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福建莆田市仙游县鲤城街道木兰社区:释放“红色效应” 共建“城市家园”

中共仙游县委组织部

2018年09月29日11:1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莆田市仙游县鲤城街道木兰社区地处仙游县城区西郊、木兰溪畔,总面积1.17平方公里,共有15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5586人、流动人口5000多人。社区于2004年成立党委,设有木兰、滨河小区、离退休干部等3个党支部和8个党小组,现有党员263人,社区“两委”干部11人。2017年,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80多万元,居民人均收入15055元。

【背景与起因】

80年代末,随着社区党员人数的不断增加,党员居住愈发分散,人员流动性愈强,木兰社区存在着“三会一课”落实不到位、组织生活不经常、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导致党员召集难、作用发挥难,对当时正在开展的城区道路拓宽改造项目产生一定影响。面对存在的问题,为加快项目进度,时任党支部书记的林昭杰把部队中严谨的党内组织生活带入社区,从规范化“三会一课”入手,把每月15日定为“党员学习活动日”,作为社区开展组织生活、讨论居务重要载体,在活动日制度的牵引和党员模范作用下,征迁工作很快按时完成,道路拓宽也给党员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效益,对“党员学习活动日”形成了最初的共识。二十多年来,木兰社区党委雷打不动坚持这一制度,并加强活动日与“三会一课”的深度融合、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逐步将“党员学习活动日”发展成为主题党日活动制度,成为社区广大党员自觉行为。2017年6月,社区党委充分发挥主题党日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带来的“红色效应”,围绕城市“家”党建工作要求,积极推动区域内各领域党组织共驻共建、共融共享,打造联建共赢的区域党建、科学合理的网格体系和高效有力的服务保障,不断增强社区党委凝聚力、向心力、领导力,着力构建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文化新的“城市家园”。木兰社区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社区”等荣誉称号。

【做法与经过】

一是规范化党日活动,引领党建新常态。社区党委严格落实基本制度,以“三会一课”为基础,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逐步成为广大党员的行为自觉和日常习惯。突出制度坚持。自上世纪90年代起,历经林昭杰、林开霖、林志峰等三任社区党组织书记“薪火相传”,社区党委长期坚持落实每周一次的班子成员碰头会、每月15日的主题党日活动以及定期组织社区优秀党员讲党课等党内生活制度,特别是每月15日的主题党日活动制度,20多年来雷打不动地定期开展,逐步成为党员定期参加党内组织生活的生物钟,构建了“有事大家管、问题共同议”的党内活动机制。突出活动规范。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社区党委探索推行理论学习、交纳党费、组织生活、志愿服务、民主议事、民主公开等“7+X”主题党日活动模式,深度融合“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广泛组织党员开展精准扶贫、项目建设、社会保障、强农惠农、生态文明、便民服务等活动,有效促进党员带头践行,形成更加有效、更为规范的活动制度。突出载体创新。依托社区党建阵地和党员e家、微信群、党员之家和社区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通过成立线上e党小组、共享学习材料、线上线下交流等互联互动方式,不断扩大社区主题党日活动覆盖面。注重在“X”上做文章,通过开展“党员五带头家庭”评选、“党员作奉献”活动、开设“实践党课”等方式,为党员搭起作用发挥的舞台,引导党员自觉践行“四讲四有”,主动参与社区建设,立足岗位作贡献。

二是区域化联动机制,构建共驻新格局。充分发挥主题党日活动在社区范围内的影响力,广泛吸引联合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县卫计局、万鑫公司、东亚公司、博爱医院等6家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成立社区“大党委”,下辖机关、社区、小区和非公企业党支部6个,共有社区党员267人、在职党员63人、非公党员17人,建立起区域化党建组织实体和共建合作常态机制,有效增强社区党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具有强大向心力的“红色磁场”。共促党员作为。广泛吸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率先设立在职党员联络站,首创在职党员季度报到刷卡制度,与驻区单位联手开展常态式、组团式、订单式服务,定期组织开展文化教育、政策解答、法律援助、科普宣传、卫生整治、健康义诊、就业咨询、家电维修等活动,把在职党员“八小时内”岗位履职尽责延伸到“八小时外”服务社区居民,已累计接受在职党员报到108人、开展各类活动41场。共过组织生活。全面整合区域内党建服务阵地,在7个条件较好、设施齐全的党建阵地设立组织生活开放点,整合双方的信息资源、阵地资源、文化资源和综治资源,组织引导社区在职党员、联建单位党员联合开展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党内活动,累计开展联合活动15次,互派党务干部6名,有效增强“大党委”的向心力,做到相互开放、优势互补、有机结合。共享社区便利。积极协调机关、企业、学校等驻区单位,发挥各自人才、技术、物资、资金、信息等优势,共享资源、共治平安、共建社区,让城市生活更加便利。坚持双向互利,针对社区在职党员、双职工等上班“分身乏术”,难以接送孩子的“管理真空”时间段,创设“四点半学堂”和“党员四点岗”制度,为社区的孩子提供临时学习、娱乐的场所,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3.网格化管理机制,提升城市新活力。依托社会管理服务网络和社会治理网格化中心,划定各类“红色网格”,形成党建网格化制度,推动在职党员进网格、组团服务驻网格、组织生活接网格、党内关怀联网格。优化网格体系。对照社区社会治理网络,分级划分了1个党建基础网格和6个单元网格,把党委建在基础网格上,把小区党支部和6个党小组建在单元网格上,构建层级化的党建网格体系。同时,将驻区单位一并划入党建单元网格,把在职党员与社区党员一道录入网格化信息平台,以网格为单位定期组织各个网格内党员参加理论学习、民情研判、议事决策、党内推优等活动,构建零距离沟通平台。强化网格队伍。注重选优配强党建网格长和网格员两支队伍,由党支部书记或党小组组长担任党员网格长,培育党员网格长和党员网格员成为党建宣传员、信息员、督导员、服务员等“四大员”,除履行政策宣传、社情民意的收集、入户调查统计、处理矛盾纠纷等公共服务事项基本职责外,积极抓好网格内党建工作,实现基层建设、党员管理、组织生活、党内监督制度化规范化。目前,党建网格队伍累计收集社情民意57条,处理矛盾纠纷17件,消防安全隐患排查158条,慰问帮扶困难群众11人。深化网格管理。实行党员分类管理,以职业相近、上班时间相似、年龄相仿、楼幢相邻为原则,把党员分别划分到各个网格党组织之中,推进党员设岗定责到网格,引导党员争做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信息员、重点工作监督员、美丽乡村示范员、困难群体帮扶员等“五大员”,为党员参与党内活动提供便利平台。

