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四川成华区:“三突出三到位” 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小区发展治理

中共成都市成华区委组织部

2018年10月08日09:0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居民小区则是社区的细胞,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最后一公里”,在住宅小区治理中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既是“党领导一切”政治原则的必然要求,也是“以人民为中心”价值追求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必然要求。近一年来,成华区探索实施“三突出三到位”党建工作法,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小区发展治理。

一、背景与起因

在城市化进程中,小区作为居民生活的基本场所,越来越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领域。抓好小区建设,事关人民生活质量,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居民诉求日益多元化,小区治理中的问题矛盾日益凸显。

成华区作为成都市的传统工业基地。在经历了“北改”、“东调”等一系列战略规划调整下,居住结构和利益诉求出现分化:一是新兴产业的兴起吸引了大批高端人才,助推了商品房小区的繁荣发展;二是大量工业外迁,但原有企业职工依然生活在本区,老旧院落和企业家属生活区遍布全区;三是外围涉农区域大规模拆迁,原有的村落聚集形态转变为拆迁小区内的聚集,对小区治理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近年来,全区高度重视社区党建和社区治理工作,但对社区居民集中生活的小区比较忽略,社区治理对小区覆盖的空白较多,多数小区处于低级自治状态,业委会、物业公司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较为突出,党组织建设上仍存在设置不够合理、党建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等问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成华区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本区域实际,积极探索“三突出三到位”工作法,以小区党组织建设为核心,把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社区成员、党员群众等各类力量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

二、做法与成效

(一)突出“三项举措”组架构,确保党组织建设覆盖到位。坚持有形覆盖与有效覆盖相统一,健全完善小区党建组织体系。一是深入摸排“查底数”。全面推行流出和流入党员实名制登记管理,建立“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常态化双找机制,定期联合公安、房管、民政等部门组织小排查、大摸排,采取实地走访、微信和QQ群联系、等方式,动态掌握小区、物业机构、驻区单位等党员信息,及时排查失联党员593名,让小区的“流动党员”、“口袋党员”真正“回家”,确保每名党员都在台账里、掌控中。二是创新方式“帮组建”。建立三级党务干部联系指导制度,选派组工干部、党务骨干分片联系街道社区,帮助指导小区、业委会、物业机构筹备成立党组织,构建条块结合、责任清晰的工作责任链条。全面推行“党组织+专委会”工作模式,组织社区“两委”干部、居民骨干、群众领袖、驻区优秀专业人才,成立“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等专委会40余个,全程指导党组织成立、业委会组建等工作。三是精准施策“建组织”。按照“利于管理、便于活动、发挥作用”的原则,扎实开展小区党组织覆盖集中攻坚活动,成立小区(院落)党支部137个、设置党小组147个,实现党组织“应建尽建”。强化党对业委会工作领导,将140余名党员依法选举为业委会委员,安排20余名社区“两委”干部到业委会交叉任职。采取行业领建、挂靠组建的方式加强物业机构党组织建设,单建物业机构党组织17个、联合党组织11个。

(二)突出“三项机制”搭平台,确保党组织协调联动到位。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多方联动机制,最大限度整合资源,凝聚共建共治合力。一是联动机制畅通渠道。下发加强小区党组织建设《指导意见》,规范明确街道、社区、小区党组织职能职责,理清各级在组织、协调、监督、服务、管理、指导等方面的权责边界,变“单打独斗”为“联动作战”,上下共同发力、整体系统推进,形成畅通协调、有序衔接、责任分明的工作合力。二是互动机制整合资源。深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和兼职委员制度,吸纳160余名物业机构、企事业单位党员担任小区党组织兼职委员,拓展小区党组织整合资源渠道。扎实开展驻区单位有效资源情况大调查,建立辖区公共服务资源动态管理清单,指导街道社区党组织与5个以上驻区单位签订服务项目书,推动小区物业机构、驻区企事业单位向居民开放更多公共活动空间。三是协商机制调处纠纷。指导街道社区全面建立“1+3”小区物业纠纷联合调处工作机制,党组织牵头定期召开业主代表、业委会和物业机构三方联合办公会,多途径、多渠道处理解决物业矛盾纠纷。在6个示范社区资金筹集使用、建筑改建重建等重大事项商讨会制度试点,鼓励小区党组织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党建资源和司法资源,从居民自治、社会治理、法律治理三个角度介入,依法议决小区重大事项。

