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渭南经开区工委党群工作部
2018年09月28日13:5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与起因
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属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的产业新城和经济强区。辖区现有4个街道,常住人口11万,规划面积152平方公里。近年来,全区围绕“两园一城”建设目标,相继引进了青岛啤酒、上海申华、中垦乳业、广东日丰、华能集团、江苏雨润、五得利面粉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和著名品牌,形成食品加工产业园和商贸物流园两大特色园区,倾力打造中国酵素城,先后荣获陕西省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陕西省食品产业示范园区、陕西省植物提取物出口基地,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2018年上半年,完成全社区固定资产投资38.7亿元,同比增长20.4%;规模以上企业42家,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4.27亿元,同比增长34.8%,营商环境建设二季度全省第5,全市第1名。随着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出现农业人口向产业工人转变,农村党建向城市党建转变,农村治理向城市管理转变。因此,探索建立城市党建工作体系和规范,形成党员干部相互交流、互联互动机制,常态化开展共驻共建活动,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水平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二、做法与成效
1.实施“阵地提升”工程,保障“硬件”基础
园区按照“一厅六室一站”布局,优化提升37个原农村党支部阵地,建立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改造后,每个社区建筑面积达到200㎡以上,广场面积平均达到300㎡以上,为群众代办5大类60项事务,成为实现组织活动、日常办公、文化健身、养老扶贫等功能一体的便民服务平台。对原有的城市社区渭阳社区进行改造提升,建设综合服务楼,建筑面积达到800㎡。按照“六有”要求建设各领域党员活动阵地,完成青岛啤酒渭南分公司、大东印机企业党群服务中心、中垦乳业、渭南中学、渭南医院等城市党建示范群建设,实现城市党建活动阵地全面提升。
2.统筹领域党建规范,夯实“软件”基础
围绕渭南市基层党建工作规范(试行),开展观摩问题巡查活动,推动党员统一活动日九项清单“主题党日”进程,构建社区“6+X”党建模式顺利运转,通过社区城市基层党建联合会将街道、机关、企业、学校等与社区有机联结,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同时分领域建立各自的党建规范模式,农村社区“875”党建体系,用好“制度管人、管事、管物、管钱、管地”的“五项管理工作法”,推动拆迁安置、矛盾化解、群众服务等基层民主治理内容程序完善。形成“3355机关党建”模式,“墙内的事情法人办,墙外的事情管委会办”的庄重承诺全面落地。探索形成“153”学校党建思路,深化党建促教育的工作成效,让特色化活动成为学校党建和师德师风建设宣传的名片。国企党建“九融合六布局”逐渐成形,实现了“四同步”,完成“四对接”。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凝练了“3569非公党建模式”,动态巩固“两个覆盖”100%的成果。全区党建有统有分,有联结又有特色,党建“软件”呈现规模化、系列化、标准化和特色化发展。
3.党员意识增强,投身一线示范带动作用凸显
随着组织生活的规范进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持续开展和特色化党组织活动,党员党性、在党意识明显提升,学习成为一种心理自觉,参加社会治理成为自我需求,党员对党和国家政策的掌握程度明显提升,“思想上能关注、行动中能体现、嘴能说笔能写”成为常态,以农村社区无职党员“8大类45个标准”设岗定责,155名党员致富带头人,380名有帮带能力的党员与900多户贫困户形成了结对帮扶关系。城市社区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和党员志愿服务专题活动为抓手,让党员从活动室走出来,进企业、进商户、进居民楼、进广场,让党组织活动活起来、热起来。通过建立机关、学校、企业“党员突击队”“党员标兵”“党员骨干示范岗”“党员技术攻关小组”“党员传帮结对子”以及“党员先锋队”六支队伍,激发了党员职工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提升了主人翁意识,使党的组织力量延伸到了生产、服务、工作最末梢。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和活动的习惯逐渐养成,党员作用得到激发。
三、经验与启示
1.立足企业发展抓党建,扩大工作覆盖,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活动方式,使党的活动贴近式、立体化
在工作实际中,组织设置不够规范,单独组建率偏低,联合组建党支部活动开展不够经常,企业党员占比较少的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党建发展的瓶颈。要实现“党建强、发展强”的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就要不断扩大企业党建工作覆盖,优化组织设置,灵活工作方式,使党的活动贴近式、立体化,使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相互融入,使组织体系建设更加富有成效。一是加大在企业生产一线培养和发展党员。发展党员工作要重点向产业工人倾斜,尤其在规模以上企业,要不断培养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建立一支活跃在生产一线的主力军。通过组织开展将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将业务骨干培养成为党员的“双培”活动,组织党员专项招聘等,吸纳更多党员前来发展创业,让企业党员数量和质量得以提高。二是优化组织设置,实现“因缘”联建。