4.家园化服务机制,共建和谐新社区。发挥社区“大党委”这一红色服务载体,切实整合社区服务保障功能,为社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贴心服务,构建“党群心连心、有事我帮您”的“城市家园”。搭建服务平台。建立完善党员先锋服务站制度,整合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功能,综合设置红色代办、在职党员联络、流动党员管理、志愿活动等党群服务岗位,建立开放式“学习书吧”“红色网吧”,为党员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整合社区和驻区单位、新兴领域志愿服务资源,组建“党员劝导队”“巾帼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抢险突击队”等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定期为社区居民开展健康义诊、关怀慰问、文明劝导、家电维修、文明劝导、卫生保洁险等服务活动。新建服务载体。综合利用社区主题党日活动制度优势,进一步延伸社区“大党委”服务功能,在全市率先设置党员红色驿站,配备必要的会务设备和视听设备、红色影院等硬件设施,备存一定量的《党章》、党旗、党徽等,重点为偏远山区村党组织和党员、务工经商流入党员就近开展和参加党内活动提供必要服务。驿站建立以来,已与贫困村仙游县社硎乡田利村建立长期合作共建关系,累计联合开展党内活动10场次。创建服务品牌。社区有一位已故的离退休老党员曾德梅,17年间足迹踏遍仙游300多个村(社区)300多所学校,行程近10万公里,建立5000多份贫困生档案,筹措资金3800多万元,助学2.2万人次,成为社区党员先进模范和“金字招牌”。在他的影响带动下,社区成立慈善协会,经常开展救助贫困家庭、年终送温暖、关爱孤寡老人、资助困难学生等活动,累计筹集180多万元善款,先后有400多人得到及时的救助,在社区形成互帮互助、党群连心的良好氛围。

【经验与启示】

社区党委牢牢树立城市“家党建”工作理念,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和党内组织生活模式,充分凝聚社区各方力量,有效推动社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这启示我们:

一要厚植城市基层党建根基。街道社区党组织是党的城市工作的基础,是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就无法真正统筹党建、统筹工作、统筹资源。木兰社区党委正是依靠三任党组织书记的传帮带,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使社区党组织壮起来、强起来、硬起来,社区党员数从最初的60多名发展到如今的263名,党组织从最初的小支部到现在吸收驻区单位、“两新”组织成立“大党委”,成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强有力的支撑平台。

二要推动区域党建互联互动。城市基层党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关键在如何推动全领域统筹起来、全方面联动起来、多领域融合起来。木兰社区党委坚持20多年如一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制度,对区域内的驻区单位党组织的党内组织生活产生积极影响,形成城市区域党建的“红色效应”,带动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规范化、常态化开展党内组织生活,使主题党日活动成为凝聚组织力量、锤炼党员党性的重要平台,推动街道社区“小党建”走向城市基层“大党建”。

三要健全有机联结党建体系。城市基层党建不能单纯就社区就抓社区,必须把街道社区和各单位、行业、领域的党建工作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谋划和推动。社区党委正是通过“1+N”模式构建“大党委”这一区域化党建实体,实现社区各类资源的有效集聚,动员各方力量参与社区建设。社区先后征地2000多亩,引进了万鑫、东亚等工业项目,解决居民就业600多人,为社会创税3000多万元,新建金石中学、莆田学院仙游校区和木兰幼儿园,改造草楼片区和木兰溪景观带等,有力促进社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探讨与评论】

木兰社区党委用20年多年如一日的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将党内组织生活具体化、精准化、实效化,使党组织严起来、强起来、硬起来,成为一个坚固的红色堡垒,并以堡垒为中心,辐射带动区域内党组织共驻共建,打造城市基层党建综合体,推进区域统筹发展,实现合作共建共赢,值得点赞!

(责编:宋晨、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