(三)突出“三个注重”强带动,确保党组织作用发挥到位。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引领带动作用,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小区治理优势。一是注重强化政治引领功能。突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全程参与居民公约、业委会章程制定,小区党组织、业委会每季度书面向社区党组织报告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工作述职。规范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议事协商机制,督促业委会和物业机构及时公示公开小区治理方案、计划,注重加强对小区公共收益经费的使用监督,确保小区事务始终在党组织领导和主导下进行。二是注重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广“7+N”党组织生活方式,丰富拓展党员“三问三亮”载体,不断强化小区党员身份意识和引领意识。以按照“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原则,探索推行1名党员每年定点联系1个社区服务不低于12次的“1112”志愿服务机制,组织动员166个党组织、3000余名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社区发展治理,开展各类志愿服务1450余场次,认领服务项目和公益岗位3000余个,受到驻区群众广泛好评。三是注重激发群众自治活力。注重激发调动居民自治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培养居民小组长、院落自治“带头人”1200余名,培育各类自组织1600余家,成功打造“点参幸福联盟”、“祥和儿童之家”等公益项目品牌。注重发挥文化引领和文明浸润作用,大力弘扬好人好事、善行义举,开展文明院落、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200余场次,推动形成了邻里和谐、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

三、经验与启示

(一)科学的党组织体系架构是做好小区治理的基础前提。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强有力的组织是保证各项工作贯彻落实的前提条件。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坚强的组织体系去实现。扩展党组织的覆盖面、建立一个更加严密有效的组织体系,关乎到基层治理工作能否有力推进。实现小区党组织“应建尽建”、强化党组织对业委会、物业公司和自组织的领导,延伸党组织工作体系到每一个小区、每一个组织、每一名党员,使得党的决策部署能够第一时间传达到社会最基层,使得党的声音在每一项工作中得以体现,确保小区治理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二)畅通的资源联动整合渠道是做好小区治理的关键。在以往的工作中,各类社会组织、经济组织各自为政,缺乏沟通交流渠道,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建立畅通的联动互动机制,一方面通过搭建协商平台,使各主体间达成共识有了基础,让一部分矛盾在辖区内部即可化解;与此同时,建立在全盘掌握基础之上的资源调度,能够让各类组织之间产生良性“物质”和“能量”交换,互通有无、优势互补,让每一个有用的资源能够“为我所用”,让每一个看似无用的资源能够“变废为宝”,以“1+1>2”的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社区治理资源“大联动”。

(三)党员群众的广泛参与是做好小区治理的动力源泉。小区党组织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果群众不愿参与,那么小区治理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居民群众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实现党组织“搭台”、群众“唱戏”。因此在现实工作过程中,面对党员不愿“亮身份”、群众参与热情不高的情况,党组织应从以制度建设入手,增强党员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针对群众需求开展多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居民的公民意识、自治能力和参与热情,培育孵化居民自组织,实现由传统的“行政管控”向“自我管理”转变,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四、探讨与评论

随着小区党建工作的逐步推进,我区实现了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提升了党领导城市工作的水平,增强了群众的认同感获得感,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小区治理难题,在建设高品质宜居生活社区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但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仍留给我们足够大的进步空间。

(一)要强化党组织对小区治理全过程的政治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要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小区治理优势。小区党组织是小区治理工作的“掌舵者”,要切实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强化党组织对业委会筹备、小区维修资金使用等各项涉及经济利益和居民重大关切的小区治理问题上的引领作用,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小区治理的全过程。

(二)要进一步厘清各级党组织在小区治理中的权责边界。小区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唯有各级党组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方能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治理体制。街道党工委要充分发挥“轴心”作用,将辖区内各领域党组织和社会组织联接起来,引导各类资源在社区聚合。社区党组织要加强对小区党组织的领导,全面加强小区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提升小区党组织组织力。小区党组织要聚焦小区党的建设、教育引导群众、发展居民自治、统筹社会服务、协助公共服务等职能,确保小区各项工作体现党的意志和要求。

(三)要形成“四治”联动的创新治理模式。小区党组织应当在共治、自治、德治、法治等多个平台上,契入社会治理内核的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四要素。一方面在强化多元共治的同时,增加居民的议题比重,提高自治议题的广泛性、代表性;另一方面,更多地运用德治、法治破题的手段和措施,从事后被动治理向事前源头治理、道德治理、依法治理转变,从共治、自治“双治”联动向“四治”联动转变。

(四)要拓展社会组织参与小区治理的深度。依托区、街道两级社会组织平台,积极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参与小区治理。党组织要坚持“到位不越位”的原则,充分尊重社会组织的主体地位,最大程度避免权力干预,让社会组织在小区工程项目咨询、代理召开业主大会、物业服务费评估、业委会管理和运作培训等业务上深度参与,完成其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调解社会矛盾、治理社会问题的使命。

(责编:宋晨、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