结合企业业务类型、关联程度、区位布局等要素,探索“业缘”“趣缘”“地缘”联合党支部建立,不断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增强党组织影响力。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参加街道社区城市基层党建联合会、开展“双建双促”活动、包联企业党组织等形式,搭建企业间的连心桥,形成组织共建、活动共办、资源共享。三是强化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围绕提高国有企业融入性,结合生产实际,在青岛啤酒渭南分公司、大东印机等企业建立“党员突击队”“党员标兵”“党员骨干示范岗”“党员技术攻关小组”“党员传帮结对子”以及“党员先锋队”六支队伍,激发党员职工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提升主人翁意识,使党的组织力量延伸到了企业生产的最末梢,很好解决了党建工作在车间班组融入性不强的问题,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四是丰富活动载体,让企业党员找到归属感、社会认同感。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党组织活动,凝聚力量,形成合力,让企业党员有归属感、认同感,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激情。
2.围绕园区建设配班子、选干部,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社区干部队伍,形成助推发展的创新合力
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经济建设领域的一支“轻骑兵”,工作机构和职能定位较为独特,按照精干、高效、务实、创新的工作要求,紧扣园区发展、项目建设选干部、强班子,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园区干部队伍。注重在经济前沿培养干部。主抓主业,培养和提升干部的经济发展能力尤为关键。组织干部经常到经济沿海地区学习交流,通过挂职锻炼、跟班学习、专业培养等形式,让干部走出去,拓宽视野,拓展思维,在参与工作实践中提升提高。注重在项目建设一线锻炼干部。将项目建设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主阵地,把年轻干部选派到项目工地、招商引资等经济一线接受锻炼,可以通过选派干部到企业所在地或在企业内挂职工作,精准对接,跟踪服务,以项目落地为挂职期限,实现干部培养和项目建设的双促共赢。注重在“三大攻坚战”中发现使用干部。充分运用“三项机制”,注重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等重难点工作选拔使用能力强、作风好、敢担当、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注重在区域管理职能转换中提升干部。随着发展空间的拓展,立足地处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变城区、农民变居民的实际,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转变思想、改进工作方法,准确定位服务对象和工作实际,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3.紧跟产业聚人才,灵活措施,高效服务,建成创优发展的高端“智库”
近年来,渭南经开区加快食品产业园、商贸物流园和中国酵素城“两园一城”建设,吸引了一批知名企业落户园区,管委会通过创新机制、柔性引才、加强培养等方式,与国家工程院院士孙宝国,食品发酵产业协会理事长石维忱等一批专家院士签订合作协议,部分企业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联合建立技术合作团队,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一是在体制机制上求突破。制定和完善人才招引政策,吸引食品、酵素行业等与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人才入驻园区,发展兴业,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能发展。对一些专业性高、合作性强的人才,可以通过与企业对接、股份参与等形式,柔性引才,促进人才作用发挥。二是在校企合作上做文章。加深校企合作和培训力度,实现产学研项目化推动。通过企业需求推动科研院所项目立项、研究以及市场开发,助力企业发展。加大企业与院所的联合互动,形成产学研售反馈机制,推动产业研究水平走向深入,实现转化,助推发展。三是在培育培养上求实效。做好本地本土人才的培育、培养,有计划地安排本地人才到相关专业院校学习提升,通过建立帮学帮带,形成人才培养链条机制,使本土人才扎牢根,有作为。
4.结合园区发展前景,改革体制、拓宽渠道,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作为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形式,开发区已成为促进体制改革、改善投资环境、引导产业集聚、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平台。随着经开区产业和人口的聚集,将出现农业人口向产业工人转变,基层党建向社区党建转变,农村治理向城市管理转变。因此,探索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形成机关干部与社区干部相互交流、互联互动机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已成为一项新任务。加强理顺组织隶属关系,突出主体职能转变。实现镇党委向街道党工委、村党支部向社区党支部职能转变,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组织规范建设,统筹推进队伍、阵地、制度、活动、经费保障方式变化,增强服务“村民”到服务“居民”的政治引领、群众组织和社会号召。加强社区职能发挥,最大限度整合区域资源。围绕区级-街道-社区三级联动机制,统筹区内企业党支部和社区职能发挥,形成城市基层党建服务格局。注重在基础配套建设上下功夫,引领各类组织和广大群众共商共建共治共享,进一步提高园区社会管理水平。
相关专题 |
· 全国党建案例库 · “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