通过他们带动一批社区居民组成社区社会组织,促进社区组织化程度提升,提高社区公共事务协调解决能力。

(责编:宋晨、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